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
林青松
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广大教师面临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也势必成为教师迎接挑战的必由之路。开展“校本教研”,加强教研制度建设就成为学校促进教师成长、促进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2007年11月,我校刚组建,就确立了“聚焦课堂教学,开展教学研究”的教学思想,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选题范围,以教师为研究的主要力量,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育教学经验。
一、以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作为开展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成为开展教学研究的主阵地。
大兴学习研究之风,为了促使教师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我们拟定了学习制度、指导制度和交流制度,制定了学习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领导带头学习、专题宣讲,从教育教学理论、校本教研理念,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等方面,采取讲座、观看录像、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针对教师教学实际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展开学习研讨,唤醒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明确以下三点:
1、校本教研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立足点,总结和提升教育教学经验。
2、校本教研以教师为主,强调实践反思、同伴合作、专业引领的实践方式,把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业务进修紧密结合。
3、校本教研以唤醒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的反思为起点;以学校教育教学的的现实问题为对象;以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不断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切实解决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实际难题。
二、建立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校本教研制度,加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确保校本教研有长久的生命力。
校长是学校的引路人,为了使校本研究这一项工作不喊空口号,不摆花架子,切实有效、扎扎实实的开展,使校本教研有长久的生命力,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中心校教研组,建立校本教研的指导机构,创设一种教师互相关爱、互相
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文化氛围,使学校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共同体”。为了保障校本教研有长久的生命力,教师积极主动全员参与,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方案,拟定了校本教研的组织制度、启动制度、合作制度、校内校际交流制度、教师激励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等。对在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方面作出成果的教师予以奖励。 三、以中心校为核心,构建了三级教研网络。同时,建立经费保障制度,规定每学期按每个学生5元作为公用教研经费,用于鼓励和支持教师从教学实际和自身出发,开展教学研究。2007年12月,我们在中心校举办了大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并组织本学科教师听课、说课、评课,互评后进行分析、研讨,弥补教师个人不足,充分张扬教师的教学风格,起到了较好的效果。2008年3月,我们在小学举行了语文“说课”大赛。2008年4月,在新华小学首次利用“农远”设备进行课堂教学,并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展开教学研讨交流。在中心校的带动下,各村小之间也广泛开展了联片教研活动,同时配合教学观摩,听、评、说课等途径,使教师人人参与,努力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文化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校本教研立足本校,教研形式多样。我校具体分析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教研形式,通过“听课”、“评课”、“说课”、“教学观摩”等途径,使教师充分互动起来,相互学习、合作研究,形成科研氛围,同时针对我校班多教师少工作量大的实际情况,切实减轻教师工作量,改革作业批改,让作业批改由单一的劳动转向多元化,使量变而质不变,从而使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参与校本教研,使教师感受到研究的益处,形成教学有方的良好态势,改变苦熬硬磨提高成绩的笨办法,走“科研兴教”的科学之路。
四、加强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其指导课改、研究教学的工作职能。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单位,教研组的活动情况直接影响每位教师的成长,抓好教研组建设是校本研究的基础,从开展校本研究以来,我校就十分注重教研组的建设、管理、引导,成立了教研组机构,明确了教研组工作职责,制定了教研组考核办法,并在教研组内部开展“优质课”、“创新课”的评比活动,创设有利的条件培训学科带头人,使这部分学科带头人逐步成长、成熟起来,再组织观摩、研讨,以点带面推动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学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教师实践智慧
的一条有效途径。今后,我校的教学工作将继续立足于课堂,孜孜不倦的开展好学习研究工作,坚持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道路,有机整合学校内部资源,努力形成教学、科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紧密结合的教研系统,进一步促使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