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技术经济 第25卷第1期 2oo7年1月 28・ CHEMICAL TECHNo—ECONoMICS 国内外润滑油基础油市场供求情况及需求预测 白雪松.于殿名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北京 100013) 摘 要:我国润滑油基础油市场呈“三分天下”之势:美孚、壳牌等为代表的公司控制了高档油市场。市 场占有率为10%;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为代表的大型国企,占领中档油市场。市场占有率为60%;地方和民营 企业在低档油市场占优势,市场占有率为30%。根据国内基础油生产能力过剩,又要大量进口高档油的情况, 建议老企业可改造为“老三套”与加氢技术结合的生产技术。 关键词:润滑油基础油;市场调查;市场需求分析 文章编号:1006—253X(2007)01—0028—07 中图分类号:TE626.3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调和而成。典型的 润滑油一般由75%一85%的基础油和15%~25%的 表2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系列标准 添加剂组成。润滑油一般指在各种发动机和机械 设备上使用的液体润滑剂,广泛用于机械、汽车、 冶金、电力、国防等行业。 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性质 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础油、巾间基 基础油、环烷基基础油等。美国石油协会(API) 于1993年将基础油分为五类(API 1509),并将 其并入API发动机油发照认证系统(EOLCS)中。 API基础油具体分类情况和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系 列标准见表1和表2。 表1 API基础油分类 划 量 硫含量质量 分数/% I Ⅱ Ⅲ 可满足其主要要求,但是该方法收率低、能耗物 耗高,该方法总能力呈现大幅下降趋势。润滑油 品质要求不断提高.世界润滑油基础油正由API I类向API II/111类转变。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法规 和环保要求,因此,加氢基础油需求量逐步增加, 粘度指数 (VI) 80—120 8O一120 >120 加氢技术发展迅速 应用加氢技术生产的润滑油 基础油,其硫、氮及芳烃含量低,粘度指数高, 热氧化安定性好,挥发性低,换油期长。目前, 全球加氢基础油用量占基础油总量的10%左右。 <90 ≥90 ≥90 且/或>0,o3 且≤0.03 且≤O.03 Ⅳ V 聚 一烯烃(PAO)基础油 除I~Ⅳ以外的各种基础油 另外.聚 烯烃合成油(PAO)具有较高的粘度 指数 优良的低温性能和热氧化稳定性,在军用 和高档内燃机中被采用,但它的价格了在工 润滑油质量的改进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业润滑油中的广泛应用。2O世纪9O年代,国外 开发了由天然气生产合成润滑油(GTL)的技术, 是通过基础油生产技术的改进来提高基础油的 品质,二是通过润滑油配方技术的改进来提高产 品的质量。在这两方面中,基础油是基础,添加 剂是关键。润滑油基础油生产的传统方法是溶剂 收稿日期:2006—12-o6 作者简介:白雪松(197o一),男,河北省人,高级工程师,主要 从事石油化]二及天然气化工项目规划及咨询工作。 精制,对API I类基础油采用传统的溶剂精制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期 白雪松等:国内外润滑油基础油市场供求情况及需求预测 ・29・ 它与PAO一样都是异构烷烃,性能比较接近。大 规模生产后,其价格将低于PAO,是一类具有发 展前途的基础油。 2国外供应状况及预测 2004年,世界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企业超过 170家.总生产能力达到4 800万t/a左右,产量 约3 400万t。2004年世界润滑油基础油表观消费 量约3 400万t。常规基础油(I类)虽然目前居 主导地位。约占需求量的85%以上,但需求量在 不断减少:非常规基础油(Ⅱ类和Ⅲ类)需求量 在增长,供不应求,增长速度将达到GDP增长速 度的2倍。 2.1北美 目前北美基础油生产能力为23.1万bbl/d (1 155万t/a),生产I、Ⅱ类油。1/2以上的石 蜡基油炼制能力生产Ⅱ类油。北美基础油主要生 产企业有ExxonMobil、Motiva、太阳石油公司、 Excel Paralubes、CHEVRON、Valero、Cit—con、 Ergon、Equilon、加拿大石油公司、马拉松石油公 司、帝国石油公司、壳牌公司等。 在过去lO年间,北美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发 生了重大变化。1996年北美生产石蜡基基础油 18.03万bbl/d,其中溶剂精制生产的I类基础油 为l4.21万bbWd(占78.8%),加氢生产的Ⅱ、Ⅱ 和III类基础油为3.82万bbl/d(占21_2%)。可是 到2004年,生产石蜡基基础油l8.14万bbl/d(增 长0.6%),其中I类基础油减少到8.86万bbl/d (占48.8%),Ⅱ、Ⅱ 和Ⅲ类基础油增加到9.28万 bbl/d(占56.2%)。有的溶剂精制厂已经关闭,有 的经过改造用加氢生产Ⅱ/Ⅲ类基础油。这种状态 将一直持续到2006年Motiva公司阿瑟港炼厂润 滑油装置扩建竣工。如果没有其它变化,加氢能 力将占到基础油生产总能力的55%。异构脱蜡能 力将达到lO.65万bbl/d,接近脱蜡总能力的 40%。基础油生产方法的变化是汽车工业发生变 化的要求,尤其是轿车对发动机油的要求提高。 减少轿车污染物排放和提高燃油经济性.要求使 用低粘度、低挥发性发动机油,使低SAE级发动 机油的需求稳步增长。美国1996--2004年 SAE5W一20/30发动机油的用量已从14.3%增加到 29%。随着低SAE级油的用量在增加。对基础油 粘度、挥发性等方面的要求比l0年前更加苛刻, 迫使炼油厂采用加氢和异构脱蜡工艺生产成份主 要是异构烷烃的高粘度指数基础油。 2.2欧洲地区 西欧基础油生产能力为15.8万bbl/d(790 万t/a) 主要生产I类油。2005年,壳牌公司将 关闭在德国汉堡的装置,BP公司将关闭在英国科 利顿的装置,从而使I类油生产能力减少1.536 万bbl/d。Nest公司和道达尔公司计划于2006年 扩增1.1万bbl/d111类油生产能力。 中东欧包括俄罗斯的生产能力趋于下降。欧 洲使用高性能Ⅲ类基础油的时间已经很长。这是 因为欧洲实际上没有加氢裂化生产的Ⅱ类基础 油。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壳牌和埃 克森美孚公司就用软蜡异构化来生产高粘度指数 基础油,但加氢裂化尾油还是生产Ⅲ类基础油的 传统原料。 欧共体国家的主要问题是减少污染.因而要 求轿车和重负荷车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措施是 使用低硫的清洁燃料和改造发动机增设尾气处理 系统。为满足燃油经济性要求,欧洲趋向于使用 低SAE燃油。这在过去通过使用价格昂贵的聚 一烯烃(PAO,1V类基础油)来实现。现在m类 基础油专门用在SAE5W—XX级油中.而PAO主 要用在最低SAE级油中.只是在考虑经济性时. 才加Ⅲ类基础油。实际上,欧洲轿车发动机油 (PCMO)配方中增加了低SAE级油的挥发性限 制,因此低SAE级低挥发性油中高性能m/Ⅳ类 基础油的用量有了很大增长,预计到2006/2007 年约有50%的PCM0将要用高性能的基础油调 制,余下的份额将没有燃油经济性指标.用传统 的低硫I类基础油即可满足要求。 2.3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现有基础油生产能力约1 300万t/a. 拥有基础油生产厂42座。现有能力的3O%以上 为Ⅱ类或Ⅲ类油产能。埃克森美孚亚太公司在 新加坡裕廊岛的Ⅱ类油生产能力为90万t/a。 该公司是该类油最大的生产商。SK公司是韩国 最大的炼油商。现拥有亚太地区最大的Ⅲ类油 生产能力。 中东生产的基础油全部为I类油,但壳牌公 司、萨索尔一雪佛龙公司都与卡塔尔组建合资企 业,建设GTL项目。包括基础t由装置。埃克森美 孚公司也与卡塔尔组建合资企业.包括3.08万 bbl/d基础油能力.定于2011年投产。待上述装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化・工技术经济 30・ CHEMICAL TECHNO—ECONOMICS 2oo7年第25卷 置完成后,三套装置将使卡塔尔成为高质量基础 油料最大的出口国。 亚太地区的市场非常复杂,因为经济、工业 化水平和技术要求差别很大。因此,高档润滑油 和基础油只在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使用,这些国家 的市场也比较成熟。2002年日本SG级轿车发动 机油已占到市场的100%,韩国也占到90%.中 国只占23%。为提高燃油经济性,要使用低粘 度润滑油。日本特别明显.2005年汽油车和柴 油车提高燃油经济性的目标已经确定。低SAE 5W一30油在日本和韩国用得较多,其它一些国 家如中国,主要还在用SAE10W一30、15W一40和 单级油。目前。亚太地区高性能基础油主要用在 轿车发动机油,重负发动机油和工业油的用量还 不大。 2.4世界 2005年开始。一些基础油生产装置扩能项目 陆续启动。所有已知的新增能力将生产Ⅱ类、Ⅱ 类、Ⅲ类和GTL(天然气合成油)基础油,采用 更高效率的工艺和更好的催化剂技术来生产基础 油。新的催化剂可使基础油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 利用率提高到94%.而不是常规的75%~80%。随 着正在新建中的一批Ⅱ/Ⅲ类基础油装置投产,特 别是费一托合成蜡生产Ⅲ类基础油的装置数量增 多.常规基础油生产厂维持经营将更加困难,许 多厂将被迫关闭。Shell公司宣布关闭其在美国的 两个I类石蜡基础油生产厂。 随着世界环保法规的提高及燃油经济性的要 求,世界润滑油基础油仍将向加氢技术方向发展, 世界基础油市场正处于常规基础油向非常规基础 油的转变时期,Ⅱ、Ⅲ类基础油的需求将增加, 特别是在北美、西欧和亚洲。预计到2010年,世 界润滑油基础油需求量将达到4 080万t。2005~ 2010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为3.1%。其中Ⅱ、Ⅲ 类基础油的需求将占到世界基础油总需求量的 20%。今后Ⅲ类基础油的需求主要取决于汽车对 减少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延长润滑油换油期 的要求。市场主要是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包 括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由于经济性优于PAO, 预计在近期用Ⅲ类基础油替代PAO会继续增加, 预计未来5—10年Ⅲ类基础油的需求年均增长速 度为7%~l0%。 3国内市场分析与预测 3.1国内供应状况 3.1.1生产能力 2005年,国内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能力超过 470万t/a,产量约346万t。润滑油基础油生产 主要集中在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 其中。中国石化基础油主要生产企业有高桥石化 公司、茂名石化公司、燕山石化公司、荆门石化 总厂、济南炼油厂等;中国石油基础油主要生产 企业有兰州炼化分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克拉 玛依炼油厂、独山子炼油厂、大庆石化、辽河油 田石化、抚顺石化、锦西炼化、大庆炼化等。润 滑油基础油生产绝大部分属于I类基础油,而Ⅱ、 Ⅲ类基础油主要以进口为主。我国主要的基础油 生产装置见表3。 表3国内主要的基础油生产装置 ., 生产企业 装置能力 中国石油 大连石化分公司 兰州石化分公司 克拉玛依炼油厂 独山予炼油厂 辽河油田石化 大庆石化分公司 锦西石化分公司 大庆炼化分公司 抛 ∞ ∞ ∞ 加M 玉门炼化分公司 抚顺石化分公司 南充炼化分公司 中国石化 茂名炼化分公司 高桥石化分公司 燕山石化分公司 荆门石化分公司 济南炼油厂 河南油田炼油厂 杭州炼油厂 金陵石化分公司 江汉石化 地方炼油厂 全国合计 2 椰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白雪松等:国内外润滑油基础油市场供求情况及需求预测 ・31・ 3.1.2产品类别分布 国内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企业按产品类别分布 有以下三种。 (1)石蜡基基础油 以大庆原油为依托生产石蜡基基础油的厂家 有大连石油化工公司、大庆石化总厂、大庆石油 天然气化工总厂、抚顺石油二厂、锦西石化总厂、 燕山石化公司炼油厂、高桥石化公司炼油厂、茂 名石化公司炼油厂等。石蜡基基础油合计占润滑 油基础油的55%~65%.是生产内燃机油的优质 原料。 (2)中间基基础油 中间基基础油生产的厂家有济南炼油厂、荆 门炼油厂、兰州炼油厂、玉门炼油厂、南阳油田 炼油厂、锦西炼化总厂等,合计占润滑油基础油 的25%一30%。 (3)中间基、环烷基基础油 以油为代表作为原料的生产中问基、环 烷基基础油的厂家有独山子炼油厂、克拉玛依炼 油厂、大港炼油厂、辽河油田石化总厂等.合计 占润滑油基础油的10%~15%。是生产工业用油和 电器用油的优质原料。2005年.中国石油变压器 油生产销售量超过l5万t,占国内62%的市场份 额,其中克拉玛依炼油厂变压器油生产销售量超 过10万t,占中国石油销量的72%。国内市场的 43.3%,成为国内首家电器绝缘油生产和销量超过 10万t的企业,同时也成为亚洲最大的电气绝缘 油生产商。 目前,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仍以溶剂 精制等“老三套”工艺为主(占总能力的80%左 右),由于国内近年Ⅱ类和Ⅲ类基础油的需求也在 快速增长,加氢技术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关键。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采取引进国外和国 内自主开发两种方式发展润滑油加氢技术。目前 国内润滑油加氢技术可以归纳为4种:法国石油 研究院(IFP)加氢处理技术;雪佛龙(Chevron) 异构脱蜡技术;石油化工研究院(RIPP)润滑油 加氢处理与传统工艺组合技术;抚顺石油化工研 究院(FRIPP)加氢处理技术。 目前建成投产的加氢装置有兰州石化公司 炼油厂生产超高粘度指数(VHVI)基础油的加 氢处理装置;大庆炼化公司炼油厂生产高粘度 指数基础油的加氢异构脱蜡装置:克拉玛依炼 油厂全氢型高压加氢生产低芳烃环烷基润滑油 工业装置;荆门石化总厂润滑油加氢改质装置; 高桥石化公司炼油厂的润滑油加氢处理装置。 兰州、大庆和荆门三套加氢装置生产Ⅱ类或Ⅲ 类基础油,装置能力达到7O万t/a,但目前产 量仅4O万t左右。装置开工率不高。原料不足 和下游销售渠道不顺畅是造成装置开工率不高 的主要原因;另外,装置负荷低也增加了产品 的成本,产品售价较高也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扩 大。随着我国润滑油加氢装置的建设。将提供 更多加氢基础油,将促进国内润滑油生产技术 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预计未来5年内我国润滑 油加氢能力将达到180万t/a.将达到全国总能 力的30%以上。 2oo5年由于世界润滑油及基础油需求增长较 快,而亚洲地区基础油需求增长尤其突出,日本、 韩国对我国的出口减少,国内基础油供应吃紧。 价格上升幅度明显加快。2006年,国内主要润滑 油及基础油产量仍快速增长。按目前了解到的情 况应较去年同期增长幅度超过10%。 3.2国内进出口分析 3.2.1进口 (1)进口量、价齐升 2000年,国内润滑油基础油进口量45.3万t. 进口平均价格326美元/t,出口量9.4万t,出口 平均价格233美元/t。2005年,国内润滑油基础 油进口量增加到93.5万t,进口平均价格577美 元/t,而出口量降低到6.8万t,出口平均价格 526美元/t。可见,国内润滑油基础油进口量逐年 增加,而出口量逐年减少。润滑油基础油价格则 大幅上涨,进口到岸价2005年较2000年上涨 77%。2oo0—2005年国内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量 及价格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 \ 曲{ 口 哥 {封 景 n 酋 醐 蚝 : 垒 .. . 赆 ]. _一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口进口量;口出口量 图1我国近年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量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2・ 7 6 5 4 3 2 l ∞∞∞∞∞∞∞0 — . 一\斑¥厚嚣瑚 化工技术经济 CHEMICAL TECHNO—ECONOMICS 2007年第25卷 皿墨进口平均价格 一出口平均价格 图2我国近年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价格走势 (2)进口商相对集中 20o5年我国润滑油基础油进口量93.5 万t。我国基础油进口商相对集中,共有三十余 家,相对集中于合资润滑油企业,进口量超过2 万t的进口商共10家,其中6家为合资企业。 2o05年进口量前10名公司依次为埃克森美孚(太 仓)石油有限公司、嘉实多(深圳)有限公司、埃 克森美孚(天津)石油有限公司、壳牌(天津)石 油化工有限公司、中石化国际产品贸易公司、浙江 壳牌化工石油有限公司、加德士(天津)润滑油有 限公司、二连市高陆对外经济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轻化实业进出口公司、埃尔夫润滑油(广州) 有限公司等.前10家公司进口量占全国53.2%。 (3)进口地集中于亚太及周边国家和地区 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的进口主要来自新加 坡、日本、韩国和我国省等亚洲周边国家和 地区。另外,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也占了较 大的份额。2005年我国进口基础油93.5万t, 2006年上半年进口量达到59.43万t,较去年同 期增加20%。2006年进口基础油平均单价为831 美元/t。2006年上半年我国润滑油基础油进 口统计见表4。 (4)消费集中于沿海地区 我国华东、华南及渤海湾地区集中了大部分 润滑油生产企业,因此这些地区也是我国进口润 滑油基础油的主要消费地区.江苏、天津、广东、 浙江、内蒙及北京六省市进口基础油占全国90% 以上。2006年上半年我国主要基础油进口省市见 表5。 (5)进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 国内润滑油基础油进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 主。2005年一般贸易进口占总进口量的82.2%:其 次为来/进料加工贸易,占4 O%。据2006年上半年 的海关统计,一般贸易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3.3%。 表4 2006年上半年我国润滑油基础油进口统计 表5 2006年上半年主要省市润滑油基础油进口情况 3.2.2 出口 (1)出口量较小,价值较低 2005年全年基础油出口量为6.8万t。2006 年我国基础油出口增长较快。1—6月份出口量达 到8.22万t。出口基础油平均单价为7o4美元/t。 我国基础油出口地集中于亚洲地区,主要包 括新加坡、韩国、越南、菲律宾和我国省等。 2006年上半年我国润滑油基础油出口主要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白雪松等:国内外润滑油基础油市场供求情况及需求预测 ・33・ 向详见表6。 表6 2006年上半年我国润滑油基础油出口主要去向 (2)来料加1二装配贸易增长大 与进口贸易不同。出口贸易中来料加工装配 贸易占有较大的比重。2006年,这种趋势更为 明显。2005年,国内润滑油基础油出El贸易方 式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占总出口量75.0%;其 次来料加_T装配贸易,占22.1%。而2006年出 口贸易中56.8%为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仅42.4% 为一般贸易。2006年上半年基础油出口贸易统 计见表7 表7 2006年上半年出口贸易情况 3.3 消费 2000年,困内润滑油基础油产量230万t, 净进El量35.8万t,表观消费量265 8万t。2005 年,困内润滑油基础油产量达到346万t,净进El 量86.7万t,表观消费量达到432.7万t。2000— 2005年期间国内润滑油基础油产量和消费年均增 长率分别为8.5%和10.2%,进El量也显著增加, 国内自给率有所下降。2000--2005年国内润滑油 基础油供需情况见表8。 预计2005--2010年问,国内基础油年均需 求增长率为6.4%,2010年需求量达到590万t。 虽然目前基础油总生产能力过剩,但基础油品种 表8 2000 ̄2005年国内润滑油基础油供需情况 结构不合理,I类基础油生产能力过大。Ⅱ类以 上基础油生产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市场不断增长 的需要。预计2010年Ⅱ、Ⅲ类基础油的年需求量 将达到150万t左右,约占总需求量的25%。 3.4价格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走高,我国润 滑油价格持续震荡上升。2004年,我国润滑油基 础油市场价格基本在4 500~5 000元/l之问波动。 2005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我国成 品油市场与国际价格未完全接轨,逐渐形成了国 内外市场价格的倒挂,影响了国内炼油行业生产 的积极性,润滑油基础油供应趋于紧张,市场价 格则有大幅度上涨。2005年年初仅为4 600 4 800 元/t,年底达到了6 000~6 200元/t。而2006年 以来,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公司加紧了对基 础油资源的销量控制,使市场价格进一步提高,两 大公司主要炼厂月提价幅度达到了200~600元/1. 近期市场价格已超过8 000元/t。润滑油市场价格 受原油价格及市场供应程度的双重影响,作为中 国最大的供应商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今年加大 了对市场的控制力度,收紧批发货源,进口资源 也比较紧张,预计基础油价格仍将维持在较高的 水平上。 由于近年润滑油基础油进口量较大。国内基 础油价格与园际市场价格基本同步变化,而进出 口单价基本保持着50~100美元/t的差价,也反应 了我国进El高端加氢基础油较多,而出El则以I 类油为主。 4我国润滑油行业发展趋势 4.1市场“三分天下” 润滑油行业由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条构 成.是一个高度竞争的产业市场。中国润滑油市 场特征表现为:高、中、低档润滑油并存;润滑 油利润集中在高档油,尤其是在高档车用润滑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化-工技术经济 2007年 第25卷 34・ CHEMICAL TECHN0一ECON0MICS 上;华东、中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润滑油主要 消费地区。特别是高档润滑油。同时,在多年的 润滑油市场竞争中,形成了一个不是很均衡的 “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一是以中国石油、中 同时,通过品牌信誉度的提升,在高端润滑油市 场收复失地。公司也加快了润滑油市场行 动,壳牌公司已于2006年8月完成了对国内最 大民营企业统一石化的股权收购。同时,也没有 完全放弃低端润滑油市场,通过已经建立的营销 网络,渗入低端润滑油市场。而民企军团面临 国石化为代表的大型国企。在中端润滑油基础油 供应上占有优势。并建立起了以“长城”和“昆 仑”为核心品牌的“国企军团”,占据着60%以上 较大困难,只有通过联合兼并、做大做强。站 的市场份额;一方是以壳牌、美孚、BP等大型 稳市场。 公司为核心的“军团”。对高档润滑油市 5结束语 场形成了有力的控制,市场占有率约10%;三是 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民企军团”,地方和民营企业取得了低档油的优 表现为:基础油生产能力过剩,却需大量进口基 势,市场占有率约30%。目前我国润滑油的市场 础油。体现了我国基础油生产装置结构的不合理: 格局,可以概括为:洋油竞争激烈。国货蓄势待 传统的老三套能力过剩,而高端基础油生产能力 发。高档油国际品牌一统天下,低档油国产品牌 不足。从我国国情考虑,老三套装置仍然会发挥 腹背受敌。 重要作用.但从润滑油生产技术的角度分析,润 4.2质量、品牌和资源在竞争中起重要作用 滑油加氢技术将不断发展,尤其是Ⅱ、Ⅲ类基础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作为国内基础油的主 油生产技术,因此新建装置应当以加氢技术为主。 要供应商,加强了对于基础油资源的控制,扩 可以考虑将老企业改造为老三套装置与加氢技术 大了两大公司在中低端润滑油市场上的占有率。 相结合。 Supply,Demand and Forecast of Lubricating Base Oil at Home and Abroad BAI Xue.song,YU Dian—ruing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and ChemicM Planning Institute,Beijing 100013,China) Abstract:To introduce the market situation of lubricating base oil in China.Mobile and Shell controlled 10%market share,mainly in high grade oil;PetroChina and Sinopec controlled 60%market share,mainly in medium grade oil;30%market share is controlled by local and collectively—owned enterprises,mainly in low grade oil.To suggest domestic enterprises restructure the productive plants owing to the excess plant capacity of base oil and large amount of imports of hish grade oil. Keywords:lubricating base oil;market research;market demand analysis ・+-+-+-+一+-+-+一+一+”+-+-+-+ + +-+- -+一+-+ +一+-+-+-+-+-+一— ’一-+-+ 工》(月刊)是中国医药化工网网刊,是目前我国唯一全面系统报道医药化工原料、中间体、原料药、 剂型药、医药辅料以及化工与医药机械设备等的杂志。 《医药化工》主要、}随国家有关方针,国内外生产建设形 势,市场分析和预测、先进生产技术,研究开发进展,以及新产品开发信息和新项目建设动态等。该刊主要栏目有: 焦点关注、热点追踪、专家点石、行业大观、生产要览、市场看点、研发进展、技术探究、综合资讯以及新建项目、 专利选登、技术市场、价格、供求信息等。该刊读者主要是:医药化工原料、中间体、原料药、剂型药、医药辅料以 及化工与医药机械设备等的生产、科研、流通、管理、教学及应用等单位和部门。每本定qi'20 ̄,全年12期240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西里306楼1 01 邮编:100102 联系人:苏沛1305 1370753 zhh@16 OII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