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AHP在高职院校问题驱动数学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AHP在高职院校问题驱动数学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来源:九壹网
第28卷第11期(上)

2012年11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Vol.28No.11

Nov.2012

AHP在高职院校问题驱动数学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哈尔滨

150025)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摘要:客观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点,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本文从层次分析法(简称AHP)的基本原理出发,建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给出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的权重,为科学客观的评价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框架.

关键词:AHP;评价指标;课堂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O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1-0022-03

AHP的基本步骤如下:步骤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应用AHP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输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

步骤2

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准则层中的各准则在目标衡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一定相同,我们咨询专家对准则层和指标层因素进行判断和比较,构造判断矩阵.这里采用1-9比例标度(见表1).

表1

标度

大学数学是全校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扩大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对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全面和有效的评价、建立适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成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就必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鉴定与评价,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采用学生打分、同行打分、专家打分的方式,有很强的主观性,同时分值的确定也是平均分配或主观确定,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准确性.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解决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教学质量的评价问题.根据大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对评价体系初步构建.1

AHP的原理及方法

AHP,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运筹学教授T.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L.Satty提出的一种简便、

策方法,它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分解出问题的组成因素,并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因素层次化,组成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按层分析,最终获得最低层因素对于最高层的重要性权值.

基金项目:省教育厅规划课题(GZC1211035)

1-9比例标度

含义

13579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相同的重要性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2,4,6,8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倒数

若因素i与因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ai,j,那么因素j与因素i的重要性之比为aj,i=/ai,j

-22-

步骤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的相对

权重,然后对判断矩阵做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λmax-n,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

n-1表2

指标RI(见表2).计算一致性比例:CR:CR=CI.当

RICR<0.10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一致性指标RI值

n12340

0

0.58

0.90

1.12

步骤4由相对权重和各因素的得分逐层计

算得到各层的综合得分,然后根据综合得分进行评

价.2AHP的应用步骤2.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层次分析法的原理,构建递阶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知识讲解与学期启发11图1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2建立成对比较判断矩阵

以准则层元素B1,B2,…B4针对目标层两两比

较并按重要程度评定等建立判断矩阵.以指标层元素C1,C2,…C14针对准则层各指标两两比较并按重要程度评定等级建立判断矩阵.

由于高职院校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根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专家论证和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对B层和C层确定两两比较矩阵.

󰀁󰀂󰀂1

1/4

1/3A=󰀂󰀂󰀂421/2󰀄󰀅3󰀅󰀅󰀅󰀅󰀂󰀅󰀂3

1/21󰀂󰀃

1/31/2121󰀅󰀅󰀆

B󰀇11/331=1/3

1/5

151

󰀈567

1.24

1.32

1.41

1.45

󰀁

1󰀄󰀂󰀅󰀂11/3󰀅B󰀂󰀅2=󰀂󰀂1󰀂󰀂3

31/31/51/5󰀅󰀅󰀅󰀂󰀃55131/31󰀅󰀅󰀆󰀁󰀂󰀂12󰀄󰀅1211/31/3󰀅B󰀂󰀅3=󰀂󰀂1/2

󰀂󰀂1/2󰀅󰀅󰀅313131/31

󰀅󰀂󰀅󰀃

󰀆

B󰀇11/34=3

411/42

1/21

󰀉2.3

计算权重和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并做一致性检验

求判断矩阵每行所有元素的几何平均值軍ω

i=姨na

ω计算权重ωi=

軍ij

,将軍i归一化,ω

ij仪=1

Σn.由于

軍ω

i=1

计算过程繁琐,过程均不一一列出,只在表3-表7中列出计算和检验的各个参数.

表3

准则层-目标层(A)判断矩阵

AB1B2B3B4权重

B1

11/41/31/20.096B241230.466B331/2120.277B4

2

1/3

1/2

1

0.161

一致性检验:λmax=4.0405CI=0.0135CR=0.

015<0.10

满足一致性检验

表4指标层-准则层(B1)判断矩阵B1C1C2C3权重

C111/330.267C23150.654C3

1/3

1/5

1

0.079

一致性检验:λmax=3.038CI=0.019CR=0.

033<0.10

满足一致性检验

-23-

表5

指标层-准则层(B2)判断矩阵

B2C4C5C6C7权重

C4111/31/50.097C5111/31/50.097C63311/30.251C7

5

5

3

1

0.555

一致性检验:λmax=4.043CI=0.014CR=0.

016<0.10

满足一致性检验

表6

指标层-准则层(B3)判断矩阵

B3C8C9C10C11权重

C81221/30.235C91/2111/30.138C101/2111/30.138C11

3

3

3

1

0.4

一致性检验:λmax=4.016CI=0.005CR=0.

006<0.10

满足一致性检验

表7指标层-准则层(B4)判断矩阵B4C12C13C14权重

C1211/31/40.122C13311/20.320C14

4

2

1

0.558

一致性检验:λmax=3.018CI=0.009CR=0.

016<0.10满足一致性检验

2.4

确定指标层对目标层的权重并给出决策结果由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以及指标层相

对于准则层的权重,则指标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可计算出来,结果见表8.

运用AHP我们计算出了指标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将课堂教学过程评估中的一些定性分析和逻辑判断进行量化,以数值计算结果为依据进行课

-24-

表8指标层(C层)在目标层(A层)中的权重

A

CB1B2B3B40.0960.466

0.277

0.161

权重

C10.2670.026C20.6540.063C30.079

0.008

C40.0970.045C5

0.0970.045C60.2510.117C70.555

0.259C80.2350.065C90.1380.038C100.1380.038C110.4

0.135C120.1220.020C130.3200.052C14

0.558

0.090

堂教学过程相对优劣的评估,能有效避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相对准确地反映出评价对象的客观情况.

———————————————————

参考文献:

〔1〕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宫欣怡,李艳玲.关于外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J].天津教育,2006(6).

〔3〕何添锦.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探析[J].高教发

展与评估,2005(5).

〔4〕徐俊,刘娜.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与实际应用

[J].情报探索,2008(12):113-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