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县北青路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建设条件、技术标准、初步方案及建设规模
五、初步建设方案
5.1 道路工程
5.1.1 工程方案设计原则与思路
(1)符合《闽清县梅溪北岸及天行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以保障功能和安全为前提,严格控制规模,注意价值功能,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工程造价,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2)在闽清县城市总体规划和路网规划指导下,以道路交通规划为依据,并与沿线地区规划相协调,使工程既要满足交通发展需求,也要为沿线地区的土地开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综合分析现有道路交通情况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工程方案应能满足交通发展需求,做到功能上适用,技术上可行,造型上美观,经济上合理,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为主要准则。
(4)道路纵断面设计既要满足结构物使用功能,又要考虑远期道路交叉路口和顺接点。
5.1.2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
桩号K0+000~K0+109道路断面布置形式为:3.0米(人行道) +2×6.0米(机动车道)+ 7.30米(人行道)
1.0%1.5%桩号K0+109~K0+248.508道路断面布置形式为:1.0米(人行道) + 2× 3.75(4.50)(机动车道)+ 1.50米(人行道)
1001.0%1.5%1.5%1.0%100375机动车道375机动车道1507501000150人行道
人行道5.1.3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1)路线走向的确定原则:本项目路线走向原则上按规划提供的线路走向,部分路段受地形及周边建筑物的,基本沿旧路布线,同时考虑起终点与在建公路的衔接。其规划走向已作为沿线土地开发的控制标准,因此本次研究不再作大的线路走向比选。
(2)线路总体走向:起点与天行大街相接,终点至闽清县工商管理局门口接现状旧路,道路全长248.508米。 5.1.4 道路纵断面设计
本项目纵断面设计控制因素较多,主要受现状及规划道路的竖向标高及周边居民建筑的标高影响。此外,纵断面最小坡长、最大坡度等技术指标的选用,将直接影响项目的使用品质和造价。
1.5%1.0%在进行平纵面组合设计时,力求使路线与地形、地物、景观和视觉相协调,以保证舒适、安全的使用功能。在保证平纵面各自线形平顺、流畅的前提下,设计中尽可能使二者的技术指标保持均衡和协调,同时在空间位置上,按照规范的要求精
12
180120600机动车道600机动车道120610300人行道12002230730人行道福建超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闽清县北青路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建设条件、技术标准、初步方案及建设规模
心设计,避免出现各种不良的线形搭配和组合,以保证良好的视觉效果,提高行车舒适性。 5.1.5 路基设计
(1)路基设计原则及依据
路基设计严格遵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和现行《道路路基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办理,在设计前对沿线工程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在充分收集现场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路基填料,路基压实度设计要求,并根据填挖、水文、地质等情况对路基防护工程进行综合设计。
路基是道路的主骨架,路基及其边坡的稳定是保证快速路使用质量的关键。因此路基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边坡防护应特殊设计,以“安全、经济、实用、环保、美观、施工方便”为原则,在路基稳定的前提下,倡导“不见土少见石,适应地形,保持原样,披上绿衣”的防护设计理念。
2)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路基填挖高度、环境景观要求等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边坡坡率和路基高度,合理地确定土石方调配方案。
3)加强外业基础资料的收集,深入分析研究,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确保路基的稳定,并有足够长度和耐久性。
(2)路基横断面设计
挖方路段,一般边坡坡度为1:1,填方路段放坡坡度为1:1.5,并设置绿化护坡,又能美化环境。
(3)路基高度
路基设计在符合标准原则的情况下,结合道路竖向规划,尽量做到土石方相对
福建超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3
平衡,路基高度满足规划内涝水位的要求。
(4)路基填料压实度(重型)要求
填方路段,路槽底面0~80厘米,压实度≥95%;路槽底面80厘米以上,压实度≥94%。零填及路堑路床,路槽底面0~30厘米,压实度≥95%。
5.1.6 路面结构设计 1、设计原则
根据道路的使用功能、等级、特点、使用要求及本地区的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材料供应情况,结合闽清县其它高级路面设计施工经验,并依据预测的交通量进行路面结构计算。本着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方便施工、利于养护原则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2、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设计依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11)等相关规定,并根据本项目的交通特性以及交通量预测结果,本次设计拟定刚性路面结构和柔性路面结构两种方案供比选:
方案一:水泥混凝土路面
面层:C35水泥混凝土厚20厘米(抗折强度≥4.50Mpa) 基层:5%水泥稳定碎石 厚15厘米 垫层:级配碎石 厚15厘米 方案二:沥青混凝土路面
面层: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厚4厘米
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厚5厘米 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厚6厘米
闽清县北青路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建设条件、技术标准、初步方案及建设规模
基层:5%水泥稳定碎石厚18厘米 垫层:级配碎石 厚15厘米
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技术上各有优缺点,原则上均能满足该道路的需要。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路面刚度大、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抗滑性好、使用年限长等优点,而且初期成本较沥青混凝土少。缺点是路面平整度差、行车噪音大、舒适性差、维修困难,维修费用高,对路基变形的适应性差。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维修一般采用小型机具,作业时间长,有时可能中断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阳光下反光严重, 影响驾驶员视力,加速疲劳,降低行车安全。由于大量的接缝,行车震动大,直接降低了车辆行驶的舒适性,相对货物运输也增加了损失。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平整度好、噪音小、行车舒适、不反光、施工养护维修方便,维修费用低,可及时开放交通,对路基变形的适应性强等优点,缺点是使用年限较短,相对增加了养护及维修费用。由于机械化施工程度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材料及材料配合、机械作业、质量检验均易于科学管理和控制,能保证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且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铺筑速度快,可较早的发挥道路的作用。但沥青混凝土路面对面层材料质量要求高,石料一般采玄武岩等碱性石料,增加初期成本。
路面结构方案比较表 表5-1 水泥混凝土 1、刚度大、强度高、整体性好、具有较高承载力。 2、稳定性、水稳性、温度稳定性均好。 3、使用年限长为15年。 4、养护费用少。 沥青混凝土 1、具有较高平整度,表面坚实,无接缝,行车平稳,舒适,震动、噪声小。 2、易于养护维修。 3、使用年限相对较短(10年)。 4、较适应于高填方,软土地基路14
缺点 造价 推荐意见 5、适用气候炎热缺乏优质集料的段。 地区。 5、适应作为一级消防通道的规划要求。 1、接缝多,胀缝易损坏,行车舒适性差。 1、材料质量要求严格。 2、易断裂,修补困难。 2、雨天防滑性、夜间反光性较差。 3、噪音大,使用中后期接缝变形,3、对施工气候要求高。 使平整度降低,车辆行车时噪音大。 255元/m2 325元/m2 推荐方案一,即水泥混凝土路面。 经过经济及技术综合比较 ,拟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5.2市政管线工程 5.2.1给水工程 (1)设计依据
①《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②《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③《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④《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⑤《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98)》 (2)设计原则
①根据规划设计管线。
②根据道路沿线的用地性质,对规划中的管线进行复核,对不满足要求的管线予以修正。 (3)给水管布置
本工程设计采用单侧布管,管道敷设于道路右侧人行道下。给水主干管线管径
优点 福建超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闽清县北青路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建设条件、技术标准、初步方案及建设规模
以《闽清县梅溪北岸及天行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设计依据,预留支管考虑消防及配水要求按DN150设计。
给水管材及接口:给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给水管,均为柔性橡胶圈承插接口;管道过路以及预留支管采用焊接钢管,焊接接口。
管道防腐:铸铁管外壁刷热沥青两遍,钢管外壁采用两布四油加强级防腐,内壁均采用离心喷涂水泥砂浆防腐。
结合规划在各路口处布置横穿管道。 6.2.2 污水工程 (1)设计原则
①尽量采用重力流。
②充分考虑与周边道路的相互关系。
③满足城市污水规划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管线。
④管位安排、管径大小按远期需要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设。 ⑤考虑近远期结合,便于分期实施。
⑥满足管线综合要求,并尽可能利用道路坡度,减小管道断面尺寸。 (2)污水量的确定
污水量分三部分计算,工业污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80%计算,生活、公建污水按最高日用水量的90%计算。 (3)污水管布置
本工程沿道路右侧非行车道下设置污水管,主要收集周边地块污水,收集后就近排入已有污水系统,设计管径为d400~d600。道路左侧沿线居民生活污水由原有污水收集系统收集并接入污水处理系统。
福建超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5
6.2.3 雨水工程 (1)工程设计范围
本工程雨水工程主要承担路面雨水及周边地块雨水的排放。 (2)设计原则
1)地面道路按重现期1年,迳流系数0.65设计 2)设计路段沿线排水管道为分流制
3)设计路段雨水管道主要收集本路段的路面雨水和周边地块雨水 4)雨水管道按非满流设计。
5)雨水管最小管径采用d600,最大管径为d1200,管道规格和材质按照国标GB/T11836-1999。
6)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选用有关参数,并按现行排水标准复核。 7)为配合设计路段公用事业管线建设,设计雨水管道起始覆土取0.70m,同时将雨水管道布设于右侧行车道下。
(3)本次设计《闽清县进城路路面改造工程》暴雨强度公式,参考《福建省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DBJ13—52—2003)中所列的闽侯县的暴雨强度公式:
4118.863(10.543lgTe)q337.541 (L/sh㎡) 0.855(t13.651)设计参数:设计重现期Te取:1年
地面集雨时间t=5分钟 地面综合径流系数=0.65
2)雨水量计算公式
Q=ψ·q·F
闽清县北青路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建设条件、技术标准、初步方案及建设规模
其中 Q—雨水设计流量(L/S) ψ—径流系数 取ψ=0.65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F—汇水面积(ha) 3)排水管道设计参数 ① 排水管道计算公式 V=1/n R2/3I1/2 其中 V—流速(m/s) R—水力半径(m) I—水力坡降
n—粗糙系数 雨水管道取0.013。
② 排水管道中的最小流速满足自清流速Vmin=0.75m/s。 (4)管道系统设计 雨水管道排水系统设计
本工程雨水管道沿道路右侧机动车道下布设,全线收集后排入道路左侧的既有污水井,最大设计管径为d1200。 (5)管材及构筑物结构
①本次雨水检查井均采用砖砌结构。本工程雨水管道采用标准如下:管径<d500采用砼管产品,管径≥d500以上采用预制钢筋砼管产品,产品按GB/T11836-1999控制。
②雨水管d800以下采用1:2水泥砂接口,d1000以上企口管采用抹带接口。
③检查井井身为砖砌,底板为钢筋砼,井盖采用防沉降球墨铸铁井盖。
福建超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6
5.2.4 电力工程
本工程在道路右侧人行道下敷设电力管线,负责该片区的输配电。 5.2.5 道路照明
照度标准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设计,本工程道路等级为城市Ⅲ级支路,平均照度按10.8LX考虑,功率密度值按0.48W/㎡考虑。本工程路灯采用道路单侧人行道布置方式。路灯选用150W单臂路灯杆,灯杆高为12m,灯间距S≤42m。
照明光源为高压钠灯。照明灯具采用优质灯具,防护等级为IP65,镇流器、电容器、触发器等元件均装于灯具内。
照明配线采用YJV-0.6/1KV,4×16m²+1×16 m²五芯电缆(其中一芯为专用PE线),在人行道内直埋敷设,覆土0.7m,敷设时注意避开行道树,过路口时设穿线手孔井穿Φ70电力电缆保护管,照明保护管埋深在0.7m左右。
道路照明电源在路旁绿化带内设置专用箱式变电站供电。本工程共设3台箱变,箱变容量按道路照明负荷,变压器容量为80KVA,供电半径一般控制在1000m左右。箱变采用10KV电源采用环网连接,开环运行 。
照明灯的控制一般采用三种方式,即手控、光控、时控,兼半夜减半功能,按市路灯处要求控制回路预留集中远控的接口。
箱式变电站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防雷接地共用一套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将照明电缆的PE线作为专门的保护接地线,与各路灯的金属外壳及路灯基础相连,并且每隔三座灯杆设置重复接地装置,重复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 5.2.6 电信工程
通信管道主要是为了满足电信固定网、移动通信网、宽带数据网、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等城域网的光缆、电缆敷设要求。电信PVC110X9埋设于道路右侧人行道
闽清县北青路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建设条件、技术标准、初步方案及建设规模
下,为便于电缆引上、分支和拐弯,以及施工和今后维护检修的需要,每隔80m~110m或管群交叉时,设置通信人孔井。道路交叉路口,根据情况人孔间距适当减小,主干管选用中号、大号人孔井,过路管末端选用小号人孔井。 5.2.7管线综合工程
1、管线综合工程服务范围
本工程公共事业管线主要服务道路沿线的单位、居民区等。 2、设计原则
1)尽可能地减少各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大管尽量不穿越快车道。 2)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按下列原则处理:
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3)电信管人行道最小覆土深度0.7米,车行道下最小覆土深度0.8米。 4)电力管人行道人行道最小覆土深度0.5米,车行道下最小覆土深度0.7米。 5)给水管人行道最小覆土深度0.6米,车行道下最小覆土深度0.7米。 5.3 交通工程 1、机动车交通组织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总体原则是以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依据,并结合道路条件、交通安全和环境条件,设置较为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安全护栏、视线诱导等安全设施,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和车辆运行的安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事故为原则。本项目交通标志标线依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要求设计。 2、行人过街设施
人行横道有最小间距的要求,最好视道路两侧行人需求结合可能的条件而定。一般在交叉口上设置人行横道后,根据两交叉口的间距,道路的性质、车流量、两
福建超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7
交叉口间是否有吸引大量人流的场所(公共建筑)以及是否允许路边存车等情况,考虑在路段中间是否必须且可能增设人行横道。原则上既要照顾行人方便,又要考虑不使车辆受到行人的严重干扰。 5.4景观与绿化工程
道路景观设计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景观资源或规划前景,结合周边环境,创造自然与人工交融的生态型景观环境。富于“自然”,“生态”的道路景观带,辅以现代造型的景观小品及富于地区特色的绿化造景,是城市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道路铺装形式一改过去单调、乏味的作法,采用韵律的变化形式,流露出当代城市蓬勃发展的精神。道路景观设计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主题,以独特、新颖的造型,以满足交通服务的要求,给道路景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作了进一步的完善,来满足行人以及车上人的视觉要求,作到步移景异。联系道路的现场特性,根据周边环境以及区域特定的环境因素,沿线道路铺装设计采用从点引线,以线展面的设计手法,使整个道路环境更加合理化,“自然”,“生态”始终贯穿各个设计环节。
在绿化设计上,人行道可以选择黄山栾树为行道树,边坡绿化带采用自然与规整想结合的手法,有韵律地植美人蕉、黄金榕、黄金叶、紫花马樱丹、雪茄花等重叠自由的各色花草过渡,形成疏密有序、高低起伏、软硬结合从而富于变化的景观带;总之,对于整个道路的景观设计,在分析了道路周边的规划要求,景观特点的基础上,考虑不同人群的交通习惯、要求及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在设计中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通过有韵律变化的景观小品,结合福建特色鲜明的园林植物,力求设计成便捷、人性化及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道路。 6.4 道路交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