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易写错和易读错的字
摘要 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易写错、易读错的字进行了总结,对出错的原因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字形 字音 错误原因 对策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口头交流、书面作业和考试阅卷等)中,经常会看到有些学生把生物学中一些名词、术语中的关键字写错、读错的现象。下面是笔者结合自己近10年的教学整理的一些易写错、易读错的字词,以供读者参考。笔者教学以来一直使用人教版教材。 1 易写错的字 (加着重号为易错字,有下划线的为出错频率较高的易错字,括号中为错字或相关说明)
2 易读错的字(有下划线的为读错频率较高的字,括号中为同音异形字举例) 字 词 斐林试剂 吡 罗 红 重铬酸钾 gě(舸) 二 苯 胺 佝 偻 病 根 茎 叶 脂 质 蔗 糖 载 体 骨 髓 畸 形 包 扎 结缔组织 地 壳 间作,间期 干 细 胞 膀 胱
3 出现错误的原因和对策
以上写错字形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学生身上,而读错字音的现象在学生和老师中都普遍存在。之所以出现以上错误,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主观认识上不够重视或者忽视这些“小问题”。如有的老师认为,字形的正确书写与字音的标准拼读这是语文学科应该承担的责任,生物老师更应该注重本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和核心知识的传授,在字形、字音上出现错误是无伤大雅的小问题,没有必要斤斤计较。正是由于生物老师主观上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所以学生也会自然而然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以致于在课堂上,作业本上甚至高考试卷上经常出现错别字。这些错字十分刺眼,既不美观,又有失科学性和严谨性。这实在不是小问题,因为它折射出了一个学生、一个老师对母语、对专业词汇的最起码的素养。其次,有些字写错是因为该字与其他字字形相似或者字音相同所致,如拟(似)核,单倍(位)体,蔗(庶,遮)糖,突触(出),甲亢(抗)等;有些是由于笔画繁多,生僻少见所致。如髓,镶,嘧啶,吲哚,嵴等;有些读音错误则是由于该字有多个读音所致,如牲畜(chù),畜(xù)牧业,荨(qián)麻,荨(xún)麻疹;有的是受方言的影响所致,如把茎读成jìng,解剖读成解pāo等;有的则是对相关专业知识理解不够深刻所致,如“氨”、“胺”和“铵”的错用。另外,还有些错误是由于随意简写,缩写和想当然所致。如肾上腺激素写成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写成生长素,原生质层写成原生质,组织培养写成组培,减数写成减裂等。
ān(安) jú(菊) jìng(竞) zhǐ(纸) zhé(折) zǎi(宰) suí(随) jì(寄) zhā(渣) tì(替) ké(咳) jiān(肩) gān(甘) huáng(黄) gè(个) àn (按) gōu(沟) jīng(京) zhī(支) zhè(这) zài(在) suǐ jī(基) zā(匝) dì(弟) qiào(窍) jiàn(件) gàn(赣) guāng(光) 解  剖 血糖,血压 豌 豆 细 菌 脐 带 血 羟 基 膝 关 节 炭 疽 纤 维 素 鼹 鼠 跳 蝻 嗅 觉 酪 氨 酸 错误读音 fēi(非) pǐ(匹) zhòng(众) 正确读音 fěi(翡) bǐ(比) chóng(虫) 嘌 呤 líng(灵) pāo(抛) xiě(写),xuě wǎn(碗) lìng(令) pōu xuè(谑) wān(弯) jiào(叫) qí(齐) qiǎng(抢) xī(西) jū(居) xiān(先) yǎn(眼) nǎn(腩) xiù(秀) lào(涝) 字 词 妊 娠 脯 氨 酸 错误读音 chén(辰) pǔ(普) piāo(飘) 正确读音 shēn(伸) fǔ(辅) piào(票) 发酵,酵母菌 xiào(孝) jì(季) qiāng() qī(七) zǔ(祖) xián(贤) yàn(燕) nán(南) xiǔ(朽) luò(络) jǔn(无此音) jūn(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汉字是知识的载体。正确读写汉字既能保证知识传递准确无误、保质保量,也是尊重和热爱母语的具体表现。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遇到拿不准的字词要经常翻字典,勤于记录和整理,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把正确的字形,准确的读音传递给学生,促其形成准确、牢固的第一印象。平时的教学中,在和学生的对话交流以及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时,当听到错误的读音、看到错误的书写时,要及时耐心地给学生指出来,帮助其改正,从源头上杜绝以讹传讹,缪种流传。还可以尝试把出错频率高的易错字集中整理印发给学生(错字建议就不要呈现了,以免造成记忆干扰),经常翻看以强化记忆。在平时听课、评课的活动中,当别人指出自己存在的错字、错音时,甚至当学生给我们指出错字时,千万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小问题而不以为然,要闻过则喜,从善如流。这样,老师和学生一起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这也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总之,老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本学科丰富的专业词汇和术语同样是我国语言文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丁声树,晁继周,韩敬体等.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 尤敦明.“荨麻疹”到底怎么读[J].咬文嚼字,1995(7):38.
[3] 郝桂玉.生物教师应注意语言文字规范化[J].生物学教学,1997(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