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

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

来源:九壹网


01、从全球文化传播的角度而言

1、丰富了信息传播方式,实现信息传播及时性需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尤其是新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信息单向传播的特征,人们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不再仅仅作为单纯的被动接收体,同时也可在网页或社交软件中写下自己对所接收信息的看法或评价,除网络技术和信息源本身的互动,受众群体之间也存在着互动性——这就为受众群提供了众多接收信息的可选渠道。 另一方面,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本身就包含着传播速度的快捷性,实现了信息传播及时性的需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文化传播地域性的,文化可传播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这在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取得的效果是传统信息技术所远远无法企及的。

2、双刃剑:在文化多样性进程中的异与同 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带来了文化传播中的趋同、消弭和异化,对于文化多样性的进程来说,这无疑是把双刃剑。 就题目本身来说,我们主要论述信息技术带来的趋同和异化:相似的文化环境更易使人产生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信息技术和信息传播的推动,也会使不同文化在碰撞融合的过程中被异化,从而焕发新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催生了新的文化变革。

02、从人类文化教育传播的角度而言 当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常常会思考:信息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些什么?下面分享一些我的思考。

1、促进学习观念的变革,多元化教育环境的形成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数字化学习”观念的普及。网络化,为同学们提供多平台、更简便的多元化学习环境。用百度搜索知识、用电子词典来翻译单词、用识题软件来搜索答案……这些情景已屡见不鲜。同时,网络中的音频、视频、电子图书馆,甚至学习管理系统,都为学习者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观点将从传统的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多元化的学习目标……最终构建出一个庞大、多元化的教育环境。

2、提高了传播者(教师)及受传者(学生)的信息素养 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推进,教师从单一的纸质书本教学过度到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收集、组织、管理和运用,以实现数字化信息手段辅助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同时,学生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通过主动思考、自主操作、讨论交流来学习并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更新迭代,进一步提高了传播者(教师)和受传者(学生)双方的信息素养。

3、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可以在教育改革中为教育公平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各种教育信息、优秀师资、教育资源可以跨区域共享,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助力,能有效延伸优秀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作用范围,不管身处何处,只要有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就能发现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 信息化同样也是制度监督的重要手段,在网络信息社会中,制度的建立、完善、实施等都在群众广泛参与和监督下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4、提升课堂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课堂中,受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透明度,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丰富、生动的,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工具来整合知识,构建自己的自己的知识网络,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