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来源:九壹网
 读书笔记 Du shu bi ji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学科。(为人父为人母我们是不考证的,没有上岗证就诞生了一个幼小的生命,我们亦步亦趋,从马虎大意,一个孩子的身份转化成有母爱,有父爱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也是走向成熟的历程。

教育是终身的事,也预示着,当我们老去,还是有不懂的教育问题,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用有限的生命探索无尽的宇宙奥秘,那就要抱着一颗平常心,不求穷尽,只求日醒。) 人的儿童时期(包括少年期和青年初期,一般为0-18岁)

(原来总以为儿童仅仅是13岁以前的,青春期也是儿童的升级版,孩子还是个孩子,不当做完全的成人要求,也不当做绝对的孩子教育。随着个性化发展,自由的渴望,读懂他们的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决定沟通的钥匙。)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算起,因为这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比较有系统的科学的著作。

(德国哲学家辈出,康德、马克思、尼采、黑格尔、叔本华、莱布尼茨、海德格尔、哈贝马斯、谢林,真是个值得花费精力的国家。)

弗洛伊德核心是情欲说,超我包括两部分:良心和自我理想。

(在龙岗书院王阳明要求学生务必做到: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不立志不可能勤学,不勤学志也无法完成。为人处世,不可能无过,但应有过必改。同理,一个孩子具有善念、自我约束力、正的目标,学习就有东西,自然形成自推的力量,这股力量是多少家长梦寐以求的。

我们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再好,我们孩子最爱自己的孩子,那何必过多关注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自毁自家的呢。要是更看重激发内推力,是不是轻松很多呢?)

主动感对内疚感(4-7岁),勤奋感对自卑感(7-16岁) (主动与内疚是希望父母高兴吧,这个时候只是想做听话的孩子,得到父母的表扬。到了入学年龄后,孩子通过集体生活,真正具有了荣辱观,无论是一起嬉戏还是竞争,学知识,都造成孩子会跟同伴比较,抓住机会促进他们趋于勤奋、坚强、乐观的品质,逃离享乐、攀比、懒惰的价值观。) 4-7岁培养靠自己的良心控制自己的行为,主动性

(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天性使然,顺其自然,因材施教,不要做过多的干涉。) 7-16岁学习,帮助儿童勤奋学习,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正确对待竞争,勤奋品质。

(当孩子刚入学要帮助他们适应,在前期多花精力,后期就轻松得多。掉队后要尽快赶上,不要让孩子心理有太大压力,造成落后的错觉,一旦这个标签根深蒂固,影响自信心。当天不会的知识当天消化掉,不留到第二天,错误的记忆在大脑过夜,会印象深刻,难以矫正。) 儿童心理发展关键年龄3岁,7岁,11-12岁

(我已经错过了两个时间,即将迎来第三个阶段,希望不错过最佳的阶段。)

父母和教师在教导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就轻率得诿罪于儿童的遗传素质,那是很不正确的。儿童心理向什么方向发展,并不决定于遗传,而决定于环境和教育。

(智商、天生的,这样的话语经常从家长的口中蹦出,首先家长要学习,有个正确的心态,接受某些现实,暂时的落后现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绝不要放弃,世上最爱孩子的人就是你,一旦你放弃了,谁来爱他。

耐心不够,其实就是能力有限,因材施教失败,没有找到应对孩子的方法,如何教才懂,如何说他愿意听,教育不可复制,因为世界上的人都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然而可以总结,每日反思,找到适合的方法。)

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条件起主导作用。

(教育比环境还要重要,有些特例可以体现,农村的孩子,母亲不识豆丁,她人品好啊,人员佳,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品行的熏陶。佩服家长,就更愿意主动学习,配合家长的要求,所谓的亲子关系和谐。

网络让信息更公开化,学而思面向全国的孩子教授课程,你跟北上广在一个老师的教授中学习知识。精品课程补充你课堂不足,你的老师教的听不懂,水平有限,有网课嘛,网课还可以挑选。关键人物就是我们家长了。

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写作技巧 什么是读/观/听后感?

顾名思义,先来读,再有感受和想法。读后感,就是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后感”。(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听了某场演讲或者播等所写的感想,则叫“听后感”,它们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读后感的题目可以命名为《×××读后感》或《读××x有感》,也可以根据自己所感的主题来命题,为点明文章体裁,可以用“×××读后感”或“读××有感”作为副标题。

二、如何轻松地写出读/观/听后感 对原文进行简要的概括

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为开头,然后再写体会,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的作品上来。原文内容往往用三四句话概括为宜,我们可以按照概括记叙文六要素的法来概括原文内容,另外,概括原文的主要内容,不仅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第一步

时原文进行简概

读后感、观后感,就是指读了一本书一个故事、一则报道,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一个节目后的感想。“读”和“观”是“感”的基础,所以,首先就要对“读”“观”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让读者明白你的“感

由何而来。然后再就其中你最关注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 第二步

对内容的概括要有详略

写读后感,“读”是基础,因此,在写作中首先要概括一下你所读的内容,为下一步写“感”做好准备。要注意的是,对内容的概括不能随意,而是要做到有详有略。通常情况下,所读内容中可能有几处都能引起你的感想,但一定要选择让你印象最为深刻的内容作为概括重点。这样的话,就会跟下文中写感想巧妙地衔接在一起,使整篇读后感显得流畅。 一要感发,不能为写而写

第三步

很多同学在写读后感时,要么是无话可说,要么是想说的太多,又找不到“有感而发”的“感点”。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在写读后感时要紧扣个原则,就是认真阅读原作,在读的基础上寻找和自己思想产生共鸣之处继而有感而发,做到不牵强附会,不生拉硬套,不说空话套话。总之,要“感于情”方能“动于情”,只有在原作中找到能感动自己的“感点”,才能有话可写。 第四步

三要拆住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

篇读后感中,“感”很关键。通常情况下,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或是部好电影,其中的“感点”

较多,要选择其中让你感受最深、感想最多的点去描述,而不是泛泛而谈,没有重点,结果让整篇读后感看上去内容平淡,感想很少。 第五步

要结合现突谈出自己的感想

一篇好的读后感,最终的落脚点是结合现实谈出自己的感想。这里的现实”,既可以是个人的实际情况和他人的现实情况,也可以是社会现实或是经验教训之类。总之,将所读内容与自己或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流露出真实的心声,让文章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