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课后习题 《语文》基础版 第四册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

课后习题 《语文》基础版 第四册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

来源:九壹网


十一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

一、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1.簇密( ) 2.婆娑( )( ) 3.混淆( ) ....4.斑驳( ) 5.璀璨( )( ) ...(二)解释下列词语。 1.极致: 2.经典: 3.文化: 4.文物:

(三)选择下列定义正确的选项( )。

A.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 B.文物是指名胜古迹。

C.文化泛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D.文化指的是文学艺术。 二、关于课文

(一)课文分四部分(或四层),请写出每部分的起止自然段及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 。 。

(二)认真阅读课文,说出对下列句子的深刻理解。

1.在美国去看新的,到欧洲去看老的,……到美国想未来的事,在欧洲想历史的事。 2.巴黎的历史感,并不仅来自于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圣母院。那是旅游者眼里的历史。或只是历史的几个耀眼的顶级的象征。巴黎真正的历史感是在城市中随处可见的那一片片风光依旧的老街老屋之中。

3.文物之间可以划分品级。文化之间却是完全平等的。各个民族、地域、城市的文化都是自己一方水土独自的创造。都是对人类多元文化的一己贡献。

4.后来我遇到一位城市保护专家,一句话把我的思考引向深入,“城市的精神重于它的使用”。

(三)简答。

1.为什么说从城市保护的角度看,文物与文化不是一个概念。

1

2.简述巴黎保护城市文物文化的奋斗历程。

3.谈一下你对目前我国保护城市文物与文化的作法的粗略感想。 三、扩展和活动 (一)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标调全对的一组是( )。

A.簇(cú)密 斑驳(bó) 羸(yín) 积淀(diàn) ....B.凸凹(wā) 浩大(hào) 确凿(zǎo) 清晰(xī) ....C.混淆(xiáo) 璀璨(càn) 褒贬(bián) 迸(bèng)发 ....D.遗憾(hàn) 信笺(jiān) 毗(pí)邻 青藤(téng )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欧州 弥补 颁布 良莠 B.聊天 角度 死邢 极至 C.紫京城 颐合园 祈祷 街港 D.覆盖 笤帚 逶迤 殉职

3.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有求必应 刻舟求剑 精益求精 ...B.络绎不绝 深恶痛绝 绝无仅有 ...C.适得其反 无所适从 适逢其会 ...D.因人成事 因材施教 因循守旧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我为北京叹息

古清生

供不应求 .

赞不绝口 .削足适履 .因地制宜 .

在飞机上看北京,就见到群楼高耸,间或有巨大的玻璃幕墙折射的烂亮的阳光闪耀,然后是环城公路、立交桥……在飞机的俯冲过程中,人就像撞入一个巨无霸的都市;只是行走在北京时,越过雄峙险峻的高楼峡谷,不免的要走入一些青砖胡同、老城街和四合院,这些古旧的建筑或者也有一些新兴的东西,比如老街内也有摆起冰柜卖雪糕的,但终归是线装书般的弥漫着久远气息的所在,朱红的院门也是有许多班驳之处。

这让我生出一种感觉,北京这个城市,是一个打着补丁的城市。当然是在一块旧的绒布

2

上补着新的尼龙或毛料,间或缀着些许珍珠宝石。只是这块旧的绒布,是价值连城的文物,甚至是无价之宝,而补上去的东西,却是可以拿出价目表的,我曾经写文章呼吁过,即便是梁思成先生50年代的厚望没能实现,那么,现在做也还是来得及,毕竟尚有那么多的老城街及老四合院在。如果这样(1)发展下去,便要将那些建筑文物给发展得没有了,到下一个世纪果真只剩下故宫和天安门,成为北京城唯一的标志,我们还可以说北京是美丽的吗?

旧的房子,不必去翻新,而新的房子,也不必如今天这样(2)去“造旧”。不必在西洋式的建筑顶上戴一顶黄色小帽,也不必如造西客站那样造得毫无风格,因为老的古都的东西原料摆在那里,以今人的方法去造旧,终究是不如原本就是旧的啊。近些日子,有许多人在商量如何修复圆明园,我对此大为不解,要知道历史是不可以修复的!

在居京的日子里,我总是在为北京叹息。何必在一边拆除老文物建筑的同时,又去投资修复古旧的园林呢?所谓文物,那是因为它建设的时间很长久了,保留着当年的面貌和技术,经手一修,就如同将一柄青铜斧拿去镀铬,是十分蠢笨的事情。修修补补的北京不大好玩,看上去不古不今,不中不洋,虽然这也可以算是一种风格,但此风格不能给人以畅快和愉悦,却总有些地方碰击着人的心灵,令人多有遗憾,甚至叫后人指责我们的无知。

1.第一段的“一个巨无霸的都市”意在说明什么?(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第二段的下列词语各比喻什么? (1)“一块旧的绒布”比喻(不超过8个字) (2)“新的尼龙或毛料”比喻(不超过8个字)

3.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两处加点的“这样”分别指什么?(都不超过20 个字) “这样(1)”是指: 。 “这样(2)”是指 。

4.本文末尾所说“拿去镀铬”的“一柄青铜斧”是否指“修修补补的北京”?请具体说明。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三项是( )。

A.第一段是说北京依然是一座陈旧的古城,新兴的东西并不多。

B.第二段中“可以拿出价目表的”,既包括补上去的“尼龙或毛料”,也包括缀着的“珍珠宝石”。

3

C.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在于呼吁人们实现梁思成先生的愿望,把北京建成美丽的现代化城市。

D.北京美丽表现在它是保留了线装书般弥漫着久远气息的所在。

E.第二段“这让我生出一种感觉”与结尾前后照应,结尾处的“令人多有遗憾”就是作者的感觉。

F.“修复圆明园”就是“以今人的方法去造旧”,也“就如同将一柄青铜斧拿去去镀铬”。 (三)结合当地城市文物与文化保护的具体事宜写一篇文质兼美的随笔,题目自拟。 要求:1.字数在700字左右。2.突出“城市的精神高于它的使用”的深层次理性思考。3.提出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如何使历史名城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高科技含量的合理化建议。

十一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

一、(一)1.cù 2.pó suō 3.xiáo 4.bó 5. cuǐ càn (二)1.顶点,极点 2.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3.文化泛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4.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艺术品等。 (三)AC

二、(一)第一部分:第2自然段,用比较的手法,赞美了欧洲历史名城的悠久古老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细描巴黎的历史感及其感觉的由来,从文物和文化的区别联系上,说明了保护城市文化的意义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巴黎人在城市文化保护工作中的得失,肯定了巴黎的人对城市文化的高层次高品位追求与做法 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结束,从具体事例中强化自己的感受,进一步赞扬了巴黎人保护城市文化,令人钦佩,并暗示其他国家和人民理应效法,身体力行。 (二)1.美国偏重于高科技,有趋前意识,而欧洲在城市建设中很关注历史文化的传递沿续,二者有机结合,水融,方为上策。 2.仅靠几个名胜古迹,只是历史文化的轮廓之一斑,且冰冷无生命。只有使其生存于古街老巷之中的“历史空间”,方可生机活现,令人神往怀旧。 3.文物有等级之别,不言而喻,文化之间则完全平等,无轻重贵贱之分,必须平等对待,不能厚此薄彼或干脆毁掉,否则将使文化百花园难保持万紫千红,甚至会使文化的某些奇葩异草,人为地走向灭绝。 4.一个城市的价值,重在精神价值,而非物质实用价值,试想,当今世界名城,雅典、罗马、巴黎、北京都是历史积淀的奇观神韵吸引着世人的瞩目,而现代化设施仅属于点缀而已。 (三)1.参考课本第5~8自然段。2.参考课本第9自然段。 3.目前我国在保护城市文物与文化中,注重名胜古迹等高品位文物的保护,而对充满原汁原味的城市故居老巷等“历史文物空间”保护不力。同时这方面制度还很不健全,且有了也落实不力,建议今后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保护城市文物与文化的意识,并要健全法律,认真落实,从而使保护城市文物与文化的工作步入规范化、正常化的良性循环。

三、(一)1.D 2.D 3.C (二)1.说明北京到处高楼耸立 2.(1)北京古城(北

4

京的老文物建筑)(2)北京的新建筑 3.(1)在北京城市建设中不注意保留其历史风貌(同义即可)(2)在西洋式的建筑顶上戴上一顶黄色小帽(同义即可) 4.不是。“一柄青铜斧”

是指某一件具体文物。 5.B D E (三)略。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