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建筑的文化性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体现

论建筑的文化性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体现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l卷第l期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01.21.No.1 2008年1月 Journal of Henan Radio&I"V University Jan.2008 论建筑的文化性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体现 田超然 (开封市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开封475000) 摘要:城市是人类存在的形式,它的发展既是长期的物质环境的建设过程,又是长期的文化积淀的过程。建筑 是城市的实体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建筑具有双重性:既是物质财富,又是精 神产品。在进行建筑设计以及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建筑文化因素对建筑个体及城市发展的影响。重估建筑的 文化性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建筑;建筑的文化性:城市发展;价值体现 中图分类号:TU一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卜2862{2008l01-0074-03 一、建筑、建筑设计与城市建设 既然一个城市的建筑不仅反映了这座城市对日新月异的 建筑是人类为了避风雨和防备野兽侵袭的需要而产生 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掌握与应用。还是这座城市 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时候,人们认为建筑 的道德风尚、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城市文化的具体体现。那 是人们生活的写照。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综合反映,应该 么,就需要重估建筑的文化性在建筑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 体现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是一个民族的风貌.因此它的设计 各个环节中的价值以及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必须是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集合.必须综合考虑 1.建筑文化性的地域特点 建筑、结构、设备等工种的要求及这些工种间的相互联系、制 建筑是一个区域性的产物.受所在地区的基地环境、地理 约以及与城市建设、建筑施工、材料供应、环境保护等部门的 C候条件、地貌特征、自然条件,以及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 密切关联。…新的技术体系,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科学技术.必 境的制约。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不同.因此炎热的南方 然带来新的设计观念和思想.因此建筑的设计更应该是相同 跟寒冷的北方的建筑就形式、功能相比显然是不同的.南方高 条件F在所有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寻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设计 温多雨、气候潮湿,建筑功能处理着重通风,遮阳,隔热,防潮. 要求的最优方案,从而获得最好的效果和最优的经济指标.把 因而形成的建筑风格多轻巧通透、淡雅明快.朴实自然。北方 建筑对人类的作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多以平原为主,四季分明,功能要求墙体保温、防冻。建筑形式 城市的产生是人类因生存需要而寻求的与自然和谐共处 讲究院落布局的封闭严谨.雄伟威严。 的基本方式之一,它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因为城 建筑文化性的地域特点除受上述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 市既是人类生活对自然环境适应的产物.又是人类生活对生 外,与所在地公众的观念、传统、审美观点也分不开。东西方观 存空间创造的表象。城市在历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 念上认识的差异对建筑的影响就是很好的佐证,以园林为例. 可以从城市的自然环境,历史积淀、约定俗成、骨架模式等要 西方园林(以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 素的积聚中.感知把握城市的形态.达到对人类历史文化的真 表)立足于用人工手段改变其自然状态.体现的是对形式美的 正认识。 刻意追求: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连花草树木也修剪得方 二、建筑与建筑的文化性 方正正.从而呈现m一种几何图案美.表现的是强烈的节奏韵 芒福德(kwis Mumford)曾说过:“城市有包涵各种文化 律感。而中国同林则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情 的能力。”而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基本面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趣美。设计者多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的地形地貌的要求. 发展的空间凝聚形式,是城市里不可或缺的符号.它的品位、 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一切要素洒脱自如.没有任何规则可 质量和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的形象 而城市作为建筑 循;相反却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 的载体.不单是建筑物简单的集合与扩大.它的发展、变化与 即使人r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相融 更替.直接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同步,综合地反映着丰十会 合.使人赏心悦目 . 的面貌.所以我们说:建筑既是技术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它 2.建筑文化性的时代特点 借助自己特殊的语言.吸收文化的内涵.来表现这个时代的科 建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 技观念.揭示思想和审美观。 应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也影响着建筑的发展.因 收稿日期:20o7_09_26 作者简介:田超然(1970~),女,河南省滑县人,肝封市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7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此我们说建筑具有时代特征。这一点从建筑材料的发展使用 青砖或花岗岩砌成。易守难攻,非常坚固。屋内布局“三堂四 上就可以得到证明:l8世纪以前。建筑材料是以天然材料或天 廊,十厅九井”:进深三座高堂.以天井和屏风墙隔开:横向是 然材料的手工业生产为主体.人类建造房屋时首先是就地取 瓦、石灰、石膏等天然材料尺寸、性能的制约。大跨度、大规模、 大空间的建筑物较少。随着工业的到来.钢筋、水泥、混凝 土材料出现.使材料的性能大大改善,也使得建筑物向空间、 四排住房和过厅.错落有致:后面由一排排列成半圆形的房屋 家,它把生活起居,辅助劳作和饲养加工等统一在住宅内部, 同时各部分又互不干扰。显得协调而又和谐 除了“围屋”设计 材选用当地传统的建筑材料。正是由于传统的石材、木材、砖、 围成天井.叫花头。屋内房间数十间。可以住上几代数十口人 的巧妙外.更深层地反映的是处处都充满了统治者思想文化 立体发展 如今随着高科技含量材料的研制和开发应用.建筑 的气息:围屋中轴线上的上堂.必然是祖公堂.建有陈设祖公 的空间跨度、高度和空间的品质有了更大的灵活性。更多的建 牌位神龛.还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在全围楼中具有至高无 筑设计和构想变成了现实。建筑物也更科学、美观。 上的地位.这种祖公至高无上的“敬祖睦宗”观念.正是统治者 的政治特点.是不容被忽视的 4.建筑文化性的民族特点 一因此.我们说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是这一时代社会经 推崇的儒家的“孝悌”、“尊卑”、“仁爱”观念的反映。这种明显 济、科技文化的综合反映。每一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及这 个时代赋予人们的思想、观念.建筑创作就应该适应这个时代 的特点和要求.通过自己特殊的语言.来表达所处时代的实 质。表现这个时代的科技观念。 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格.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 须臾不能离开本民族的生存文化.单纯模仿别人就是削弱了 自己的凝聚力。建筑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2l世纪,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空间观念、思想 化,使建筑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如今。“超高层建筑”、 观念和工作模式。也孕育了新的建筑类型.科学技术带来的变 基本构成与人类文化类似。它的特点还表现在民族性上 东西方由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同.各自的民族在哲学观 “超超高层建筑”在地球上越来越多。比如耳前世界最高的 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反 1996年建成的95层、高度452米的吉隆坡的佩重纳斯大厦、世 映到建筑艺术上也是风格迥异。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有丰 界排名第三的我国上海的金茂大厦等建筑已经融人人们的生 活 笔者在这姑且不评论这些建筑的出现是建筑的进步还是 倒退.只是借这些设计的构想和图纸中的线条已经变成了钢 筋水泥的实物的事实。说明:这些建筑的出现除了与越来越多 富深远的文化哲理。中国本身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受地区 的地理条件、经济技术的影响。建筑文化又有明显的差异.但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创作思维上强调天 人合一的整体观。中国人讲求所谓‘圆不中规.方不中矩“.在 艺术品位上追求”离方遁圆“.这些都使得中国建筑尤其是古 注重细部构造,如:屋顶、檐部、脊饰等,它们多是由一些不可 捉摸的自然曲线构成.很难明确地将它们分拆成一堆几何体. 的高科技技术和性能卓越的复合材料、纤维类材料、高分子材 运用到建筑当中外. 主要是知识经济带来的社会观念的变 料、硅酸盐类材料、功能性金属材料甚至是生物材料被开发并 建筑在个体造型上迥异于西方古典建筑 …另外.中国古建筑 化和思维模式的更新。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 多元的综合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而这些时代带给人的思想观 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所特有的建筑特征。当然.在几千年的历史 念的变化体现在建筑领域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在建筑形式上追 进程中.由于各地的对外开通和与海外的交往.中外文化相互 求不同的甚至是独特的风格。因此.笔者认为时代精神决定了 建筑才会创新和向前发展 3.建筑文化性的政治特点 交融、共同发展.建筑文化的民族特点也在不断变化.涌现了 建筑风格.这种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对于建筑传统文化的 继承和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尤其是现代化的今天。只有重视吸 收建筑文化的优秀传统.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 建筑的主流风格,把握时代脉搏.融合优秀地域文化的精华, 很多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又受到外来文化熏陶的 城市是以空间和环境的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 特点,不仅是交通枢纽、信息中心、交流中心。还是地区政治、 书籍等作为自身集中的物质和文化的力量来加速人类交往的 程度。并传递自身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集中了传递和扩 合点.并将之融会到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去.才能够创作出 5.建筑文化性的综合特点 关于建筑的文化性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是建筑作为一 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将建筑物、档案馆、纪念性建筑、石碑、 有文化品位的现代建筑 它与社 大这一遗产所需的物质手段.而且也集中传递了统治者的政 个文化形态.应该是人类文化大体系的~个组成部分.治力量。阂此建筑作为城市最基本的组成单元.略去技术和经 会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思想息息相关,同时各种观念也无时 济的因素.其文化性的政治特点显著。 卦,大壮卦体现了:通过建筑的宏伟壮丽.表现建筑所代表的 不在制约着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发展。建筑文化是一种兼容的、 中国古文中常提到“大壮”论的思想.大壮是易经中的一 综合性文化.它的地域特点、时代特点、民族特点、政治特点是 一个整体的概念.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 至高无上的皇权;通过建筑的严格等级秩序.以表现封建社会 基.时代特点是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政治特点体现人们的生活 君臣、父子的礼制等级观。“大壮”论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很 状态和精神状态.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当今强调 大,这仅从中国民间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北京的“四合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技与人文同步发展的时代.人们更应该 院”、客家的“围屋”、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 重新审视建筑的文化内涵及文化意义并充分挖掘它的经济价 “一颗印”)就可以体现,同时,它还体现了建筑文化性的政治 值。 特点。l3 以客家人的“围屋”为例.它是古代客家民居的主要建 筑形式,集家、祠、堡于一体。由一座弧形或方形的辅助建筑 群.像城堡一样将主体住宅包嗣着的建筑 围屋的墙体一般由 三、建筑的文化体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是人类存在最经济和最方便的聚居形式.它伴随着 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城市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长期的物质 ・7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环境的建设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文化积淀的过程。在城 设计的概念,并且把建筑文化的价值体现在设计中 市的不断演进与更替的过程中,城市的个性、特色和文化功能 所谓城市设计.一般指对城市地区所进行的综合环境设 作用逐渐形成和显现.城市历史发展越久远.它的文化功能作 计。它以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为主体对象.以城市物质环境形态 用愈大、文明程度越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与贡献也就愈 以及人们在其中的行为和感受为中心.既要考虑人们的生产、 大。 生活、交往、游乐、出行等各类活动的要求.还要考虑人们对环 建筑作为特定的城市空间形态.反映地域特有的文化特 境空间的生理和心理等诸方面的要求.更要考虑文化对人的 征.因此应该充分体现文化意识的整体性和多样性,重新认识 影响和要求。l 6】城市设计是多层次的.它的范围大到一个区 和估价建筑的文化性与城市文化间相互关系.有助于正确地 域、整个城市,小到~排灯具.是涉及环境的社会、经济、文化、 把握城市的发展趋势以及该地域内统一的文化特征。城市的 功能、技术、审美、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制约因素的综合处理。 结构与单体建筑不同.它的发展模式和形态更富于传统性和 四 结束语 习惯性.很少出现深层结构自身的频繁变化和突然变异。无论 建筑文化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它在整个人类文化中的重 作为表层的建筑形式变化多么强烈.但其深层结构却有着比 要地位。作为更广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建筑必须实现物质 较稳定的文化因素.即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决定 产品和精神文化结晶的双重社会价值。建筑和城市发展.乍看 了的历史文化传统。因此设计建筑、规划发展.要尊重城市已 只是物质的概念.其深处实则是文化问题。总是和一定的文化 形成的整体的布局和机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采用与地 相辅相成的。文化的东两.似是无形.却无时无刻不渗透于人 区相适应的技术条件手段.结合功能来创作完成。 类社会的发展历程.重估建筑文化性的经济价值.有助于将人 1.建筑文化体现着城市的可读性 类的建设活动放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关系上来衡量. 自古人类良好生活环境的获得.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 更有利于发挥文化的凝聚力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的作 不自觉到自觉而逐步积累形成的.换句话说是要经过设计的、 用 要认真经营的。丘吉尔说:“人塑造建筑.建筑也塑造人。”人们 不仅可以通过建筑来感受城市的文化特征.而且可以从建筑 参考文献: 的布局、规划等特征来阅读城市 。人造的城市缔造了人的独 [1]同济大学等集体编写.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 特文化.城市就像一本书.一栋栋建筑是“字”,一条条街道是 业出版社.1980. “句”.街区是“章节”,公同是“插图” 透过它们,见到了“人”, [2]杨静.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这就是城市的可读性.人们通过对建筑、环境、城市空间和公 20o1. 共空间的认识.通过新旧建筑之问的关系、城市和城市景观的 [3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 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 设计.挖掘城市原有的历史特征和文化记忆。因此,在建筑个 l975. 体设计和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文化性对城市历史及 [4]t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发展的连接性.将城市传统文脉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5]程.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 2.建筑文化与城市设计 版社.2003. 建筑是城市的实体组成部分.是人类个体和社会存在的 『6]中国2l世纪议程——中周2l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 首要生存设施。随着全世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建筑的规模、 ・ 书.1994年3月25日第l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性质、形式和内容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当前.建筑设计已经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丰十,1994. 不可能自我封闭在个体的范围内.建筑设计者必须建立城市 The value Manifestation of the Architecture Culture in Urban Development Tian Chaoran (Kaifeng Radio&Television University,Kaifeng,Henan.475000) Abstract:The city iS a foITn in which the humanity exists.Its development iS the long—term materi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process,also the accumulation of long-term culture one.The architecture.is the city entity constituent,also the human culture system constituent.As one kind of cultural shape,the architecture has the ambiguity:Not only the material wealth,but also the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product.When earring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s well as the urban development plan,it must consider the building cultural ele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individual and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fluence,evaluates the economic value consturction of the culture. Key word:Architecture;Architecture culture;Urban development;The value manifests ・7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