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卅警列2013.05 LAN ZHoU XUE KAN ■语言学 论宋代金文研究的发展与演进 马晓风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 根据两宋金文研究活动、产生的代表作品和取得的成就等,可将宋代金文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发生阶段、发展阶 段、兴盛阶段和深入细化阶段。仁宗嘉祜以后开始了对金石器物的广泛搜求和初步的整理研究,代表著作是欧阳修的《集古 录》。神宗元丰以后,私人搜求和著录器物仍是金文研究的主要形式,代表著作是李公麟和吕大临的两种《考古图》。进入徽 宗朝,官府开始编修金文著作,代表作是官修的《宣和博古图》和赵明诚的《金石录》。南宋初,就现有的材料继续进行编集、著 录和考释,使得金文研究走向深入,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发帖》和王俅的《啸堂集古录》是这一阶段的代表性著作。 [关键词] 宋代;金文研究;发展;演进 [中图分类号]H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13)05—0172—01 [收稿日期]2013—02—03 [作者简介]马晓风,女,宁夏灵武人,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字学和文献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宋代的金文研究”(项目编号:12FYY011);陕西省社科项目(项目编号:12K018)。 宋代的金文研究是传统金文研究的开端和初步 年,乾州获得古铜鼎一件,方形四足,上有古文二十 一发展时期,虽错讹不少,但筚路蓝缕,开创之功不可 没。总结传统金文学史,宋代的金文研究不可忽视。 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宋代金文研究的全面清理与评 字,真宗命儒臣考证,验其款识,认为是《史信父 觑》,这是宋人研究古铜器铭文的开始。但是,把古 代器物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还是仁宗以后的事。 皇{;占以后,像杨南仲、章友直、刘原父、蔡君谟、欧阳 析,通过深挖一手资料,发现宋代金文研究自身也经 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到深入细化的过程。大概来说, 自宋仁宗开始到北宋末年,搜集、著录和研究古铜器 及其铭文的风气日盛。南宋时,关中、中原等发现古 铜器的主要地区先后为辽、金占据,搜集新出土铜器 永叔等都好钟鼎文字。刘敞和欧阳修大力搜集金石 铭辞,并于仁宗嘉{;占年间进行著录和考订,始开宋代 金文研究之风。 欧阳修自青年时代就喜集金石古文,北宋庆历 至嘉桔年间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编成《集古录》 一的工作基本上陷于停顿,但由于北宋学风的影响,南 宋前期著录和研究金文的风气仍相当兴盛,到后期 就衰落了。根据两宋金文研究的活动、产生的代表 千卷。皇{;占至治平年间,“撮其大要,别为录 目。” 结集而成《集古录跋尾》十卷。《集古录》现 已不存,《集古录跋尾》今仍可见。欧阳修在向蔡襄 求书中谈及此过程,谓“自庆历乙酉,逮嘉裙壬寅, 十有八年而得千卷。” 其勤勉与执着可见一斑。 作品和取得的成就等,笔者将宋代的金文研究大略 分为四个阶段:发生阶段、发展阶段、兴盛阶段和深 入细化阶段,着力于理清学术发展的脉络,简要评述 各阶段研究的重点与特点,以期对宋人的金文研究 有更切实的认识。 一刘敞是宋代最早的古器物收藏家和古文字研究 家,同时也是著录古器图像的第一人。嘉j;占六年,刘 敞出任永兴军路安抚使,永兴军路是周秦汉三朝故 、仁宗嘉祜以后金文研究逐渐兴起 宋代金文研究发端于宋真宗时期。真宗成平三 172 都,古墓荒基甚多,时有古物出土,刘敞每以重金购 而藏之,先后搜集到先秦鼎彝十多件。对于收集到 的器物,刘敞“以他书参之”来考订其文字,且“十得 五六”_3 J,并请工匠摹勒刻石、绘象,于嘉{;占八年撰 成《先秦古器记》一卷。其《先秦古器记》有图录、铭 文、说及赞,“虽为初创,但体例颇为完备,为后来的 青铜器著录树立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J 同为宋代金文研究的开创者,刘敞与欧阳修在 金文研究中的交往堪称学术史上的佳话。刘敞在长 条,可见《李氏录》当为庐江李氏所著。据张富祥考 证,庐江李氏即李公麟 J。从吕大临《考古图》所引 相关器物及考证之辞,可知李公麟《考古图》收集到 夏、商以后钟、鼎、尊、彝,都能考定世次,辨认款识。 《籀史》记载李氏《考古图》“每卷每器,各为图叙,其 释制作铸文,窥字义训及所用,复总为前序后赞,天 下传之。”_9 他的《考古图》对每件器物,都图绘形 状,并解释其制作、铸文、款字、义训及用途,再作前 安收集到钟鼎器物,除自己进行著录和研究外,还摹 录铭文并赠予欧阳修。对此欧阳修十分感念:“余 家《集古录》,自周武王以来皆有者,多得于原 父。”L5 刘敞的《先秦古器图碑》早佚,幸得欧阳修的 著录,才可以见其大概。也正是由于刘书的亡佚, 《集古录跋尾》在金石学术史上就显得更为重要,是 现在能见到的成书最早的金石学专著,也是中国传 统金石学形成的标志性著作。 仁宗嘉韦占前后为宋代金文研究的兴起阶段,其 代表性的成果就是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和刘敞 的《先秦古器图碑》。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开始了对 金石器物的广泛搜求和初步的整理研究,在金文学 史上首开金文考释和器物著录之风气。 二、神宗元丰后步入发展阶段 神宗元丰以后,私人搜求和著录器物仍是金文 研究的主要形式,这一时期代表性的著作是李公麟 和吕大临的两种《考古图》。 李公麟好古博学,善画工诗,同时又博闻强识, 善于鉴辨钟鼎古器。《宋史》传中记载其“多识奇 字,自夏商以来钟鼎彝器皆能考定。”_6 蔡绦《铁围 山丛谈》记载,李公麟“最善画,性喜古,则又取平生 有得暨其闻睹者作为图状,说其所以,而名之日《考 古图》。” 《籀史》《中兴馆阁书目》《宋史・艺文 志》《遂初堂书目》《文献通考》等都对其书进行了著 录,只是书名和卷数不尽一致。可惜的是,其书早 佚,不复得见其面貌。吕大临的《考古图》中器物名 下大都注明藏家,其中庐江李氏所藏最多,共有五十 四器。此外,吕氏书中引《李氏录》之说很多,几乎 各卷都有,其中直接标明引自《李氏录》者计有三十 一条。尤其是卷十,共录有杂器二十四件,其中出自 庐江李氏者即有十九件,而引《李氏录》者也多至九 序和后赞,这种著录和研究方式显然是受到了刘敞 《先秦古器图碑》的影响,但是在规模上远大于前 者。其书广为流传,很可能得益于他在绘画方面的 才能。“士大夫知留意三代鼎彝之学,实始于伯时 (即李公麟)”。l1 可以说,李氏《考古图》是宋代系 统地摹绘古器物的第一书。 吕大临《考古图》十卷,成书于元褚七年,是中 国现存年代最早又较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式著作。 是书著录当时皇室和私人收藏的商周秦汉铜器及玉 器等,目列二二四器,实收二三四器。吕大临在所著 录古器物的体例方面颇有建树:每件器物都摹绘图 形和款识,记录尺寸、重量和容量,并进行考证;凡出 土地和收藏处可考的,也加以说明;在编排上注意到 器物出土时的共存关系,又能依据器物的形制、铭文 和出土地考证年代。书中所定器名及相关的考证有 可商榷之处,但不乏正确的见解。另有《考古图释 文》一卷未署作者姓名,《籀史》记载为“赵九成著 《吕氏考古图释》”,清人认为此书为赵九成著,现今 有学者认为是吕大临所撰,_l¨我们更倾向于吕氏原 著而赵氏增补整理这种说法。【1 《考古图释文序》 中总结出若干辨识金文的原则,如“笔划多寡,偏旁 位置左右、上下不一。”¨ 据吕氏的经验,从小篆考 古文,只能得三四,其余有的以象形推得,有的从义 类推得,有的笔划省于小篆,有的繁于小篆,有的则 左右、反正、上下不同,有的知道偏旁部居而无从考 得音义,这样又可考其六七。他用这种方法,认识了 四百余字(不尽确凿),给古文字学开辟了一条道 路,被唐兰先生誉为“古文字学里的第一本书”【14]。 后来王楚作《钟鼎篆韵》、薛尚功作《广钟鼎篆韵》、 元时杨钩作《增广钟鼎篆韵》,都是对此书的延伸和 扩展之作。 】73 这一阶段在器物著录和文字考释方面的功绩是 最主要,尤其是吕氏《考古图》的成书,为后代著录 古器物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不但清人多沿用其体例, 甚至当今的古器物著录书也基本遵从其法。而《考 古图释文》汇集的已识金文有三百余字是确凿的, 这个成就是空前的。 三、徽宗年间达至兴盛时期 进入徽宗朝,古器物出土更盛,官府开始编修金 文著作,宋代金文研究迎来了一个相对兴盛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官修的《宣和博古图》和赵明 诚的《金石录》。 宋代搜集并研究古器物是从士大夫开始的,私 人搜求和研究是徽宗之前金文研究的主要方式。而 自徽宗朝始,由于徽宗本人酷好三代钟鼎文字,且在 文字训诂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更主要的是此前的 研究已经比较见规模,搜求到的器物较多,研究的成 果也较丰富,所以徽宗时代有了总结并集大成的可 能。 徽宗大观初设置议礼局,专门负责考求古代礼 制以编修新礼,后又增设礼制局负责制作新礼器,由 此沿及古代礼器。由于北宋中期前后出土器物数量 很多,而官方所用礼器不同于古礼器,所以徽宗大观 二年兵部尚书、议礼局详议官薛昂奏请“乞下州县, 委守令访问士大夫,或民间有蓄藏古礼器者,遣人即 其家图其形制,送议礼局” ,这是朝廷搜集器物及 铭文拓本的开始。至政和三年已搜集到五百余器。 从大观至宣和年间,朝廷屡次申明研究古器物之重 要性,并对士大夫和民间所藏器物进行摹录,同时由 议礼局(或礼制局)召集学者进行讨论和研究,出现 的成果之一就是《宣和博古图》。此书以黄伯思《博 古图说》为基础,遵吕大临《考古图》体例,并多处征 引李公麟《考古图》之辞。此书在器物定名、器物断 代、器物分类乃至器物纹饰等方面的都有很好的意 见。而从器物著录的规模上来看,可说是宋代金文 学的集大成之作。宣和二年,由于费用支出等问题, 礼制局碑仓促关闭了,官方搜求与研究青铜器告一 段落。 赵明诚青少年时即喜收蓄古书字画、金石文字。 成年以后,与妻李清照同好金石图籍,二人倾一生之 174 力,悉心搜集,摹拓传写商周彝铭、汉唐石刻拓本达 二千多件,遂仿欧阳修《集古录》的体例,于徽宗宣 和末年,编成《金石录》一书。《金石录》是北宋以前 传世钟鼎碑版等金石文字比较全面的集录和研究专 著,在中国金石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金石录》在 资料收集的数量和研究内容的深度等方面超越了 《集古录》《考古图》等书。在金文研究方面,《金石 录》没有图录器物,也没有摹写铭文,对金文也没有 考释,但是对铭文释读却提供了比较好的见解,如刘 敞、欧阳修等人都考证为“张”,而赵明诚认为是 “讵”,虽然也不正确,但是能据此批评刘欧等人的 附会之弊,也是有价值的。赵明诚对宋人考证中随 意附会的毛病有所认识,其《金石录》中提倡“阙 疑”,而他自己考证的态度相对就严谨得多。 宋代金文研究的规模以此阶段为最大。《博古 图》的编撰,标志着宋代金文研究渐由民间学术进 入官府学术活动之中,而一经官府的组织和支持,对 扩大学术研究的规模、范围和影响力都是非常有益 处的。 四、南宋初获进一步发展 南宋初年,金人占领了北方,北宋聚集起来的众 多古器物遭到了金人的掠夺和毁坏。《大金国志》 记载海陵正隆三年,诏毁平辽、宋所得古器。潘祖荫 《攀古楼彝器款识》自序中说“北宋末金人南下,对 宋宫廷宣和殿所藏上万件珍贵器物掠夺,正隆所毁 即这批古器珍品。”_】 另外,元冯子振序杨钧《增广 钟鼎篆韵》云:“靖康北徙,器亦并迁,金汴季年钟鼎 为祟,宫殿之玩毁弃无余。”f1 与此同时,宋朝的都 城迁到了临安,随之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南移 了。由于古器物出土地相对集中在中原,流落于南 方的学者很难再接触到新出土的器物,因此在器物 著录和铭文摹录方面的研究就逐渐衰落了。此后新 出土的古器罕见,古器物图谱也不多。 南宋初内廷和馆阁尚千方百计搜储,其名数即 见于《南宋馆阁录》。当时,地方官为了应付朝廷的 聚敛,也有“至为发冢墓,坏庐舍”¨ 的举动。可 见,南宋初仍然继承了北宋从上而下搜集器物的风 气。但是政治的动荡和变迁,已经不能再掀起金文 研究的热潮了。南宋初官藏古器图录继续编制,然 已仅是《博古图》的余波。 但这一阶段的民间私人金文学却反而获得了一 定的发展。南宋初,文人学士新接触的器物比较匮 乏,所以他们就原有的铭文资料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主要是就现有的材料继续进行编集、著录和考释,也 就使得金文研究走向深入,取得了不少值得注意的 成就。现存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和 王俅的《啸堂集古录》等都是代表性的著作。薛氏 吸收此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己意,已能释出大 部分常用金文,发生释字错误的较其他书籍为少,有 的甚至通篇所释无误。历代学者对此书给予了很高 的评价,《郡斋读书志》赞其“详备”¨l ;段玉裁评 日:“其正字既皆洽古,即其通字、俗字,学者浏览, 亦可以推古今迁移之故……而为校定古书之亦 助”_20 J。孙诒让《古籀拾遗序》谓其“摹勒颇 精” ;《四库提要》云其“能集诸家所长而比其同 异,颇有订讹刊误之功,非钞撮蹈袭者比也。”并称 其书“至矣”。《啸堂集古录》中保存了宋人所见而 现在已经散佚的铜器铭文,摹刻较精,优于其他吉金 书籍,因而较有价值。对此,学者们普遍对其摹刻精 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杜泽逊认为其书“摹刻较 精,保存了不少宋代传世的金文资料。”_2 这一阶段产生的金文学著作,基本上是仅录铭 文,因此在文字考释和铭文通读方面相对之前成就 较大。 参考文献 [1][5]欧阳修著,邓宝剑,王怡琳笺注:《集古录跋尾》[M].北京: 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欧阳修.与蔡君谟求书集古录序书[A].欧阳文忠公文集[M]. 卷六十九. [3][9儿1O]翟耆年.籀史[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影印 文渊阁四库全书,卷上. [4]赵诚.二十世纪金文研究述要[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3:4. [6儿18]脱脱.宋史[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 [7]蔡绦.铁围山丛谈[M].北京:中华书局,卷四. [8][12]张富祥.宋代文献学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454. [11]容庚.宋代吉金书籍述评・考古图释文述评[J].学术研究, 1963(6):86. [13]吕大l临.考古图释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4]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t15. [15]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M].卷一三三. [16]潘祖荫.攀古楼彝器款识[M].清同治十年(1872)京师滂喜斋 刻本. [17]冯子振.增广钟鼎篆韵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9]晁公武.郡斋读书志[M].上海涵芬楼影印宋印本,志一下. [2O]段玉裁.经韵楼集・卷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1]孙诒让.古籀拾遗・古籀余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9:2. [22]杜泽逊.文献学概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1:416. [责任编辑:刘俊沅]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