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提问三策略
美术是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不仅能习得一技之长,还能培养审美情操,提升整体素质。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则是串起珍珠的绳子,珍珠要想变成夺目的项链,离不开绳子的穿引。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多层面、多层次设计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xx――提问要引导创新
所谓多角度,是指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从多个方面分析思考,以使课堂提问起到引导创新的作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将美术知识概念化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生掌握美术理论知识,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美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学习的重心由理论向实践转移,在实践中生成属于学生自己的美术,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仅要把握好教学的核心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锻炼思维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秋天来了》时,我给同学们组织了一次课外写生,将同学们带到了秋天的世界里,然后提问学生:大家在这里都看到了什么?有的说看到了金黄色的稻穗,有的说看到了南飞的大雁,有的说看到了飘零的黄叶,有的说看到了裸露的土地……我接着问:你们觉得秋天美吗?美在什么地方呢?大家可不可以将自己心中最美的秋天画给老师看看?通过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迫不及待想要画一画自己眼中美丽的秋天。在这节课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同学们秋天有什么,怎样画才更能体现秋天来了,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究什么是秋天来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课,需要做到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上案例中,教师的几个问题就像是学生想象的翅膀,在翅膀的带领下,学生的思维才能飞上创新的云霄。
1 / 3
二、多层面――提问要拓展xx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将美术课单纯作为教授美术的课程,而是应该将美术课作为锻炼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修养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美术课堂提问时,不仅要联系教学内容,还要多层面拓展问题的广度。
例如,教学《美丽的园林》时,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1.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中外园林艺术的美。2.通过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园林的形式特点,提高欣赏美的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园林艺术,培养创造美的人居环境的意识及环保意识。在结合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一些拓展性的提问:大家知道中国的园林历史有多长吗?园林可以反映出哪些历史文化?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园林?……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我带领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整理文献等,一步步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教学了课本知识,同时也将园林的历史、园林的文化等一系列拓展知识带给了学生,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教学效果良好。
小学美术课程的本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将教材知识教给学生,还要将教材知识背后的文化、历史、影响等教给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算完成好了自己的工作。
三、多层次――提问要循序渐进
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也应该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规律。好的课堂提问就像一架梯子,同学们通过不断攀爬向上,就能看到不一样的蓝天白云。循序渐进的问题设计方式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例如,教学《木版画》这节课时,我首先给同学们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1)什么是版画?(2)版画有多少种类?(3)木版画的分类;(4)木版画的历史;(5)木版画的创作特点是什么?(6)自己尝试创作一幅木版画。在这组问题中,难度是不断加深的,前面的问题通过书本就能找到答案,而
2 / 3
后面的问题就要同学们查阅资料并总结思考才能得出答案,至于最后一个问题,直接要求同学们创作,而创作是建立在前五个问题的基础上的,算是一个总结和升华。教师通过这样一组问题,将教学内容贯穿其中,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认知学习,起到很好的思维拓展效果。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知识的累积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的过程,而知识的学习更是一个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过程。以上案例中,教师的问题设计正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设计,值得大家借鉴。
总之,追求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有效途径。美术教师要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使美术教学课堂提问真正做到多角度、多层面、多层次,达到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