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比和按比例分配 第3课时  问题解决〔1〕
课时目标导航
教科书第54页例1及相关练习。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容许用题。通过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从而掌握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情境分析研究,师生合作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数学问题。 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该怎样分? 1.李芸和张倩各拿出8元钱,一共买了10支水彩笔。
教师:他俩该怎么分这些笔?(学生答复后,老师及时作出评价,板书平均分) 2.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 教师:这儿还有两个同学也批发了一些文具,(指导学生读题)这两个同学买的笔记本也是平均分吗?如果不平均分,那该如何分?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怎样分比拟合理?为什么? (1)小组讨论分法,并说明理由。 (2)反应学生的分法。
(3)交流:你们认为可以怎样分? 二、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比拟两种分法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把10支水彩笔平均分给两个同学,实际就是按几比几的比率来分的?(按1:1来分的)
根据出钱多少把笔记本按3:2分,这是什么分法?(按比例分配) 教师指出: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按比例分配)
从分配的比率可以看出,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按比例分配是平均分的开展。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需要把某一样事物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某配方奶粉调配时,奶粉和水的比为1:7,按照这个调配建议,我们在冲奶粉时能平均放
奶粉和水吗?
场上出售一种5升装的混合油,其中橄榄油与花生油的比是1: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分装方法?这5升油中,花生油有多少升?
教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这样的例子?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举例) 三、思考,计算交流
教师:同学们理解了什么是按比例分配,那按照一定的比例,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分配呢?大家开动脑筋,帮助陈红和赵青分一下笔记本,看看谁分配得最合理,分配的方法最容易操作!
学生思考、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反应学生做法,集体分析解法。 方法1:化简比:6:4=3:2
根据已有知识,用方程解。先求出每份是多少本,再分别求出两人应分的本数。 方法2:总份数:3+2=5
3=9(本) 52赵青应分的本数:15×=6(本)
5陈红应分的本数:15×
教师:还有其他解法吗?(学生交流解法,并说明解题思路。通过评价,鼓励学生用多元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棒!可是你们如何证明自己的解法是正确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说一说)
在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由于有了前面的学习,这里通过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建构知识会优化,在交流会总结)
本节课教师采用引导——观察——思考——归纳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生在观察和思考这两个环节上做得比拟好,能够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上课一开始制造的知识冲突是这节课学生学习动力的思想源泉。这节课没有做到位的地方是在引导学生弄清楚“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按比例分配是平均分的开展〞这个知识点时讲解得比拟草率,在之后教学中应注意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