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装备产业与技术的探讨

关于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装备产业与技术的探讨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装备产业与技术的探讨

作者:谭泽宏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7年第06期

摘 要:当年我国对海洋石油钻井装备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主要从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装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三方面对该产业进行论述,希望对该行业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海上石油;钻井装备;技术

世界海洋石油资源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进行海上油气开采,对深海进行勘探的有50多个国家[1]。我国三桶油均已制定出各自的深水钻井装备计划。

1 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装备的现状

目前,各种主流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如导管式、自升式、半潜平台及钻井船等在我国都有建造。由于近几年国际石油行业不够景气,下表1反映了行业鼎盛时期截止2014年3月我国主要船厂的海洋钻井平台业绩。

从上表不难看出,无论从平台数量还是合同金额上来说,中集来福士、大船重工、招商局重工、中远船务4家企业占据了超过70%的份额。

如今,越来越多的海洋钻井平台在中国制造,但很长一段时间装备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 [2] 。

2 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装备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海洋钻井装备行业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我国拥有平台数量和能力明显不足。看似平台建造数量多,绝大多为国外客户建造。根据rigzone 2014年的数据统计,全球共有海洋石油钻井平台1311座。中海油的45座钻井平台,加上国内其他平台,与全球相比,占比不足5%,作为海洋大国,差距仍然很大。

钻井平台总包设计能力不足。表现在主流装备自主设计能力不足、新型高端装备设计仍属空白、基础共性技术整体薄弱、尚不具备完整的总承包能力[4]。目前设计被美国、荷兰、挪威、瑞典、新加坡等少数国家所掌握,如大家熟知的设计公司F&G(现已被中交收购)、LET、Gusto MSC、Noble、Zentech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钻井关键装备技术能力不足。目前除了钻井平台的基础设计跟不上,配套的十大钻井系统装备如表2所示,也大多依赖进口。NOV、Aker Solution、Cameron、MH、TTS、TSC、Liebherr等是大家熟知的,他们占据了全球90%的海上钻井装备的份额。 3 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装备与技术发展前景

南海油气亟待开发,我国石油公司的海外扩张,世界造船中心向中国转移,都将促进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装备行业的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钻井平台作业能力更强。随着油气开采逐渐向深海发展,钻井平台将更能适应移位、不同海域、不同水深、不同方位、风暴自存等复杂作业工况的要求。像981、D90等深水钻井平台,作业水深在3500 m左右的平台将越来越多。

钻井平台可靠性安全性更高。主要体现在强度要求、疲劳寿命要求、建造工艺要求、生产管理要求、安全设计、火灾与消防、环保设计等要求更高。

关键设备国产化能力更强。随着我国各学科的发展,如海洋环境、各种力学、船舶技术、信息科学等,这一涉及众多交叉性学科的装备产业,将实现更好的国产化实践。目前国内三桶油、中船重工、中集、四川宏华等都在致力于海洋平台或关键装备的基础设计、研发及优化制造工作。在今后的10~20年将全面实现大规模国产化。 4 结论

海洋石油储量巨大,随着各学科和基础产业的成熟及配套交叉,我国未来海上石油钻井装备的技术将会飞速发展,向深海要石油,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关于“十三五”期间在我国海洋开采石油(天然气)进口物资免征进口税收的通知[J].财会学习,2017(0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