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铁磁物质磁化特性曲线的测定 - 武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铁磁物质磁化特性曲线的测定 - 武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来源:九壹网
实验3 -13 铁磁物质磁化特性曲线的测定

铁磁物质的磁化曲线,是指给予它的不同的磁化场H与相应而生的随磁化场而改变的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曲线,即B-H曲线。

影响铁磁物质的磁化曲线的因素很多。材料的杂质含量、晶体结构、加工方式、外界温度、内部的应力以及磁化历史等都会对磁化特性产生影响。由于影响磁化特性的因素很多,因此B-H的关系就特别复杂。直至今天,人们还未从理论上定量描述、确定磁化曲线的分析表达式。于是人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其磁化曲线。

【实验目的】

1.了解铁磁物质的基本磁化特性。

2.掌握铁磁物质磁化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

【仪器用具】

1.冲击电流计。

2.标准互感器:0.05H,额定电流0。15A。 3.螺绕环。

4.多量程的直流安培计:0.1/0.3…15/30A。

5.滑线电阻器。

6.转盘电阻箱:0.1~9999.9Ω. 7.晶体管稳压电源:0~30V,0~5A. 8.单相调压变压据。 9.交流安培计。

【实验原理】

1.H、B的测量原理

如图3-13-1所示,T为一铁环,其横截面的半径为r.环的半径为R,且有2πR=L>>r。在铁环上均匀、紧密地绕满N1匝线圈,这就构成一个为铁心所充满的螺绕环。如果线圈通过电流I,则铁心中的磁场强度可根据安培环路定律得出:

HN1I (3-13-1) L铁心中的磁感应强度B可用冲击法测量。为获取磁通量的变化量以测量B,特在磁环

上绕了N2匝副线圈。 2.起始磁化曲线

铁磁质从没有被磁化的状态(即H=0时。铁磁质的B=0)开始,从零单调地增大磁场H,求出相对应的B,这样测绘出来的曲线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如图 3-13-2所示。由图可见,铁磁

质的B与H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

3.“磁锻炼”过程获得闭合磁滞回线 (注:图 3-13-3中b点处加Br) 如图 3-13-3所示。铁磁材料除了具有高的导磁率外,另一重要的特点就是磁滞。当材料磁化时,磁感应强度不仅与当时的磁场强度H有关.而且与以前的磁化状态有关。曲线

Oa表示铁磁材料从没有磁性开始磁化,磁感应强度B随H增加,称为磁化曲线。当H增加到某一值Hm时,B的增加将极缓慢。和前段曲线相比,可看成B不再增加,即达到磁饱和。磁性材料磁化后,如使H减小,B将不沿原路退回,而是沿另一条曲线ab下降。当H=0时,B=Br (表现出滞后现象),这时的Br称作剩余磁感应强度。只有磁化场反向加到一定值HC时,磁感应强度B才为零,Hc称为矫顽力。按照Hc的大小,可把磁性材料分为两类,Hc较高的称为硬磁材料,反之称为软磁材料。如果反向使磁

化场达到Hm,再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再从零增至Hm,B将随H而变化,从而形成一条磁滞回线。要注意的是:反复磁化(Hm→-Hm→Hm)的开始几个循环内,每个循环B和H不一定沿相同的路径进行,只有经过十几个反复磁化(称为“磁锻炼”)以后,每次循环的回路才相同,形成一个稳定的磁滞回线。只有经“磁锻炼”后所形成的磁滞回线,才能代表该材料的磁滞性质,这时的Br、Bm、Hc、Hm才称为定值。

4.基本磁化曲线及其测量 图 3-13-4中的第一闭合磁滞回线(围最小面积的线圈)的顶点a1所代表的磁状态是由I = I1所激励的。当然a1是磁锻炼后的磁状态。

同理,a2为I=I2所激励的磁锻炼后的磁状态……am是I=Im时所对应的磁锻炼后的饱和状态。

用前述1的原理分别测出a1 (H1,B1),a2 (H2,B2),…am (Hm,Bm)各点,然后把它们连接成如图 3-13-4所示的曲线,这根曲线便是本实验要测的基本磁化曲线。 应该指出:

(1)由于所要测量的具体磁状态(例如a2点)还与状态变化以前的“历史”有关,这就要求在测量曲线的操作过程中,其磁化电流只能按照相应的变化规律变化。

(2)由于磁化状态与温度有关,在测量系列点a1,a2,…am的过程中,螺绕环的温度随

着通电时间的长短和电流大小而变化,因而其磁状态也会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为减小这种影 响带来的测量误差,最好是只在磁锻炼和测量B之时才给螺绕环通电。

要做到以上两点,操作K2、K3必须得法(图 3-13-5)。

5.去磁(退磁)

考虑到铁磁质有剩磁效应,而测基本磁化曲线时要求测量前必须使铁磁质处在H=0、B=0测基本磁化曲线之前,必须设法对铁磁质进行“去磁”,以便使它处在无磁状态。

去磁的过程如下:将铁磁质放在方向不断交替变更、数值连续减小直至为零的磁场中,这一过程使得剩磁逐渐减小直至完全消失,对应的磁状态变化过程亦随之完全消失。

只要把螺绕环的原线圈N1通以50Hz交流电,并使其电流值由Im(3.0A)逐渐减小至零,便可实现上述的去磁。

去磁电路如图 3-13-6所示。去磁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将图3-13-6中的调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由零逐渐增大,使安培计的电流由零逐渐增至3.0A,然后使输出电压逐渐减小至零(电流随之减小至零值)。

【实验步骤】

1. 接好图3-13-5的测量电路。把仪器调整

到待测安全态。

2. 初步观测G的偏转情况,以检验仪器和电路是否正常工作。为此:

(1) 把K1接至B侧,调节E的输出值,使流过M的原线圈Ⅰ的电流强度为M的电流额定值0.13A),然后把K3反向,观测G的偏转,其φm0应在10cm范围内。

(2) 把K1接至A侧,调节E的输出值,使流过N1的电流为小1.5A,然后把K2反向,观测G的偏转,其φm0应在15~22cm范围内。

3. 把螺蜕绕环换接在 图 3-13-6中,对它进行退磁。退磁的最大电流不大于3.0A。 4. 测量I0及其相对应的φm0 (Kl接至B侧)。所取I0略小于或等于M的额定电流值(0.13A)。

5. 依次测量a1,a2…am。各点所需要选取的I值和所对应的φm值(Kl接至A侧)。所需选取的I值分别为Il=0.1A,I2=0.2A,…,Im=1.5A。为了防止一接通电源电流就很大(远大于0.1A),应在做第5步的开始、接通I之前,先把电源E的输出电压调至最小。 6. 记录M值和螺绕环的有关参数值,算出Hl,H2,…,Hm和B1,B2,…,Bm的

值(B的计算可根据B【思考题】

MI0m式算出。列出表格,用坐标纸绘制基本磁化曲线。

NSm0 1. 在图 3-13-5中的电路中,采用了什么器件和方法使得流过螺绕环的电流方向可以 改换,而流过安培计的电流方向保持不变?

2. 图 3-13-5中,K2有哪两种操作功能?这两种功能实际上是通过K2改变什么来实现的?

3. 应用“冲击电流计测△B来测B”的原理,把图 3-13-5电路中的R1改换成三个不同规格〔全阻值不同,额定电流不同)的滑线电阻相串联,并分别配上能使其短路的开关,就可用此电路测量闭合磁滞回线。想一想.其测量方法是怎样的?

修改意见:(1)本实验用的冲击电流计几乎没有学校再用,本实验是否该编入或用别

的实验代替,请你和赵商量决定

(2)如保留,则应补充冲击电流计测电流原理,否则φm0、φm因无定义而不

知是什么。

(3)公式中除三角函数,单位外的字母该用斜体,文字中的字母也同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