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1 7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奖人 厄尔·沃德·普拉默(Earl ward Plummer美国) 美国籍,1940年10月生。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 普拉默教授培养并引荐了一大批 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由中国科学 院推荐。 普拉默教授是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是表面 优秀的华人物理学家,并于2000年作 为首席科学顾问与我国科学家一道在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创立了国际量 子结构中心,当时的多名中心成员都已成 为我国相关学科的领军人物,中心开拓的国际合作模式也被 成功推广到我国多个科研机构。普拉默教授与我国境内科学 家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最近,他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的合作团队成功研制了世界上首台可以实现声子能量动量二 维探测的谱仪,开展了国际领先的科研工作 他还一直热心为 我国科技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积极推动中美大学与科研机构 之间的官方合作,并主动向国际宣传中国的科技管理和发 展状况,为促进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物理研究的领袖人物。他在国际上第一个实现了单电子能谱 的测量,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并指认出金属表面态的存在,第 一个鉴定并表征了金属表面的多极子等离激元激发,第一个 实现了对表面电子结构与多体效应的精密测量。他在金属半 导体界面电荷密度波方面的研究引发了低维体系临界现象的 研究热潮。他还提出把复杂的表面化学过程简化为研究氢与 表面的相互作用,将表面物理与化学研究的交叉融合推进到 前所未有的水平。迄今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0余篇,总被 引次数超过17000次。 'Ij丌捉·萨利 l夫(Shavkat Salikhov rJJ兹删兜斯Ⅲ) 乌兹别克斯坦籍,1944年12ff]生。现任乌兹别克斯坦科I药物研发中心在乌国挂牌,中心结合 I · 学院生物有机研究所所长,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士,曾任 两国优势,以中亚特色天然药物研究 为核心,重点将中国药物推广走向中 亚及欧洲,同时推动乌国药物在中国 注册上市。此外,在乌国注册法人机构、 购买土地、建设中试车间和科研综合楼的过程中,他都亲力 亲为,协调各方,筹措建设经费300万美元,保证了各项工作 顺利进行。他还启动了两个新药在乌国的注册和两个新药在 中国的注册工作,共同合作研发的中药五类新药正在进行ll 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长、内阁成员、科技委员会,曾 获乌兹别克斯坦总统颁发的“英雄勋章奖”。由中国科学院 推荐。 肖开提·萨利霍夫院士是乌兹别克斯坦生物有机化学领 域的领军人物,在中亚国家具有很高的学术声誉。研发了抗病 毒、抗炎、止血等15种新药,已在乌兹别克斯坦上市。发表学 术论文300余篇,获发明专利70余件,出版专著5部。 他在与中国科学院开展科技合作的15年问,联合培养博 士和硕士研究生20多名,每年互派访问学者20多人次,合作 承担科研和建设项目共10多项。他作为战略科学家率先提出 建立中乌科技合作研究中心的设想。2013年中国科学院中亚 期临床,目前进展顺利。与中方共同署名发表论文60余篇, 合作申请专利5件。他作为“一带一路”中乌科技合作的推动 者和先行者、中亚药物研发中心的总设计师和总协调人,为 中乌两国问的科技合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8 02总第224期 67 观奖台I 张 胜(Shoucheng Zhang炎I ) 美国籍,1963年3月生。理论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拓扑绝缘体以及 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电子 工程系和应用物理系J G.Jackson与C J Wood讲座教授。 新近的外尔半金属等领域的国际领 先地位。2009年以来,他与清华大学 由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推荐。 张首晟教授是凝聚态理论物理领域最杰出的科学家之 薛其坤教授紧密合作,在三维拓扑绝 缘体材料新奇性质的观测和量子反常霍 尔效应的实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使清华大学和国内相 .他曾获得欧洲物理奖、美国物理学会巴克莱奖、国际理 论物理学中心狄拉克奖、尤里基础物理学奖等多项重要的物 理学奖项 他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凝聚态物理中多个重要的领 域,如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拓扑绝缘体和拓扑超导、量子自 旋电子学、铜基和铁基高温超导体、超流和磁学等。 关单位成为该方向国际领先的研究团队 他为学科发展献计 献策,多次组织国内学术会议和论坛,与薛其坤教授等一起 筹建了清华大学量子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该 中心也迅速成为世界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研究中心之一 、多 张首晟教授积极参与和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 所、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使我国相 年来,他积极参与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 养工作,亲自指导了多名中国博士生和博士后,为我国相关领 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领军人才 关的科学研究与国际最先进思想对接,并直接促成了我国在 利 ·戚维·寇淡(Philip David Coates英Iq) 英国籍,1948年9月生 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教授,英国 聚合物多学科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工 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医疗器械创新制造中心主任,国际 期刊P/as, s Rubber&Composites主编。由中国驻英国大 使馆推荐 先进材料研究所”“国际聚合物微型 加工中心”等5个国际科研合作研发 平台;共同开展科技部国际合作、中 英科技桥等8个重要合作项目;与四川 大学合作,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聚合物微 寇茨教授是国际聚合物加工研究领域的权威和领军人 物,是“聚合物固相拉伸技术(Die D rawing)”创始人,在聚 合物及相关复杂弹性流体、固体材料加工过程在线检测理论 和方法等方面有诸多重要建树,在Science等重要国际学术期 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编辑著作16部,获专利16件,多次 受邀在重要的国际高分子学术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 在与我国十余年的科技合作中,他在国内建立了“中英 纳米复合材料的微型加工研究;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创制了 生物基软物质弹性体,解决加_T问题;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 用化学研究所合作,解决高分子微型加工过程物理问题;与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固相拉伸取向 技术的应用研究,多项成果得到应用 、通过这些合作提升了 我国高分子加工理论与技术水平。扩大了我国高分子学科的 国际影响力,为中英科技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移 蓄 ■ 陈德庇(Deliang Chen瑞典) 瑞典籍,1961年7月生。瑞典哥德堡大学奥古斯特·罗斯 讲席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哥德堡皇家艺术与科学院 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陈德亮教授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 保持长期合作。他作为中国科学院牵 头发起的“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的 执行委员会委员,参与完成了《高 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为青藏高原 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力指导 他在担 陈德亮教授是一位国际知名的气候学家,他在区域气候 与大气环流关系、气候动力学及气候变化等领域取得了重要 成果 68 lII㈧f_=I{ T,iI CHINA AWARD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任国家气候中心科学主任期问,使其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在亚洲 的第一个区域气候中心(北京气候中心)和全球长期预报产品 极在国际平台介绍和推荐我国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还主动邀 请我国相关机构科研骨干开展合作研究,为培养青年人才,推 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此外,在他担任国际科 中心,并通过引进区域降尺度技术,在气候预测和气候影响评 价业务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他是清华大学地球系统 科学系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通过对全球变化研究方向提出 建设性建议,推动了清华大学地学学科的建设与国际化;他积 学理事会(ICSU)执行主任期间,促成了ICSU麾下的首个国际 计划办公室——全球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办公室(IRDR)落户 中国,为我国科技创新走向国际舞台发挥了巨大作用. .施扬(Yang Shi IliI) 美国籍,1960年3月生。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国际 知名表观遗传学家,甲基化动态领域的奠基人,哈佛大 学医学院终身教授。由上海市推荐。 施扬教授长期从事表观遗传学以及染色质生物学研究。 近30年来,他系统性地阐明了该领域十分关键的甲基化的动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和表观遗传 学中心,利用自身影响力从海外招募 了一批顶尖人才,使中心成为该领域 研究的实验田。研究院已取得一批重 要科研成果,并于2016年获批科技部国 ’ 态规律,奠定了甲基化研究的理论体系。他于2004年开 创性地发现了首例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结束了长达40多 年来高等生物甲基化信号是否可逆的争论,并快速应用到制 药领域,现已在逆转肿瘤耐药性难题中获得成功。他在顶级 际科技合作基地 他还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 等高校院所一起构建了该领域的发展框架,绘制了中国表观 遗传学发展的蓝图。为积极推动广泛的国际合作,他建立了 一系列研究交流论坛,包括我国该领域的首个专项会议(the 刊物Nature和Cell上发表论文24篇(其中通讯或第一作者身 份14篇),SCl论文他引超过28000次。 2005年以来,施扬教授通过与国内科研院所的科技合 Epigenetics Retreat)..在他的推动下,我国在表观遗传机制 解析、染色质动态结构探究、早期胚胎发育等方面取得 了多项突破性前沿成果,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为我国该领 域+多年来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跨越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推动了我国表观遗传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他参与筹建了 1=;I:罗·斯潘 斯(Polichronis-Thomas Spanos I q) 美国籍,1950年2月生 美国莱斯大学教授,美国国家工 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 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由上海市推荐。 外方主任协助成立了工程可靠 陛与随 机力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他与我国 学者共同组织了一系列重要国际学术 会议,有效促进了国内外学者的交流, 斯潘诺斯教授长期从事随机动力学、非线性力学等领域 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 现任两个国际权威期刊 的主编、国际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协会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 提升了我国学者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他与我国学者在地震工程、随机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我国超高层建筑抗震、大跨结构抗风、高速铁路安全等领 域得到应用,有力促进了技术进步。斯潘诺斯教授先后受聘 为教育江学者讲座教授、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创新引智基 地国际学术大师等,在我国近20所高校开设讲座近40场,直 接听讲师生和工程师超过4000人,在美国莱斯大学接收和 等。曾获首届美国总统青年科学家奖及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 颁发的Freudenthal奖章、Newmark奖章 ̄lvon Karman奖章。 斯潘诺斯教授致力于推动与我国学者的研究合作。 2008年以来,他先后与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 学等近20所国内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开展了实质性 合作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以同济大学为主要基地,推动 建立了中一美一欧工程可靠性与随机力学国际合作网,作为 指导30余位我国访问学者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为培养 我国青年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翻 2018 02总第224期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