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负债成本——兴业银行挥之不去的痛
兴业银行号称同业之王,一直以来它以同业业务占比高而著称。2017年之前兴业银行利用同业业务上的监管漏洞大发横财。但是,2017年之后银出台了对于银行同业负债占比的,并要求银行在进行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时候对同业资产进行穿透式管理,这个两个监管规定堵住了之前同业业务上的漏洞,兴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开始收缩,但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比例。
由于同业业务占比较高,所以兴业银行对于同业负债的成本一直非常敏感。一旦央行收紧流动性,银行间的同业负债成本上升就会让兴业银行的净息差受损。这个是很多老银粉熟知的规律。同业负债成本一直是兴业银行挥之不去的痛。但是,前几天论坛里有朋友发给我一个兴业大V的帖子截屏,如下图1:
图1
这位大V号称以后兴业将不会受到同业负债成本的干扰了,理由是2个点:1,贷款对应的负债都是一般性存款提供的。2,同业负债对应的都是投资类资产,投资类资产的收益率变化和同业负债是同步的,最多晚1-2个季度。发图给我的朋友也是个兴业粉,他问我怎么看,我回复朋友说:这位大V很搞笑啊,瞎解释一气。
今天有时间我就来点对点批驳一下这位沽名钓誉的大V。首先,他的第一个论点就是贷款对应的负债都是由存款提供的,潜台词就是说以前兴业银行的贷款使用的负债有部分是同业负债。真的是这样么?我把2017-2020年半年报,兴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数据整理了一下得到下面的表1:
表1
在表中我引入了2个指标:存贷自足率和同业自足率。存贷自足率=存款余额/(贷款余额 存放央行和现金),其中存放央行和现金分类多数是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当这个比例超过100%就证明存款扣除准备金后多于放贷的需要。同业自足率=(同业拆借 同业存单)/(投资资产 同业资产),这个比例低于100%说明同业负债少于同业资产和投资资产的需求,银行还需要引入其它负债匹配投资 同业资产,比如:其它资本债,自
有资金,央行拆借等等。
那么在表1里我们可以看到2017年之后存贷自足率一直在100%左右,也就是说贷款确实是依靠存款在支撑。但是问题在于兴业银行一直以来都是这种状态,甚至于在2017年存款的余额扣除准备金后比贷款需要的额度还多。所以说兴业银行的贷款一直都是有存款负债来支撑的,根本没有用同业负债支撑过贷款资产。而同业负债一直以来都是去配置对应的同业负债和同业资产。如果按照这位大V的说法,兴业银行从来就不应该出现同业负债成本偏高的隐患。可是事实不是这样的,2017年由于央行收紧流动性,造成兴业银行当年净息差崩盘,营收负增长。
所以,很明显大V的第二个论点:“投资类资产的收益率变化和同业负债是同步的” 也是站不住脚的。其实,我能猜到大V为何得出这种判断,因为他看到2020年中报投资类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了个基点从2019年上半年的4.73%,降到了今年的4.09%。这个降幅和同业负债的降幅2.85%->2.34%相近。但是实际上如果他把时间再拉长点就会发现在整个流动性宽松的过程中,资产端下降的幅度还是远远低于负债端的。我选了2018年中报来进行对比,2018年中报投资资产收益4.%,到今年的4.09%下降了80个基点,而同业负债2018年中报3.93%到今年2.34%,下降了159个基点。由此可见,在流动性宽松的过程中同业负债的成本下降远远快于投资资产。那么反过来,在未来流动性收紧的过程中同业负债成本上升的速度也会远远高于投资资产。
实际现象证明了投资类资产的收益率并非像大v说的那样是同步于负债的。那么理论上怎么来解释这种不同步呢?很简单,从投资类资产的组成入手。投资类资产主要含有3大块:交易类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和其它债权投资。交易类金融资产多数为不计息资产,剩下的债权资产和其它债券资产里都有什么呢?从如下图2中可以看到主要的底层资产是:债券,信托资管计划。其中债券主要就是国债和地方债,你听说过国债地方债的
利率会随着市场利率调整么?反正我没听说过。至于信托资管计划,很多就是将贷款或某些收息权包装出来的非标产品,这种一般利率都是固定的不包含调息的设定。所以,可以看到债权投资的收益率在生命周期内是不能调整的,只会随着资产的更替用新利率资产替换到期回收的资产。
图2
所以,投资类资产的收益率是否能跟同业负债同步实际上就变成了投资类资产的重定价周期是否和同业负债同步。我们都知道同业负债通常最长周期是1年。如果投资类资产的重定价周期都是小于等于1年的,这部分资产的收益率确实会像那位大V说的那样同步于同业负债利率的变化,最多晚1-2个季度。那么,我就就看看兴业银行的投资类资产的重定价周期到底是多少呢?从兴业银行2020年中报的第194页我们找到了兴业银行各类资产的重定价周期数据,如下图3所示:
图3
很容易看到在2.8万亿投资资产中,超过1.6万亿的重定价周期高于1年,也就是说如果现在同业负债成本发生剧烈的变化,超过1半的投资资产无法及时跟随市场利率调整收益率。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本身长久期资产的收益率波动受短期流动性的影响就偏小。在流动性收紧的时候,即使新发行的长久期资产收益率会上行,其幅度也要远远小于同业负债成本上升的幅度。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兴业银行最近两年一直在调整资产负债表,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同业负债成本上升依旧是兴业银行挥之不去的痛。而论坛里的有些大V在没有深入研究的情况下凭借拍脑袋得出的结论实在是难以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