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好玩的淀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淀粉
设计思路:
佳佳在家玩时,不小心把碘酒滴在了土豆片上,结果土豆片变颜色了,她很好奇,就把这个问题带到了幼儿园。根据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好玩的淀粉”这个活动,让幼儿亲自找淀粉,并在做做玩玩中感知它的变化,增加了他们对实验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感知淀粉遇碘会变颜色,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提高观察的全面性,思维的发散性及操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淀粉水、碘酒、糖水、醋水、盐水、水、酒、针管、喷壶若干,各种蔬菜水果切片若干。
活动过程:
1、猜一猜
小朋友们看,我这有一张画,你们看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这里有一种神奇的药水,现在我把它喷上去,这次你们看到了吗?(看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自己猜)到底是怎么回事?等一会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2、做一做
(1)我今天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一瓶水,你们看,它和以前的水有什么不一样呢?(白色)我们叫这种水为淀粉水。我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东西,在这些东西里有一种能使淀粉水变颜色的,是哪一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顺便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2)教师巡回指导。
(3)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找一找
(1)刚才我们发现淀粉水遇碘变蓝,那哪些东西里有淀粉呢?(幼儿自己猜)你们说了这么多,到底哪里有淀粉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教师巡回指导。
(3)谁找到了淀粉,你是怎样找到的?
4、实验我们做完了,你们知道这幅画中的秘密吗?(用淀粉水画的,碘酒喷上去,就看到了)淀粉不仅仅有这一种玩法,还有许多好玩的玩法,以后我们再一起来研究。
5、活动延伸
结合美术活动“奇妙的画家”,让幼儿用淀粉水绘出图画,
再用碘酒喷出来。
附赠材料:幼儿园教案导入环节怎么写?
设计教学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一般由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大环
节组成,在这三个大环节中可以演变出唤醒、呈现、练习、巩固、
结束等各个小环节。这些环节为教师掌握教学过程提供了一定
的操作程序,能帮助教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同时为幼
儿的学习提供了逐步递进的接受过程。教学环节就像是一个个
支架,通过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为幼儿的学习理解搭建
起一个个台阶,以便把幼儿的学习逐步引向。
导入环节的设计
高结构化的教学活动通常由教师发起话题,所以通过有效
导入能起幼儿积极的情绪反应,激发幼儿作为参与主体进入最
佳学习状态。
1.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指教师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告知幼儿活动
的内容或目标,使幼儿立即明白活动的任务。比如,教师出示一
本大图书,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看的书,请你们看看
书里讲了谁的故事,它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这样的导入适用于大多数的教学活动,它比很多故意绕一
大圈而浪费时间的导入要有意义得多。
2.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指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
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致。比如,在讲故事前教
师先出示一张的图片说:“今天在等好朋友青蛙来吃晩
餐,可是到现在青蛙还没有来,它到底出什么事情了?”又如,在
科学活动“电动玩具”中教师说:“这个玩具今天不会动了,到
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样的导入非常适用于科学探究类的活动,因为它容易激
发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在讲有趣的故事时,或者要学习
有情节的歌曲或舞蹈时,也比较常用
3.前经验导入法
前经验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前期幼儿的已有经验来发起
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比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
时说:“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唱过的那首歌吗?歌里唱了
什么?”又如,在上科学活动“磁铁”时教师说:“前两天小朋友
们在区角游戏里玩了小火车请你们说说那些车厢是怎么连接起
来的,你们有什么奇怪的发现吗?
如果新的学习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支持,那么比较适合
采用此
4.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触动幼儿
的原有经验,为活动的正式开始做好准备。比如,在开展中班“各
种各样的水果”活动时,教师拿出一个布口袋,请个别幼儿伸手
去摸里面的水果判断是哪种水果。又如,在“沉和浮”的科学探
究活动中,教师先请幼儿玩水,然后把各种玩具材料放入水中观
察等。
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