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论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单选题:
1.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 )。
A 世界出口总额B 世界进口总额
C 一国进出口总额D 国际贸易量
2.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3.5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7万
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7000亿美元,当年国际贸易总额为
( )万亿美元。
A 7.9 B 3.5 C 7.2 D 3.7
3.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可以反映国
际贸易的实际流量,是因为( )。
A 它以商品计量单位表示B 它以货币金额表示
C 它只计算有形贸易D 它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4.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的国际分工是
( )。
A 替代型国际分工B 混合型国际分工
C 水平型国际分工D 垂直型国际分工
5.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在它的出口商品结构中( )
所占的比重通常也越大。
A 初级产品B 工业制成品
C 工业原料D 都不是
6. 开放贸易给购买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的绝对值
( )。
A 大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B 小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C 等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D 不可度量
多选题:
7.反映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指标有( )。
A 各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B 各国的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C 各国的制成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D 各国的制成品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E 各国的进出口总量占世界进出口总量的比重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统计商品进出口额时,一般
对( )。
A 出口商品按离岸价计算B 出口商品按到岸价计算
C 进口商品按离岸价计算D 进口商品按到岸价计算
E 进出口商品均按到岸价计算
9.按参加分工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分,国际分工可分为
( )。
A 产业内国际分工B 产业间国际分工
C 垂直型国际分工D 水平型国际分工
E 混合型国际分工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单选题:
1.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主要主张是
( )。
A 禁止货币出口B 禁止贵重金属外流
C 奖出限入,包装贸易出超
D 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
2.假设英国生产每单位酒需要劳动人数比美国少40人,生产
每单位呢绒比美国少10人,则下列错误的是( )。
A 英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B 英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 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 美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中国生产手表需要8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工作日,
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要9和1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
本学说( )。
A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B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 印度宜生产和出口手表D 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4.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了指出,( )。
A 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 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
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 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
国际可以从没有这获利更多
D 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5.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主张的国际贸易是( )。
A 管理贸易B 自由贸易
C 保护贸易D 超保护贸易
6.假定A国生产X和Y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00和120单位劳
动,B国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90和80单位劳动,则根据比
较优势理论,( )。
A B国同时生产X、Y产品,A国不生产
B A国生产Y产品,B国生产X产品
C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 A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B国不生产
7.H-O理论说明( )。
A 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富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
优势
B 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减
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
C 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
获益
D 国际市场的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
其相对丰富要素的商品
8.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
易,长期的结果是( )。
A 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 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 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 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9.H-O理论认为,导致不同国家间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是( )。
A 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B 价格的国际差异
C 自然资源的国际差异D 资本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10.里昂剔夫之谜的经验研究结果是( )。
A 虽然美国资本丰富,但美国出口产品比进口产品的劳动
密集程度更高
B 美国主要与其他工业化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
C 贸易减少了而不是增加了美国国民的福利
D 美国的长期出口增长速度远远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11.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成熟期应选择( )。
A 海外直接投资战略B 商品出口战略
C 技术转让战略D 海外间接投资战略
12.产业内贸易日益增强的重要性( )。
A 反映了规模经济的重要性日趋减弱
B 解释了不愿意采取积极产业的原因
C 主要表现在同类产品上
D 通常表现在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的差别化产品上
13.反映技术知识的积累和传播对国际贸易,特别是贸易进
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理论是( )。
A 雷布津斯基定理B 斯托帕定理
C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D 产品差异理论
14.根据重叠需求理论,相互贸易容易产生于( )。
A 产出水平相近的国家B 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
C 投资水平相近的国家D 储蓄水平相近的国家
多选题:
15.规模经济与追求差异产品的矛盾的最佳解决途径是
( )。
A 国际分工B 国际贸易C 国际合作D 国际金融
16.国家竞争优势论“钻石模型”的四因素指( )。
A 生产要素B 需求状况C 相关和支持产业
D 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E
17.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相同条件
下,形成各国间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是( )。
A 各国要素禀赋差异B 各国规模经济程度差异
C 各国要素组合比例不同D 各国贸易不同
18. 对里昂剔夫之谜的解释包括( )。
A 人力技能的差异B 人力资本的差异
C 要素禀赋的差异D 对其他生产要素的否定
E 比较成本的差异
19. 对于比较成本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具有一定历史进步意义B 解释了全部国际贸易现象
C 是一种静态分析D 理论假设符合客观实际
E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20.英国生产1单位酒需要120人/年,生产1单位呢绒需100人
/年,美国生产1单位酒需要80人/年,生产1单位呢绒需要90
人/年,根据比较成本理论( )。
A 英国应生产和出口酒B 英国应生产和出口呢绒
C 英国不宜参加国际分工D 美国应生产和出口酒
E 美国应生产和出口呢绒
21. 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
A 规模经济理论B 产品差异理论
C 偏好相似理论D 相互需求理论
E 相对成本理论
第五章贸易条件
1.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90年为基期是100,2000年的出口价格指
数下降了10%,为90,进口价格指数上升了10%,为110,则2000年与
1990年相比,净贸易条件( )。
A 改善了22.2 B 改善了11.1
C 恶化了10 D 恶化了18.2
6.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与中心是( )。
A 供求关系B 垄断C 国际价值D 经济周期
7.贸易条件指( )。
A 一国进口商品价格与出口商品价格之比
B 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值之比
C 一国出口商品数量与进口商品数量之比
D 一国进口商品数量与出口商品数量之比
8.净贸易条件只考虑( ) 。
A 进出口价格变化对一国出口能力的影响
B 出口价格变化对一国进口能力的影响
C 进口价格变化对一国出口能力的影响
D 进出口价格变化对一国进口能力的影响
9.净贸易条件大于1,表示( )。
A 该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幅度大于进口商品价格的上升幅度
B 该国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幅度大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幅度
C 该国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幅度大于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幅度
D 该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幅度大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幅度
10.收入贸易条件考虑的是( )。
A 出口规则变化对一国出口能力的影响
B 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变化对一国出口能力的影响
C 收入状况变化对一国出口能力的影响
D 出口规模变化和进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对一国出口能
力的影响
11.如果净贸易条件为58.3%,收入贸易条件为175%,表明
( )。
A 该国进口能力提高了B 该国进口能力下降了
C 该国贸易条件恶化了D 贸易条件无法判断
12.单因素贸易条件考虑的是( )。
A 收入贸易条件基础上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变动对贸易条件
的影响
B 净贸易条件基础上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贸易条件
的影响
C 收入贸易条件基础上出口商品数量变动对贸易利益的影响
D 净贸易条件基础上出口商品数量变动对贸易利益的影响
13.约翰.穆勒认为( )。
A 国家间商品交换的比价由两国相互供给决定
B 国家间商品交换的比价由两国相互需求决定
C 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价由两国间进口数量决定
D 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价由两国间出口数量决定
14.提供曲线理论认为( )。
A 贸易条件越接近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率,本国分享的贸易利益大
B 贸易条件越接近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率,本国分享的贸易利益小
C 贸易条件越远离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率,本国分享的贸易利益大
D 贸易条件越远离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率,对方国分享的贸易利越小
第六章国际贸易的理论分析
选择题(含单选,多选)
.1.在西方的国际贸易理论中,所谓的两大基本体系指( )。
A 比较优势论B 要素禀赋理论
C 自由贸易理论D 保护贸易理论
.. 2.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表现在( )。
A 顺差对国民收入的倍增效应
B 顺差对国内投资的倍增效应
C 逆差对国民收入的倍缩效应
D 逆差对国内投资的倍缩效应
3.保护关税论主张以( )措施来保护本国的
( )产业。
A 关税,农业B 非关税,制造业
C 关税,制造业D 关税,幼稚产业
4.李斯特认为,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时应首
先考虑( )问题。
A 获取交换价值B 发展生产力
C 增加社会财富D 提高福利水平
5.李斯特认为,处于农工阶段的国家应采取的贸易是
( )。
A 自由贸易B 保护贸易
C 管理贸易D 超保护贸易
6.超保护贸易保护的对象是( )。
A 幼稚工业B 成熟工业C 衰退工业
D 以上三项都包括
7.重商主义属于( )。
A 自由贸易理论B 保护贸易理论
C 超保护贸易理论D 管理贸易理论
8.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的主要观点是( )。
A 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B 强调生产力的发展
C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应采取不同的贸易
D 拥有比较成本说
9.普雷维什认为,外围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主要有
( )。
A 技术进步的利益分配不均
B 制成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
C 经济发展阶段差距
D 中心国家的工资刚性得到工会组织的强化
10.凯恩斯主义的贸易理论属于( )。
A 自由贸易B 保护贸易
C 关税同盟理论D 超保护贸易
11.外围国家要改善其贸易条件,可采取的发展战略有
( )。
A 出口导向战略B 进口替代战略
C 出口退税D 补贴
第七章国际贸易措施
1.一般来说,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会导致( )
A 进口国国内价格上涨,进口数量减少
B 进口国国内价格上涨,进口数量增加
C 进口国国内价格下跌,进口数量增加
D 进口国国内价格下跌,进口数量减少
2.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征收的进口税外,往往还根
据某种目的加征额为的进口税,这种加征的额外关税叫附加
税。其中包括( )。
A 差价税B 反倾销税C 特惠税D 选择税
3.关税壁垒是指( )。
A 高额进口税B 高额出口税
C 高额通过税D 附加税
4.普惠税是( )。
A 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进口关税
B 发展中国家给予发达国家的优惠进口关税
C WTO成员国之间相互给予的优惠进口关税
D 自由贸易区成员之间相互给予的优惠进口关税
5.进口附加税主要有( )。
A 反倾销税B 差价税C 特惠税
D 反补贴税E 过境税
8. 直接进口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有( )。
A 进口配额B “自动”出口配额
C 技术性贸易壁垒D 进口许可证E 外汇管制
9.下列关于“自动”出口配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直接出口的措施
B 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C 是一种直接进口的措施
D 其数量管理方法往往通过签订“自限协议”来规定
10.《洛美协定》规定欧盟对参加协定的发展中国家所提供
的进口关税是( )。
A 特惠税B 差价税C 最惠国税D 普惠税
11.对超过限额的商品禁止进口,称为( )。
A 协议配额B 关税配额
C 自主配额D 绝对配额
12.日本进口手表300只,单价5000日元,每只征收从价税
15%并加征从量税150元。则征收的税额是( )。
A 45000日元B 180000日元
C 225000日元D 270000日元
13.根据补贴对国际贸易的扭曲程度,补贴可分为
( )。
A 禁止性补贴B 可申诉补贴C 不可申诉补贴
D 直接补贴E 一般补贴
14.构成商品倾销的基本条件包括( )。
A 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办法挤入另一国市场
B 对进口国的某项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
C 对进口国内的新建工业产生实质性阻碍
D 出口价格低于进口国的市场价格
E 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5.假定:某国规定,2010年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不得超过
2万立方米,这是( )。
A 全球配额B 国别配额
C 关税配额D 以上都不是
16. SITC是指()
A 海关理事会税则目录B 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
C 国际贸易分类D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17. 关税配额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量()
A 加以B 不加以
C 不一定D 一定时期内有
18. 从进口许可证与进口配额的关系看,进口许可证可分为
( ).
A 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和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B 公开一般许可证和特殊进口许可证
C 国别许可证和全球许可证
D 自动许可证和协定许可证
19.国别配额在实施时,要求进口商必须提供( )。
A 原产地标准B 加工标准
C 增值标准D 原产地证书
20.下列关于复汇率制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于国内需要而又供应不足或不生产的重要原料、
机器设备和生活必需品,使用较为优惠的汇率
B 对于国内需要而又供应不足或不生产的重要原料、
机器设备和生活必需品,适用较为一般的汇率
C 对于国内可大量供应或非重要原料、机器设备适用
一般汇率
D 对于国内可大量供应或非重要原料、机器设备适用
较为优惠的汇率
E 对于奢侈品和非必需品适用最不利的汇率
第一章.
1.A,2.B,3.D,4.D,5.B,6.A,
. 7.AB,8.AD,9.CDE
. 10.F,11,12,13,T
第三章
. 1.C,2.B,3.A,4.B,5.B,6.C,7.D,8.C,9.C,10.A,
. 11.A,12.D,13.C,14.B,
. 15.AB,16.ABCD,17.AC,18.ABD,19.ACE,
. 20.BD,21.ABC
第五章
. 1.D,2..错3..错4..对5..错
. 6.C,7.B,8.B,9.C,10.D,11.A,12.B,13.B,14.A
. 1.CD,2.AC,3.C,4.B,5.B,6.D,7.B,
. 8.ABC,9.ABD,10.D,11.AB
第七章
. 1.A,2.B,3.A,4.A,5.AD,6..对7..错
. 8.ABD,9.CD,10.A,11.D,12.D,
. 13.ABC,14.ABCE,15.B,16.D,17.B,18.A,1
9.D,20.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