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的实证分析

我国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的实证分析

来源:九壹网
审题研讨 竹t与硅l 我国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的实证分析 口张妙仙,林道海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210o46】 摘 要: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价值链条不断变化,产业集群在经济全球化和产品区域化趋势的推动下,已 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国外著名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产业集群有很大的示范作用.为此有必 要分析我国产业集群的具体情况,借鉴国外成功集群经验。进行路径创新,使我国产业集群嵌入国际价值链.参与国 际竞争 关 键词:产业集群;国际化;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D99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7-8207(2011)05—0091—05 收稿日期:2011—04—20 作者简介:张妙仙(J9韶一),女,江西吉安人,南京财经大学国际法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_际贸易法学;林道海 ( 967一),男,浙江平原人,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法律基础学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法理学和经济 法学。 项目基金:本文系江苏省2011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江苏推动创新国际化的发展路径选择和措施研究”的阶段 性成果.项目编号:300J。 、 随着经济、技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化对区域 群、法国科索亚科技产业集群和印度班加罗尔信息产 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日渐加深 产业集群已成为现代 业集群等作为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产业集群.近年来成 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西方发达国家产业集群的快速 长迅猛,成就斐然。作为当代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 发展为我国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 我国企业在全 产业集群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极其发达。美国绝大多数 球生产活动进行大量的分离和再构的背景下.地方产 州都有一个或多个产业集群。在美国加州.随着美国新 业集群如何进行创新.如何选择合理的路径来推进地 经济的诞生和迅猛发展.迅速形成了四大集群产业经 区经济走向国际化就成为必然选择 我们有必要拓展 济区,即以航空制造、娱乐和电子通讯业为主的南加州 区域的地理范围,以全球化竞争与合作为背景.探讨我 经济区:以软件、多媒体和互联网服务业为主的旧金山 国产业集群如何参与国际化。实现升级转型。 海湾经济区:以高产农业为主的流域经济区:以高 一、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 科技制造、计算机服务业为主的萨克拉门托经济区。这 (一 国际发达产业集群的路径与经验 四大经济区特色鲜明,自成体系,具有极强的产业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产业集群不 能力.有的集群产业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发展典范。如南 仅是产业成长过程中的历史现象.而且是现代产业发 加州的航空制造业、海湾经济区圣塔克拉拉的硅谷软 展的重要特征。为了抢占国际竞争力的制高点,各国、 件业、流域的葡萄酒制造业等。[1l(p217)许多集群带 各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发展高技术 动了相关产业的集群.加利福利尼酒业集群就是一个 含量、高附加值和高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不断完善和发 很好的例子。从国外经验看.发达国家的都对本国 展本国的国家产业体系.以图继续主导世界经济发展 产业集群进行了大力扶持.以促进集群品牌的提升。美 的航向 产业集群正在替代传统的产业.成为 国和地方就在促进美国的产业集群发展 各国经济的新方向。也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经 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做法大致可归纳为以 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所推崇。集群强调 下几种: 通过公共塑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以促进产业整 1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国 合和空间集聚.既顺应了国际竞争态势,又体现了现代 外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看.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创造 公共服务职责 与提升.直接与国外竞争对手较劲的是企业.而不是政 以色列信息产业集群、英国剑桥生物技术产业集 府。但是能为企业打造周边环境,成功的政 竹盘与强 :l 一l《 赫 拣*鳓  0目靳。, i 幸题研-寸 策,是创造企业能从中获得竞争优势的环境.而不是直 接介入竞争过程 西方发达国家注重为科技成果 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比如通过立法、导向, 切实推进和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关注科研机 构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架起已经转 化的技术成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沟通与创新主 1.我国产业集群国际化总体情况 在过去几十年 里.在市场力量和的作用下.我国产业集群发 展趋势明显 并逐步嵌人国际市场.成为推动地方经济 发展的蓖要力量.被称为“中国经济第三次浪潮的发动 机” [5],p】 我国的集群企业主要通过资源共享协同、技 术战略互补协同和合作创新协同等模式.发挥集群赋 予的创新优势 [6](p132)我国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山 体的有效联系.有针对性地提供产业发展援助。美国加 州就成立了“加州经济战略小组”.专门负责制定地l区 经济发展战略 和公共部门提供的援助主要包括 东等很多省份都有发育程度不同的产业集群.其中以 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最为集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程度也较高.而北京和上海是两个典型的都市代表 广 东主要是外向型的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浙江主要依 靠本地企业家带动全区域发展产业集群.北京则主要 依托国家科技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中关村IT产业集群 从区域分布看,产业集群国际化程度严重失衡.主 要集中在沿海发达的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地 区,这些地方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好.资源 调整经济、提供经济分析数据,并实施经济发展激 励机制 另外.在公共体系方面所做的工作也是非 常广泛的 如明确要求教育系统开展与经济发展相关 的培训活动:通过立法途径增加对地方财政预算, 以完善集群产业发展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2.加大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鉴于产业集群对 经济的带动作用.各国在出台各种扶持的同 时.也:直接加大投资力度.以促进产业集群更快地发 展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全新的产业组织形态. 以资本运行的传统经济运行方式难以满足其顺利发 展.银行间接融资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都无法保障其 丰富.而且优惠.为承接同际产业集群转移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 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能大大降低企业成 本.其辐射效应又使同类相关配套企业更大规模地聚 集。从而推动国际产业向这些地区进一步转移.产业集 群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快速成长 国外成功产业集群的前期投资为潜在的创 业者提供了有效的支持.风险投资改变了产业的发展 模式.促进了创新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壮大,是一种 从产业集群的结构看,以传统产业、低附加值生产 活动为主。产业集群集中分布在第二产业.特别是轻工 制造业.如江浙地区的化纤纺织行业.且大多集群的产 品为最终消费品,主要依靠劳动力低廉优势 在重:I:业 领域.只有交通运输设备产业集群特征较为明显.像长 春汽车产业集群.但数量很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主要 分布在几个高新科技园.数量也有限 少数电子信息等 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从国 际化程度看.现有的产业集群总体水平偏低且区域间 严重不平衡 我国产业集群主要是外向型加工出口.处 于国际分工体系的外围低端 2.我国典型的产业集群及其成功经验 我国高科 技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代表有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 高科。中关村主要依托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强大科 技设施.创新型企业参与到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研发中 适合高技术、高风险企业的融资方式。风险投资是硅谷 成长的发动机.它聚集了数千家风险投资公司。从某种 意义上说.硅谷是由风险资本缔造的 完善的投资退出 机制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上市机制.减少了投资者的后 顾之忧。 3.发挥高校智力库作用,强化学研产创新联盟。美 国大学与企业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美国政 府关系委员会认为.关于美国大学从专利、技术转让获 取利益.只有在技术有着清晰的商业用途和广阔的潜 在市场时才有可能获得较大的转让费和更高的版税 率。引大学只有站在和企业平等的市场位置上,有理性 的市场思维.成为“经济人”角色.与企业的合作才能形 成良性循环.才可能进一步深入发展,才可能为国家和 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据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9个 国家(地区)226个科技园区的统计.依托理工科大学和 科研机构创建的科技园区占其总数的86.36% 如硅谷 是在斯坦福大学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统计.硅谷 内60%一70%的科技园区是斯坦福大学的老师与学生创 来,实现产学研结合。同时有行业协会、产业技术联盟 为代表的新经济组织丰富的专业服务资源.使中关村 形成了我国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结构最完善的区域创 新产业集群,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 协同创新的转变,形成了中关村软件园、国家工程技术 创新基地等多个产业特色明显、集聚效应突出、创新活 跃的国家级专业园和产业基地。中关村拥有以联想、方 办的 几乎是与硅谷同时发展起来的128公路高技术产 业带.则是依靠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41(p50) (二)我国产业集群国际化状况及经验 正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 仙,林道海一栽国产业架群国际化发展钓实_证分 竹丘j箍l 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园区内的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 协作能力增强。随着摩托罗拉、飞利浦、宏基等企业把 成电路产业链享誉世界。园区电子信息和现代生物医 研发机构等科研基地转移到江苏省.许多中小企业自 药产业优势不断凸显。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实力进 觉接受外资企业的辐射.不断提高产品协作水平,已经 一步加强。为园区内新兴主导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和正在成为公司元器件、零部件的供应商、加工 在科技创新方面,建有国家火炬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 商。在常州、无锡、南通等地,注重传统特色行业的发 创业园。张江园区内专利数量快速增加.含金量高的发 展.江苏的产业集群“县域经济”与“板块经济”特征尤 明专利增长尤为迅速。基于全球视野的创新资源丰富, 为明显。 园区内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外资企业实力强劲。国际 ’二、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 化程度高 目前的张江正向着世界级高科技园区的目 问题 标阔步前进 近年来,我国产业集群虽然发展迅速,但处于成熟 中关村与张江高科的形成和发展带有显著的 阶段的典型产业集群还很少.现行的产业集群模式仍 主导、推动和招商引资特征。上海市在1999年 存在一些问题。 “聚焦张江”战略为张江科技园的飞跃产生了直接的推 (一)受地域与行政严重.产业集群内外部均 动作用。另外。税收、投资、土地等优惠为高新技术 发展失衡 产业集群提供了低成本的强大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是 从#l'-g看,我国产业集群大多受行政区划的。 高新产业集群的主体与灵魂,北京、上海在发展高科技 规格扩大与水平提高都受到很大制约。从全国来说。产 产业方面都注重发挥自身的优势.突出体现在都把挖 业集群集中在东南沿海,广大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没 掘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的资源潜力为高科技产业发展 得到充分发育。在江苏。苏南、苏中与苏北也存在很大 的突破口,都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的差异。导致很多产业集群多以园区、镇为单位。覆盖 都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强高新技术产 的地域范围较小,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力弱。从内部看, 业开发区建设.发展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培养及吸引 集群中介服务业发展很不充分。中介服务是产业集群 各类创新人才,开展科技风险投资服务,使高科技产业 成长壮大的催化剂和资源流动的润滑剂,在原料组织、 发展的环境都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京沪同时被公认是 产品销售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产业集群快 我国发展高新科技的两大板块 速发展的助跑器。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 (三)以江苏为例的地方产业集群国际化路径与做 的内部信息网自我封闭、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缺乏政 法 府、行业、企业间网络交流平台,大量的信息、经济 产业集群.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江苏经济 信息、市场信息和产品数据不能为企业服务,造成信息 新型工业化和接受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的有效方式. 流通渠道不畅。江苏省产业集群中的中介服务发育不 它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业水 完全.阻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平,增加社会福利。从全国范围来说,江苏省产业集群 (二)产业集群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 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行业分布也 含量低 相当广泛。从总量上看,仅次于浙江与广东。从质量上 从产业分布上看.主要偏重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 看。江苏省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专业化配套程度较 密集型行业.典型的有代加工出口行业.低技术含量的 高、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占有率的产业集 服装业等.生产活动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大多处于产 群,如无锡电子产业集群、昆山精密机械产业集群等。 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其发展的依托条件主要是着眼 但是各地区差异较大,苏南地区产业集群数量、质量均 于国内低廉的要素价格、广阔市场、优惠的等静态 比苏北好。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公司进入我国。 优势。由于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末端.我国的产业 苏南许多企业加强了与国际公司的分工合作.进 集群更受上游企业与国际环境的影响.甚至出现高新 入了全球分工协作体系.使苏南部分产业集群有了全 技术企业的主要设备或技术没有一项是国产的现象. 球化的特征。尽管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苏南地区进出 成为外国公司的协作厂。在国内土地、人力低廉资源成 口总额依然达到3502.4亿美元。占全省的89%。其中出 本上涨的时候.低要素成本带来的竞争优势难以为继。 口额为2086亿美元。进口为1416.4亿美元。[’](p2 苏北地 (三)产业集群内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区产业集群发展相对落后。投资类、消费类、基础类电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硬轻软”.缺乏专业 子产品协调发展,日趋优化,产业结构趋渐合理,配套 人才。传统的产业集群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特色镇 l竹.1i.t- ̄1;‘ 审题研 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仿制、贴牌 活动居多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积极参与的 外投资的手段与模式.从原来简单的在外设厂发展成 海外兼并收购、股权置换等国际通行的投资方式 合作,多数高新技术性创新多属公司所有.创新能 力不强.在取得的专利中具有原创性的发明比例偏小. 江苏省应为积极“走出去”的企业设立财政专项奖 金.实施补贴 尚未成为技术持有型公司 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研发 投入也不足.目前中国产业集群内绝大部分氽业的技 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3%的基本要求.相 当一部分企业甚至还不足1%。|8J( ”另外.企业非常重 (三)转变参与的国际化方式.积极发展集群内服 务产业 再以江苏为例 江苏制造业较发达.“无锡制造”曾 以强大的优势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但从总体上来说.江 视短期利益.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在企业发展到一定 苏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 还处于低端.江苏应加大 规模后,就什么都做.过度投资。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 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力度.利用江苏教育大省的文化 强.造成集群内部无序竞争.严重阻碍了产业集群创新 优势,实现由囝际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的攀升 服务外包 能力的提高, .是国际分工的新趋势。是一种全新的“智力出口”.不仅 三、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与策略 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无污染、低耗能、少投 (一)从全球化视角制定科学的产业集群发展 入、高效益。D1]( ̄233)江苏要积极把握当前国际服务外包 规划 迅速扩张的机遇,大力鼓励发展服务外包行业。世界上 以江苏为例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资源 最成功的产业集群都围绕着产业网络形成了比较完善 差异明显.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应当有 的社会服务体系。其中包括商业服务机构、管理咨询、 高低层次.区别对待 如苏南地区产业集群已有较好的 会计、法律、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和创业服务机构等。这 基础.因而应以实现国际制造业基地为目标 发展高端 些机构形成了创新网络发展所需的社会协作群网络. 制造业,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美国《财富》杂志资料 促进了集群区域文化的形成.增进了各集群企业的信 显示.全球90%以上的公司计划在中国设立地区 息交流.加速了区域创新.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集群内企 总部. (p254)江苏应利用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大好时机。 业的凝聚力。在产业集群内建设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 将无锡、苏州的优势资源加以整合,实现世界500强在 不在于将园区打造为现代商务区.不是急功近利地为 江苏聚集.开成一个世界尖端的产业集群。经济欠发达 了追求短期的商业利益.而是为区域内高新科技产业 地区要围绕特色产业,强化专业市场功能 我们有必要 集群的孕育、成长创造优越的外部环境 借鉴国际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立法的成功经验.制定 (四)加大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提升企业的 和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税收.实施诸如 自主创新能力 生态创新的专业保护制度、资源回收奖励制度、垃圾收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规 费制度和可归还的保证金制度等。_l0¨p 同时.要 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有竞争力的公司和研发 成立专业的产业协调监督和服务机构.引导集群企业 机构的区域集聚具有特别强的依赖性 我国地方产业 走低碳的绿色经济道路,对违法企业严处。服务机构要 集群要走向国际化.创新是快速并持续打入国际市场 加强对国内外产业发展形势进行信息收集和数据分 的途径.完全依赖公司的技术与科学对一个地区 析.并及时向集群企业传达信息 来说是极为危险的。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多元的。但主体 (二)提高招商引资的层次,走可持续的生态发展 要尽量转移到本区域内的企业。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 之路 外先进产业集群的经验.加强各类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调整引资.努力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和 的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开发投入比重和申报专利比重 竞争优势.变引资为选资。招商选资要有明确的产业定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市场竞争的第一要素。各省市 位.注意产业的关联性。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 均应发挥教育和人才优势.并积极从海外引进先进的 护。在“十二五”期间.在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 研发和管理人员,储备可持续发展的智力库。要利 合中.要以低碳经济发展为目标,对招商选资项目实行 用利益驱动和公平竞争.制定人才激励机制.发挥高级 “环保一票否决制”.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上杜绝高耗 人才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积极与省内高校、科研机构 能、高污染的项目。在实行“引进来”的同时,鼓励企业 建立科技协作关系,通过项目合作、技术、人才引进形 率先“走出去”。在海外办企业,全球购买资源.丰富境 式进行联合,有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 厂一—— ———————— 妙仙,林遣海一裁国产业集辟国际化发展钓实证分 竹苴与珏l 职业培训.从文化角度促进企业家精神的形成。集群企 业内通过相互合作.技术创新条件要优于单个企业。也 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挑战。必须从法律、和 行业自律等不同方面规范市场环境.有效保护知识产 权.鼓励积极创新。 (五)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区域集群和企业双重品 牌 难从公司学到核心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无法真正优 化自身的产品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生 产活动脱离本地网络,当面临新的低成本区域竞争时, 产业活动会随着资本的转移而转移.这不光造成当地产 业的空自化.而且也会浪费集群区域之前为这些产业活 动投入的基础建设。各省市产业集群要走向国际化.就 必须要注重企业根植性和本土化战略。[12](p131)首先.政 充分利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凋整的契机.重点 府要重视培育集群的根植性。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引 导外资企业转变投资行为。将“要素驱动型”转变成“投 引进和培育关联度大的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一批综合 效益好、对集群区域经济带动性强的大型产业项目落 资驱动型”,注重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持久的经营。 地,引导企业朝产业链上游延伸,带动配套项目,拓展 应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扶持一个已经形成或者正在形 产业集群的空间.支持龙头企业形成。品牌是产业集群 成的集群,发展具有本土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并鼓励 价值的外在表现.也是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支 外资企业雇佣本地的人才。其次。将本土化策略与国际 撑。积极倡导各产业集群联合协作。各区域要发扬“一 化战略相结合。实现本土企业的国际化和外资企业的 地一品”的传统,发展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区 本土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两个策略的结合可以 域品牌 通过外出考察和引进专业机构培训等方 集结成强劲的竞争力,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再次,鼓 式,推动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另外,对产业集群的发 励外商参加本社区各种公共活动.加强本地企业与外 展.要制定名优品牌奖励措施.鼓励和扶持企业争 资企业的密切交流与合作.形成外资企业赖于生存的 创品牌活动。鼓励企业通过合法途径,利用现代媒体和 人脉网络优势。同时,地方企业要注意学习和总结外资 技术进行品牌营销。在产业集群影响下.企业品牌与区 企业的技术和经验.要加强与国外直接投资企业进行 域品牌息息相关。产业集群由于地理位置上接近,产业 广泛的关联产品及服务的合作.加快公司技术的 链条完整,产业领域相对集中,企业数量较多,集群内 本地转化.实现本土化经营。 存在激烈竞争及合作等特性.而具有强大的区域经济 竞争力。龙头企业是集群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先锋。但集 【参考文献】 [1]刘世锦.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2007--2008)[M].中国发展出版社, 群内的绝大部分主体是中小企业.大量中小企业的存 20o8. 在和发展是形成区域产业集群的前提。中小企业灵活 [2]钱东平.产业集群与江苏区域经济竞争力——美国加州产业集群模 武的借鉴[J].现代经济探讨,2004,(06):34. 多变,接近市场,适应力强。关键在于集群内总体产业 [3]赵广华,任登魁.产业集群品牌提升的机理与路径[M] 科学出版社, 2009. 布局要合理,“育大扶幼”,发挥集群的最大优势。因此, [4]滕堂伟,曾刚等.集群创新与高新技术转型[M].科学出版社。2009.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要共同发展.以推 [5][6]张明龙等.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7I徐从才.江苏产业发展报 ̄-2009[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动产业集群升级 [8]魏后凯等.中国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战略[M] 经济管理出版社, (六)培育集群内企业的本土植根性,将本土化与 20o8. [9]周曙东,张伟斯,朱德明等.江苏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财政 国际化并重 经济出版社.2005. 我国在产业集群国际化的进程中.由资本催 [1O]郑健壮.产业集群、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 2009. 生的产业集群与所在地企业与社会关联度较低.大量进 [11]孙志军,宋林飞.科学发展在江苏[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口原材料经过廉价劳动力加工后。又大批出口成品。这 [12]丘海雄.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发展模武与竞争力研究[M].经济科学 出版社.2008. 对我国产业集群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一方面,企业很 (责任编辑:徐虹)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n China Zhang Miaoxian,Lin Daohai Abstract:As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its value chain is changing,and becaus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ization,in- dustrila clusters have become the leading form of the world's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amous industrila clusters in other countires gives US great inspiration.Therefore,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clusters,analyze the speciifc situation of our industrial clusters,choose correct path of innovation。and make our industrial clusters embedded in Interna- tional value chain.SO they call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Key words:industrila clusters;internationalization;innovation;development path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