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以云南八个地方十所中学为例
瞿生立1 周洪超1 郭华1 鲁仁娇1 予淇1郑琪春1
江鹏飞1 李孝龙1 杨竹建1 王美春1
(1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昆明,650500)
摘要 :
我们对云南昆明、腾冲、德宏、龙陵、曲靖、文山、临沧、红河州八个地区的十所高中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考察高三学生的学习条件、学习动机、学习压力问题。调查结果表明,高三学生的学习动机基本正常,但仍有大多数的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情绪波动较大,并且出现烦躁失眠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三学生 学习状况 心理 动机 压力 1 引言
高三学生作为学生大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处在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是一个对一个人将来产生重大影响的阶段。在高考的大背景下,在家长的期待的目光下,在社会的渲染中,他们承受着我们所不知的影响他们学习的种种因素。为此我们就高三学生学习状况做了一次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从1979到2008年间对于高三学生的研究报告有1776篇,其中仅有30篇是关于高三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其他的大多是高三学生的身体状况、学习方法、管理模式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本调查,可以对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特别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使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态,使他们更好的配合孩子的学习;使老师知道自己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而并不只是学习成绩上的,使老师们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或进度,让学生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另外,为以后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实验提供依据,为进行教学改革提供相关信息。
2 研究方法与过程 2.1 被试的选择
选取云南八个地方十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学(腾冲县第五中学、丘北县第一中学、龙陵县第一中学、芒市中学、德宏民族第一中学、昆明市第三十四中学、凤庆县第一中学、泸西一中、
陆良一中、陆良二中)的高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1600份,回收问卷1540份其中有效问卷1493份。有60份问卷由于其他原因没有收回,47份问卷作答无效。 2.2测量工具
自制问卷 (问卷结构)
学习环境与条件 4 题、 9题等 学习动机 1题、19题等
学习观 3题、12题、13题、22题 学习压力 23题等
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 15题、16题、20题、21题等
随机抽样调查分析
对八个地方十所学校高三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分析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问题4 选项 人数
比率(%)
你认为家里的学习环境好吗? A很好 B.好 C一般 173 360 694 11.6 24.1 46.5
D不好
184 12.3 E很不好 4.3
结果分析: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82.2%的被试学生认为家庭学习环境是一般、好或者更好的。另外,在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中有51.5%的学生认为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有44.1%的学生认为困难或者很困难。但学习环境却并非和家庭经济状况成正比的,这可以说明,即使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或者较差,父母还是在尽力为孩子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来使他们更好的生活学习。
问题9 选项 人数
比率(%)
你认为你们的教师教学水平怎么样? A很好 B好 C一般 242 690 478 16.2 46.2 32.0
D不好
57 3.8 E很不好 25 1.7
结果分析:老师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方向,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同时,老师对于处于高三阶段的学生依然起着榜样的作用,对于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或者迈进大学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94.2%的学生对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是满意和肯定的,着可以说明,老师群体的教学水平是高的,是对学生的发展有利的。 3.2 学习动机
问题1 选项 人数
比率(%)
问题19 选项 人数
比率(%)
当你取得好成绩是你最想?(可多选) A老师的表扬 B家长的表扬 C同学的认可 670 933 1090 45 62.5 73
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A.为自己学习 B为老师学习 1091 46 73.1 3.1
C为父母学习
113 7.6 D其他 243 16.9
D物质奖励 94 6.3
结果分析: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发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73.1%的被测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自己,而为老师、家长读书的比很低,这说明高三大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学习内驱力。但是,他们具体的动机强度我们没有调查,但可以在后面的学习压力中看出一些其具体的动机还不是很强。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有16.9%的人选择了其他,这部分学生或许有更好的动机,或许不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这是我们问卷有待改进的地方,也是值得关注的地方。学生真正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是精神上的。他们需要是在同学之间的地位,是家长的赞扬,是老师的表扬是对补充自己的精神粮食,这一点很值得老师和家长深思。 3.3 学习观 表1: 问题3 选项 人数
比率(%) 表2: 问题12 选项
你上课的时候你多数时间在干什么?
A认真听讲 B听讲但不认C做与课堂无D喜欢的课听E想听但听不进去 你对自己的学习、前途有信心吗? A很有信心 B有点 C没有 479 633 219 32.1 42.4 14.7
D不清楚
145 9.7
真
人数
比率(%) 表3:
问题13 选项 人数
比率(%) 表4: 问题22 选项 人数
比率(%)
你有没有自己的的学习方法 A.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 481 32.2
你觉得影响你成绩的因素是 A.努力程度 B.能力 1012 314 67.8 21.0 9 43.5
523 35.0
关的事情 81 5.4 不喜欢的课不听 134 113 9.0 7.6
C.运气和机遇 76 5.1
B.有,但不好 757 50.7 C.没有 231 15.5
结果分析:正确的学习观可以使学生产生长足的动力,好的学习观不仅是对学习效率有重大的影响,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会起到好的作用。对于自己学习有信心的人在被测学生中占32.1%,有信心但不足的或者没有信心的占57.1%,这说明,还有许多的学生是对自己的学习感到没有把握的。同时,对于被测学生认为影响他们学习的因素中,67.8%的学生觉得只要努力程度够了,学习并不是一件难的事情,这么说来,他们信心的不足只是他们努力程度不够而表现出来的。上课认真听讲的人只有43.5%,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自我感觉不好的有50.7%的学生,这说明,被测学生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观并不是正确的,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多关注,如发现不良的情况,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疏导和纠正。
3.4 学习压力
问题23 选项 人数
比率(%)
你认为你的学习压力? A很大 B有点 626 682 41.9 45.7
C没有
103 6.9 D不清楚 82 5.5
结果分析:这里的学习压力,我们可以当成学习动机的一种,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发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在被测学生中,41.9%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学习压力是过大的,这不太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有但并不是很大的占45.7%,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过大的学习压力并不是好事,因为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心智水平并没完全成熟,承受过大的压力对于他们来说只是负担。
3.5 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 表1 问题20 选项 人数
比率(%)
你是否会莫名的烦躁 A.经常 478 32.0
B.偶尔 851 57.0 C.不会 1 11.0
问题21你莫名的烦躁的原因是?你是如何解决的?
1.生活情况和家庭收入。2、与朋友不合。3、不会做题。4、心情不好等。 解决的方法有:听音乐、向朋友倾述、打球、做运动等。 表2 问题15 选项 人数
比率(%)
你是否会失眠? A.经常 B.偶尔 252 840 16.9 56.3
C.从不
315 21.1 D.考试的时候会 86 5.7
问题16. 你失眠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的?
1.学习太累、压力太大。 2、学习任务重,作业繁多。3、感情问题。有的是同学之间闹矛盾,没有处理好人际交往问题。也有的同学是恋爱问题,情侣闹别扭或是失恋。4、神经兴奋无法安静。5、胡思乱想等。
解决的方法有:听音乐、数数、向朋友倾述、想几题数学题吃安眠药等。
结果分析:在被测学生中32.0%的学生经常会感到烦躁,16.9%的学生会经常性失眠,原因我们没有做调查,但是,这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对于烦躁失眠的学生,家长老师都应给与更多的关注,这不仅仅是他们的学习问题这不太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并逐渐影响到他
们的日常生活问题。对于失眠问题,有5.7%的被测学生会在考试的时候失眠,紧张的心理状态持续时间会影响学习,这些学生应学会自我调整。
4 讨论与建议
4.1就学生的学习环境可分为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和社会学习环境。学校学习环境是指学校的校舍、师资、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校风、学风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家庭学习环境是指家庭为学生学习而提供的物质条件,如安静舒适的房间,和睦的家庭关系,能够辅导学生学习的家庭成员。社会学习环境是指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学习目的的社会氛围。在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所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及家庭的基本条件基本已经能达到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是学校在对高三教学的管理工作中,要把高三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只一味强调教学而忽视学生思想及心理困扰的疏导,将会是一种事倍功半的教学。比如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情绪不稳定,时而亢奋时而消极低沉,没法保持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对自己的升学缺乏足够信心,甚至得过且过的有人在,缺乏正确的生活观、学习观,生活中常常处于一种极度压抑、烦躁的状态,就象有一位被调查者写到:“有时候真想做点什么事,又怕父母担心”,我们可以试着想想,会做什么事呢?能做什么事呢?不外乎就是他们认为刺激的事,心情之烦躁压抑可以想象;还有将近一半学生的压力问题等等。这些都是高三学生很常见的一些心理困扰或者思想问题,学校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积极寻找途径、采取措施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困惑,给学生点亮一盏明灯。
4.2我们认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状况的主要原因。“学习积极性是学习动机的一种直接的外资啊表现。”“学习动机的作用:1.是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2.是个体未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3.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4.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5.决定了某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6.导致学习行为的改善。” (1)要提高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
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动机理论中指出,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属于追求成功的学习者,因此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到达成功。如前所述,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因此,在学习过
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是去学习力不能及的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因此,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如果完全适合(太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呢?
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总之,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并且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Yerks)和多德森(Dodson)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所谓评定,是指教师在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等级评价和评语。有人认为,外界的等级评定,会抑制学生参加竞争的欲望,经常选择一些不太具有挑战意义的任务,久而久之,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学生的学习。而且即使获得成功,由于任务太简单,也不会产生太大的乐趣,成功的体验少。另一方面,认为过分强调外界的评定,也会抑制学生的内在动机。所以,有人提出来没有必要进行等级评定。问题19表明评定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四、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一)奖励和惩罚对学习的影响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有效地进行表扬和奖励
布洛菲(Brophy,1983,1986)总结了有关表扬的文献,提出了怎样使表扬具有最佳效果的建议。他认为有效的表扬应具备下列关键特征:①表扬应针对学生的良性行为;②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何种行为值得表扬,应强调导致表扬的那种行为;③表扬应真诚,体现教师对学生成就的关心;④表扬应具有这样的意义,即如果学生投入适当的努力,则将来还有可能成功;⑤表扬应传递这样的信息,即学生努力并受到表扬,是因为他们喜欢这项任务,并想形成有关的能力。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只要教师们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
另外还不能忽视家长对学生的影响,家与学校要密切配合。在调查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很多高三学生的心态不稳定尤其是心理压力,是来源于家长的,城里的家长望子成龙,家长与家长之间盲目攀比,面子观念极强,于是整天就知道在孩子面前说“就看你的了,要争气,要争气”把所有包括父母自己的荣辱成败全由自己的孩子一个人来抗。农村家长希望孩子不要象自己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盼望孩子跳出农门之心也绝不亚于城里父母,孩子回家面临的就是父母的唠叨和眼巴巴近乎讨好和乞求的眼神,敏感的高三学生能不感受到自己肩上的压力吗?这种情况,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座谈,先做好家长的减压工作,才能真正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4.3高三任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从我们的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复习的系统性方面显得很缺乏;另外要注意多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千万别伤害学生的积极性,任何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对他们学习起到消极影响的暗示性语句,决不可随意说出口。
4.4 国家在十七次人民代表大会中就提出:“为学生减负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现在高三大多数学生的压力依然是大的,这不仅是要国家的支持也需要家长、老师以及个人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群体更好的发展。也只有这样,国家实施的有利于学生减负的,才算是真正落到了实处。
4.5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帮助更多的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的调查发现,学校心理辅导室没有更加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一方面要求我们的专兼职教师要更加主动地工作,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在这方面加强宣传力度,下大力气投资建设,加强软硬件设备,为心
理老师的工作创造条件。让老师们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常识,让广大师生积极的参与进来,从而逐渐地使学校师生心理素质整体提高。 4.6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按临床表现分类:①睡眠潜入期: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②睡眠维持: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③睡眠质量:多噩梦;④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⑤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按病程分类:一次性或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短期或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3~6个月;长期或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按严重程度分类:轻度。偶发,对生活质量影响小;中度,每晚发生,中度影响生活质量,伴一定症状(易怒、焦虑、疲乏等);重度,每晚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症状表现突出。中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突出表现。烦躁:意为烦闷急躁。高三学生有部分表现出这一情况,为此,老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以缓解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帮助学生消除他们的顾虑,解决他们的心结。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查询了相关资料,提供一些自我调试的方法。如:作适当的户外运动、登山远足、旅游或是听听音乐,保证作息时间的规律性,服用安眠药在此我们不太支持,因为过度服用药物不仅危害身体健康而且对药物会产生依赖性,药用效果也会越来越不明显,最终危害心理健康。
5 本调查的不足
由于是第一次做这样的调查,对于发放和回收问卷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更好的解决,在数据的处理上,没有更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同时,本研究并没有调查其他年级的学习状况,不能与其他年级的状况作对比,对老师教学方式和老师与学生关系的问题等也没有做具体的问卷调查。因此,适用范围很窄。这些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建敏著 人教育出版社出版;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 、杨治良审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测量学》郑日昌 蔡永红 周益群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叶奕乾 何存道 梁宁建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见P201,P204-205,)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