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练、赛”的高中体育教学设
计分析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观念,保证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良好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在高中开展“学、练、赛”体育教学的价值,进而探索基于“学、练、赛”的高中体育教学策略,为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提出指导建议。
关键词:学练赛;高中体育;教学;设计
引言:新课改要求体育教育要坚持“教会、勤练、常竞赛”理念,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机融合,推动教师教学思路转变,促进学生的综合体育教育。在高中体育中,“学、练、赛”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做到精准学习、有效实践、有针对性的竞赛,鼓励学生更好地提高体育技能,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进而更好的增强身体素质。
一、高中体育教学实施“学、练、赛”的价值
(一)“学、练、赛”教学是落实体育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
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育的教育目标、发展趋势、相关体育要素、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落实“学、练、赛”教学,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要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练习,利用比赛来增加运动知识与运动技能的融合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二)“学、练、赛”教学可以丰富体育单元教学内容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会根据体育项目设置不同的教学单元,影响体育教学的连续性。“学、练、赛’”教学的实施,可以丰富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体育中各种运动技术的动作分配到每一节教学中,实现传统单元教学
的改革,引导学生将体育知识和体育技术运用在体育比赛中,促进学生对体育技术的更好理解1]。
(三)“学、练、赛”教学能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在高中阶段,除了报考体校外,体育不是学生的必修课。这导致很多学生在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有时学生会在体育课上做其他事情。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专注于一项特定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老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解运动技能,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引入“学、练、赛”教学后,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通过“学、练、赛”等活动,丰富体育课的整体内容,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同时也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练、赛”课堂教学策略 (一)体育教学中“学”的有效设计
首先,确保学生的体育学习信息能够准确获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体育动作示范的标准、规范、美观,讲解要到位。如果老师演示动作有困难,可以通过视频演示。同时,教师还应总结最关键的体育技能,并用一些简单的词语或者顺口溜来引导学生记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其次,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要运用激励性语言来激励和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于一些存有消极的态度教育学生,教师不要当众批评他们,要了解他们产生消极态度的原因,然后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体育课上“练”的优化设计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与“练”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学习各种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视频等内容的教学已经使学生进入“学习阶段”,而“练”也会随着“学”的过程中逐渐开始。如果把“学”理解为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方法和技能的过程,那么“练”就是学生不断深化和检验所学知识的过程。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教师应根据教育需要设计一系列深入的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练”。
[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小组练习、合作练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
(三)体育课上“赛”的设计
“赛”是对“练”的巩固和综合运用,“赛”的关键是巩固学生所学的技能,为了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赛”也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高中生来说,“赛”是学生对胜利的渴望,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刻苦训练。比赛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记录比赛过程,让学生通过比赛应用学到的体育技能2]。例如,在篮球“行进单手投篮”教学中,学生学会动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投篮比赛,并记录比赛分数。这样的比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有效掌握体育技能。
总结: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练、赛”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学、练、赛”教学可以大大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科学知识的有效运用,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在实践教学中,高中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灵活实施“学、练、赛”教学,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林、唐锋权.“学练赛”一体化视角下的体育课堂评价[J].中国学校体育,2020(7):115.
[2]蒋新成、钱明明.基于课程一体化视域下实施“学—练—赛—评”的策略[J].浙江体育科学,2020(6):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