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口广西北流市六麻镇六学小学 阙妮妮 摘要: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 人们常说医生的功夫在临床,教师 的功夫在课堂。一堂好的课堂教学能让 能说说亲人是指谁?”有的学生说:“亲人 是指朝鲜人民。”有的说:“是志愿军战 士。”也有的说:“亲人是大娘、小金花、大 何避免无效或低效的活动,使有限的课 堂教学时间变得有效,使孩子们在课堂 上对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尽量避免课 后的加班辅导,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 学生在课堂内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然而,吃透教 材,了解学生却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 嫂。”接着我把话题转入课题:“他们之间 发生了哪些让人感动的事呢?为什么他 循环?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和思考,具体谈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 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 这一素质教育的目的以及新课程的核心 理念,其实就是对“有效性”的最好注释。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避免 无效或低效的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教学 时间变得有效,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对需 要掌握的有所把握,尽量避免课后的加 班辅导,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在 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 具体谈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策略。 一、定位教师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定位教师角色、的前提教师是一堂 课的组织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教 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 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积极性为圆心,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 极思维为半径“画”好一节课。这就要求 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 了,而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 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是课堂教学中的 “婚姻介绍人”,教师只是把教材介绍给 学生,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交流,自读 自悟。学生在读中悟到的方法往往更符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的问题往往是 文章的重点、难点,结合问题加以疏导, 就能水到渠成。对于文中的朗读,应让学 生自己品读,读出感情,读出体会。教师 在学生读中伺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 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 理归纳。要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自 己动手动脑,发挥其精神,奇迹就会 出现。 二、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是提高课堂 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 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才能取得良好 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就可以 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 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 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文的 难点,设计教学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 才不会单一,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有趣,富 有感染力。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备好 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 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吃透教 材的同时必须了解学生。学生的知识水 平及接受能力的差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 一个现实,处理好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 这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我的伯 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教学生理解“饱 经风霜”这个词时,他只是说,“请大家想 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 什么样的脸。大家想好后,用儿句话写出 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 十多岁’——”几分钟后,学生写出 来的话便有饱经风霜的意思了。短短一 则案例,便可知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对 学生的了解,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 主人,学生确确实实学到了知识,既高效 又简洁,学生不喜欢才怪!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 地学习 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以“思考”为 核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发挥 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也是学生自主学 习的有效方法。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 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自 主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如有疑 问就会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样就能 激发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探求 问题奥妙的积极性。 如: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课 文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谁 们要互称为亲人呢?”当我的问题一提 出,很多同学纷纷举手:“因为他们之问 的感情深厚。”有的说:“因为朝鲜人民为 志愿军做了许多事。”……这时,我再趁 热打铁:“同学们说得很好,那到底是不 是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呢?那就让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自学课文吧!”学生 有了要想解决的问题,就会认真读书,积 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兴趣也会很浓厚。经 过学习和思考再交流各自的学习成 果。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说:“大娘为志愿 军缝补衣服几夜没合眼,还冒着生命危 险到阵地上送打糕,这些让我感动……” 还有的说:“大嫂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了 双腿……”问题情境实质上是提供了一 种环境支持和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发 挥创造,它强调一个支持学生学的环境 创设,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探索。 因此,我们不仅可以以课题创设问题情 境,还可以以课文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 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适时的运用媒体能擦燃学生的 灵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 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新模式的 构建都要立足于主体,服务于主体,发挥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开 启学生的心扉,积极地思维,在对知识的 理解、联想、转化、迁移的过程中,达到能 力的提高。而运用多媒体能够给学生营 造一个自主邀游的遐想的空间,学生乐 于学习,当老师提出问题后,他们也乐于 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从而擦 燃灵性,主动探究求知。例如我在讲《触 摸春天》课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大屏 幕出示一只美丽的蝴蝶,然后提问蝴蝶在 盲女孩的手中扑闪时,她在想什么?学生 看着画面,有的凝神静思,有的眉头紧蹙, 有的轻轻地翻看着书、交头接耳?在课件 创造的静的磁场中,我们仿佛感受到了 耒粟麓才.产一 , . 习作教学鬟略 研宪与实跤 口湖南省溆浦警予学校阅读与习作各有自己的目的,但阅 读与习作是密切联系的。阅读是习作的 重要源泉,动人的故事,美丽的景色,独 到的见解,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都 会在同学们的心底激成波澜,使他们产 生写作与交流的冲动。即使是课堂阅读 中的交流,也是对学生语言与思维的有 效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割裂了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归阅读,作文归 作文,这样就达不到阅读促写作的效果。 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载体,发挥教材的 舒洁 们的知识。当然,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 活,使他们感到集体是温暖的,师长是可 敬的,同学是可亲的,童年是幸福的,家 乡是美丽的,祖国是可爱的。要积极引导 学生去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激 文水平成正比。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 不断涌现的今天,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 阅读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古代大教 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 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 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首先依 赖于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 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 动需要。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重 视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 中作文。 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 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丰富自己的生活。 其次要让学生知道勤于动笔的好 处。鲁迅先生曾经说:“文章应该怎样做, 我说不出来,因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 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多看, 指的是多读书报,还指多观察事物,也就 是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多练,不仅要求增 加作文训练的次数,还要求每次作文训 练有一定的质量。多写多练,可根据教材 训练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有计划地指 导学生写一些片段,做到大小作文相结 合,减少教材中作文训练的坡度,提倡学 生多写日记,及时地记下生活中的所见 所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四、调动积累,学会运用 典范作用,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 材。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 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文,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是 生活、思想、语言的综合训练。作文教学 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有的学生作 文内容空洞,有的言之无序,还有的文章 冗长,抓不住重点,似“流水账”。究其原 因,主要是教师期望过高,又得太 死,而学生的知识面窄,造成小学生心理 负担过重,写出文章没有重点,没有个 性。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 材料。以往作文题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较远,学生平时没有写作材料的积累,到 了写的时候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更 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令教师和 学生感到头疼的内容。 一、调动兴趣。养成习惯 在学生语文课文阅读指导中,教师 要明确目标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课 外阅读习惯。同时也要正视这不可能一 蹴而就,然后制订计划,根据不同学段的 谈不上真情实感。许多小学生一提起写 作文就感到头疼,要么觉得没什么可写, 做衣服要用布料,盖房子要用木料, 说话、写文章也要有材料,这就是词汇。 有的同学掌握的词汇很少,一提起笔来 就觉得没词儿,腹中空空,肚子里什么货 都没有,有的即使勉强写出来了,也是空 洞洞、干巴巴的几条筋,颠来倒去总是那 要么心中有话写不出来。其实,最主要的 原因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导致动笔时 “无米下锅”。 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 读要求,做到有计划的循序渐进。其次, 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 广泛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 扩大积累量。努力把学生的阅读兴趣迁 移到课外,这样不仅开阔视野,增知启 智,更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重 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会了读 书,内化了语言。 移。尤其是在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不良 倾向的时候,更须严格要求,并且鼓励先 进,持之以恒。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 么几个词。我们准确地选用词语,教育学 生认真积累词汇。我们要尽量多阅读一 些课外读物,特别是文学名著,使自已的 眼界开阔些,知识丰富些,掌握更多的 字、词、句和写作方法。为了掌握更多的 趣,提高阅读质量,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 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 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 注重课内外阅读,让学生读中感悟, 读中积累,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古人 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 以成江海。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在 词汇,要精读和背诵一些范文、名篇,仔 细地体会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对一些近 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 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二、激活阅读,教给方法 义词要进行分析、比较,力求确切理解词 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熟 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 语言积累。 三、积极实践。多写多练 作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它没有一 个固定的模式,只有靠教师在长期的教 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总结出适合自 己的教学方法。 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 自己的视野。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 提高的活水之源,当然也是作文能力提 首先让学生从小接触到社会,通过 高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说,学生的阅读 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作 参观、访问、观察、实验、游戏等形式,丰 富他们的生活,扩大他们的视野,充实他 《 、 学生心灵的震动、思维的闪光、智慧的火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 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 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 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花在擦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 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 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自主应是前提。此时多媒体的使用,给了 学生一个充分自主遨游的遐想的空间。 。 .—来粟篷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