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四大提升  夯实基层基础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理论、方针、在基层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肩负着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使命。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是切实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坚强保证。教育工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通过大力提升基层组织的学习力、服务力、执行力和影响力,有效夯实了基层组织基础。
一、围绕提升学习力,深入推进学习型队伍建设。学习力是一个人和一个组织能否与时俱进、永葆活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在服务经济社会转型提升、实现教育自身转型提升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也迫切需要转型提升。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并通过立体式学习和嵌入式学习相结合的办法,重点抓好上下结合学、左右比较学、内外探索学三个方面,努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自身的学习力,切实增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开展工作的本领。具体而言,努力做到“三个一”:一是深入开展“每月一书”活动。结合新的形势和党员干部的岗位需求,推出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报告解读、省市党代会精神解读、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读本、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手册等一大批重点学习书目,要求党员干部每月至少读一本规定书目。各基层党组织以支部为单位,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座谈会、学习讨论会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进行讨论和交流,左右比较促提升。二是启动开展“每校一课”活动。今年五月王辉忠亲自作了“坚持一心干事,保持一身正气”为主题的党课后,教育系统各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加深了对上好党课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工委作出了启动
“每校一课”的部署,要求各基层组织从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为党员们上一次党课或者党的知识培训,提升基层组织工作水平。教育工委沈剑光在下半年准备带头给各直属学校(单位)上一堂党课。三是扎实开展“每年一训”活动。与国内著名高校广泛开展战略合作,每年组织机关干部和学校党政负责人赴国内著名高等学府接受为期一周左右的学习,提升大家的人文素养和业务水平。
二是围绕提升服务力,切实增强基层党员服务水平。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基层党组织的评价。我们从制度着手,从行动着眼,多管齐下,全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一是建立健全领导领衔破难制度。紧紧围绕“六个加快”战略,结合我市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局班子成员按照工作分工每人都确定重点课题,制定破难方案,深入学校、师生、社会调查研究,寻求对策措施,推进破难工作。重点破解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深化学校发展性评价体系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止有偿家教、建立适应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需要的高中学校管理保障机制、保障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等方面的难题,并努力推进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二是全面推行党员联系基层(学校、农村、社区)活动。一方面,动员和组织机关和在甬高校、直属学校(单位)的党员通过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形式,深入结对农村了解村情,传递致富信息,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今年,我们有效发动和组织全市教育系统1000多个基层党组织、39000多名在职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与农村、社区党组织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通过党建人才共育、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群众共帮,促进基层组织工作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从今年开始,系统启动了机关年轻党员干部到直属学校(单位)挂职锻炼工作,帮助他
们进一步了解基层工作特点,提升他们服务基层的本领。三是认真开展教育系统“三进”活动。深入实施以党员教师为主体的“党员教师进家庭、名师名家进社区、专家教授进企业”活动,通过便民服务、走访慰问、教育义工(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着力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组织甬城教育名家讲坛、高校文化大讲堂、“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等活动,为社区居民送去文化大餐。大力开展“2211”校企牵手活动,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中等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累计走访企业3286家,为企业转型发展献计献策,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三、围绕提升执行力,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履职水平。“三分战略,七分执行”。离开执行力,所有战略决策都将成为空谈。推动教育实现科学发展,迫切需要党员干部提高执行力。为进一步提升执行力,我们努力在“三个注重”上做好文章。一是注重营造“重执行”的氛围。把执行力纳入组织文化范畴,升华为执行文化。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氛围营造,自觉地把“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纳入执行文化的核心内容加以贯彻,促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朝着同一目标前进。二是注重构建“强执行”的控制机制。从工作自身求突破,强化对工作执行前、执行中和执行后的过程控制,健全责任落实体系,职责到人,抓人促事,加强对工作的实际了解和掌控。比如,今年,我市全面取消公办普通高中“三限生”招生;今年五月份,海曙、江东、江北及宁波国家高新区四区公办小学全面实行零择校。这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深受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在执行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过程控制,当发现部分学生家长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对有激烈的异议可能出现群访迹象时,党工委主要领导
亲自牵头,多级联动,组成矛盾协调小组,一方面努力挖潜,广开就学渠道;另一方面强化宣传,耐心说服劝导,从而成功化解了矛盾,避免了件的发生。三是注重建设“评执行”的绩效评价办法。在对县(市)区和学校的(单位)的考核中,我们把执行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同时,积极探索社区、行业企业、学生家长参与学校事业规划、教育教学等的管理和考核,通过社会评系统、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意见与建议,更好地促进工作,提升系统整体执行力。
四、围绕提升影响力,有效深化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为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我们以“一校一品”为抓手,积极打造教育系统的特色党建品牌。一是全面发动,树立品牌意识。要求各县(市)区、在甬高校和直属学校(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自找载体,自选主题,通过筛选、论证、提炼,遴选出1-2个能够代表本支部特色和工作水准的品牌,充分发挥其在创建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特色党建创建主题的筛选、提炼,各直属学校进一步深化了对创建工作实质、意义的理解,增强了对创建工作的把握,化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积极投入到创建工作中来。二是明确品牌,丰富品牌实践。我们准备在多方面征求意见特别是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党员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论证,进一步确定党建品牌的名称、标识、理念、内涵和核心价值,使确定的党建品牌贴近实际、凸显特色,并能付诸实践,得到社会和师生的认可。三是培植品牌,彰显品牌魅力。我们把创建活动与基层组织建设、党员教育以及学校特色发展紧密结合,激发学校的创建热情。在创建工作中,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大力培植有特色、有亮点的品牌。目前,一批党建特色品牌已初露端倪,
如宁波市聋哑学校的“融合教育,恒爱如春”的品牌,宁波市职教中心党总支的“教育义工行动”,甬江职高的“三维引领”党员示范工程(党员礼仪形象示范创建、党员德育引领示范创建、党员教学科研引领示范创建)等„„通过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学校发展、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社会的美誉度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