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卷第5期 实验科学与技术 Experi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9 No.5 2011年l0月 Oct.201l 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探索 蒋咏梅,章文贤,周晓兰 (福建师范大学工业微生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福州350108) 摘要:针对学生以往对实验课兴趣不高,对老师的依赖性强的问题,建立了科研模式的实验课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 实验,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科研式的实验研究,在探索中学习知识面,掌握技能。经实践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关键词:微生物育种学;实验教学;科研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c42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550( ̄011)05一OlOg一02 Exploratory Research o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Microorganism Thremmatology JIANG Yong—mei,ZHANG Wen—xian,ZHOU Xiao—lan (Er n。 |lg Research Center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Ministry f oEducatio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Abstra ̄:The students showed little interesting in experiment coupe previously,and stron ̄y depended on the ̄eman.Based on these rea¥on8,we brought the scientiifc mse ̄ch mode in the experiment coupe of microorganism thremmatology.Students designed and carried out the experiment programmed by themselves,and they mastered correlative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ability during the re- search process.Through practicing,the students’operational capacity improved obviously,the ability of resolving problems and the writing skill of scientific thesis were well trained.Moreover,their interesting to the scientiic rfesearch aroused. Key words:microo ̄amsm thremmatology;experiment teaching;scientiifc research mode 微生物育种学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 业学科,其独特的实验技术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中 占有重要地位…。微生物育种学是最能体现综合性 和设计性以及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实验 。训练学 生熟练掌握微生物育种技术,使学生能够在已具有 的微生物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地进行有关改 造、利用微生物的实验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 各组学生可根据实验进展安排时间进行实验。这 样,既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又可解决实验场所拥 挤、实验器材有限的问题。 2实验组织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4~5人分成1组,每个成 员分别担任一个阶段性大实验的负责人。以组为单 位配置实验所需的器皿。实验室开放,让学生自己 负责管理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由于不同组学生常 常会同时或不同时安排实验,实验室的卫生和秩序 维持显得尤其重要,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和公共意识,为自己也为他人创造有利的实验环境 条件,这也是他们将来学习和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 习素质、科研素质,是该实验的目的所在 。传统 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有依赖的思想,对实验课兴趣 不高,据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开展应用科 研模式的实验教学方法。 1教学时间安排 以往实验课都是在固定时间内,即在一个教学 单位时间进行,对于繁殖快、生长周期短的微生物 来讲显然是不适宜的。因此,我们一方面增加了实 验的课时数,另一方面掌握学生闲暇的课余时间, 修订日期:2011—0l一13;修改日期:2011—03—24 3实验内容设置 根据微生物育种学课程的特点,我们应用科研 的模式来设计安排实验。学生可以自己选定题目, 也可由老师给定,不同组所做实验内容可以是不同 微生物类型,或是目的产物不同,例如,可以做产 淀粉酶的细菌、产淀粉酶的霉菌、产柠檬酸的微生 物及产抗生素的微生物等,方法也可以有差异,各 组需完成。不论实验的材料和内容是什么,但 实验课的目标是一致的,每组的实验过程均应包括 基金项目: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 号:20091t008)。 作者简介:蒋咏梅(1971一),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 事微生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第9卷第5期 蒋咏梅,等: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探索 ‘109・ 微生物育种的几大方法和过程,目的微生物的筛 选、鉴定,微生物人工诱变,微生物营养缺陷型菌 株的选育,原生质体的制备、杂交育种,微生物菌 种保藏等内容 。 。每部分内容之间是紧密联系 的,一环紧扣一环,前一部分内容的完成是后一部 分的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科研内容体系。这样学 生面对实验觉得有事可做,有兴趣,且确保学生达 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失败找原因重做,不能马虎。 本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使学生对整个课程学习有 个全面的总结 。 一5教学体会 以上实验策略经过4年的实施,我们体会到: 在教学过程中,缩短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老师与 学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教与学紧密结合,教师在 学生学中教,学生在教师教中学。培养了学生的科 研兴趣,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科研,科研的基本过 程,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特别是养成了在科研过程 中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其 4实验教学指导 4.1选题指导 老师选择本实验课程的内容、目的和实验要求 毕业科研和论文写作打下必要的基础。以往学生对 等进行系统详细的介绍,使学生对实验有整体认 科研总觉得很神秘,通过科研基本过程的训练,他 识。然后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题目,并立 们在每个环节中都有所收获。查阅资料,掌握了文 即检索查阅相关的文献,理顺思路,写出实验方案 献检索的方法,开始学习,发现科学知识的深 包括所需实验材料,实验方法与步骤,预期结果 奥,激发求知的欲望 。在实验过程中,尝到了 等,教师认真修改实验设计并针对各组不同实验内 成功的喜悦,也体会到科研工作的艰辛,知道科研 容进行分别指导讨论,这样使学生对自己要做的实 成果的来之不易。同时,增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协 验心中有数,摆脱以往对教师的纯粹依赖增加他们 作意识。在实验过程中一起紧张地忙碌,一起辩 思考的余地。 论、分析、解决问题,一起克服困难,一起分享成 4.2实验过程指导 功与失败,增进了友谊。 对于学生实验所得的结果,先让学生自己观 随着科学的进步,学科的发展,教学方法改进 察、分析,得出结论对于不理解的现象带上问题再 势在必行。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是高校教 与教师一起分析,而老师可以通过设置疑问,一步 育的目标 J。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将科研型实验 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出现实验 教学模式引入到本科实验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 结果的原因,从而逐步养成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 的科学素质和增强创新能力,这一探索也为高校实 决问题的习惯。若实验结果不理想或失败,找出原 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因并重新实验。这样学生可以把所学的微生物学和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起 参考文献 来,把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的因果关系联系起来。 [1]盂甜,李玉锋.现代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4.3实验报告与交流的指导 [J].生 ̄a- ̄t学仪器,2009,7(12):3—6. 由于实验内容比较系统,可以要求学生用科研 [2]王建玲,路福平,杜连祥.微生物育种实验改革探索 论文的形式来书写实验报告。为了做到这一点,老 [J].中国轻工教育,20O4(1):25—26. [3]王俊芳,,王淼,等.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实践与 师应就科研论文的规范格式、写作方法进行指导。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 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方法、实验结 (13):97—99. 果、分析与讨论。学生通过自学查阅资料,可以知 [4]赵超敏车振明.工业有益微生物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道自己立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明确实验目 [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172—174. 的。实验结果是将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现象进行合 [5]张彭湃.微生物菌种选育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进展[J]. 生物学教学,2005,30(9):3—5. 理的组合处理,分析判断。实验获得预期的结果, [6]董开忠,刘翊中,王冬梅,等.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新 在分析与讨论中可分析实验成功的关键步骤和体 体系的构建[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2):88— 会;未获得预期结果,要分析原因。在报告中,分 90. 析与讨论是最重要是,通过分析实验过程中所出现 [7]王继荣,李茹.整合教学资源深化实验改革培养创新 的问题学生对实验才能有所深入和提高 J。 人才[J].实验室科学,2010,13(3):5—7. [8]周红仙.科研型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技术 对于每组学生所做的实验,在写出实验报告的 物理教学,2010(1):38—4o. 基础上,要求学生做成幻灯片,在班级范围内进行 [9]邵继海,魏祥东,周细红,等.“质量工程”背景下的 交流讨论,交流实验的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生物学杂 的得失,总结实验的感想体会。把交流与讨论作为 志,2010(3):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