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来源:九壹网


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阅读能力也不例外,只有在读书活动中这种能力才能逐渐形成。这就决定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的基本途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那么,在阅读实践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什么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巴甫洛夫把兴趣看作增强紧张度、引起大脑皮层活动状态的因素。他认为,符合兴趣的工作容易产生好的效果。人们还把“没有兴趣是因为不学习,而不学习正是因为没有兴趣”看成是所谓“怪圈”,是恶性循环。

教师能不能设法走出这个怪圈,变成良性循环呢?也就是说,能不能使学生因为对阅读产生兴趣而认真阅读,又因为认真阅读而更有兴趣呢?

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善于这样做的,他们每上一节课,总是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去学习,去探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由此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由于能力的提高,又会更好地自觉地去获取知识。

二、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作者写一篇文章,总是先确定写作目的,再选择材料,然后是解决文章的组织结构和选词用语等表达方法的问题。阅读文章,则是一个与此相反的过程,即从语言到内容,再到中心思想。就阅读教学来说,最后还要回到语言文字上来。具体讲:

(一)理解书面语言要和认识事物结合。

理解书面语言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字词句段篇之意、听说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与客观事物的联系、变化一发展结合起来,要在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同时培养认识能力,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

从教学实践来看,正确处理理解书面语言和认识事物的关系应注意以下两点:

1. 理解书面语言要加强和客观事物的联系。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书面语言,必须把书面语言和它反映的客观事物结合起来,才能在学生的脑子里得到正确的认识。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理解书面语言的具体条件。如借助教学图、实物等等,指导学生观察,并从事物的联系、比较中理解掌握书面语言。

2.让学生认识事物.要密切联系语言文字。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是从语言文字中去获取知识,提高认识能力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能动地通过语言文字去获得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事物,一定要紧密联系语言文字,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既不要忽视对事物的认识,片面地要求学生背诵一些现成的读写知识,也不要只重视认识事物,而放松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既要重视语言文字对认识事物的作用,又要重视认识事物对语言文字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二)从理解课文内容到体会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阅读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语言文字又必然有它的思想内容。读一篇文章,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是作为整体呈现出来的。一篇文章既然是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统一体,那么,在教学时就要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思想教育。问题不是要不要进行思想教育,而是如何进行思想教育。那种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只作空泛的议论, 穿靴戴帽式的思想教育是不足取的。只有把理解语言文字和体会思想感情统一起来,才能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有经验的教师是注意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的。

从教学实践来看,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到体会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重视发掘课文的内在思想性。

课文的思想内容既然是包含在它的语言文字里,那么,在教学时,就必须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顺着课文的语言文字的组织,找出表现中心思想的重点词、句、段,并从整篇课文出发,认识重点词、句、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来发掘课文的内在思想性,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2.重在潜移默化。

课文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之中的,并不是外加的。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不要把思想教育的着力点放在最后得到结论上,而要放在如何获得这个结论的过程中。在阅读教学时, 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地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逐步加深思想认识,受到思想教育。

(三)从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再到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

文章是思想和语言的统一体,就阅读教学来说,理解内容和思想是一个方面,学习表达内容和思想的语言是另一个方面。如果认为只要理解了内容和思想就行

了,语言表达是无所谓的细枝末节,是错误的。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内容的时候,固然要凭借语言文字,但是,这时候由于是侧重于内容的理解,因而对于运用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和表达方法、为什么要这样用,不可能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学生对思想内容有了比较清楚的理解基础上,需要引导他们进一步认识,作者是怎样观察、分析事物,怎样运用书面语言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这样,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因为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写的基础;写是外化的表达,是读的继续和深入。

三、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有关方法的知识。”叶圣陶讲:“教是为了不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这就要教给读书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读书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比如,根据课题判断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方法;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方法;查阅工具书和结合上下文从工具书中选择义项的方法及阅读过程中圈、点、批、画的方法等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