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
成绩 实 习 报 告
实 习 名 称 华东一线野外实习 学 院 管理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实 习 地 点 指 导 教 师
实习起止时间:2016年7月4日至 2016年7月5日
目 录
1 实习概况.................................................................................................................... 1 1.1实习目的............................................................................................................. 1 1.2实习意义............................................................................................................. 1 1.3实习时间............................................................................................................. 1 1.4实习路线............................................................................................................. 1 2 实习内容.................................................................................................................... 2 2.1导游人员技能培训............................................................................................. 2 2.2旅游资源认知..................................................................................................... 2 2.2.1山岳景观...................................................................................................... 2 2.2.2民俗建筑...................................................................................................... 3 3 实习小结.................................................................................................................... 6 3.1实习体会............................................................................................................. 6 3.2实习收获............................................................................................................. 6
1 实习概况 (1)完成学校统一要求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 (2)熟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72-2003)国家标准(简1.1实习目的 称“国标”)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典型景区的单体旅游资源类型、分布概况,依据“国标”的评价标准对单体进行评价; (3)熟知山体、文化旅游资源类型,掌握本次实习内容中具有代表性的山体、文化旅游资源、成因、内涵及特色,在旅游(资源)规划中,实施开发的手段; (4)了解实习景区的主题旅游产品、旅游活动方式、游客结构和偏好,掌握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 (5)了解实习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通过对景区的实地调研,增加对旅游资源及其类型的感性认识; (7)通过实践活动和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课外知识的拓展; (8)掌握导游服务的技能及流程,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实习意义 (1)该实习是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旅游专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通过实地调研,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情况和发展情况; (3)通过实践调查,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实际问题,培养和掌握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 (4)通过实习,实践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导游工作的流程、导游员的工作特点,加深对旅游景区或旅行社工作环境的认识。 1.3实习时间 2015年7月4日至7月5日 1.4实习路线 徐州—峄山—曲阜—徐州 1
2 实习内容 2.1导游人员技能培训 (1)确立在旅游团中的主导地位,导游人员只有确立了主导地位并取得了游客的信任才能具有凝聚力,影响力和力,才能真正带好一个旅游团。比如说以诚待人,热情服务;换位思考,宽以待客;树立威信,善于“驾驭”。 (2)树立良好的导游形象。比如说:重视“第一印象(迎接旅游团队是导游人员与游客的开始,这就是你留给游客的第一印象);维护良好的形象(在带团过程中的不能放松对自已的要求,应一劳永逸);留下美好的最终印象(心里学中有一种“近因效应”,它是指在人际知觉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对人有强烈的影响。美好的最终印象通过现身说法还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3)向游客提供心理服务(心理服务亦称情绪化服务,是导游人员为了调节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所提供的服务)。 (4)调整游客的情绪。如果发现游客出现消极或否定情绪后,应及时找到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消除或进行调整。A补偿法,是指从物质上或精神上给游客以补偿。B分析法(耐心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两面性)C转移注意法。 (5)激发游客的游兴。比如说:通过直观形象激发游客的游兴,从最佳的观景角度观赏,来直观的激发游客的游兴;运用语言艺术激发游客的游兴(例如讲解历史故事,朗诵名诗佳句,生动有趣的问题营造融洽,愉快的气息)。 2.2旅游资源认知 实习开始之前,老师们对我们进行了动员大会活动,旨在调整同学们的观念,让同学们意识到这次实习的意义及重要性,其次,老师还向同学们讲了一些在实习过程中的具体安排及注意事项等。 实习活动开始这天,早晨5点30分我们在学校大门口外等候大巴,然后三个班级分别由三座大巴带往第一个目的地——峄山,车程历时三小时左右。到达峄山山脚下后老师让每个班级进行了合照,然后是全体学生的大合照。上午的时候,正值太阳高照,天气有些闷热,同学们虽然也有点抱怨,但是也都认真地开始实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登峄山。 2.2.1山岳景观 峄山又名“邹峄山”、“邹山” 、“东山”,海拔582.8米,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雄峙于孔孟之乡邹城市东南10公里处,104国道及京沪铁路东侧,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速铁路西侧,自然景观优美奇特,素有\"岱南奇观\"、\"邹鲁秀2
录\"、“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峄山自古以“奇、秀、灵、险”而名扬四海,其奇山、异石、泉水、瀑布、松柏构成了峄山独特的山水自然景观。自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之后,历代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络绎来此,皆因峄山独特的地貌景观所致。峄山的奇特在于其罕见的巨石景观。山上的花岗岩巨形石蛋群,华丽的石林及奇形怪状的花岗岩滚古形成各种天然群雕,玲珑别透,神奇秀灵。 峄山之秀美,在于其石头奇、洞穴奇、泉水奇、石刻奇和神话传说奇。 石之千姿百态,万形必俏,山如全卵,大小亿万,以堆石为奇功。峄之盘龙钟石,下丰上锐,如钟无蠡,三石夹而悬之,离地三尺毫不放松,人立钟下,以手抚之、妙不可言,游人无不惊叹天工造化之奇功;洞穴灵珑通达,千态万状,由数块圆形巨石擎起一巨岩而成的隐仙洞,幽洞深远,其妙无穷,他山之秀未必可与并载;九石绎连,\"绎孔\"通达,泉流叮咚,每当东北风或西南风起,各涌泉同时涌涨。以甘露池最负胜名,池水清澈见底,味甚甘美,不盈不竭,终年如一,千人饮用,始终如是,可谓神奇莫测;历代石刻题壁,琳琅满目,涉及历朝历代名家众多,内容之广,堪称露天之历史文化宝库。 这次峄山一行,我们先从坐北朝南的峄山大门进去,随后经过二门,在其左侧的一块大石上写有“天下第一奇山”六个大字。经过二门之后,算是正式开始登山了。登山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都兴致昂扬的,边爬山边欣赏山上山下的风景边拍照,还紧跟导游小姐的讲解。但是由于天气原因,渐渐地开始有同学吃不消了,很快就有同学落了队。 登山行程时间有限,所以我尽量做到跟着队伍,并且不错过一路的单独小景点。一路上山我们主要经过了八卦石、段机石、驼峰石、通天命宫、峄山寺院等,之后继续拾阶而上就来到了峄山山顶,山顶有一块倾斜度稍大的石块,登上它可以俯瞰山下的全部景色,不可谓不壮观、不神奇。看完山顶景色景色之后就要下山了,下峄山分东西两路,西路就是我们上山的路,虽然也想走东路欣赏一下不一样的景色,但东路比较漫长,碍于时间还有体力问题只能遗憾地原路返回了。待同学们陆续下山吃完饭后,我们开始进行下一个行程——曲阜三孔。 2.2.2民俗建筑 三孔主要包括孔庙、孔府、孔林,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因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三孔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并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三孔之一的孔庙是祭祀孔子,表彰儒学的庙宇,始建于周,完成于明清时期,是世界上两千余座孔庙中最大的一座。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堂、17座碑亭,共466间。吃过午饭后,我们先乘坐大巴到达三孔售票处,然后经3
由售票处乘坐景区观光车到达孔庙。下了车之后再走一段距离后会看到一面宫墙,这就是由乾隆亲笔题书的“万仞宫墙”。往里走会依次经过金声玉振坊、孔庙的第一道门——棂星门、太和元气坊、至圣庙坊、第二道门——圣时门、第三道门——弘道门、第四道门——大中门、奎文阁、杏坛等,最后我们来到孔庙当中最大最高规格的大成殿,仅次于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可见孔子在当时极高的的政治地位。这个殿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正面的那十根石柱,那十根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气势磅礴,每根柱上都雕刻有两条巨龙,飞腾于云彩之中,两龙间有一个宝珠,故名称为“二龙戏珠”。
正前方立着孔子像,那是个身穿皇袍的孔子像。之所以立一个身穿皇袍的孔子是因为人们很尊敬孔子,把他当成皇帝一般的尊敬,所以才立一个这样的孔子像。”大成殿四周的龙柱,殿内悬挂的牌匾、陈设,殿身的颜色,殿前的台阶、植被、附属建筑物等等都是那样的严谨而辉煌,让人肃然起敬!
就这样,我们从孔庙出来后,就到了衍圣公府——孔府,它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地方,也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规模最完整的衙宅合一的古建筑群。
孔府大门叫“圣府”大门前的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经导游提醒,我们发现富字少一点,“章”字下面不是早而十穿日,导游给我们解释说“富不能出头,富字出头穷断头”;章下十字穿日是说孔家文章好的冲天。传说有个故事,故事很引人回味,它不但是告诫孔子的后代,也在告诫世人,日子富了要想到天下的穷人,做文要做冲天的文章意喻做事要完美。
通过大门,穿过第一进狭长的庭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门,俗称二门。门建于明代,门楣高悬明代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圣人之门”竖匾,下有阀阅承托,门柱有石鼓夹抱。正门左右各有腋门一座,耳房一间。在封建社会,平时只走腋门,正门不开,以示庄严。之后我们就看到很多反映孔子子孙生活轨迹及现象的建筑,其中也可以看到一些珍贵植物。虽然从古至今经历过数次的破坏、重建、整改,但还是能通过这些宝贵的建筑探究古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孔子的家族墓地——孔林。作为埋葬了孔子世代子孙的家族专用墓地,两千年来已累计建造了十万余座墓冢,成为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氏族墓地。林内更是聚集了数以百计的古树名木、奇花异草,可以说孔林也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来到孔林最先看见的就是“万古长春”坊,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石坊两侧各有碑搂一座,记述大修孔林的情况。走过“万古长春”坊,就
4
是长达1000米的中神道,苍桧翠柏,夹道侍立,龙干虬枝,多为宋、元时代所植。林道尽头为“至圣林”木构牌坊,这是孔林的大门。“至圣林”大门建于元朝,在明朝的时候“至圣林”坊才修建。 检票后,我们就来到了一条甬道,两旁古树参天,红砖围墙,令人肃穆起敬!走到这条甬道的尽头,我们看到了“二林门”。它为元朝所建,明清的时候得到重修,门楼上是篆书“至圣林”三个大字。 在孔林内行走,你可以看到很多墓碑陵墓都是经过整修的,导游就告诉我们说是由于文化大时期红卫兵的破坏才导致这样的局面,听到这些不禁让人感到遗憾。由于只有一天的实习时间,进行完最后一站,就开始返程回校了。 5
3 实习小结 3.1实习体会 这次认知实习的经历既是对我们所学理论知识的一次运用和考查,也是对我们知识的一次更全面的补充。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要想对我们所学知识有一个好的体会和感悟,就要有实实在在的经历和体验,以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把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才能够有所提高。 导游作为一个服务行业,除了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有较多较好的亲身体会和经验,以培养更高的与人交流沟通的情商能力。并且不管在这次旅行过程中我们是作为一名游客还是作为一名模拟导游,都能够让我们对于导游工作中的内容和服务技能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所以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一些实地的参观游览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会对未来的事业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和借鉴意义。 3.2实习收获 这次野外实习我们游览了山东具有代表性的山体旅游资源——峄山、文化旅游资源——曲阜三孔。这两处景点都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也是山东旅游业成为山东最具代表性的、支柱型的产业的关键。这两次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情况较为完善,景区基本上已处于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甚至曲阜三孔已处于成熟期。目前,曲阜三孔的景区维护和再开发都做得比较前卫,这将会使它长期处于成熟期,很好地延长了景区整体产品的生命周期。这些举措值得全国各地的景区学习和借鉴。 景区景点的整体保护都相对比知名度较低的景点系统很多。峄山附近居民的民风给我的印象较深刻。记得我吃完午饭的时候,和同学去当地的一位人家买了瓶水就问阿姨能不能借坐一下她们家的沙发。阿姨就答应了,而且还和我们聊天,我还看到她们家养了鸡鸭类的家禽,总体上觉得她们的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在去往三孔景点的路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路上的护栏杆,上面居然镶嵌着秦汉具有代表性的交通工具马车的图案。将这种文化性的资源用于具体的生活设施当中,既能够装饰城市又能够宣传秦汉文化,让城市市民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印象深刻!我相信,这些细小的做法,值得我们其他旅游城市借鉴和创新。 导游人员良好素质的标准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导游人员。其素质要求基本可以将其归纳为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六个方面。 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身体素质和知识素质是导游工作展开的重6
要前提。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导游就无法完整地带领游客们游山玩水,甚至登山下海。在旅途的过程中,又要和游客们、当地居民们等等进行不断的沟通。要想实现这一沟通就必须要基本的知识储量。所以,这就激励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宽度和广度,与此同时,更要加强锻炼身体。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