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滨州市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滨州市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来源:九壹网
滨州市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35分)

1. (6分) (2019高三上·泸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家很早就提出“仁民爱物”观念,如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民爱物”,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体现了仁道的道德意识;在如何对待物的问题上,体现了生态伦理的意识。

“仁民”主要涉及仁道原则与人的关系,它意味着把这一原则运用于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儒家的仁道原则基于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便是“仁”, 基本含义则是“爱人”。当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何为“仁”时, 孔子的回答便是:“爱人” (《论语•颜渊》) 。所谓“爱人”, 其基本含义即肯定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 并把人作为有自身价值的对象来对待。《论语•乡党》中记载:一次孔子上朝回来, 听说马厩失火, 马上急切地探询“伤人乎?”。“伤人乎”所蕴含的真正意义,是把人看作与物或工具不同的、具有内在价值的对象。这同时体现了仁道的原则, 而 “仁民”, 也意味着用这样的仁道原则来对待他人。

“爱物”则是将这一仁道原则进一步加以扩展、引申,运用于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对儒家来说, 物虽不同于人, 但它依然应当成为人珍惜、爱护的对象,对物的这种珍惜、爱护, 与注重自然本身的法则及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活动, 如捕鱼、狩猎, 以及砍伐树木等, 儒家特别强调要注重“时”。在动植物生长的时期, 不能随意地展开渔猎、砍伐等活动, 这是“爱物”的具体展现。可见,“爱物”关乎广义上的天人关系,其具体内容涉及外部自然与人的发展、人的需求之间的协调;由此,它也使儒家的仁道原则获得了更广的意义。

由“仁民爱物”, 儒家又进一步引出“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观念。所谓“万物一体”“民胞物与”, 也就是将人和世界的其他一切对象, 即人和天地万物, 都看作一个生存共同体。“民胞物与”是“仁民爱物”的具体引申, “民胞”意味着将其他的人类成员都看作自己的同胞, 并如同胞一般来对待;“物与”则是把人之外的其他一切对象视为息息相关的交往伙伴。

“万物一体”“民胞物与”和“仁民爱物”从总体上看便是要求在人和自然、人和天地万物之间建立起和谐、协调的关系, 避免人和自然之间的对抗和冲突。近代以来, 在天人关系的演进中, 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更多地被看作为人所利用、征服的对象。比较而言, 传统儒学则更多地把如何维护人和天的和谐关系, 看作天人之辩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种意识和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看, “天人合一”所指向的便是人和万物的和谐关联, 避免仅仅把自然当作征服、利用的对象。

(摘编自 杨国荣《政治实践与人的德性——儒学视阈中的为政和成人》)

第 1 页 共 15 页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在听到马厩失火后,把关心的首要之点放在人上,体现了孔子对人内在价值的肯定。 B . “树木以时伐”(《论语》)、“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能体现传统儒家“爱物”思想。 C . 作为“仁民爱物”的引申,“民胞物与”要求人要以其他人为同胞、以天地万物为朋友。 D . 传统儒学维护天和人和谐关系的意识,与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能紧密地联系起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二段主要论证对象是 “仁民”观念,论证时追根溯源,思维严谨,有理有据。 B . 文章采用总分式,从“仁民爱物”与“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同异角度展开论述。 C . 文章多处明引儒家经典,以它们为论据进行论证分析,能有力地支撑论点,增强说服力。 D .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法,把近代较普遍的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同传统儒学的相关认识进行对比。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传统儒家而言,物与人是相同的,人对待人与对待物都应该秉持仁道原则平等地对待。 B . 传统儒学认为人应当珍惜爱护天地万物,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是不能被人利用和征服的。 C . “仁民”“爱物”都与仁道有关,“仁民”是仁道原则的运用,“爱物”丰富了仁道原则。 D . “万物一体”“民胞物与”与“仁民爱物”相比,侧重于强调人和世间万物是生存共同体。 2. (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1月至8月,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2841起。其中,重大森林火灾4起、特大森林火灾3起,受害森林面积2.3万公顷,造成人员伤亡44人,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

今年以来,特别是春防关键期和夏防期间,我国东北、华北地区气候异常,高温、干旱、少雨持续时间长,干雷暴活动频繁,森林防火形势异常严峻。特别是内蒙古、黑龙江和京津冀等地接连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高温大风天气,北部原始林区气温一度达到35度、瞬间风力7—10级,致使发生多起影响较大的森林火灾。

(摘编自“国家应急广播网”《2017年前8个月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2841起》)

第 2 页 共 15 页

材料二:

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2478起,受害森林面积16309公顷,因灾造成人员伤亡39人。

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当前严峻的冬春防灭火形势,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近期在全国组织开展了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特别是春节期间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紧急通知》,并于1月1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南方重点片区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风险防控工作座谈会,对冬春季特别是春节期间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进行重点部署。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2478起》) 材料三:

近期多起森林火灾接连发生。

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人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30名扑火人员遇难。

在凉山州火灾之前,山西和北京也曾发生受到全国关注的森林火灾。

3月29日13时30分许,山西治市沁源县王陶乡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波及6个乡镇。火灾前线扑救指挥部4月1日通报,火灾东线、西线、南线明火已扑灭,有8000名有灭火经验的干部群众进行火场清理,防止复燃。

在北京,3月30日中午12点23分,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太保庄地区发生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0亩。据媒体报道,这起火灾的起火点位于东邵渠镇高各庄村,当地村民郑某等6人在林地内修理水管时,不慎将水管下方土坑内的杂草点燃,引发山火。因风力大,数小时内,浓烟升腾,火势一路从密云蔓延至平谷。

森林草原火灾发生,90%以上系人为原因引发。

根据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春防期间,历来是中国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时段,1987年以来,全国共发生71起特大森林火灾,60%集中在这一时段。

此外,这组数据还显示,春防期间还是野外火源管控最难时段,传统民俗用火、祭祀用火、春耕生产用火交织,进山踏青旅游、采摘山货、驴友穿越等活动频繁,90%以上的森林草原火灾系由上坟烧纸、吸烟、烧秸秆以及燃放烟花爆竹等人为原因引发。

除了人为原因,不利的气象条件、物候条件、基础条件同样是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近日,国家森林草原防灭

第 3 页 共 15 页

火指挥部办公室便提出了相应的不利条件。

例如,在气象因素方面,包括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局地高温、干旱、干雷暴等极端天气可能增加等;而在物候条件方面,则包括了中国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明显增加,林区牧区可燃物载量明显增多,一些地方远超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临界值等。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森林火灾接连发生 时隔三年这个红色预警再拉响》) 材料四: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柱形图的纵向对比可以直观地看出,在2012—2016年5年间,中国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逐年减少。 B . 饼状图显示了2012—2016年5年间每年森林火灾次数的占比,但无法知道确切的次数。

第 4 页 共 15 页

C . 2017、2018年的森林火灾次数,比2016年森林火灾的次数多,可见森林防火形势依然严峻,防火工作不可懈怠。

D . 如果能严把春防关,降低易发期和高危期的森林火灾次数,就能使2019年森林火灾次数创2012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森林一旦遭受火灾,最直观的危害是烧死或烧伤林木。稍有不慎,还会危及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B . 2017年森林火灾较多,主要是受天气影响。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夏季的高温、干旱、少雨、干雷暴、大风等天气,极易引发森林火灾。

C . 因为四川凉山的森林火灾没有山西长治火灾投入的消防人员多,致使30名扑火人员牺牲,令人扼腕。 D . 森林防火要从我做起,确保不人为引发森林火灾。比如自觉移风易俗,祭祖时把上坟烧纸改为敬献鲜花,及时播报不利气象等。

(3) 面对频繁发生的森林火灾,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请简要概括说明。 3. (12分) (2018高一下·铜仁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年三十的私房菜

付春从城里回家时,爹和妈正在院子里剥玉米棒子。他们都没有发现身后的儿子付春。付春一声不吭地跨进院门,拎着大包小包进了自己的屋,放下行李,就一头栽倒在床上。爹和妈同时停止了手上的动作。时间静止了两分钟后,付春透过掉了半块的玻璃窗听见爹说,“春,回来了?”妈马上站起身来,责怪爹说,“他爹,春都进屋了,还问?快去抱柴火,我给儿子做吃的去。”付春拉起被角,捂在脸上,眼泪无声地流下。

付春在城里一家五星级酒店当厨师。付春的厨艺好,在这家酒店一干就是五年,五年间付春很少回乡下,五年的城市生活让他下意识里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城里人,他甚至发誓要在这家酒店干一辈子。然而,没想到这家酒店自从去年易主后,因经营不善,一天比一天不景气,上个月彻底宣告破产。

失业这个月,付春把城里所有的饭店、酒店都找遍了,没有一个地方能容纳他。一些有名气的饭店、酒店,都有自己稳定的厨师团队,就算人家缺人手,他进去也只能是个打杂的。太小的饭店,薪水太低,高不成,低不就,就把付春挤回乡下的家了。付春感觉自己一下子从繁花似锦的春天走进了寒风凌厉的冬天。付春想着想着睡着了。

“ 春,快起来吃饭了。”妈站在窗外,小心翼翼地喊付春,生怕声音大了,把儿子吓不见了似的,儿子已经有很久没回家了。

第 5 页 共 15 页

饭桌上的菜,都是付春打小就爱吃的菜: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汤是酸菜土豆汤,酸菜是妈自己腌的乡下常见的老酸菜。旁边是一锅刚焖好的玉米饭。这些上不了台面的饭菜,也只有在家里才能吃到,虽说都是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的菜,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

付春很快就风卷残云般把桌子上的饭菜一扫而光。爹和妈几乎一筷子未动,看着狼吞虎咽的付春,笑得嘴都合不拢。付春看着爹妈,抹着嘴回味着刚才的饭菜香味儿,突然脑子里像打开了一道尘封已久的门,付春兴奋地一连说了好几声:“我怎么没想到呢?”爹和妈被付春整糊涂了,还没回过神来,付春已经拎着大包小包跑出院门了。爹和妈赶紧跟到院门外,说:“春,你这刚回来,又要去哪儿啊?”“回城里。”付春头也不回地说。

付春有足够信心让自己成为城里人,他不再怕失业,这一切都源于妈做的饭菜。付春在吃了妈做的菜后,突然想到了时下城里流行的私房菜。他想,现在城里人吃饭店都吃腻了,我何不当一名专做私房菜的厨师呢?

很快,付春的私房菜就在城里闯出了名气,很多有钱人、领导都请付春到家里专门为他们做私房菜。尤其是每年的春节,付春更是分身无术。

付春不断创新他的私房菜,几年后名声越来越大,钱也挣下不少,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拥有了城市户口。爹和妈不愿和他来城里,一直住在乡下的小土院,付春已经有好几个春节没回家陪父母过年了。每次爹妈打电话来,要他回家过年,付春都推托了。

今年年三十那天,有个搞建筑的大老板,给了付春很多钱,说是特意请付春去为他父母做一顿年夜饭。这位老板的爹妈一直住在乡下,老板有心想接爹妈去城里过年,也享享福,可是爹妈不来城里,老板只好回乡下陪父母过年。老板和爹妈说回去过年,两位老人又忙里忙外辛苦做饭菜,因此老板骗父母不回家过年,请付春去做私房菜的目的是想让父母过个不用操劳的年。

付春满口答应了,天快擦黑时,和老板一起赶到了老板乡下的父母家。没想到,他们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前的竟然是一大桌子已经做好的饭菜,碗筷已摆好,就好像专等老板一到就开席似的。老板惊讶得合不拢嘴,不停地问两老怎么知道他要回来?

老板的爹说:“每年不管你回不回家过年,你妈都会把饭菜做好,万一你回家了,也好吃上一口热乎饭。”老板的妈接着说:“这些都是你打小就爱吃的饭菜,在外面哪能吃到呢?”老板两眼含着泪,一把抱住了两位老人。

一直站在门口的付春看着这一家子,缓缓地掏出钱包,把钱悄悄地放在门边的桌上,轻轻地合上门,头也不回地离去了。绚丽的烟花爆竹在付春身后、头上此起彼伏地响着、盛开着。付春仿佛闻到了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还有酸菜土豆汤的味道。

(选自《四川文学》,有删改)

第 6 页 共 15 页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付春的妈和建筑老板的妈都为儿子做好吃的饭菜,两相映衬,蕴含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也反衬儿子亲情淡漠,表达作者对处理事业和亲情关系的反思。

B . 付春在城里的酒店当厨师,因为酒店破产,自己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回到家里,他感到无颜面对爹妈,所以一声不吭地钻进屋里,独自流泪。

C . 付春回到家中不跟在院子里剥玉米棒子的爹妈打招呼,而爹妈觉知儿子回来了,又是打招呼,又是去做吃的,小说在对比中表达思想感情,启发读者思考。

D . 付春的妈为了启发和激励付春,又做了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的菜,使付春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说明妈是个了解儿子、智慧的人。

(2) 建筑老板带付春回家为父母做私房菜,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3) 请简要分析付春这一人物形象。 4. (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鲁鲁(节选) 宗璞

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对世没有任何影响。后事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了房子悲哭,人们打他,他也不肯离去。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这小村中习惯把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一律称作下江人。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栓在大树上。

晚上,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的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 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6岁的弟弟捧着一钵饭,对鲁鲁说:“鲁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10岁的姐姐温柔地说:“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吧。拉拉手吧?”这话今天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来。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这只小手很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他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好鲁鲁!”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爸爸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

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和鲁鲁握手。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么把肉都给了鲁鲁?我们明天吃什么?”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第 7 页 共 15 页

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却忽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他要去解开一个谜。

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的哀叫。这里是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罢?怎么还听不见鲁鲁的哭声呢?有人推开窗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鲁鲁在门口蹲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上,人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但是没有。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

姐弟俩很难过,傻鲁鲁!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你一定会回来的吧。

他们终于等到了鲁鲁回来。姐姐冲过去弯身抱着他的头,他抵着姐弟俩的手,又给爸爸妈妈作揖。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

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终于可以回北平去了。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鲁鲁是不能去的。最后的决定是把他送给T市爱狗的唐伯伯。

T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10里外便听到水声隆隆。车经这里的那天,姐姐发着烧,还执意要下车去看。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后,向观瀑亭上走去。急遮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气迷蒙,一直飘到亭上。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她很远。她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什么也看不见了,倚在爸爸肩上晕了过去。

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样哄劝。

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在飞机上,姐姐和弟弟为了不能再见鲁鲁,一起哭了一场。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了的嚎叫,看不见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他们飞得高高的,遗落了儿时的伙伴。

鲁鲁发疯似地寻找主人。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请你住在我家,这不是已经说好了么,鲁鲁。”

有一天,鲁鲁又不见了。过了半年,大家早以为他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家。他瘦多了,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他又一次去寻找谜底后,又历尽辛苦回来,只是为了不违反主人的安排。

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着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

第 8 页 共 15 页

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

(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文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小狗以人的心理,细腻地描摹小狗鲁鲁的内心活动,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狗内心复杂的情感。

B . 鲁鲁去城里的旧住处守候旧主人,最后又回到范家,只是因为他遭到了人们的驱赶,再加上饥渴疲累,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C . 去到唐家后,鲁鲁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他并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饭,这反映了鲁鲁对新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忠诚。

D . 文章以鲁鲁第一次丧家的哀号开篇,又以他第二次丧家的哀号结束,首尾呼应,对小狗被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无限的同情。

(2) 文中两次写到了瀑布,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著名作家孙犁评价《鲁鲁》:“表面是动物的悲鸣,内含是人性的呼喊。”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6高一上·武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规八岁,以丁所生母忧 , 居丧有至性,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之流涕,称曰孝童。叔父暕亦深器重之,常曰:“此儿吾家千里驹也。”年十二,《五经》大义,并略能通。既长,好学有口辩。州举秀才,郡迎主簿。

起家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安右南康王主簿、太子洗马。天监十二年,改构太极殿,功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晋安王纲出为南徐州,高选僚属,引为云麾谘议参军。久之,出为新安太守,父忧去职。服阕,袭封南昌县侯,除中书黄门侍郎。敕与陈郡殷钧、琅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 , 俱为昭明太子所礼。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特进萧琛、金紫傅昭在坐,并谓为知言。普通初,陈庆之北伐,克复洛阳,百僚称贺,规退曰:“非为功难,成功难也。羯寇游魂。为日已久,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我孤军无援,深入寇境,威势不接,馈运难继,将是役也,为祸阶矣。”俄而王师覆没,其识达事机多如此类。

六年,高祖于文德殿饯广州刺史元景隆,诏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规援笔立奏,其文又美,高祖嘉焉。即日

第 9 页 共 15 页

诏为侍中。中大通二年,出为贞威将军骠骑晋安王长史。其年,王立为皇太子,仍为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家在吴,前守宰皆倾意附之,是时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俄征为左民尚书,郡吏民千余人诣阙请留,表三奏,上不许。寻以本官领右军将军,未拜,复为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规辞疾不拜,于钟山宋熙寺筑室居焉。大同二年,卒,时年四十五。规集《后汉书》众家异同,注《续汉书》二百卷,文集二十卷。

(节选自《梁书·王规传》,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改构太极殿 构:建造 B . 规援笔立奏 援:拿,持 C . 前守宰皆倾意附之 附:迁就 D . 郡吏民千余人诣阙请留 阙:代指京城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丁忧”即遭逢父母丧事,“丁”是“遭逢”的意思,“忧”是“居丧”的意思,多指居父母丧。 B . “东宫”既指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文中指太子,古代设三少、三公等侍奉太子。

C .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中庸》《春秋》,其实本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亡于秦末战火。

D . “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一般指江东,即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规有预见性。陈庆之北伐时收复了洛阳,朝中都在祝贺,他却认为这场战役会成为祸端,后来果然应验。

B . 王规好学才高。他十二岁时便大致通晓《五经》的大义,长大后州里举荐他为秀才;天监十二年,他向朝廷呈献《新殿赋》,文辞十分精巧。

C . 王规有胆有识。湘东王任京尹时,和朝士集会宴饮,席间让王规行酒令,王规以“自从晋迁至江左以来,没有过这种做法”为由从容拒绝。

第 10 页 共 15 页

D . 王规寄情山水,不留恋官场。当朝廷任命他为右军将军、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步兵校尉时,他都称病不任职,在钟山宋熙寺筑室居住。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为功难,成功难也。羯寇游魂,为日已久,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 ②是时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

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7高二下·吉林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①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曾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②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 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 . 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茫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 . “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贴云”状双燕飞行之高,“寒”字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 D . 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E . 词人以折梅相赠的典故传达了他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表达出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情。 (2) 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四、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分)

7. (1分) (2020高一下·舒城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

第 11 页 共 15 页

(1) 《氓》善用比兴手法,比如用桑树来比兴,桑叶未落时的特点是“________”,桑叶凋落时的特点是“________”。

(2) 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释了学与思的关系。

(3) 《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五、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

8. (4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澳门一些不知名的“冷门”景点在旅游部门着力开发打造下,“热门”景点那种人满为患、不堪重负的状况有所改善。

B . 产业化开发对于“非遗”保护而言是$把双刃剑,它必须经过利益攸关方的协商及专家的论证才能实施,以确保开发与保护能够良性互动。

C . 在国外,志愿者队伍是无偿献血的重要生力军,在我国,这支队伍尚不健全。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缓解“血荒”问题的关键。

D . 虽然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但在政治和经济上却是个矮子,然而这种情况有可能在不久后发生改变,因为格陵兰坐拥巨量资源。

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7高一下·黄陵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家企业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不做追随者,要做领先者。”

做一个追随者有时候也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因为追随者有领先者领跑,所以前进的道路明晰;还有后发优势,在汲取领先者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可以把资源最大化地集中在正确的方向上,少犯错误。

三星公司,在通讯电子领域,多少年来把紧紧跟随领先者作为一大战略,它追随过苹果公司的创意和设计,包括它的制造,但也有许多自己的创新和独到之处。——《人民日报》

对于“追随者”和“领先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第 12 页 共 15 页

一、 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35分)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第 13 页 共 15 页

4-3、

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6-2

四、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分)

7-1、

7-2、

7-3、

第 14 页 共 15 页

五、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

8-1、

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9-1

第 15 页 共 1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