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试题
2019.09
1,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惟一出路
2,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3,“百日维新”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A.袁世凯的告密    B.光绪帝被囚禁  C.顽固派的强大   D.帝国主义的破坏
4,19世纪末,湖南成为京、津、沪以外维新最活跃的省区。当时湖南的新事物主要有
A.万木草堂、万国公报、强学会  B.时务学堂、时务报、湘报  C.大同学堂、译书公会、国闻报  D.时务学堂、湘报、南学会
5,顽固派破坏百日维新的手段有(多选)
A.对变法诏令阳奉阴违托词抗命    B.把京津地区的兵权都抓在手中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讨好列强    D.慈禧太后直接控制人事任免权
6,1900年初夏,清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B.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依靠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
7,下列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C.导致对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8,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持清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
A.打击了清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暴露了清的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促进了资产阶级团体的建立
10,在下列侵略战争中,侵略者攻入北京烧杀抢掠的两次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
A.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B.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分布上基本相同  C.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D.从
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12,下列关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民间资本大量投资铁路  C.清调整经济  D.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促进
1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 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太平天国 C.抵抗外国侵略  D.维护清朝统治
14, 1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公车上书”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乃改创缫丝小机,以便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之利尤普。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
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                                          --《南海县志》卷 21 材料二: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1874年《捷报》卷12 回答:
⑴根据以上两个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⑵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的结论?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以之区处。不过铜钱火器之类,仍照向例设禁,其善造炮在官入役,当随时设法羁縻耳。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
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 材料三: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年) 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在采用大机器生产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强”与“求富”的关系?
17,下列关于早年李时珍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于医学世家                 B.早期读书为追求光宗耀祖 C.幼年就有坚定的科考信念       D.“至死不怕难”专心学医
18,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收录了1800多种药物,记载31万多个药方
B.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 C.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D.被译成多国文字
19,李时珍.詹天佑和李四光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都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贡献  B.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C.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科技成就  D.都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20,阅读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时珍24岁正式随父行医,一面学医,一面研究医药书。他发现历代的医药书中,有不少缺点和错误,决心重新整理补充,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医药书。……他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猎人请教;他先后到过湖北武当山、江西庐山、江苏茅山以及安徽、河南、湖北等地采集药物标本,品尝草药,辨别药性。经过27年的艰苦劳动,终于在他61岁时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材料二 《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本草纲目》共分16部62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                                           --摘自《中国传统文化总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李时珍为什么要写《本草纲目》?又是怎样写成《本草纲目》的?
(2)、根据材料二,归纳《本草纲目》的特点。
(3)、你认为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试题答案
1, A 2, D 3, C 4, D 5, ABD 6, C 7, D 8, C 9, C 10, B 11, C 12, B 13, D 14, D
15, ⑴机器生产,产品质量好,产品主要供出口,获利多;机器缫丝业同手工缫丝业发生利益冲突;机器缫丝受到旧习俗、旧观念的反对;缫丝厂存在污染环境和工人技艺不熟练的问题,陈启沅顶住各种压力,坚持办厂。陈启沅研制并推广了缫丝小机。
⑵答案按以下两类给分:一类:陈启沅对该厂的生产与销售经营有方,管理得法,敢于坚持,勇于创新,使这一家早期民族近代工业能够成长并扩大了影响。
二类:继昌隆应用近代技术和机器生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或生产方式),显示了对手工业生产的优越性,虽然会遇到种种阻力,但终究要发展起来。
16,  ①创办采用大机器生产的军事工业,是抵抗外来侵略的根本措施;采用大机器生产也有利于发展民用工业;但禁止民间采用机器铸币和生产军火等,以免危及清朝统治。
②严重入超;中国的手工商品成本高,无法与外国的机器产品竞争;在中国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企业。
③“求富”是“求强”的基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扩张;民用工业的发展对军事工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17, C 18, C 19, D
20, (1)历代药物学著作存在不少缺陷,为了纠正以往医药书籍中的错误,为医生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与指导。李时珍刻苦钻研,经过27年的努力完成此巨著。
(2)药物内容丰富,数量多;图文并茂;药物分类先进,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足见分类的纲目体系;涉猎多种学科。
(3)、学习的精神: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方法;扎实的工作态度;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