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业集群的地区比较与启示

产业集群的地区比较与启示

来源:九壹网


产业集群的地区比较与启示

内容摘要:当前,在产业集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本文对我国北京、上海、江苏苏州、广东广州、浙江地区产业集群进行了比较,在肯定地方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发挥作用的同时,对我国产业集群创新不足和处于价值链低端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价值链

在产业集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是引导型还是市场主导的技术扩散型产业集群,市场与之间都能进行有效的协调。在硅谷,风险投资对企业的创建和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而新竹则是通过设立的多项科技资金帮助企业进行创新活动(丁一文,2007)。不仅是产业集群重要的资金资助者,而且也可以通过引导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

根据美国、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职能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科学规划,合理确立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定位;创造有利于产业集群形成的软硬环境;培植特点,促进产业集群聚集;促进技术和制度创新,增强集群发展动力;塑造信任、合作的社会文化环境;推动品牌营销,不断扩大集群的市场影响力;促进中介组织、大学和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的发育和完善,并促进它们之间的互动和与集群企业的有机结合;开展集群统计、建立集群数据库等(魏剑锋,2008)。

产业集群的地区比较

我国北京、上海、江苏苏州、浙江、广东广州等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较早,这些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特点不同,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支持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也不完全相同(李珊,2007;钮亚敏,2007;杨娥,2007;纪腾飞,2008;邝国良,曾铁城,2007)。本文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的特点、形成及发展时期针对性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包括:北京中关村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上海的制造业、制药、金融等产业集群,苏州的工业园区,广州珠三角产业集群等(上海和苏州产业集群地区邻近,产业集群特点相似,所以归为一类),见表1。

通过对各地区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时期的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在扶持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也可以发现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原因在于: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较少,没

有建立长期的技术创新机制,缺乏培养科技人才的环境和意识;缺乏中高级人才发展的环境,导致高级人才流失,影响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水平,不能建立长期持续的技术创新环境。

二是产品附加值低,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低,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企业近几年才向技术型发展。一部分企业为国外做贴牌生产,没有发展自有品牌,处于价值链低端,而高端部分由国外企业控制。这也正是制约我国产业集群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是与产业集群配套的服务产业发展滞后。行业协会、公共技术平台、商会、金融机构、物流、专业服务机构等服务产业发展滞后于工业的发展,制约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升级。并且服务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完善,服务范围和内容有限,大多是性质,不能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

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一)增强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并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创新机制

由于企业缺乏长期持续的、系统的创新意识,导致企业自身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不足;企业在市场的压力下被迫进行创新,这样的创新是滞后的,而且许多是在的参与下进行的,缺乏系统性的创新规划,从而整个产业集群表现出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缺乏持续的创新能力。因此,要解决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低的问题,从根源上需要提高企业家的素质。产业集群的企业家多是民营企业家,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需要帮助企业培养创新意识,也就是对企业家的培养,使其真正了解企业家的各项职能,尤其是创新职能。让企业自主地增加研发资金,根据市场的需求制订创新规划,培养人才,持续创新,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发展民族企业并树立自有品牌和国际名牌

我国企业大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且价值链的关键部分由国外控制的原因在于:企业贴牌生产,缺乏自主品牌,缺少世界知名的大品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同时带来的问题是我国自有品牌的缺失,关键价值链由国外控制,转移到我国的产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或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高端由国外公司控制,企业价值增值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旦国外发生金融危机,我国企业因没有风险防御能力,而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及产业集群的发展。

因此,我国应加强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给予企业更多的扶持发展措施,树立民族品牌,让民族品牌在国内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拓展国际市场。我国有许多企业都是为国际名牌进行贴牌生产,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的盈利很少,而掌握国际品牌或者国际市场销售网络的企业盈利空间很大。贴牌生产是对我国企业产品质量的肯定,我国需要对这些企业进行扶持,了解企业的困难,帮助其树立国际品牌,以自有品牌立足于国际市场,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企

业的强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地方不仅要把产业聚集起来,宣传集群品牌,还要不断促进培育集群内的国内本土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

另外,在当前引进外资及外资对我国企业的兼并合并方面,应从法制和上引导企业提高风险意识,从战略高度考虑,达成对双方有利的合作,防止民族品牌的流失以及企业对价值链高端控制权的丧失。

(三)制订科学的产业集群规划

我国的产业集群多属于产业聚集,企业之间的专业合作分工不密切。许多企业是大而全,配套服务企业规模过小,质量不能保障。产业集群刚开始发展的时候,重视产业的做大,而忽视了产业的做强。集群内同类企业数量过多,造成过度竞争,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集群内企业良莠不齐,企业之间缺乏合作与信任,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分工合作机制。

在集群企业发展过程中,应通过产业集群规划,进行正确引导,促进企业之间的专业合作分工,促进产业集群不断成长升级。要结合集群内的大中小企业制定集群战略规划,为集群发展制定合理的目标,克服只考虑龙头企业,很少考虑中小企业的情况,培育整个产业的健康成长,增强集群的竞争力。

在集群规划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方面:一是产业规划不仅考虑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还要由国家从全局考虑,以避免全国同类产业集群过多,为产业集群制定发展方向和目标;二是产业集群规划要考虑到大中小企业的不同,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分工,不能盲目扩张规模;三是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制定产业集群规划,充分发挥集群内企业的积极性。

(四)发展与产业集群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

尽管近几年在的扶持下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社会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发展滞后,吸纳的劳动力较少,因此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的社会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等,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社会服务业内部,传统性服务业发展较快,例如公共管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业所占比重大,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如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行业。这些与产业集群发展息息相关的服务业直接制约着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快速发展。

我国的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多由创办,民间自主管理的社会组织规模小,为产业集群提供的服务有限。行业协会一般是行业内的企业作为会员,参与协会的管理,协会为行业的发展、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等服务。但是,许多行业协会服务范围及内容都有待扩大和完善。

因此,在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应大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转变

服务业的性质,培育民间服务组织的成立,支持民间服务组织的发展。

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产业集群的比较,在肯定了地区多项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对我国产业集群创新不足和处于价值链低端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应加强产业集群规划和产业集群人文环境的健康发展进行了讨论。

参考文献:

1.丁一文.产业集群的公共分析—基于地方主导的视角[D].厦门大学,2007

2.魏剑锋.产业集群发展与角色[J].科技管理研究,2008(6)

3.李珊.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4.钮亚敏.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大学,2007

5.杨娥.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现状分析[J].商业时代,2007(2)

6.纪腾飞.产业集群下温州模式与苏州模式的对比研究[J].商业研究,2008(2)

7.邝国良,曾铁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特点、技术扩散与选择[J].统计与决策,2007(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