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来源:九壹网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的严重不良行为及其危害;

(2)在实际生活中,要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2、 过程与方法

(1) 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

(2) 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加强自我防范

意识,杜绝不良行为。

(3) 认识到未成年人犯罪一样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运用未成年人保保护自己和他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4、 法制目标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关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认识与了解,能够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三、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青少年犯罪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导入

日本第一例未成年人死刑。案件陈述,凶手条件阐述:1、未成年2、单亲3、悔悟

思考:对于凶手,到底应该重判还是轻罚? (1) 中国古代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 秦律 秦律以身高作为确定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依据,对身 • 高不满6尺的儿童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 • 汉律 年未满8岁……非手杀人,皆不坐

• 唐律 1、10—15岁,对所有犯罪行为都有应当负刑事责 • 任,但可以减轻处罚,并可用赎金的方法代替刑 • 罚。

2、7—10岁只对反逆、杀人、盗及伤人这几种犯罪

须负刑事责任,且仍可通过赎金替代。

3、7岁以下,虽犯死罪,亦不处罚。 (2)儒家思想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影响 • 1、仁政、宽刑与济贫救弱的思想 • 2、帝王获取仁德之名的手段

思考:我国,受儒家学说的影响,保护未成年的意识与制度古已有之,今天关于未成年益保护的法律进一步的健全,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以身试法?

[案例结局]最终时隔近十年,判处被告死刑,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未成年人被判处死刑的案例。 (二)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 • (1)不良行为的种类

•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旷课、也不归宿;带管制道具; •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 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 参与或变相;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 出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 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危害 a. 对国家的危害 b. 对社会的危害 c. 对家庭的危害 d. 对个人的危害

(3)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a.教育 b.保护

c.从小抓起

d.及时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