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南博物院》
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6册第14课
课题:走进河南博物馆 教学年级:初中二年级
教科书: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6册中学美术课本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
一、教材分析:
河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省份,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河南,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发祥地和发源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商丘建都起,河南又孕育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等闻名海内外的古都,中国古都中河南占其四。全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目前,河南博物院荟萃全省馆藏文物精品3000余件,
首批推出8个不同类型陈列。馆藏文物达13万多件,其中一、二级文物5000余件,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内设基本陈列馆、专题陈列馆、临时展览馆。首批推出2个基本陈列和6个专题陈列,内容丰富,蔚为大观。学生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深入了解河南博物院的意义价值,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河南家乡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河南博物院部分文物的艺术特点。
2. 能够明白部分文物的形式美,能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情感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赏析国家文物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对对河南家乡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探索之情,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向往与求知欲。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使学生认识河南博物院文物的内涵美,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难点:加深学生对河南博物院文物认识和理解,能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特点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描述、分析、讨论”的方式。对河南博物院有代表性的文物先做欣赏,将学生的思维带到内涵美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对比、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对河南博物院文物的探究兴趣。 五、教学材料
文物资料、图画纸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1分钟)
提问:同学们提到”河南博物院”我们应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呢?
学生能不是带着空空的脑袋走进教室的,因此教师由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展开教学,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讲授新课
1、讲解 河南博物院内景、河南博物院的外景 的历史 从而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分组讨论青铜器(莲鹤方壶、鸮尊) 欣赏其他青铜器 问题:美在哪里?在当时的用途?艺术特点?
玉器(玉鹿、青玉跽坐人佩、组玉佩、玉铲) 欣赏其他玉器 问题:美在哪里?在当时的用途?艺术特点?
石刻(石神兽、荀国丑造释迦像、道俗九十人造像碑、袁安碑) 问题:美在哪里?在当时的用途?艺术特点? 瓷器 砖雕佣
问题:美在哪里?在当时的用途?艺术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加以补充并深一层讲解这些文物,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欣赏其他文物 3、知识拓展 北京故宫博物院 陕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4、学生作业
在课本中任选一个文物,写一篇欣赏体会文章。
七、板书设计
14、走进河南博物馆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