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严密关注当前银行体系的风险

严密关注当前银行体系的风险

来源:九壹网
资本与金融 严密关注当前银行体系的风险 @特约研究员易宪容 的货币不仅会给通货膨胀造成巨大 的压力,推高资产价格并形成资产泡沫 隐患与风险。 母增大其贷款不良率肯定会下降),提 高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但实际上也给 国内商业银行留下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国内银行体系的地位与作用 如何来评估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 就得看国内银行体系在金融体系中的地 位与作用。由于银行体系占圉内金融体 系融资的比重达90%以上,因此中国银 行体系风险的高低决定了金融体系的安 全性。在四大国有银行股改上市完成之 尽管国内信贷过度扩张的方式是多 样化的,既有价格机制的作用,也有信 用规模型的扩张,而更为重要的是制度 比如,基建项目信贷投放过度集中、政 府融资平台风险、房地产贷款风险及新 型融资模式隐含的信贷风险、个案风 险、个人抵押贷款过度进入资产领域的 风险等。 从((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 策执行报告》的数据来看,2009年前 性信贷规模管制的放松,但其实质都是 信贷无限扩张。这种过度的信贷扩张既 给国内商业银行增加了信贷风险、市场 风险等风险,也让国内资产价格全面上 前,中国银行体系是一个不良贷款率 高、风险较高的体系。但三大国有银行 股改上市之后,国内银行业成绩斐然, 特别是在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海啸中, 更是体现出国内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 力。同时,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涨,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系统性风险上 升。因为这种信贷过度扩张一方面能够 缓解金融约束(即成本先于收益而支 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 过度的信用扩张有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 严重的负面影响,弱化金融体系的稳定 三季度快速增长的银行信贷主要投向两 部门:一是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二 是大量的资金通过企业及居民进入房地 产市场。比如,2009年l—9月非金融 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同比增长 34-2%,增速比2008年同期高出19.8 个百分点,比2009年初增加6.8万亿 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信贷扩 张也出现了空前的增长。2007年,M2 性。也就是说,银行信贷的快速扩张看 上去是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产,降低了 余额为403401亿元,到2009年9月达 到585420亿元,同比增长为29-3%, 比2007年快了12.6个百分点,比2008 年快了11.5个百分点,不到两年的时 间里M2急剧增长了45%。2007年底, 元,同比多增4.0万亿元,主要是中长 期贷款增长较快(同比多增2.7万亿 银行不良贷款(因为在分子一定时,分 各项贷款余额为261690亿元,到2009 年9月达到413854亿元,不到两年的 时间里各项贷款急剧增加了152164亿 元,增幅达58%以上。而2009年商业 银行信贷增长估计可达l 0万亿元左右, 是历史最高水平2007年的近3倍 (2008年具有不可比性,因为11月救 市出台,信贷增长突然加快)。 M2快速增长说明在宽松的货币政 策下,市场的流动性十分充分。在全球 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它可以稳定市场 预期、促进投资快速增长、为企业发 展和积极财政的有效实施创造了 良好的资金环境,不过这种十分宽松 2010・02西部论丛J 53 ..一 资本与金融 整个贷款比重达到了54.5%,提高了 4.5个百分点。从银行的资金来源看, 2009年10月底,居民与企业活期存款 301753亿元,占整个存款比重达 51.4%。当国内证券化市场不发达的情 况下,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所占的比重 过高,就容易形成信贷的期限结构错 配,造成国内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最近,国内各商业银行都希望通过上市 融资的方式来补充其资本金的不足, 就是为了降低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流 动性风险。 地方融资平台之用途 地方融资平台的很多建设项目 并不产生效益,没有可靠的还款来源, 完全依赖地方其他收入偿还贷款, 其存在的潜在风险巨大。我们可以看 到,地方融资平台的许多建设项目 基本上是以地方的城市基础建设为主 导。这些城市建设项目多以公共服务为 基础,其商业化、市场化的程度低,自 然投资收益率低,甚至没有投资收益。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城市基础建设的项目 往往又是地方官僚寻租与设租的主要途 径与方式,从而使得这些城市的基础设 施项目不仅是“面子工程”或“首长工 程”,即这些项目的实施者以公益性的 名义把这些项目的预算无限增大,以增 加项目标的的金额总量,提高寻租设租 的机会,而且人为制造基础建设的产能 过剩。只要对国内大/】、城市的街道、公路、 公园、河堤工程等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中 国所有城市的街道、公路、公园、河堤 工程等都会改得无限地大。他们这样做 在中国。估计只有10%以下的人121持有个人按揭贷款。其持有住房多套.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无可复 加了。 的目的,并非是国内地方有钱无处 可花,也不是他们热心公益事件为当地 居民增加更多公共福利,其主要目的是 元),比如投向基础设施行业f交通运 增。二是这些基础设施项目资金需求量 大、生产周期长、商业价值低。 如果大量资金集中进入这些行业并 出现基础设施的产能过剩,不仅使商业 银行面临着巨大的信用风险,也增加了 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 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 要增加这些项目的标的与预算。 可以说,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的 许多建设项目不仅效率低,而且资金需 管理业)达2.1万亿元。这里面临着几大 问题:一是当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集中 到少数行业时,不仅会导致制造业严重 的产能过剩,而且也会导致一些基础设 施领域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比如 某些公路和铁路,虽然从长远来看是有 必要的,但投资太早会出现没有车流量 的问题,商业价值低、银行信贷风险大 - 求量大、投资回报率低、信贷风险高、 贪污腐化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信 用贷款仅仅依靠地方财政还款是面 临巨大风险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地 方财政来源最为重要的是土地财 政。如果当地能够把手上的土地以 更高的价格卖出,地方还款自然没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2007年底, 商业银行长期贷款余额为131539亿元, 中长期贷款占整个贷款比重的50%左 右;2009年10月底,中长期贷款余额 为214211亿元,比2007年底增加近 82672亿,增长了63%,中长期贷款占 54 J西部论丛2010・02 资本与金融 有问题。也就是说,地方的还款能 力是建立在当地房价上涨的基础上的。 此外,由于地方的融资平台既有当 地的土地财政担保,也是通过地方 的权力进入当地融资渠道的(地方 商业银行及信用社),因此它们必然会 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方式套取商业银行 的资金或过度使用公共性融资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融资平台6万亿元 的融资贷款风险一旦显现,其风险将是 十分巨大的。 房地产贷款之风险 房地产贷款风险应该分为三个方 面:一是房地产开发贷款;二是个人住 房按揭贷款;二三是通过银行个人理财产 品进入房地产的资金。2009年随着政 府对房地产业特殊优惠出台,国内 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快速飙升: 截至2009年9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商 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6.81万亿元, 同比增长28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4 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 为2.47万亿元,同比增长25.3%;购房 贷款余额为4.35万亿元,同比增长 30.1%。还有,2009年l—l0月份房地 产开发资金其他资金来源20218亿,占 全部来源的46%。而2007年底主要金 融机构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4.8万 亿元,2007年是房地产泡沫最大一年, 但2009年前9个月的个人信贷增长大 大超过了2007年全年。2009年9月 末,居民户贷款同比增长34.0%,增速 比上年同期高19.0个百分点,比第二 季度末高10.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 1.8万亿元。 房地产之所以能够短期内迅速逆 转,并出现各地房地产市场量价齐涨的 局面,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房地产优惠 导致大量银行信贷进人房地产市 场。由于大量的银行信贷进入房地产市 场,从2009年4月份开始,国内房地 产市场的性质就出现了根本性变化。房 地产市场由以消费为主导突然转变为以 投资炒作为主导的市场。 先从房地产供给方资金来源的情况 来看,在救市的下,不仅银行 贷款利率快速下降,而且房地产企业成 为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的主要对象, 性便具有公品的性质。当市场失灵 再加上股市融资功能的恢复,从而使得 时,往往会导致公品的供给缺乏效 房地产企业比较容易从商业银行获得低 率。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金融机构行 成本的资金。2009年l—l0月份,房 为看上去都是合理正常的,但实际上可 地产企业银行贷款达到9119亿元,同 能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无效率 这就如 比增长了53%,而且当大量企业从银行 美国生态学家哈丁所指 的“公地悲 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时,也有大量资金进 剧”问题那样。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同样 人房地产业。在这种情况下,2008年 是一块“公地”,也是一种公品, 以来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危机得以化 但它是一种无形资产,产权界定非常困 解,也给房地产企业囤地、捂房推高房 难。如果没有一个特定组织来制定游戏 价创造了条件。大量的资金流入土地市 规则并保证这些游戏规则有效执行,那 场,全国各地的土地价格迅速推高。土 么金融体系就容易导致金融市场的 地价格 涨又给房价上涨提供了一个理 “公地悲剧”。因为金融市场的每一 由,从而使得全国各地的土地价格房价 个当事人都会有可能过度地使用这个 轮番上涨:更为重要的是,在 几年的 金融体系的资源,直至这个金融体系 购房炒作赚钱的效应下,过低的个人住 的资源耗尽为止。 房按揭贷款利率、过低的贷款首付比例 从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所发生的事件 或过高的贷款杠杆率以及从银行获得住 来看,是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突然爆 房按揭贷款的便利性,大量的城市居民 发的结果,即每一个金融体系都存在着 涌入房地产市场。 潜在的系统性风险。而这种金融体系系 对于上述数据,我们应该如何来分 统性风险的产生就在于这个体系的每一 析房地产信贷的风险呢?如果以房地产 个当事人都过度使用这个体系。比如,金 贷款所占整个信贷比重来说,其所占的 融交易过度、金融衍生工具过度盛行、金 比重不足18%,个人按揭贷款所占整个 融杠杆过高、“金融创新”过度、没有受 贷款比重也只在10%左右:但这里有一 监管的埘冲基金过度发展等过度地使用 个问题,这些个人按揭贷款是什么人所 金融体系,就如“公地悲剧”一样。 持有?多少人持有?2008年美国房地 因此,对于中国银行体系来说,由 产泡沫破灭导致了全球性金融海啸,但 于它在整个融资体系中占有绝对的比 是美国95%以上的居民只有一套住房。 重,绝大部分的融资活动都得通过银行 而在中国,估计只有10%以下的人口持 体系来完成,这一方面显示出银行体系 有个人按揭贷款,其持有多套住房,中 对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就 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无可复加了。如 意味着所有的企业、居民、都可能过 果不尽早地调整现行住房信贷的优惠政 度地使用银行体系,从而导致潜在的系 策,那么国内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也是必 统性风险。特别是当国内监管部门的独 然,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正是从这意 立性不足时,这种情况更严重。 义上说,当前国内房地产贷款存在巨大 当前周内银行体系的风险还有新型 的信贷风险。 融资模式隐含的信贷风险,如银行理财 产品的信托化;不少商业银行希望通过 国内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突破现行的分业监管模式做投行业务; 周内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表现为 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全国性的大银行 金融监管部 的独 性不足,从而使得 纷纷走 同门;信贷管制下的利差水平 整个社会都在滥用具有公共性质的银行 不断缩小,让商业银行主体赢利能力 体系。因为从金融体系的基本特性来 降低等等。正因为 内商业银行面临 看,任何一个单个金融机构(特别是大 巨大的风险,最近监管部『]正在对这 型的金融机构)所采取的行动都会产生 些风险进行全面性的检查与监管,以 巨大的溢出效应或存在经济行为的外在 便防患于末然。 p 性,这种外在性会影响其他金融机构的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利益。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体系的稳定 研究员) 2010・02西部论丛I 5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