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管理要求
一、 整理(SEIRI)
定义: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对“不要”的物品进行处理。 目的:腾出空间,提高生产效率。
要求:区分必需和非必需品,现场不放置非必需品,将混乱的状态收拾成井然有
序的状态。 细则:
1. 办公桌、操作台不摆放与工作无关物品,桌面保持干净整洁。 2. 领料不得领取超过二天用量的材料、部品。 3. 车间内不允许存放不需要的材料、部件、部件。
4. 车间内废品、边角料当天产生当天处理,入库或从现场清除。 5. 车间产生的返修品及时返修,在车间内内存放不得超过二天。 6. 报废的工具、量具、机器设备撤离现场存放到指定的地点。
7. 客户返品应及时处理,如暂时无法处理,应存放在指定地点,不得现场堆放。 8. 外协来货在指定区域堆放整齐,及时处理,临时存放不得超过二天。 9. 合格部件、产品经检查人员确认后及时入库,不得在现场存放超过一天。 10. 垃圾应按要求及时分类清理到垃圾桶。
11. 窗台、设备、工作台、部品筐、部品车内不得有个人生活用品。
1 / 5
二、 整顿(SEITON)
定义:要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识。 目的:排除寻找物品话费时间的浪费。
要求:迅速取出,立即使用,处于能节约的状态,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 细则:
1. 文件夹、档案盒等按要求打印标签标识,不得用笔填写涂改。 2. 现场文件每周进行整理存档,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 3. 凳子不得随意乱放,下班时凳子全部安全要求摆放整齐。 4. 车间实施现场定置管理。
5. 车间内标识必需保持清晰、明确、易懂,确保无破损、无油污、无褪色。 6. 车间对各类设备,工装,器具进行分类编号。 7. 废品、废料应存放于指定废品区、废料区地点。
8. 不合格品、待检品、返修品要与合格品区分开,部品筐内有清晰明显标识。 9. 操作者所加工的零部件、半成品及成品的容器内,必须有明显的标识,注明品
名,数量,操作者,生产日期。
10. 搬运周转工具应存放于指定地点,不得占用通道。
11. 工具(钳子、螺丝刀、扳手等)、量具、工位器具(部品筐、部品车、推车、
零件盒)、抹布、拖布、包装盒、酒精等使用后要及时放回到原位。 12. 部件、材料、工具、量具、工位器具按使用频率和重量体积安排摆放,使物品
使用和存放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2 / 5
三、 清扫(SEISO)
定义:清除工作场所内的脏污,设备异常马上修理,并防止污染的发生。 目的:使不足、缺点明显化,是品质的基础。
要求:使岗位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的状态。 细则:
1. 划分清扫责任区,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2. 办公区桌面、地面、文件柜、办公设备等保持干净、整洁。
3. 车间内地面、设备、工作台、工位器具、窗台上保持无灰尘、无油污、无垃圾。 4. 掉落地面的部件、边角料及时处理,成品的包箱随产生随清理。 5. 不在本班组责任区内工作时,工作结束后及时将工作点地清理干净。 6. 维修人员在维修完设备后,协助操作者清理现场,并收好自已的工具。 7. 各班组对在车间内周转的原料、部件、产品做好防尘,防潮措施。 8. 下班时,员工车间内垃圾全部清理干净。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4
3 / 5
四、 清洁 (SEIKETSU)
定义:将上面的3S的实施制度化、规范化,并维持效果。 目的: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并显现“异常”之所在。
要求: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做到管理公开化和透明化。 细则:
1. 每天上下班前后10分钟进行简单的日整理活动。 2. 每周最后一个工作日下班前30分钟进行周整顿活动。
3. 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下班前1小时进行彻底的整理、整顿、清扫活动。 4. 每周不定期进行5S检查,并做相应的记录,作为考核业绩的依据之一。 5. 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对上月5S实施情况进行情况进行一次总结,公布本月5S检查结果。
4 / 5
五、 素养(SHITSUKE)
定义:人人依规定行事,养成好习惯
目的:提升“人的品质”,培养对任何工作都持认真态度的人。
要求:素养就是对于规定了的事,大家都要认真的遵守执行。要求严守标准,强
调的是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5S管理习惯。 细则:
1. 每日坚持5S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2. 对公司员工进行公司和部门的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 3. 严格遵守公司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4. 遵守管理制度包括工作流程、劳动纪律、安全生产、设备管理、工位器具管理、工资管理等。
5. 工作时间穿着工作服,注意自身的形象。
6. 现场严禁随地吐痰和唾液,严禁随地乱扔纸巾、杂物。 7. 爱护公共环境,卫生间,手盆,水池用后自觉冲洗。
8. 每季度对车间班组人员进行一次评选,并将优秀员工上报到公司给予一定的奖励。考核的内容主要是个人德(敬业精神、责任感及道德行为规范)、勤(工作态度)、能(技术能力,完成任务的效率和质量、出差错率的高低)、绩(工作成果、能否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四个方面。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