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
主题公园与城市旅游形象的互动关系研究
———以常州市为例
黄志刚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主题公园与城市旅游形象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影响。主题公园建设可丰富城市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形象, 摘要:
其发展成果可扩大城市旅游影响力,主题文化则利于城市文化传播,提升旅游形象;城市旅游形象提升为主题公园提
并可提高其知名度。本文以常州市为例进行分析阐述,并对常州主题公园和旅游形象供充足客源和主题定位选择,
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主题公园;城市旅游形象;常州 关键词:
气候宜人的奥兰多,原本是美国佛罗里达州 风景秀丽、
一座并不为外人知晓的城市,但迪斯尼乐园的进驻使这座城市变得热闹起来。随后,海洋世界、环球影城乐园、哈利波特魔法乐园等主题公园相继建成,使来自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城市的各项配套设施和旅游环境氛围也不断改善,奥兰多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这极大提升了该城市的旅游形象。而在中国的常州,虽然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但由于旅游资源匮乏,旅游业的发展一直比不上邻展良好,近的无锡、苏州等同类城市。然而十多年来,多个“无中生有”的主题公园在常州拔地而起,使得常州的旅游收入和游客人数猛增,常州的城市形象在外地人心中终于有了“旅游”这一项。同时,常州城市旅游形象的不断提升,也带动了其主题公园的持续发展。
何为城市旅游形象,保继刚、楚义芳在《旅游地理学》中
“指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游客在城市游览过程中,通过对城市整体环境的游憩观赏和对民俗民风、服务意识、市民素质等诸多要素的体验后,对城市产生的总体印象,是城市各种提炼、组合与具体项目的策划、设计、实施相结合资源发掘、
。可见,的形神合一”城市的旅游形象是该城市总体形象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城市的总体形象。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对城市历史变迁、文化风俗、生活方式加以梳理,设计城市旅游形象,这不仅能增强旅游景区景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旅游经济效益,而且能促进整个城市的文明与进步。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如果把整个城市看作是一个大系统,那么主题公园就是这个大系统内部存在的一个子系统,城市中的各个要素,包括城市旅游形象,就是主题公园发展所依托的大环境,两者在实现了各自功能的同时,不断进行
能量与信息的交换,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着物质、
设主题公园,可以丰富其现有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形象,并
促使当地旅游经济的长足发展。
常州的旅游资源比较稀缺,上世纪末,原地矿部需建造恐龙化石馆,随后常州市将这个恐龙地质博物馆落户常,州,并以恐龙为主题,建造了“中华恐龙园”2000年开业后游客纷至沓来。中华恐龙园运营成功后,另一座以春秋淹城遗址为主题的“淹城春秋乐园”于2同样获得成010年开业,“环球动漫嬉戏谷”开业,其以网络动漫为载功。2011年,
以数字时代体验为主题。2以“忠孝”为主题的体,012年,“中华孝道园”又闪亮登场。几大主题公园的建设使常州的
本地和邻近地区的游客慕名而来,城市旅游资源不再稀缺,旅游形象不断完善。
主题公园的发展成果有助于扩大城市旅游的影响力2.
主题公园在自我不断深入开发主题产品的同时,会形成自身的产品成果。甚至是产品品牌。这些成果和品牌对主题公园的发展和城市旅游的发展都有着的明显的推动作用,并且可以向市场价值转化,创造出更多的附加价值,赋予城市旅游新的生命力。
作为5A级景区的中华恐龙园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与壮大,是许多主题公园难以实现的,在这过程中,恐龙园也在不断丰富自己的发展成果。2由其自主创意制作的009年,动画片《恐龙宝贝之龙神勇士》在央视播出,引来全国的小朋友畅玩恐龙乐园。2中华恐龙园起草编写的《主题公011年,园服务规范》通过国家标准委员会审批后在全国实施,填补了国内主题公园这方面的空白。这些主题产品和发展成果不仅扩大了主题公园本身的影响力,更扩大了这座城市的旅游影响力。
主题公园的主题文化有利于城市文化传播,提升城3.市旅游形象
主题公园要有长久的生命周期,必须要有深厚的主题文
化底蕴,并不断开发与挖掘出新的主题旅游产品,使游客始终保持对主题有新的认知。这种由主题公园营造与渲染出的文化氛围,是主题公园的灵魂所在,同时,这种主题文化创造体现了城市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赋有城市传统和现代的本地文化精神和内涵,同样也是一种时尚与潮流,更是对城
一、主题公园建设对城市旅游形象的作用
主题公园的建设可以丰富城市旅游资源,完善城市1.
旅游形象
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该城市旅游产业的各个方面,进而影响到该城市对外的整体旅游形象。很多城市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旅游资源却相对缺乏。通过建
全国商情 71
旅游经济
市未来社会风貌的前景展望。因此,主题公园的主题文化不
仅成为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可以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城市的文化辐射力,从而促进城市旅游形
象的提升。
常州主题公园的建设与发展,都以常州传统或现代文化为主题,设计和开发相关旅游产品,详见表。这些常州本土的城市文化和旅游形象在主题文化的推广下,得到了更深一步地宣扬与传播。 表
常州主题公园文化与城市文化
常州主题公园主题文化常州城市文化元素中华恐龙园龙文化、恐龙文化
“龙城”的渊源、国际恐龙节淹城春秋乐园春秋文化春秋淹城遗迹、
历史人物季札环球动漫嬉戏谷动漫文化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中华孝道园孝道文化常州首创的“道德讲堂”荷园廉洁文化公园
廉政文化
瞿秋白等常州三杰
二、城市旅游形象对主题公园发展的作用
1.
城市旅游形象的提升为主题公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能够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强旅游竞争力,更能吸引人们前来投资经商、参观考察、旅游、定居等,
为主题公园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稳定的客源。充足稳定的客源市场是主题公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这种客源市场的形成依赖于健康的城市经济文化和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如今,常州城市建设和城市旅游形象不断提升,前来常州进行旅游和
贸易活动的人与日俱增,这就推动了常州主题公园客源的持续性增长。近十年来,常州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每年
都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长速度,旅游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2012年共接待游客4003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520亿元。2013年春节长假期间,仅环球恐龙城就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
可见由城市旅游形象提升带来的充足客源。2.
城市旅游形象的推广有利于提高主题公园的知名度城市旅游不是靠局部的资源或环境吸引旅游者,而应该是以城市整体作为旅游吸引物。而城市具有综合性及复杂
性的特点,
使得游客心中对城市旅游的感知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综合印象。因此,发展城市旅游必须对旅游形象加以推
广,旅游形象就是城市的名片,这张精美的名片中必然有主题公园这一栏。常州城市旅游形象的推广从十多年前的“常
州常州,
常来走走”,到之后的“中华龙城”,再到如今的“环球恐龙城、现代科教城、春秋古淹城、幸福常州城”,使常州旅游
形象不断凝聚与提升,同时也显著地推动了主题公园知名度的提高。
3.
城市旅游形象为主题公园建设提供主题定位选择主题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
应该围绕所在城市的旅游形象进行主题产品的开发与拓展,以便充分发挥其产业规模的优势。这样也可使主题公园与城市旅游形象的在互动过
程中相互借力,
共享潜在的客源市场,从而延长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城市旅游形象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为主题公
园建设提供了优质的主题定位选择。常州古有春秋季札,近有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常州三杰,今有华罗庚等先贤廉吏。常州依托这些名人在世人中的良好形象,建成了荷园廉洁文化主题公园。公园借助荷花的高洁意象,讲述了近百名
2全国商情常州历史上的清官廉吏和文化名人,生动再现了常州的廉政文化。常州的历史发展和旅游形象为荷园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主题定位选择。
三、常州主题公园与城市旅游形象发展建议
1.
依据旅游规划,实现主题公园与旅游形象双赢城市旅游规划一方面反映了城市旅游的发展现状、资源构成及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也会对城市旅游的形象建设做出概念性的定位。常州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
实现常州从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
从传统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与观光旅游并举转变,成为独具龙城文化魅力和江
南特色的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常州可就此发展纲要加大对主题公园的扶植和资金投入,以实现常州主题公园和城市旅游形象的互利双赢。
2.
改变固有思维模式,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往往取决于城市管理层的思想观念。城市管理者的发展思路容易被传统的固有思维模式阻碍,这就会对城市旅游发展造成重要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关部门欲将唐城和三国城建在常州,由于当时缺乏对主题公园和旅游业的认识,使之在无锡引爆了地域旅游热潮。好在数年后,寻找契机将中华恐龙园留在了常州,
并以此推开了主题公园建设的热潮,也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2012年,常州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17%。因此,城市管理者应改变固有思维模式,不断创新管理理念
与方法,
进而支持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3.
打造多主题特色公园,塑造常州复合旅游形象规模不大的城市无论在地域还是在旅游资源方面都会有所欠缺,单一主题的旅游产品开发与推广就显得不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可将主题各异的旅游产品进行全方位打造,塑造多元化、复合型的城市旅游形象。常州现已有恐龙主题、春秋主题、动漫主题等特色乐园,还可充分利用常州现有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挖掘更深层次的旅游产品,开发更多主题的特色公园,塑造常州多重旅游形象,以提高常州在旅游市场上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1]黄娟.南京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J].经济研究导刊,2011,(36).[2]赵抗卫.主题公园的创意和产业链[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吉姆等.迪斯尼与奥兰多[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4]董观志.主题公园的世界观与中国志[N].中国旅游报,2011-03-09.[5]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的动力机制探析[J].
商业时代,2012,(6).[注]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课题(2012SJD630003)作者简介:
黄志刚,旅游管理硕士,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