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总学时数 学 分 开课单位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课程性质 32 2 讲 课 实 践 中外建筑史 周 2 学 时 艺术设计系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写生》、《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素质拓展课(专业限选、必修课 课程类型 任选) 1、《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5版1次 选用教材 2、《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4月.第3版1次 1、《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李婉贞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1次 主要教学 参考书 2、《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25次 3、《建筑历史》.沈福煦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1次 4、《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刘松茯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1次 5、《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蔡琬英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1次 中外建筑史是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素质拓展(专业限选、任选)课群选修课,培养学生认识建筑的本质和它的系统结构,它将为今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牢固的基础。本课程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的发展历史,讲授不同时期国内外建筑的特点与风格及建筑的基本词汇与设计手法。对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和国外各历史阶段最本课程地位 (作用)和任务 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建筑艺术欣赏能力,建立和巩固专业思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建筑和建筑设计,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素养,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为后续课程建立起比较全面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设计创作道路树立正确的理论基础。 2 多媒体 市场调研、考察 习题作业 作业小结 30 0 0 2 30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目的
教学目的:中外建筑史是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素质拓展(专业限选、任选)课群课,它以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全面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建筑的特点与风格,拓宽对建筑艺术的直观感受,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为目的。
实践目的:使学生通过论文的撰写,更深层次的理解建筑的内涵,古今中外不同的历史时期建筑的差异,建筑功能和形式的差别及统一。
2、要求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工作严谨、保证学习时间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建筑艺术欣赏能力,建立和巩固专业思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建筑和建筑设计,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素养,
实践要求: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
学生学完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①掌握建筑的发展演变历程;
②理解各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 ③了解建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及建筑内外结构。
④通过古今中外的建筑纵横对比加深对建筑流派的体系特点和建筑构成形态认知。 3、课程重点及难点
重点: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建筑和建筑师。 难点:①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 ②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结构。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32学时)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史(共15学时)
第一节 大兴土木,缘何无石——中国建筑的材料(2学时)
第二节 中国建筑的艺术语言(2学时)
第三节 百层之台,起于垒土——中国建筑的结构(3学时) 第四节 雕梁画栋,美不胜收——中国建筑的装饰(2学时) 第五节 庭院深深,秩序井然——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2学时) 第六节 佛门之花,怒放神州——中国的宗教建筑(1学时)
第七节 帝王建筑——宫殿、坛庙、陵墓(2学时) 第八节 店肆与民居(1学时)
第二章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共15学时)
第一节 史前建筑(0.5学时) 第二节 神秘的古埃及建筑(1学时)
第三节 古代西亚建筑——塔庙与宫殿的兴起(1学时) 第四节 古希腊建筑——永恒的魅力(1学时) 第五节 古罗马建筑——帝国风貌的展示(1学时) 第六节 早期教建筑(1学时) 第七节 拜占庭建筑(1学时) 第八节 罗曼式建筑(1学时) 第九节 哥特式建筑(1学时) 第十节 中古建筑(0.5学时) 第十一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2学时) 第十二节 意大利巴洛克建筑(1学时) 第十三节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1学时) 第十四节 欧洲其他国家文艺复兴建筑(1学时)
第十五节 欧美资产阶级时期的复古思潮建筑(古典复兴建筑、浪漫主义建筑、折中主义建筑)(1学时)
习题作业(课下完成) 作业小结(2学时)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一)学时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 32 学时,理论授课 30 学时(含多媒体30学时),作业小结 2 学时。
(二)课程进度 参见以下课程进度表:
■ 《中外建筑史》课程进度表: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二章 外国建筑史 习题作业(课下完成)、作业小结 总 计 15 15 30 讲 课 市场 调研 与考 察 习 题 作 业 作 业 小 结 2 2 小 计 15 15 2 32
(三)教学日志 参见以下教学日志表:
■ 《中外建筑史》教学日志表: 周 学时 教学内容 重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古建筑的形制。 教学方式 备注 第一周1 难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古建筑的结构。 第一节 大兴土木,缘何无石——中国建筑理论讲授 多媒体 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史 11 12 的材料 理论讲授 第二节 中国建筑的艺术语言 多媒体 第三节 百层之台,起于垒土——中国建筑的结构 理论讲授 多媒体 第四节 雕梁画栋,美不胜收——中国建筑的装饰 理论讲授 多媒体 第五节 庭院深深,秩序井然——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 理论讲授 多媒体 理论讲授 第六节 佛门之花,怒放神州——中国的宗多媒体 教建筑 第七周13 第七节 帝王建筑——宫殿、坛庙、陵墓 14 理论讲授 多媒体 15 第八节 店肆与民居 重点:外国各个历史时期古建筑的形制。 16 难点:外国各个历史时期古建筑的结构。 第一节 史前建筑 17 理论讲授 第二节 神秘的古埃及建筑 第三节 古代西亚建筑——塔庙与宫殿的兴起 19 第四节 古希腊建筑——永恒的魅力 多媒体 理论讲授 多媒体 理论讲授 多媒体 理论讲授 第五节 古罗马建筑——帝国风貌的展示 多媒体 理论讲授 第二章 外国建筑史 22 第七节 拜占庭建筑 第六节 早期教建筑 多媒体 理论讲授 多媒体 理论讲授 第八节 罗曼式建筑 第九节 哥特式建筑 第十节 中古建筑 多媒体 理论讲授 多媒体 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十四周 理论讲授 多媒体 18 20 21 23 24 25 第十一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26 理论讲授 多媒体 27 理论讲授 第十二节 意大利巴洛克建筑 多媒体 28 理论讲授 第十三节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多媒体 理论讲授 第十四节 欧洲其他国家文艺复兴建筑 第十五节 欧美资产阶级时期的复古多媒体 理论讲授 思潮建筑(古典复兴建筑、浪漫主义建筑、折中主义建筑) 多媒体 第 十 五 周 29 30 第十六周31 作业小结 32 作业小结 课堂辅导
四、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
本课程总学时 32 学时,理论授课 30 学时(含多媒体30学时),作业小结 2 学时。周学时 2 学时,共 16 周。
1、课程自学内容及学时:自学时间个人把握。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容及学时:多媒体教学30学时。
3、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本课程力争做到在教学中找准重点、难点,配合重点建筑作品的分析,作深入浅出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学习本课程,是学生对中外建筑历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学生的设计实践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4、课程成绩考核比例:平时成绩*30%+作业成绩或考试成绩*70%
5、课程作业题目、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下见课程习题相关说明)。
五、课程习题相关说明
《中外建筑史》课程作业(课下完成)任务指导提纲 作业题目:撰写与中外建筑历史相关论文一篇,题目自拟。 研究对象:中外建筑历史。
教学要求:对中外建筑历史应有个人观点。
教学目的:对中外建筑的历史沿革、历史背景及建筑环境和成因和各个历史时期古建筑结构和形
制进行探讨。
教学重点:中外各个历史时期古建筑的形制。 教学难点:中外各个历史时期古建筑的结构。 习题作业要求:(一)格式
1、论文的文章按顺序包括:封面、摘要、关键词(至少三个)、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各部分都应按统一要求的格式书写。 2、正文字数:不少于1500字。
3、摘要: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写作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要求300字以内。
4、关键词:论文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工作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5个,之间用空格分开。
5、注释及参考文献:论文中凡属原文引用了他人的观点、结论、数据等,须加上注释,统一为尾注,列于参考文献之前。对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应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注释及参考文献统一采用以下标准格式: (著作)作者:《书名》,XX出版社,XXXX年,第X版,第XX页。 (期刊)作者:《文章题目》,《杂志名称》,XXXX年第X期,第XX页。 (网址)http:// XXXX. XXXX. XX,《文章题目》,编者或作者。 6、论文段落层次划分及使用序号标准
一、(用于论文小标题) (一)(用于重要段落的划分) 1、(用于要点的排列) (1)(用于特征的排列) ①(用于分特征的排列) 7、版面设置要求:
封面:题目采用宋体小二号字,加粗,居中。其他信息使用楷体四号字,字体黑色,居左。(见封面模版)
论文题目: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副标题用小四号字。
摘要、关键词、正文:宋体五号字两端对齐;段落首行空两字;段落间不允许空行;段落标题除可以加粗外不得再使用其他任何格式;除段落标题以外的正文部分不可以加粗、不可以使用其它任何格式;单倍行距;段落间距为零;不得对整篇文章使用表格嵌套;不得使用繁体字和任何背景色。
注释、参考文献、(附录):宋体五号字;注释、参考文献采用尾注;需要附录的,附录排在参考文献的后面。
页码:全文要求统一编页,页码从正文页开始采用页脚形式按阿拉伯数字(1,2,3……)居中编排。
(二)文风
1、态度严肃。认真思考、广泛查阅资料,完成论文。
2、思维严谨。立论准确,论据充实可靠,结构层次清晰合理,推理论证讲究逻辑。
3、语言平实。注意学习使用科研论文特有的专业术语,行文简练,文字平实。不可过于繁琐,不可使用过分夸张虚饰、感情色彩过分浓重的文学语言,不可使用过分直白、庸俗的市井语言。
4、格式规范。论文各部分内容完整,并按格式规范设置页面。 (三)范例中部分格式的操作方法: 1、尾注的添加
选择文档中要设置“注释引用标记编号”的插入点,然后执行“插入”菜单下的“脚注和尾注”项,出现“脚注和尾注”对话框后,选择 “尾注”,并在编号格式下拉框中选择”①,②,③…”格式,然后按“确定”。此时插入点处即会出现脚注或尾注的提示编号,随之光标会移到页末或文末处,此时可以在此输入脚注或尾注的具体内容。
2、正文页码的设置
(1)在论文封面末尾处插入一个分节符。具体操作为:在菜单栏依次点击“插入”、“分隔符”,弹出“分隔符”对话框,将“分节符类型”设为“下一页”,按下“分隔符”对话框的“确定”按钮。
(2)在菜单栏依次点击“插入”、“页码”,弹出“页码”对话框,点击“格式”,弹出“页码格式”对话框,把“页码编排”下的“起始页码”设为“1”,按下“页码格式”对话框的“确定”按钮。然后在对齐方式下拉框中选择“居中”,并按下“页码”对话框的“确定”按钮,并且去掉“首页显示页码的钩选”。论文的页码就会从正文的第1页开始编排。
(四)装订
打印后页码排列整齐,于纸张左侧适当位置,钉两个订书钉。并用A4塑料抽杆夹装起。 (五)上交时间
于课程结束前2课时上交。
课程成绩考核比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其中期末成绩主要以习题作业或外出考察论文等为考核内容。
六、课程习题评分标准
本课程总分100分,课程成绩考核比例为:平时成绩*30%+作业成绩或考试成绩*70%=100,平时成绩包括平日课上学生素质能力考核50分,剩下50分为平日出缺勤成绩。课程作业包括作业完成情况的分数综合。分配详见下表:附具体评分标准,如下:(100分为满分,60分以下视为不及格) 1、优秀(100-90分):论文立意创意新颖,创新能力强,个性突出,无抄袭,无雷同,行文流畅,论
点明确,论据有力。无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态度端正,严肃认真。
2、良好(-80分):论文立意具有一定新颖创意,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思维灵
活,无抄袭,行文比较流畅,论点明确,论据有力。无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态度端正,严肃认真。
3、中等(79-70分):论文立意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合理的借鉴的基础上有一定创新,行文比较流
畅,偶有错别字,论点明确,论据比较有说服力。有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态度端正,严肃认真。
4、及格(69-60分):论文立意几乎没有新颖创意,仅仅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个人创新内容很少,
行文偶有不通顺之处,偶有错别字,论点不突出,论据说服力不强。有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态度端正。
5、不及格(60分以下):论文全文抄袭现有研究成果,行文非常不通顺,错别字连篇,毫无论点,论
据说服力不强。有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态度不端正。
制定人: 审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