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区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本

社区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本

来源:九壹网
 精编范文

社区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关于社区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__活动的总体部署和三进三同三个一党性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 我于7月13日入住到朱羊镇社区, 驻入社区后, 利用一周的时间, 通过走村入户, 和镇、社区干部、村民座谈交流, 就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问题, 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 大体了解了社区的基本情况, 针对性地提出了我个人对社区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社区基本情况。

社区由原来的龙宝村、溶溪村、茨坝村、居合并而成, 社区内交通便捷, 成渝铁路、吴朱公路穿镜而过。全社区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 辖区有12个居民小组, 总人口10766人, 其中农业人口9546人。目前, 该社区剩余劳动力转移较好, 一年来, 全社区分别向铁路工程、赴疆摘棉花、第三服务业转移农村劳动力3700余人, 劳务经济年收入实现9000万元。

(二)社区党的建设情况。

社区下设4个支部, 设12个党小组, 有党员254名, 有村干部 7名, 其中专科以上学历2人, 高中及相当学历的5人。该社区两委运转正常, 班

第 1 页 /共 6页

精编范文

子成员团结协作, 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方针、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近年来, 该社区先后被区委、区评为抗旱救灾先进单位、五好村居党组织称号;被朱羊镇、镇评为综合目标考核、森林防火、计划生育、安全工作等一、二等奖和先进党组织称号多次。

(三)社区经济发展情况。

社区主要种有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有花椒、梨子, 主要经济收入靠外出务工和种养获得, 有10多户大的饲养猪、鸭、鱼、蚕的养殖户, XX年农民人均收入3680元。社区招商引资工作较好, 先后引进鑫江建司、新硅材料、石笋旅游和付泰集团投入资金3800多万元, 开展康居工程、石英沙生产、旅游等项目建设, 现各项目进展良好。

总体来看, 该社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规模, 科技兴农初见成效, 社会治安良好, 没有大的不稳定因素, 农民有较强的致富心理。

二、存在问题

一是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缺乏农村实用型人才。调查得知, 社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舍素质在总体上偏低, 而且大多缺乏必要的农业科技培训, 大部分农民仍然习惯于几千年以来的传统农耕技术和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对现代科学技术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 成为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是科技兴农战略效果不明显。

三是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不明显, 没形成农业产业规模和品牌特色。

第 2 页 /共 6页

精编范文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村民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不高。 五是农村城镇化建设不明显, 居民活动场所、街道饮用水等基础基础设施还未建设, 存在街道居民生活饮用水困难, 街道信用社至蔡市街横街子路面至今还未硬化, 下雨天通行困难。

三、对策建议

我认为, 该社区存在村民观念落后、科学文化素质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 其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发展较缓慢, 财力达不到。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贯彻落实__, 执行好各级、支农, 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力度, 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壮大村集体经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育。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农村发展,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社区首先应在农村实用人才上求突破, 主动与区科委、区农业局、区劳动局等相关部门建立支农人才机制, 充分利用好农村科技特派员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深化绿色证书工程、农业远程教育培训工程等项目平台, 鼓励、引导村民积极参加培训, 做到学用结合, 通过示范带动、推动、上下联动等方式, 以实施人才强村战略为抓手, 扎实推进社区的新农村建设。

(二)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农业科技的创新是现阶段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支撑。要善于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客观要求, 对农业科技

第 3 页 /共 6页

精编范文

创新进行必要的调整、创新, 大力推进科技兴农的步伐, 用高科技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鼓励现有的农业大户、龙头企业与农业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并从一般生产、加工技术研究转向标准化生产、绿色食品、知名品牌技术研究, 为农业与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持。二是不断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加快良种栽培、饲养、病虫害防治、无公害技术及储运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和普及推广, 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要不断引进、培育新品种、新技术, 扎实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近年来, 国家惠农不断出台, 农产品价格也节节攀升, 越来越多农民开始以农创业, 进行规模化种养。社区应抓住机遇, 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高歌猛进种养两业规模化。一是继续发展好花椒、梨子、蚕桑、生猪、家禽等产业, 引进外来大户, 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二是主动争取上级支持, 普及村民技术培训, 不断选育、引进、推广优良品种, 改良动植物品种,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加快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三是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 科学开发资源。使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财源优势, 实现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的目标, 如农庄旅游, 新硅材料等。三是坚持发展特色农业与扩大规模、提高档次结合起来, 并与市场接轨, 以销定产。四是建立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 鼓励和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人力入股等多种形式, 融入农业公司化经营, 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经营程度, 带动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第 4 页 /共 6页

精编范文

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上, 社区当前应重点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支农项目的支持, 着力改善街道居民的饮水条件, 建设一批农村生产生活必要的基础设施, 硬化社区街道信用社至蔡市街横街子路面, 抓紧解决农村一些急需解决但又无力解决的事, 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夯实牢固的基础。二是以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 建设和完善社区农贸市场、活动阵地、交通道路、互联网络等基础设施。三是不断创新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机制。走财政投资与民间投资相结合的道路, 采取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办法,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租赁、承包、入股、买断等多种形式介入其中, 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

(五)城镇化建设新农村。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 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经调查发现, 社区应整合现有资源,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科学规划和部局, 实现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有至少有三大好处:一是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 缓解城市的内需不足与市场制约, 减轻农村人口向城市高速流动的压力。二是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转移提供广阔的空间,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缓解农村人口压力与土承载力之间的矛盾, 有效地克服农民收入徘徊和停滞的局面, 帮助实现了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规律过程。三是小城镇建设打破了原有城乡二元格局, 使农民既发生职业转换, 又实现异地转移, 使农村由封闭走向开放, 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跨越。

第 5 页 /共 6页

精编范文

总之, 通过这次调研, 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加快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 今后, 我们科技部门要继续推进全区科技进步, 努力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 6 页 /共 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