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 混凝土的施工温度和裂痕控制 王晓华 张家口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经过多年的施工理论,现场察看,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文章对混凝土温度裂痕产生的缘由,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 裂缝的措施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痕停止总结。 关键词: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痕;控制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痕较 为普遍,在桥梁工程中裂痕几乎无所不在。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各种措施. 小心谨慎,但裂痕仍然时有出现。究其原因,我们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 注意不够期中之一。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 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 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 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 1、裂痕的缘由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 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 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 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土的约 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 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 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 (1)自生应力:边境上没有任何约束的构造,假如内部温度是非线性散 布的,由于构造自身相互约束而呈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构造尺 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外表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外表呈现拉应力, 在中间呈现压应力。 (2)约束应力:构造的全部或局部边境遭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在变形 惹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 这两种温度应力常常和混凝土的干缩所惹起的应力共同作用。要想依 据已知的温度精确剖析出温度应力的散布、大小是一项比拟复杂的工作。 在大多数状况下,需求依托模型实验或数值计算。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 力有相当大的松弛,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需思索徐变的影响。 3、温度的控制和避免裂痕的措施 为了避免裂痕,减少温度应力,可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 面着手。 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于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惹起剂或塑化 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冷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初始浇筑温 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应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在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内,气温骤降时停止外表保温,以免混凝土 外表发作急剧的温度变化; ‘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外表或薄壁构造,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 措施;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如下: (1)合理地分缝分块; (2)避免基础根底过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减少水灰比,掺入抗裂纤维等措施,进步抗 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 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 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 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 一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 是承受拉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土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 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 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 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可超过其他 处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 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外表湿度可能变化较 大或发作猛烈变化。混凝土是一种脆性资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I/10 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要(0.6~I.0)xl0 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 拉伸变形也只要(1.2~2.O)X10 4。由于原资料不平均,水灰比不稳定,及运 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也会产生不平 裂才能,增强养护,避免外表干缩,对避免裂痕是非常重要,应特别留意防 止产生贯串裂痕,形成对其构造的整体性危害。 均现象,存在着抗拉才能较低,易于呈现裂痕的单薄部位。在钢筋混凝土构 造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当,混凝土只是接受压应力,则大多依托混凝 土承当。但普通工程设计中请求不呈现拉应力或者只呈现很小的拉应力只 要预应力混凝土构造,普通钢筋混凝土构造普遍都存在拉应力,设计也允 许带裂痕工作,但对裂痕的宽度的请求。在混凝土施工中当由最高温度冷 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常常在混凝土内部惹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 温度应力可能会超越其它外荷载所惹起的应力,因而控制温度应力的变化 规律,关于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裂痕开展极为重要。 2、温度应力的剖析 4、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避免开裂,进步混凝土的耐久性,这确运用 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例如运用减水防裂剂,在理论中总结出 其主要作用为: (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 是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经可降低毛细管外表张力,但会使混凝土 强度降低。这个外表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 (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要素,运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 土用水量减少25%。 依据温度应力的构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端至水泥放热根本完毕,普通约3O天。这个 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土上弹性模量的 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部构成剩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根本完毕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 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剂及外界气温变化所 惹起,这些应力与早期构成的剩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土的弹性模 质变化不大。 (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要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 土在坚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 用量来补充。 (4)减水防裂剂能够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 (5)进步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进步混凝土抗裂性能。 (6)混凝土在收缩时遭到约束力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 拉强度时裂痕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进步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 度进步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7)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的进步混凝土的抗碳化 性,减少碳化收缩。 (3)晚期:混凝土完整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 变化所惹起,这些应力与前二种的剩余应力相叠加。 依据温度应力惹起的缘由可分为两类: 适合的温湿度条件是互相关联的,混凝土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 效果。 从理论上剖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整能够满足水泥水化的请求 91 一 科学发展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的分析与优化 林琳 广东科立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lO600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我国电镀废水的处理问题,在找出其不足之处的前提下,着重阐述了闭路循环工艺,包括含氰废水、含铬废水的处理等。 关键词:电镀废水,含氰废水,含铬废水 1引言 (1)含氰废水处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不少行业对电镀产品的需求日益增 加,电镀工业的数目和规模均有所发展。众所周知,电镀废水是困扰全世界 的环保难题,我国的电镀生产厂家目前已经超过一万家,在全国的污染性 废水排放量中,电镀废水所占比例高达十分之一,如何有效的处理电镀废 和是电镀中常用的物质,然而氰化物属于剧毒物质,对 大型哺乳动物的致死量是0-3毫克每千克。目前我国已经在引导电镀厂家 通过无氰的工艺来取代含氰电镀模式,但是依然有一些特殊要求的产品需 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着重阐述电镀废水的工艺,首先简述了当前常 用废水处理工艺的不足之处,随后详细阐述先进合理的废水处理方法,推 荐使用闭路循环工艺尽量减少废水排放,并实现各种废水分别单独处理, 包括含氰废水、含铬废水的处理等。 2电镀废水处理概述 当前的电镀生产规模逐步上升,使得电镀废水的处理变得十分重要, 但是目前的废水处理方式却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1)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电镀种类逐步增多,电镀厂家往往在一个车 间之中存在多个电镀种类,由于不同的电镀排放废水最终混合排出,就为 废水处理的工艺带来新的难题。 (2)当前的电镀废水处理设备和工艺,在生产规模成倍扩大的情况下, 已经难以满足处理需求。 3电镀废水处理工艺优化 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推荐以下的电镀废水处理工艺与方法。 3.1基于闭路循环的废水排放 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降低电镀废水排水量。闭路循环主要针 对的是电镀的漂洗水,通过漂洗水的循环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废 水排放的数量,实践证明该方法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较,可以省水达到90%, 因此能够显著降低废水处理的负荷,为环保作出贡献。 要通过含氰电镀的方式进行,例如镀银工艺等。对于含氰废水,推荐使用闭 路循环喷淋漂洗的方式来降低含氰电镀废水的排放总量,而排出的废水, 可以结合氰化物的性质,以二级氧化的模式来无害化处理。常用的处理物 质包括次氯化钠、氯化钙等等。由于次氯化钙在处理的过程中能够生成氢 氧化钙与硫酸钙的沉淀,使得污泥增多,因此通常使用的是次氯化钠。这种 模式能够在碱性环境之下通过次氯酸钠作为氧化剂,将溶液里的氰离子进 喷淋水 行氧化,使之生成氮气。下图所示为含氰废水处理的流程。 排放水 地下集水池 图:含氰废水处理的流程 (2)含铬废水处理 笔者推荐的是逆流漂洗模式,该模式可以细分成2个类别,一是连续 式漂洗模式,指的是在金属电镀区增加一个清洗槽,电镀件逐步从前向后 移动,而新的补给水由后向前补给;二是间歇式漂洗方式,这种方式需要数 个回收槽,并检测最末尾的槽中浓度,当浓度足够后便将槽中的液体进行 回收。这两类方法中,后者的节水效果更加显著。目前,间歇式漂洗方式已 经发展为气雾喷淋洗方式,取得了更好的节水效果。下图所示为气雾喷淋 洗涤的工艺流程。 气雾喷淋洗器 在电镀工艺所产生的废水里,铬是以六价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属于 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也是电镀废水主要的污染源。六价铬如果被生物 摄入体内,则会逐渐累积并诱发癌症 在电镀废水中,铬离子是在对镀件表 面进行冲洗的时候带入漂洗水里的。据统计,百分之八十的铬存在于镀件 清洗液。结合不同的工艺,其含量通常在每升25—100毫克范围内。传统方 式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是把六价铬离子转化成三价,采用铁氧体模式,但 是这种方法并未完全消除铬离子的环境污染。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 推荐以下的回收方式:一是铬酸盐沉淀方式,通过向电镀水中注入BaC1溶 液,使之发生化学反应最终形成钡盐沉淀,该工艺难度低,但是其中的钡离 子是新的污染源;另一种方法是以氢氧化铬进行回收,在通过加热使之形 成沉淀。 4结束语 将本文所阐述的废水处理方法应用在生产实践中,一方面能够在很大 程度上降低电镀废水的排放量;以单独处理的方式处理电镀废水,一方面 能够简化处理工艺,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处理效果:因为注重对含氰废水、含 铬废水的处,因此能够较为有效的避免了废水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本文所 阐述的方法具有比较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汤荣年,康思奇.电镀废水综合治理新工艺研究IJ1.五邑大学学报, 2012,16-f4):39—42. l地槽排废水沟.废水流向集水池 l 图:气雾喷淋清晰流程 由图可知,电镀件在电镀槽中被取出,然后置于漂洗槽,对其表面的镀 【2】马小隆等.电镀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lJ1.山东科技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1,2012,24(1):107—111. 【3】王金菊,刘小凤.含镍废水处理中的助凝助沉工艺研究『J1.广东化工, 2013,12(33):73—75. 【415E淑君,黄万抚.硫化沉淀法处理矿山酸性废水研究lJl_环境污染治 理技术与设备,2012,5f8):60---87. 液进行清洗,随后通过气雾喷淋的方式进行清洗。在检测到漂洗槽镀液浓 度达到阈值的时候,就将其重新输入蒸发浓缩装置,浓缩处理之后注入电 渡槽中,实现了废水的循环利用。 3.2单独处理不同类别的废水 此处着重阐述含氰废水处理以及含铬废水处理。 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缘由常惹起水分损失,从而推延或阻碍水泥的水化, 参考文献 外表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承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而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 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实在应注重起来。■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