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工作的情况总结
一、教改实施改进情况综述
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及专业管理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的咨询建议,于2005、2006、2006年先后三次大幅度改善教学计划以突出和强化“教学以致用”办学理念和“教学外置、社区耦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创新建立“柔性模块”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与岗位和岗位群灵活对接;注重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双证融通,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思想。 (1)教学计划改革与落实情况
科学设置课程,实现“柔性模块”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密切结合社会、企业的需求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做法。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科学设置课程,实施了“柔性模块”教学,即根据酒店各岗位能力群的要求设置了通用的基础素质模块和专业基础素质模块,按岗位的要求将核心业务素质模块细分为前台服务、餐饮业务、客房业务等子模块;这样,学生可以根据个性的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和行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子模块,从而实现了社会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机结合。
教学计划共包含145学分,其中基础素质课模块22学分,专业基础业务能力模块40学分,核心业务能力模块 20学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率为1:1.5。本专业严格执行了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将柔性模块化教学积极有效的落到实处,实践课开出率为100%,课程外置教学得到了有效贯彻。 (2)实践教学改革
在“教学外置、社区耦合”总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建立了“2+1”实践教学模式,即人才培养过程立足于“嵌入式”教育,与企业联合培养。特别是强化教学外置的实施力度,贯彻“从黑板上走下来,从教室里走出去”的方针,将50%的课程外置到校外实训基地真实环境中与企业教师联合授课。“2+1”模式彻底摒弃传统的先理论授课毕业前再短期实习的培养模式,利用三个学期时间学习基础理论、训练操作技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第四、第五学期在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学习专业基础业务能力,第六学期再带着实践经验和感悟进一步学习和提升核心业务能力。在企业顶岗实训过程中,配备学院和企业双方专业指导教师联合施教,在岗位真实情景中学习业务课程。如《实地导游》课我们就在旅行社的跟团实训中施教,《旅游电子商务》则直接在旅游企业市场外联中分批次顶岗训练和学习、《语言艺术训练》、《导游词训练》则将部分教学内容外置于企业外还将考试环节全部纳入企业真实业务环境中。
“2+1”模式是“教学以致用”理念的充分体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外置”,为了有效实现教学实习的目的,我院对顶岗实习学生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安排。建立健全了《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规范》、《实习座谈会记录规范》、《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确保实习指导教师与学生同步、学生在基地学习与院内教学同质量、同秩序。从而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有机结合。
“2+1”模式不是粗放的顶岗工作,也不是“学校到企业寻求实习场所,企业从学校获得廉价劳动力”的浅层合作,而是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建设、课程讲授、实训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人才培养过程的联合培养。同时,“2+1”模式还把专业实习和未来就业深度链接。如青岛新桥、青青假期等旅行
社就规定:凡是在该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经企业考核合格后的我院学生,毕业后可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免去试用期,直接享受正式员工待遇。
校内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主要采用训练法、演示法、讲练结合、实际操作、实地考察等方法,让学生成为实践课的主体,通过专业教师因人而异地指导,掌握专业的职业技能。如语言艺术训练主要通过互动训练法锻炼学生讲故事、讲笑话及与人沟通的有效技巧。 (3) 理论教学不断改革创新
在理论教学上,我们改变传统的单一黑板讲授和填鸭式的满堂灌,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如:导游基础知识采用实务光盘辅助教学,学生普遍反映感性认识很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公共关系》、《管理学原理》等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以案例入手,从案例导引理论再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案例中的问题,受到学生的欢迎。教研室里掀起了“案例教学深入课堂活动”,通过组织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公开课”等互相学习,以老帮新使广大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案例教学和课堂互动有了深刻的认识。 (4)改革外语教学。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区经济的原则,我们在认真分析青岛旅游客源结构的基础上,强化了外语口语教学,增设了《旅游英语听说训练》课程,由外籍教师授课,我们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外籍教师队伍,目前有三位专职外教保障了外语口语教学的质量,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口语能力。为提升专业培养层次,适应08年奥运会对英语导游需求量激增的形势,今年我们成立了“英语导游班”,结合国际旅行社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资格证—“英语导游证”考核需求,全新制定了与技能正考试和企业岗位能力适应的教学计划,特殊培养,现已初见成效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5)改革学生学业考核方法,实行等级分制
取消传统的“一锤定音”式的期末考试,注重和加强过程考核,考核方法则灵活多样。实践环节考核和部分课程实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替代制,不再单独组织考试。加强学生职业素养考核、职业素养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参加专业知识考核。
6)改革毕业考核
从几年的实践来看,撰写毕业论文既不符合高职教育的特色,又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本着致用的理念,将毕业设计环节改革为实习报告+能力测试。即第5学期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与实习经历紧密结合的实习报告;第六学期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能力与技能测试。能力测试的基本方法是:一分钟自我介绍(考核语言陈述能力)+三分钟随机专业命题演讲(考核语言组织能力、讲解能力、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六分钟专业素质测试和就业能力(专业知识、理念、技能和求职技巧掌握的情况)测试。 (6)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
通过院、系、学生三级督导体系,有效地监督和保障教学质量。院系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和督导制度,通过定期、随机教学检查监控教学质量,学生中也设立督导员,并通过网上评教等方式监督教师教学秩序和质量。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成效
改革带来了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学生对专业教师教学的满意率达95% 以上,本专业学生毕业前70%获得了导游证,另30% 也取得了与旅游有关的职业资格
证书。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稳定在95%以上。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学生的素质、技能水平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中就代表实习单位参加青岛市导游大赛,曾锟同学获青岛市十佳导游称号、马野同学获青岛市形象大使称号。此外,据调查有20多位毕业生走上了领导岗位,还有2名毕业生创办自己的旅行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专业良好的培养质量,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腾飞,如青岛青青假期旅行社与我合作钱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旅行社,从2002年起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力支持下,在校企双方深度合作下,该旅行社已成为青岛市十强旅行社,其员工80%为我专业毕业生,其中2位已成为导游部经理。
5771001803090012095 579036822859633082 5771001803090012386 576137399735760696 5771001803090013594 578077579902515512 5771001803090012387 5771982601818051 5771001803090012138 5721311921518326 5771001803090012359 579036822361076053 5771001803090012356 576135286143791742 5771001803090012355 575087869704693279 17088100343355274 101229944325833379 17088100343355275 101866732938832008 17088100343356107 101581152501500522 17088100343356108 101000180059871732 17088100343354295 101074194142687017 17088100343356184 101878660869628802 17088100343356185 101775831174086674 17088100343356109 101086014373572846 17088100343356110 101152207216014916 17088100343355237 101027041605702709 17088100343355238 1012293861425414 17088100343356169 101862204402635718 17088100343354928 101760654078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