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保障生活》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一) 本节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的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政治生活》的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2框的内容。本节内容多、理论性强,问题都比较抽象、难懂,很多法律用语是学生第一次遇到。这个框题一共分为两目:第一目“法律的特征”,分析了法律作为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具有的三个最显着的特征。分别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第二目“法律的作用”主要说明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另一方面,法律具有保护作用,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设置本节的内容主要是帮助青少年了解社会生活不仅需要道德,更需要法律。通过对法律特征和法律作用的学习,明确“法不可违”,从小树立维权意识,指导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学会采取正当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成为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法律的特征,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难点:理解法律的作用
二、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法律的产生以及它的本质、法治的意义是什么,但是学生由于受到生活阅历和自身能力的影响,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只是停留于表面,不能比较深刻的去理解它们。法律无时无
刻不在我们身边,然而学生对其的认识还是处于模糊的状态。因此,让学生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正确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培养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做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新时代中学生就显得很有必要。
三、 设计理念
坚持以主体性教育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学生学习的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大背景为线索,根据法律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培养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做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新时代中学生。
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的概念,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让学生理解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在遵守法律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做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新时代中学
生。
五、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时间 1.导入新课 (1)知识回顾:同学们,听课,学生回答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回顾法律的含义,初步构建第九课第二框的知识框架。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用时1分知道法律的含义和法治的钟) 含义是什么,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2)板书 2.讲授新课 (用时3分钟) (1)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目听课,做笔记 标。 (2)利用PPT展示相关的案例材料,解决第一个知识目标:法律的特征 (2)板书 3.知识小结 (用时半分钟) 4.讲授新课 (用时半分钟) 6.讲授新(1)讲解法律具有规范全听课,思考 (1)小结:法律的三大特做笔记 征 (2)板书 分析重点。把知识点罗列出来,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需掌握的重难点。 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多关注身边的一些法律知识。 巩固新学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回答疑自然过渡。与第一个知识点(1):利用书上的几个知学生听课,识案例进行探究分享 问 自然衔接,引出本节课的难点。 与学生共同探究案例得出结课 (用时1分钟) 体社会成员的作用和保护我们合法权益的作用 (2)板书 论: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12.课堂小结 (用时半分钟) 13.课堂练习 (用时半分钟) 13.课后探究 (用时半分钟) 结合板书,梳理知识脉络,加深理解与记忆 进行课堂小结 帮助学生树立知识脉络,以达到巩固知识与记忆的效果。 把以来反作为回答 选择题材料,把易混淆点设置为选项,让学生作答 突破重点。通过题目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布置课后作业,“法律与其记课后作业 他行为规范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进一步升华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做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新时代中学生。 六、 板书设计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法律保障生活 法律的特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法律的作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法律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七、 课后作业
有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对此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