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前教育心理学第2阶段练习题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2阶段练习题

来源:九壹网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学期教育心理学》第5章至第8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加德纳提出的智能理论是 ( ) A、群因素理论 B、二因素理论C、三维结构理论 D、多元智能理论 2、认知方式又称之为 ( ) A、认知差异 B、认知种类 C、认知风格 D、认知水平

3、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科尔伯格 B、桑代克 C、莫里诺 D、马斯洛

4、某人提出自己的某种见解,而且这种见解是他首先提出,这是 ( ) A、假创造 B、类创造 C、创造力 D、真创造

5、不同的儿童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属于 ( ) A、群体差异 B、个别差异 C、认知风格差异 D、能力类型差异 6、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趋势是从客观责任到 ( ) A、主观动机 B自律 C、他律 D、全面

7、高智商是高创造力的 ( ) A、充分条件 B、无关因素 C、必要条件 D、人格特征

8、社会交往、社会适应方面的学习,属于 ( ) A、认知学习 B、社会性学习 C、替代学习 D、强化学习

9、力求成功的动机占优势的学生,应提供什么难度的任务 ( ) A、中等难度 B、最高难度 C、最低难度 D、任意难度

10、利他行为属于 ( ) A、行为 B、亲社会行为 C、个体行为 D、越轨行为

11、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心理成分是 ( ) A、发散思维 B、集中思维 C、复合思维 D、抽象思维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抓好关键期 D、考虑年龄特征

12、由于幼儿心理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性,所以我们要 ( )

13、运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规律的是 (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罗杰斯 D、斯金纳

14、认为人的语言主要是通过模仿获得的学者是 ( ) A、斯金纳 B、乔姆斯基 C、维果茨基 D、班杜拉

二、判别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适宜性教学的目的在于消除幼儿学习上的差异。 ( ) 2、人人都可以成为高创造力者,只要他的潜能得到开发。 ( ) 3、道德规则的学习是属于社会性学习。 (4、低智商不会有高创造力,高智商一定有高创造力。 (5、文化差异影响到幼儿的社会能力。 (6、语言学习错过了“关键期”,会出现事半功倍的现象。 (7、认知风格即认知方式。 (8、真创造与类创造其创造过程与本质是不相同的,类创造意义不大。(9、“一题多写”“一题多解”,这是发散性思维。 (10、避免失败的动机占优势的学生,应提中等难度的任务。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认知风格 2、社会性 3、创造 4、随机教育原则 5、创造性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2、简述真创造与类创造的异同。 3、简述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学说。 4、简述社会能力及其构成。 5、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就如何评价一个人的创造性,谈谈自己的认识。 2、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思想。

) ) ) ) ) ) ) )

附:参: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D 2、C 3、A 4、D 5、B 6、A 7、C 8、B 9、A 10、B 11、A 12、B 13、B 14、D

二、判别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错 2、错 3、对 4、错 5、对 6、对 7、对 8、错 9、对 10、错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加工处理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广义的社会性是指人的社会属性,狭义的社会性是指个体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与人交往,在他固有的生物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那些独特的心理特性。

3、创造是指个体运用个人才智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

4、随机教育原则是指教师要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往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即时教育。 5、创造性即创造力,是指个体运用个人才智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创造性学习与一般的学习是有区别的,一般学习主要是通过感知、记忆、思维,记忆与理解所学内容,创造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与创造性思维过程。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探索性,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追求创造的活动成果。

2、真创造与类创造是有区别的,真创造创造出来的东西是人类首创,而类创造则不是人类首创。两者又有共同之处,真创造与类创造其过程与本质是相同的。(需稍加解释)

3、乔姆斯基的理论认为,人有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这一装置是分析语言的认知能力。幼儿对输入的语言信息加以处理,从而学会复杂的语言系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有的。这种理论较好的解释了行为主义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但这种理论还是一种假说,尚未得到证实,语言获得装置也还没有找到!

4、一般认为,社会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行为能力和品质。社会能力的构成: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这三种能力相互影响、作用:社会交往能力是基础,是亲社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前提与条件,而亲社会能力发展则带动与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5、较高的智力是从事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高智商不一定有高创造力,但高创造力需要有较高的智商。高创造力者往往有较高的智商和创造性的人格特征。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西方许多学者主张采用心理测量的方法评定人的创造性。有的学者认为,创造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有三个特性,通过对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测量,可以据此推断人的创造性。也有的人主张运用创造力测验量表测量人的创造性。有的人则认为,创造性与其智力及人格特征都有关,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并结合其人格特征,可以对其创造性作出评价。创造性测验量表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效度、信度不高等。最好采用经验评估与心理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创造性水平的评估。

2、科尔伯格运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规律,研究发现,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了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每种水平又可以分为二个阶段,其发展趋势是由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他认为,品德的发展是教育的结果,他主张运用道德方面的两难问题组织儿童讨论,有助于儿童品德的发展。要促进幼儿的道德发展,需考虑到幼儿道德发展处于他律阶段,教育要适应幼儿的发展阶段,师长的道德方面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通过辨析道德问题,有助于幼儿道德认知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