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

来源:九壹网
《海市蜃楼》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运用大量准确、鲜活的词语,生动逼真地描绘了敦煌至阳关、玉门关附近的沙漠奇景海市蜃楼。它的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表达了作者的惊喜和赞美之情。文中介绍了海市蜃楼的出现、形态及消失,突出了它变幻无穷、神秘奇异的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海市蜃楼景观的神奇,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燃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海市蜃楼景观的神奇,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燃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阅读兴趣。

播入有关影片,然后然后,提出疑问:“海市蜃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初读时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不懂的词句,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如:可以自己的查字典、词典,可以根据课前查料进行交流,还可以展示搜集的图片。

三、精读课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海市蜃楼?(重点词句提问的方法自读课文)

如,抓住“常能看到神秘的蜃景”、“它却神秘地消失了”、“它忽又神秘地消失了”这些句子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神秘”思考:课文是怎样表现海市蜃楼的神秘的?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感海市蜃楼的神秘?

2.抓住重点句子。

这不是做白日梦,也不是幻觉,而是敦煌的奇景——海市蜃楼!

思考:敦煌海市蜃楼的奇景在哪里?(鼓励学生自己提问、思考,并且乐于和同学交流阅读体会)

四、口头表达能力。

充分想像课文所描述的画面,并生动、形象地描述画面,如“沙漠驼铃”、“绿洲清泉”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