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量收入=10000*8-6000*8=32000(元) 差量成本=5000*8+20000=60000(元) 差量损失=60000-32000=28000(元)因此,B产品分离后不再加工,而应立即出售比较有利。 5.解:
设x1为甲产品产量,x2为乙产品产量,S为提供的贡献毛益,则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目标函数:S=10x1+8x2
约束条件:10x1+4x2≤30000 4x1+8x2≤24000 X1≤2500 X2≤2000 X1,x2≥0
则可形成一个可行区域,即ABCDEF的面积区域,此处图省略。 A(0,2000) B(2000,2000) C(2250,1875) D(2500,1250) E(2500,0) A点的贡献毛益总额=16000(元) B点的贡献毛益总额=36000(元) C点的贡献毛益总额=375000(元) D点的贡献毛益总额=35000(元)
E点的贡献毛益总额=25000(元) 因此,C点为最佳组合:x1=2250(件),x2=1875(件)。 6.。解:
10000件时;
单位售价=450000*(1+40%)/10000=63(元/件) 单位变动成本=(450000-50000)/10000=40(元/件) 8000件时;
变动成本总额=8000*40=320000(元) 固定成本=50000(元) 成本总额=370000(元)
单价=370000*(1+40%)/8000=.75(元/件) 12000件时;
变动成本总额=12000*40=480000(元) 固定成本=50000(元) 成本总额=530000(元)
单价=530000*(1+40%)/12000=61.83(元/件) 7.解;
(1)单位变动成本=80-30=50(元/件) 单位变动成本<订货价格
差别损益=(70-50)*200=4000(元) 所以应接受订货。
(2)差别损益=4000-1000=3000(元) 所以应接受订货。
(3)差别损益=4000-5000= -1000(元) 所以应拒绝订货。
(4)差别损益=200*(70-50)+100*(70-100)-1000=0(元) 所以接受或拒绝订货均可。 8,解;
(1) 根据资料编表, 产品 剩余生产能力 最大产量 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产品贡献边际 单位定额机时(小时) 单位机时提供的贡献边际总额 甲产品 8000 8000/40=200 100 50 50 40 50/40=1.25 1.25*8000=10000 乙产品 8000 400 60 30 30 20 30/20=1.5 1.5*8000=12000 丙产品 8000 800 30 12 18 10 18/10=1.8 1.8*8000=14400 由上表可知,从单位贡献边际来看,甲乙两种提供的较多,但丙能提供的贡献边际总额最多,为14400,所以,开发丙产品有利。 (2),如丙产品的年市场需求量为600件,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首先应安排丙产品600件的生产,这时仍剩余机时2000小时。由于甲产品单位机时提供的贡献边际为1.25,乙为1.5,因而剩余的机时应全部安排乙产品的生产,可以生产乙产品100件,这样才能使
企业的边际贡献最大,为13800元。 9.解
(1)因为订单报价170元/台>单位变动成本140元/台,所以,可以接受追加订货。 (2)根据已知材料,编制相关损益分析表,如表所示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变动成本 机会成本 相关损益 接受追加订货 170*500=85000 88000 140*200=28000 200*300=60000 —3000 拒绝接受订货 0 0 因为拒绝接受订货方案的相关损益最大,所以,应拒绝接受追加订货。 (3)根据已知材料,编制相关损益分析表,如表所示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变动成本 专属成本 机会成本 相关损益 接受追加订货 170*500=85000 77000 140*500=70000 2000 5000 +8000 拒绝接受订货 0 0 因为接受追加订货方案的相关损益最大,所以,应该接受追加订货。 (4)根据已知资料,编制相关损益分析表,如表所示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变动成本 专属成本 机会成本 其中: 冲减正常任务收入 设备出租可获租金 相关损益 接受追加订货 170*500=85000 83000 140*400=56000 3000 24000 200*100=20000 4000 +2000 拒绝接受订货 0 因为接受追加订货方案的相关损益最大,所以应接受追加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