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r^CLIHUre中国乡村志•流年•史鉴•民俗•农艺•茶坊
乡村
栏目编辑:李伟杰投稿邮箱:hexiesannong@126.com
4
堂
《李堂村志》
翟幸福
封
看热闹
看炒蜀黍花儿
就是爆玉米花。李堂村村民有习惯在二月二吃炒蜀黍、炒豆 子.但旧时一般在家里用铁锅炒。20世纪70年代初,有机器传 入。师傅把晒干的玉米放进一个像炮弹的容器里,扣好盖子.左 手有节奏地拉着风箱.右手转着锅的手把.大约10分钟卸下.然 后插在一个铁丝网里,用一种特殊的器械固定住锅.用脚使劲一 踩.就会听见“轰”的一声巨响.香酥甜脆的爆米花四处飞滅.?亥 子们捂着耳朵.等响声过后.捡拾地上散落的爆米花吃。
看杀猪
进入腊月中旬.农家便开 始忙着杀猪。20世纪80年代 之前.家家户户都饲养一到两 头猪.勤俭的农家多以谷糠、 豆叶、地瓜秧之类喂养。猪长 得也非常慢.一头猪几乎要养 整整一年。那时肥猪多在100 斤左右,最大不超过150斤, 各生产队根据经济条件.至少 杀一头猪分肉给社员.价格一 津按国家统一牌价每斤 猪肉七角六分。
母到春T1生产队杀猪时 间,附近的大人孩子都会跑来 看热闹。村童们看杀猪纯粹是 图好玩开眼界,另外渴望能得 到一个从猪肚子里刚取出的 猪尿脖.吹起来后.用细线扎 住口 .当皮球玩。
mk
听说书
说书就是“河南坠子”。当 秋收结束,秋播完成,农村就 进入了农闲季节,这时说书人
农村•农业•农民2016.12A
u ge of China ■ 中国乡村志Y
就开始进村了。那时.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听说 书戏就成了最好的娱乐方式。
说书一般是两个人.一人说唱.一人伴奏. 也有两人轮流着说的。说书的道具非常简单.一 面小圆皮鼓、一把三弦、两块铜板、一块醒目、一 把折扇.在村里找一个宽敞的地方.搬一张桌子 摆上道具.就可以表演了。说书人先“咚咚咚”敲 一通鼓,等人聚得差不多的时候,清清嗓子,先 来一段开场白:“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过不留 名不知张三李四,雁过不留声不知春夏秋冬。” 自报家门后.说书人手持一方醒木用力地一击. 高声叫道:“天也不早啦!人也不少啦!诸位明 公.各位先生.稳坐两旁.不要吭声.听我这吐字 不清.道字不明.破喉咙、烂嗓子.为您慢慢地道 来!未曾开言一声问.再请诸位明公:想听文的 《包公案》.爱听武的《杨家将》;半文半武《双掉 印》.苦甜酸辣《老红灯》.孙悟空曾经闹过天 宫。”如果是已经说了一天,第二天再开场的时 候则唱道:“昨夜晚说了半部《X
X X》,
电陶瓷式”广播喇叭.因其形状像饭碗.村人就 形象地称其为“喇叭碗儿”。公社建起广播站.大 队建起广播室.有线小喇叭装进家家户户.形成 了一个庞大的广播网.人们就是通过家里的小 喇叭.来了解国际国内的大事。大寨出了个陈永 贵.出叛徒、内奸、工贼.张铁生考了个大零 蛋.国际局势、高层动态等.都可以及时听到。把 当时流行的名词列出来.几乎就是政治时事的 简表:批林批孔、抓纲治国、粉碎“四人帮”、拨乱 反正、包产到户……少儿节目就是《小喇叭开始 广播了》.这个节目也是少年儿童们最愿意听的 节目。如果毛“最高指示”发表了,社员们听 完后还要在本生产队庆祝.上面事先会通 知要求。
每年到了大年三十.广播里就转播人 民广播电台的“忆苦思甜”专场报告会。记得有 一年广播的是翻身农奴巴桑的血泪史.播 音员方明用非常凝重而庄严的口气朗诵着。地 方台也有自己的东西.县里头开会.各条战线捷 报频传,通报生产进度,宣传模范人物。广播还 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晚上八点半.是河南人民 广播电台转播完台各地联播后固定的豫剧 样板戏选段节目,由于只有8个,播出就会有规 津.有兄弟的就会相互猜今晚会播什么。在没有 电视和报纸的年月,喇叭就是村人瞭望外面世 界的窗口。
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商品意识渐浓.广播里 广告也应运而生.“河南省巩县站街木工机械厂 生产大中小型制砖机.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价 格优惠.实行三包.代办托运.电话……电报挂 号……”也有略加修饰的.一般是对话式:“他大 婶,你这急匆匆的,打算上哪去啊?”“哎呀.俺家 责任田长棉铃虫了” “棉铃虫?快用……呀”.最 后两人异口同声地说:“用……治棉铃虫效果 好! ”©
还有那
本儿半、半半本儿,未表未论未曾交代清,哪里 丢书学徒哪里找,哪里记准哪里你老接着往下 听。”当书说到关键时刻.说书人一句“明天再 表”。
听喇_儿
就是听广播。滴、滴、滴……“刚才最后一 响.是北京时间八点整这是广播电台的整点 报时.农村人把喇叭当钟表使唤。冬天天亮得 晚.《东方红》的乐曲一响.播音开始.六点了 .上 学的孩子该起床了;中午喇叭一响.快放学了. 家庭主妇们该做饭了;晚上广播结束.天不早 了.挡好鸡窝门.熄灯睡觉。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为了占领农 村的宣传阵地.上级要求各村普及有线广播.家 家安装小喇叭.是“舌黄式”喇叭.后来换成“压
农村•农业•农民2016.1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