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环境空气—氯乙烯的测定—热解吸进样-气相色谱法

环境空气—氯乙烯的测定—热解吸进样-气相色谱法

来源:九壹网
FHZHJDQ0012 环境空气 氯乙烯的测定 热解吸进样 气相色谱法

F-HZ-HJ-DQ-0012

环境空气—氯乙烯的测定—热解吸进样-气相色谱法

1 范围

本法取100mL气体分析,检出下限浓度为0.05mg/m3;测定范围为0.2~5mg/m3;测定下限为0.2mg/m3。若现场浓度更低,可适当增加浓缩进样体积;若浓度较大时,可直接进样分析。但进样量标准和样品应相同。

环境空气中与氯乙烯共存的杂质为乙炔和乙醛(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用3%聚乙二醇-400/101白色担体与GDX-301[质量比(9+1)]混合柱能使乙炔、氯乙烯、乙醛很好地分离(参见图2)。 2 原理

氯乙烯低温下浓缩在6201担体上,然后加热解吸,经3%聚乙二醇-400与GDX-301混合柱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 3 试剂

3.1 氯乙烯标准气:含量99.99%,贮存于铝制钢瓶中。使用时,以氯乙烯钢瓶气为原料气和零空气为稀释气,用大瓶子法配制成已知浓度的氯乙烯标准气体,配气方法见附录:大瓶子配气。然后用零空气逐级稀释成所需浓度的标准气体。 3.2 聚乙二醇-400 色谱固定液。 3.3 GDX 301 色谱固定液。 3.4 6201红色担体(40~60目)。 3.5 101白色担体(60~80目)。 4 仪器

4.1 注射器:磨口,100mL,体积刻度应校正。

4.2 浓缩柱:内径 2~3mmU型玻璃管,内装10cm长 6201 担体(40~60目),两端用玻璃棉堵塞。

4.3 致冷器:半导体致冷器,可达到-50℃。 4.4 加热器:温度控制在160±10℃。

4.5 六通阀:接浓缩柱用的六通阀,工作原理见图1。当将阀转动60°时,只有载气通过,其余各气路互不相通(见图中加热解吸位置)。

图1

4.6 玻璃配气瓶:容积为2L(体积需校正),瓶内装有少许玻璃珠作搅拌用。

1

4.7 气相色谱仪,附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5 采样

用100mL注射器,抽取现场空气洗3~4次后,采气100mL,密封进气口。 6 操作步骤

6.1 气相色谱测试条件

分析时,应根据气相色谱仪的型号和性能,制定能分析氯乙烯的最佳测试条件。 色谱柱:柱长3m,内径4mm,不锈钢柱,内装3%聚乙二醇-400与 GDX-301(9+1)/101白色担体(60~80目)。

柱温:60℃。

检测室温度:110℃。 汽化室温度:120℃。

载气(N2)流量:40mL/min。 氢气流量:40mL/min。 空气流量:420mL/min。

6.2 绘制标准曲线和测定校正因子

在作样品测定的同时,绘制标准曲线或测定校正因子。氯乙烯色谱图见图2。

图2 氯乙烯色谱图

1- 乙炔110s;2-氯乙烯255s;3-乙醛319s

6.2.1 绘制标准曲线。用零空气将已知浓度的氯乙烯标准气体逐次稀释成50~500mg/m3范围

内的4个浓度点的标准气体。另取零空气作为零浓度气体。分别准确量取1mL各个浓度点的标准气体,按气相色谱最佳测试条件进样,得氯乙烯的色谱峰和保留时间,每个浓度重复三次测定,测量氯乙烯的峰高或峰面积的平均值。以氯乙烯含量(µg)为横坐标,对应的平均峰高或峰面积(mm或mm2)为纵坐标,绘制氯乙烯的标准曲线,并计算其回归线的斜率。以斜率的倒数作为测定样品的计算因子 Bg(µg/mm或µg/mm2)。

6.2.2 测定校正因子。在测定范围内,可用单点校正法求校正因子。在样品测定同时,分别精确量取1mL零空气和1mL与100倍样品气浓度相接近的氯乙烯标准气体,按气相色谱最佳测试条件进样测定,重复做三次,得氯乙烯峰高的平均值和保留时间,按下式分别计算氯乙烯的校正因子:

f=

cs

As−A0

2

式中: f ——氯乙烯的校正因子,µg/mm或µg/mm2;

cs ——标准气中氯乙烯含量,µg;

As ——标准气体的峰高或峰面积,mm或mm2; A0 ——零空气的平均峰高或峰面积,mm或mm2。 6.3 样品测定

先将六通阀旋至“浓缩样品”位置。把浓缩柱插在致冷器中,冷却2~3min,准确量取100mL气样从六通阀进样口缓慢注入,使氯乙烯浓缩在柱中,再用40mL零空气冲洗“浓缩样品”气路系统。冲洗后,立即将六通阀旋至“加热解吸”位置。撤掉致冷器,待浓缩柱表面温度上升至室温时,再安上加热器,加热(160±10℃)汽化1min。迅速将六通阀旋至“进样”位置,样品即被载气吹入色谱柱中,进行分离自测定。待出峰完毕(约30s)后,迅速将六通阀旋至“浓缩样品”位置,准备下次进样。每个样品重复做3次,用保留时间确认氯乙

。记录分析时的气烯的色谱峰,测量峰高或峰面积,得峰高或峰面积的平均值(mm或mm2)

温和大气压力。

如空气样品浓度大于5mg/m3时,可取1mL气样直接进样测定,这种情况测定结果的计算公式不必再除以Eg。

在样品测定的同时,取零空气按相同操作步骤作空白测定,记录分析时的室温和大气压力。

7 结果计算 7.1 标准曲线法

c=(A−A0)⋅BgV0⋅Eg×1000 式中:c ––––空气中氯乙烯的浓度,mg/m3; A ––––样品气体的峰高或峰面积的平均值,mm或mm2; A0 ––––零空气峰高或峰面积的平均值,mm或mm2; Bg ––––用标准气体绘制标准曲线得到氯乙烯的计算因子,µg/mm或µg/ mm2; Eg ––––由实验确定氯乙烯的浓缩和热解吸平均效率; V0 ––––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mL。 7.2 单点校正法 c=(A−A0)⋅f×1000 V0⋅Eg式中:f ––––用单点校正法得到氯乙烯的校正因子,µg/mm或µg/ mm2;其他符号同上式。 8 精密度和准确度 氯乙烯浓度在0.27~2.61 mg/m3范围,经浓缩和解吸等操作,其回收率为100±7%。 本法所列条件的相对误差,氯乙烯浓度在大于3mg/m3时为±6%,浓度在0.27~2.61 mg/m3范围内为±8%。 9 说明 9.1 色谱条件的选择 9.1.1 柱温的选择:随着柱温的升高,峰高也增加,但随之分离效果变差(见表1、表2)。 9.1.2 氢气流速的选择:氢气流速大小对峰高亦有影响,见表3。选择氢气流速在 (30~48) mL/min为合适。 9.2 吸附剂的选择。采用活性炭作吸附剂虽吸附性能强,但解吸困难,需300~400℃的高温,且回收率低。用玻璃微球在-50℃下很难浓缩氯乙烯,高分子微球的回收率只有 60%~80%之间;用 6201担体能满意地浓缩氯乙烯,解吸温度仅需150℃左右,故本法选用吸附浓缩柱为6201红色担体。 3表1 峰高与柱温的关系 柱温/℃ 峰高/mm

39 72 50 101 60.5 122

表2 柱温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柱温/℃ K*分离效果

39 2.63 50 2.55 60.5 1.83

K*表示氯乙烯和乙醛两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之差,与其各自半峰宽之半的和之比。

表3 氢气流速与峰高的关系

22 31 48 69 78 氢气流速/(mL/min)

110 149 147 117 108 峰高/mm

9.3 解吸温度的影响。解吸温度对结果的影响见表4,浓缩在6201担体上的氯乙烯要在适当的温度下解吸,如果解吸温度为300℃时,色谱峰变宽,峰高有降低的趋势。而当温度降低到100℃时,峰高就有明显降低,说明解吸不完全。为此,选择的解吸温度在150~170℃。 9.4 解吸时间的影响见表5。如果解吸时间小于30s时,解吸不完全。解吸时间大于2min时.色谱峰的峰高下降,故选择解吸时间在1min左右。

9.5 配气方法。用色谱法测定大气中氯乙烯体积比一般都是109,配制标准气的方法基本上有两种,一是静态配气法(配气瓶法和注射器取样逐级稀释法),另一种是动态配气法(渗透管法)。对这几种配气方法中所得到的标准曲线的斜率相差较大(见图3)。其中,注射器法由于多次稀释操作等原因,在同一天接连作标准曲线,斜率就有变化,使结果误差很大,见图4。采用配气瓶配制标准气样,则结果较为稳定,但配制低浓度标准气体时,由于器壁吸附等原因,浓度会发生变化,例如28mg/m3的标准氯乙烯气样在20h后,浓度可下降到70%左右。选用渗透管动态配气时,只要控制好流速,采用定量管进样,分析结果稳定,且重现性好,也没有逐级稀释误差和容器吸附带来的损失。

表4 解吸温度对峰高的影响

300 250 200 150 100 93.5 95.5 95.1 98 .7 95.4 97.4 97.0 100 91.5

解吸温度 峰高/mm 比值*(%)

*以解吸温度在150℃时色谱峰高的比值为100%。

表5 解吸时间的影响 0 30 60 105 150 解吸时间/s

99 116 117 108 97 峰高/mm

84.6 99.2 100 92.3 82.9 比值*(%)

*以解吸时间在1min时色谱峰高的比值为100%。

4

图3 动态法与静态法比较

1-渗透管法;2-配气瓶法;3-注射器法

图4 同一天两次用注射器配气制作的工作曲线

10 参考文献

10.1 崔九思,王钦源,王汉平主编,大气污染监测方法(第二版),pp. 455~462,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97

附 录 1 大瓶子配气

取20L玻璃瓶或聚乙烯塑料瓶,洗净烘干,精确标定体积。然后将瓶内抽成负压,用净化的空气冲洗几次,排除瓶中原有的全部空气。再抽成负压(如瓶中剩余压力约50kPa),然后加入一定量的原料气,并充进净化空气至大气压力。摇动瓶中翼形搅拌片,使瓶中气体混

5

合均匀,即可使用。根据瓶子的容积和加入原料气的量计算瓶中气体的浓度。

若加入的原料气在常温下是气体,可用气体定量管量取已知纯度的原料气。气体定量管体积事先应精确标定好,量取气体时应考虑到定量管的活塞死体积,并进行修正。附录图1是从钢瓶中取气的方法;将气体定量管与钢瓶喷嘴相连,打开钢瓶气门,先让钢瓶气通过气体定量管放空一部分,冲洗定量管,再关闭钢瓶气门和气体定量管的两端活塞。然后按附录图2将气体定量管接到已抽成负压的大配气瓶的长管端,另一端与净化空气相连通,打开活塞,净化空气将定量管中气体全部冲入大瓶中,待瓶内压力与大气压力相等,配气结束。瓶中气体的浓度由下面公式计算:

c=

a⋅b⋅M

×103

Vmol⋅V

式中:c ——瓶中气体浓度,mg/m3;

M ——分子量,g/mol;

Vmol ——摩尔体积(见附表1),L/mol;

a ——加入原料气的体积,即气体定量管的体积,mL; b ——原料气的纯度; V ——大瓶子的体积,L。

附录图3是一种常用的配气瓶,它有一个样气注入口,注射针通过硅橡胶垫,从此口插入。配气瓶是约5L的耐压玻璃瓶,容积事先用称水重的方法精确测量。配气装置如附录图4所示,将配气瓶抽空再充入净化的稀释气,再抽空,再充气,连续用稀释气冲洗三次,最后一次充入接近于大气压。用注射器,从样气注入口注入所需体积的原料气,继续向配气瓶内

,放置1h后,瓶中混合气即可使用。标准气充入稀释气至瓶内压力达一定正压(如85kPa)

浓度用下式计算。

c=

P0⋅a⋅b⋅M

×103 ,

(P0+P)⋅Vmol⋅V

式中:c ——配气瓶气体浓度,mg/m3;

a ——注入原料气的体积,mL; b ——原料气的纯度; M ——分子量,g/mol; Vmol——摩尔体积,L/mol; P0 ——大气压力,kPa;

P' ——U型管汞压差计读数,kPa(1mmHg柱=0.1333kPa); V ——配气瓶体积,L。

附表1 不同温度下气体的摩尔体积 Vt/L(101.3kPa) t/℃ Vt/L(101.3kPa) t/℃

-10 21.59 25 24.46 0 22.41 30 24.87 5 22.82 35 25.28 10 23.23 40 25.69 15 23. 50 26.51 20 24.05

6

附录图1 用气体定量管从钢瓶中取气

1— 钢瓶;2—钢瓶喷嘴;3—气门开关;4—气体定量管

附录图2 大瓶子配气装置

1— 配气瓶;2—气体定量管;3—联接管

附录图3 真空配气瓶

7

附录图4 用真空瓶配气装置

1—稀释气钢瓶;2—减压阀;3—针阀;4—气体净化管(内装分子筛,硅胶和活性炭,烧碱石棉);

5—U型管汞压差计;6—真空配气瓶;7—配气瓶样气注入口;8—真空泵

附录2 氯乙烯基本性质

氯乙烯(乙烯基氯)CH2=CHCl,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在12~24℃时则冷凝为液体,略有芳香气味。分子量62.50;沸点-13.9℃;凝固点-160℃,液体相对密度0.9121(20℃);蒸气压0.403kPa(25.7℃);蒸气相对密度2.15;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3.6%~26.4%。易燃。热分解产物有氯化氢、光气、一氧化碳等。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极易溶于乙醚、四氯化碳中。

氯乙烯属低毒类物质。长期接触氯乙烯会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的病变。吸收大量高浓度氯乙烯会造成深度麻醉而死亡。近年来报道氯乙烯有致癌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氯乙烯测定方法主要是用气相色谱法。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