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整理)万吨工业润滑油调配项目一期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整理)万吨工业润滑油调配项目一期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来源:九壹网
.................

目 录1 总 论 3

1.1项目背景 .............................................................................................. 3 1.2评价依据 .............................................................................................. 3 1.3评价目的 .............................................................................................. 5 1.4评价范围 .............................................................................................. 5 1.5评价内容 .............................................................................................. 5 1.6评价方法 .............................................................................................. 6 1.7评价程序 .............................................................................................. 6 1.8质量控制 .............................................................................................. 8 2 工程分析 ............................................................................................. 9 2.1工程概况 .............................................................................................. 9 2.2选址 ...................................................................................................... 9 2.3总体布局 .............................................................................................. 9 2.4生产工艺 ............................................................................................ 10 2.5生产设备及布局 ................................................................................ 12 2.6原辅材料及产品 ................................................................................ 13 2.7公用工程设施 .................................................................................... 16 2.8建筑物结构 ........................................................................................ 17 2.9气象特征 ............................................................................................ 17 3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18 3.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18 3.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21 3.3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分析 ................................................................ 24 3.4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24 3.5职业卫生类比调查结果 .................................................................... 24 4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与评价 ................................................... 28 4.1选址 .................................................................................................... 28 4.2总体布局 ............................................................................................ 28

.................

.................

4.3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 ........................................................................ 28 4.4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 29 4.5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 31 4.6拟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 .................................................................... 31 4.7辅助卫生用室 .................................................................................... 32 4.8建筑卫生学措施 ................................................................................ 32 4.9职业卫生管理 .................................................................................... 33 4.10职业卫生专项投资概算 .................................................................. 33 5 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 ........................................... 34 5.1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 34 5.2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类比分析 ................................................ 34 5.3缺少类比资料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 ............................ 34 5.4维检修时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 ........................................ 37 5.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 ................................................................ 37 6 建 议 ........................................................................................... 39 6.1生产工艺 ............................................................................................ 39 6.2职业病危害防护补充措施 ................................................................ 39 6.3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 40 6.4 应急救援措施 ................................................................................... 40 6.5辅助卫生用室 .................................................................................... 40 6.6建筑卫生学要求 ................................................................................ 41 6.7职业卫生管理 .................................................................................... 41 6.8职业卫生防护投资 ............................................................................ 43 7 预评价结论 ....................................................................................... 44 附件一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分析 ......................................................... 46 附件二 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78 附件三 ......................................................................................................... 80

.................

.................

1 总 论

1.1项目背景

***油品有限公司是***投资有限公司在***投资建设的独资企业。***投资公司是***年在**注册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在中国的主要投资主体。目前,投资者在华的投资涉及到石油化工,润滑油生产销售、成品零售、LPG生产销售及储油设施经营等多个领域,在华拥有的合资、独资企业已达十多家。中国的工业润滑油市场目前的价值估计为11亿美元,预计到2009年能够再增加2.5亿美元,中国的工业润滑油市场已在由以***润滑油为主迅速地转为以***工业润滑油具有竞争优势的**润滑油为主。

****投资公司拟总投资2900万美元,在***工业区新建年产9万吨工业润滑油、润滑剂及切削液工程。工程项目分三期建设,第一期年产量4.5万吨,预计在2007年2月建成投产,根据国内及国际工业润滑油市场发展的情况,第二期年产量为2.5万吨,预计在2008年底投资建设,第三期年产量为2万吨,预计在2010年底建成投产。该工程为一期工程,主要产品为工业用润滑油、润滑剂和切削液,产品30%销往国外,70%在中国市场上销售。

***年***月****局同意***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受****油品有限公司的委托,对该项目一期工程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2评价依据

1.2.1法律、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60号)

(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年5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352号)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

.................

令第376号)

(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006年7月27日卫生部令第49号发布)

(5)《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002年3月28日卫生部令第23号) (6)****

1.2.2规范、标准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 (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2002 (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2801-91

(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2002年3月11日卫生部卫监发[2002]第63号发布)

(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HG20571-95 (6)《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SH3047-93 (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2001 (9)《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5044-1985 (10)《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GB935- (1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8-2003 (1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2002 (13)《劳动保护用品选用规则》 GB11651- 1.2.3 基础依据

(1)***局《关于外商独资经营工业润滑油调配项目的复函》****号 (2)《***油品有限公司9万吨/年工业润滑油、润滑剂及切削液调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油品有限公司签定的关于编制《***油品有限公司9万吨/年工业润滑油、润滑剂及切削液调配项目一期工程职

.................

.................

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技术服务合同 1.3评价目的

通过***油品有限公司9万吨/年工业润滑油调配项目一期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识别、分析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产生环节,预测可能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及程度,在此基础上论证***油品有限公司9万吨/年工业润滑油调配项目一期工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指出工程项目中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并提出补充建议,以使该项目建成后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保障生产工人的身体健康,从而达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目的。

本报告为建设单位完善初步设计、施工设计中的预防措施和对策提供依据,也为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卫生审查提供依据。 1.4评价范围

本次预评价范围为****油品有限公司9万吨/年工业润滑油调配项目一期工程生产装置(基础油罐区、添加剂罐区、生产车间、成品灌装线及仓库) 及其配套辅助设施(空压站、冷冻站、污水处理设施)。

本评价报告不包含环境、安全、消防方面的内容,不包含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

本评价报告以建设方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工艺、设备和原料等为基础进行分析、识别与评价。 1.5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油品有限公司9万吨/年工业润滑油调配项目一期工程选址和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名称、性质、主要产生环节、可能产生的浓度(强度);对人体的主要健

.................

.................

康危害及其职业病危害程度预测;对拟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及评价,主要包括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辅助卫生用室、建筑卫生学、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1.6评价方法

根据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采用检查表法和类比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对缺少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等类比资料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本评价依据国家、行业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等,结合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配置情况,运用系统分析、专业判断方法,预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及其职业病危害程度。 1.7评价程序

评价机构按照准备、实施、完成报告编制三个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见图1-7。

.................

.................

准 备阶 段1收集有关资料(法规、标准、技术资料) 2初步调查分析 接受建设单位委托 实 阶.................

拟订预评价方案 质控审查 确定预评价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 施段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职业卫生调查 — — — — — — — — — — — — — — — — — — — — 汇总、分析资料 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标准 得出结论 完成阶段 编制预评价报告书 内审及专家评审* 提交正式报告 图1-7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图

.................

1.8质量控制

在准备阶段,主要对建设单位提供的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等进行初步工程分析;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编制预评价方案并进行质控审查。

在实施阶段,主要根据预评价方案完成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在完成阶段,汇总、分析各类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做出评价结论,严格按照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标准,编制预评价报告书,并进行质控内审与专家评审。

.................

.................

2 工程分析

2.1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年产9万吨工业润滑油调配项目一期工程。 项目性质:新建。 拟建地点:****工业区。

建设时间:计划**年***月建成投产。 2.1.1工程总投资

工程总投资为2900万美元。 2.1.2生产规模

一期产品年产量为4.5万吨。 2.1.3 劳动定员

劳动定员:本工程劳动定员54人,目前生产操作人员18人,生产管理人员为3人,设备维修部管理和操作人员为4人,其他为辅助部门的管理和操作人员。一线生产工人均为男工。

生产制度:生产拟实行1班制,每天工作8小时,年工作日260天。 2.2选址

***区是***开发区,位于****。 项目选址在***以南的区域。 厂址周边概况:东临****。 2.3总体布局

该项目主要包括基础油罐区、添加剂罐区、生产车间、成品仓库、办公楼、长江码头到厂区储罐的输线、水处理设施、公用工程和其他辅助设施等。

厂区征地面积为60088m2,建构筑物占地面积13953m2,总建筑面

.................

.................

积14455m2,厂区绿化率20.8%。 2.3.1总平面布置

厂区范围内自西向东主要呈三大块布局,即罐区、生产车间和仓库区、办公楼区,公用工程和其他辅助设施区布置在厂区边缘地带。

罐区布置在厂区西侧,主要有基础油储罐区及装卸台、添加剂储罐区及装卸台,办公楼布置在厂区东侧靠近滨江路,便于员工出入;生产车间和成品仓库合并为一幢建筑,布置在办公楼与罐区之间的区域。污水处理设施布置在厂区的东南角。

主出入口位于东北角,为人流出入口,次出入口位于西南角,为物流出入口。 2.3.2竖向布置

办公楼为二层结构,职工餐厅、更衣室、门诊室等布置在办公楼的一层。 2.4生产工艺

该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来源于***集团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专用配方技术和自动批量调配(ABB) 工艺,由***集团工业润滑油部门设立在全球的多个实验室及研究所自行研发的工艺。 2.4.1 生产工艺流程

基础油以及各类添加剂经自动批量调配系统完成调配后灌装加工,不涉及任何化工合成工段。

1)原料输送

该项目生产的主要原料为基础油和各种添加剂,所需的基础油将利用****公司化学品专用码头并通过管道输送或由槽车运送到基础油罐区,添加剂由槽车送到添加剂罐区;罐区的所有储罐都有专门的输送泵及管线将基础油及添加剂输送到生产区。输送管线上设有接发球、吹扫线、压力和温度测点及变送器、计量仪表、安全排放设施、自动

.................

.................

切断阀及各种不同的阀门组。

所有的储罐都有加热盘管以确保处于环境温度。其中8个储罐采用保温层,维持温度在20~90℃;另有8个储罐为一般加热盘管,保持温度在20~40℃之间。

2)物料调配

生产区分为6个专门的工作站,用于不同系列产品的生产。按照市场和生产需要,每个工作站都对应不同的储罐。所有的工作站均采用自动批量调配系统(ABB),对人/机界面、管理界面、批量控制、配方控制、库存管理及生产控制等进行全面控制。2#和3#工作站设置有换热器,其加热温度需要达到150℃,其余的工作站仅需在常温到90℃之间保温加热。

所有的调配操作均在混合器中进行(包括预调配器),ABB完全由PLC控制系统控制来完成所有的称量、搅拌、加热及泵送等操作。工艺中设置专门的清桶设备(DDU,无需吹扫系统),将冲洗原料桶的所有水和油都在同一配方中使用完。

3)缓冲存放

工厂设置专门的成品缓冲罐及暂存储罐,可以按照要求对中间品及成品进行转换。通过配管系统,产品由调配槽输送到相应的缓冲罐,再对管线进行吹扫。暂存环节的产品经检验后,有一些指标不符合要求的,此时需加入添加剂,操作方式是机械加料。

4)成品灌装

成品在输送到灌装区前必须通过成品的质量检验。工厂有三条、具有底部灌装功能的半自动灌装线,配合各种系列产品的缓冲罐进行及时有效地灌装。采用20、208及100L(IBC)三种规格进行灌装。 工厂在其大门附近设置地秤,用于出入原料及产品的计量。

该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环节,见

.................

.................

框图2-4-1。

⊙☆● 基础油油轮 码头 基础油 槽车 添加剂 槽车 ⊙☆● 基础油储罐 添加剂储罐

⊙☆● ⊙ ⊙ ⊙ 调 配

注:⊙—表示产生毒物;☆—表示产生噪声;●—表示产生高温;

暂 存 灌 装 成品仓库 图2-4-1 该项目生产工艺流程框图 2.4.2生产控制水平

对基础油输送、添加剂计量和输送、搅拌调和系统以及灌装线的全生产过程采用全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PLC计算机控制系统,对工艺生产过程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集中采集、显示、控制、报警,达到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2.5生产设备及布局 2.5.1主要生产设备种类

(1)储罐:基础油储罐、添加剂储罐、工作站储罐(调和、暂存)。 (2)输送泵:基础油输送泵、卸料泵、添加剂输送泵、工作站泵。 (3)混合设备:多种物料混合设备、搅拌器。 (4)装卸设备。 (5)集合管。 (6)热交器。 (7)辅助设备。

.................

.................

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5-1。

表2-5-1 主要生产设备 设备名称 基础油储罐 基础油储罐 基础油储罐 基础油储罐 基础油储罐 基础油储罐 添加剂储罐 调和罐 调和罐 调和罐 暂存罐 暂存罐 暂存罐 基础油输送泵 添加剂输送泵 润滑油输送泵 混合设备 装卸设备 装卸设备 集合管 成品灌装线设备 热交换器 装卸设备 装卸设备 自动保桶设备 冲洗油收集罐 规格(m3) 2000 1000 1500 500 250 100 50 10 20 35 42 24 12 18.5Kw/22Kw 7.5Kw/9Kw/4Kw 11Kw/5.5Kw 15Kw/22Kw 15Kw 15Kw - 15Kw 324000Kcal/h 15Kw 15Kw 45Kw - 数量(台) 2 4 1 1 4 2 16 4 2 1 3 12 15 11 16 23 13 3套 5套 1套 3套 1 2套 1套 4套 2套 备注(位号) T1118、T1119 T1101-T1103、T1115、T1116 T1117 T1105 T1102-T1104、T1108、T1111 T1113、T1114 - 生产区设备V-3301、V-3302、V-3201、V-3401 生产区设备V-3101、V-3203 生产区设备V-3305 生产区设备3317-3319 生产区设备3311-3316、3217-3222 生产区设备3211-3216、3311-3316、3411-3413 基础油罐区 添加剂罐区 生产区暂存罐区 调和罐搅拌器 基础油及添加剂装卸车设施 成品及空桶装卸设施 生产区、从FMC进口 生产区、从FMC进口 生产区 散装原材料 散装成品 生产区,从FMC进口 生产区 2.5.2主要设备布局

根据SH3011-2000《石油化工工艺装置设备布置设计通则》和HG20546-92《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生产装置内的设备布置均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

基础油储罐、添加剂储罐均露天布置,调和罐和暂存罐分别布置在生产车间相应区域,装卸设备及物料输送泵就近布置。 2.6原辅材料及产品

2.6.1主要原辅材料 基础油和各类添加剂。

.................

.................

2.6.2储运方式及年使用量 见表2-6-2。

表2-6-2 主要原辅材料储运方式及年使用量 名称 储存方式 运输方式 Emkarox 8500 储罐 管道或汽车 (多羰基酯) (聚亚氧烷基乙二醇) 年使用量(t) 3950L 19934L 2377L 2500KL 2300L 7927240L 8202980L 6900KL 7329886L 6600KL 100KL 130KL 736L 36234L 260KL 61020L 188L 565L 902L 285L 4081L (基础油酯类) Emkarox RL68H Emkarox HV45 Exxsol D 60 (脂肪族烃碳氢化合物) 储罐 储罐 储罐 储罐 储罐 储罐 储罐 储罐 储罐 储罐 储罐 桶装 储罐 储罐 桶装 桶装 桶装 桶装 桶装 桶装 管道或槽车 管道或汽车 管道或槽车 管道或汽车 管道或槽车 管道或槽车 管道或槽车 管道或槽车 管道或槽车 管道或槽车 管道或槽车 汽车 汽车 槽车 汽车 汽车 汽车 汽车 汽车 汽车 基 础 油 100N 150BS 150N 150SN 500N 500SN Emulsogen MPA730 (脂肪酸链烷醇酰胺) (聚乙二醇单油酸盐) Aicamide N (脂肪酸链烷醇酰胺) Butyl Icinol (2-丁氧基乙醇) (蒸馏妥尔油) 乳Emulsogen M 化(脂肪酸聚乙二醇醚) 剂 Genapol 2822 (烷氧基化脂肪醇) Genapol 2909 (烷氧基化脂肪醇) Alkamuls A Distilled Tall oil Genapol X080 (脂肪醇聚乙二醇醚) (烷基二羧酸酐) Hostacor L Prifac 7920 (蒸馏脂肪酸) 续前表 Prifac 2990 (芥酸) Butyl Carbitol 乳化剂 (乙二醇—乙酸酯) 桶装 桶装 桶装 储罐 桶装 储罐 汽车 汽车 汽车 槽车 汽车 槽车 21469L 36243L 29210L 122223L 30726L 110KL 抗磨损添加剂 .................

Petronate HL/L (碘酸钠) Vicamide 825 (油乙醇胺) Emkarox VG 142 (聚亚氧烷基乙二醇) Hitec 317 (齿轮油添加剂) .................

Hitec 521 Hitec 655 桶装 桶装 桶装 桶装 桶装 桶装 桶装 桶装 储罐 储罐 桶装 储罐 桶装 储罐 桶装 储罐 桶装 储罐 桶装 桶装 储罐 桶装 储罐 汽车 汽车 汽车 汽车 汽车 汽车 汽车 汽车 槽车 槽车 汽车 槽车 汽车 槽车 汽车 槽车 汽车 槽车 汽车 汽车 槽车 汽车 汽车 17762L 1659L 43L 5538L 17518L 39L 546L 60121L 250KL 290165L 4800L 80KL 8699L 300KL 1317L 420KL 259L 750KL 75432L 20298L 474320L 4539L 76000L (液压添加剂)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Irgalube 349 (烷基磷酸铵) Irgalube 2030 Irgalube ML3010 Irgalube TPPT (三苯基硫代磷酸酯) LZ 810 (耐磨液压油添加剂) Prifer 6813 (酯类) Priolube 1428 (丙二醇二油酸酯) Priolube 1429 (丙二醇二油酸酯) Priolube 3952 (聚合脂肪酸酯) TMPTO Contram 101 杀菌剂 Biozid ST-1 (N,N亚甲基二吗啉) Nipacide BIT 20 (丙烯己二醇) 一乙胺(MEA) 碱性增洁剂 乙醇胺(DEA) 三乙胺(TEA) 氢氧化钾 LZ5340MW Cereclor E40C (石蜡) Durad 125L llocut 4 润滑油添加剂

续前表 Irgafos PDDP 润滑油添加剂 (二葵基苯基亚磷酸酯) LZ5703 (烷基二硫代磷酯锌) 桶装 桶装 桶装 桶装 桶装 桶装 汽车 汽车 汽车 汽车 汽车 汽车 52L 497L 6687L 19L 58L 128L LZ5738 Irganox L06 抗氧 化剂 (N-苯基-1,1,3,3-四甲基丁基萘-1-胺) Irganox L57 (二苯胺与2,4,4-三甲基戊烯的反应物) Irganox L135 (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烷基酯) .................

.................

Irganox L 190 防腐 蚀剂 (多元羧酸水性滤饼) 桶装 桶装 桶装 储罐 桶装 汽车 汽车 汽车 槽车 汽车 20041L 458L 6L 140796L 2000L Irgamet 39 (N,N-二(2-乙基己基)-4(5)-甲基-1H- 苯并三氮唑基-1-甲基胺) Alox 165 Alox 2028 Alox 2213CS 防锈剂 2.6.3产品

产品名称:工业用润滑油、润滑剂及切削液。

产品规格:五大类300多个品种,包括通用矿物性润滑油、水溶性切削液、溶剂性润滑油及涡轮机油/冷冻机油。

技术性能:工厂可以完全按照用户的要求提供各种技术要求及规格的润滑油、润滑剂和/或其他相关品种。

产品用途:广泛用于各种工业机械的运行、操作及维护中。 2.7公用工程设施 2.7.1应急电源

设800kW柴油发电机1台,当公共电网电源消失时由柴油发电机供电,仪表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应急照明等负荷由专用UPS供电。 2.7.2蒸汽

生产所需蒸汽来自开发区蒸汽管网,通过管线接至该项目界区,供汽压力为1.0Mpa,生产所需蒸汽压力为0.6Mpa,采用减温减压设施以满足工艺和生产要求。 2.7.3污水排放

厂界范围内排水分为含油污水、生活污水、雨水。含油污水来自罐区、油罐洗涤、油罐排污、地面冲洗水及其他区域污水排放,含油污水经管网收集后排入界区内的废水处理站处理,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生活污水排入生活污水管网,进入废水处理站的排放池,与处理

.................

.................

后的污水一并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雨水经管道收集后排入界区外的市政雨水管网。 2.7.4空压站

压缩空气用于管线和设备的吹扫,供气压力为0.7Mpa。选用螺杆式空压机2台(其中1台备用),再生干燥机2台(其中1台备用),选用10cm3的储气罐1只,设备布置在空压机站房内。 2.7.5冷冻站

选用螺杆式冷水机组和板式换热器,提供生产工艺所需的25℃的冷水,螺杆式冷水机组配备的2台离心水泵(1用1备)和循环水泵均布置在冷冻站房内。 2.7.6 产品分析室

对每批次产品进行抽检。 2.8建筑物结构

1)建筑物的间距

建筑物的朝向采用南北向。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大于12m,建筑物与罐区的距离大于25m,罐(丙类)与罐的间距按0.4D考虑。

2)建构筑物结构 ①生产车间及仓库

为单层钢结构,车间内局部设夹层,主车间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仓库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②办公楼

为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9气象特征

本地区气候属***气候区,四季分明。主要自然气象条件:年平均气温15.3℃,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温度-11.5℃;最大相对湿度87%;年平均降水量10.98mm,全年主导风向为ESE~SSE为28%,

.................

.................

NNW~NNE为23%,年平均风速为3.6m/s,年最大风速为29m/s。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全年最小频率风为SSW为2%。

3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3.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本项目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结合总平面布置划分评价单元。 1)储罐区单元

分基础油罐区和添加剂罐区及其装卸台。基础油通过物料输送管道由码头送至储罐或由槽车送至罐区储存,添加剂由槽车送至罐区储存;根据生产需要,基础油和添加剂再由输送泵通过管道输送至生产区。

.................

.................

正常生产情况下,本单元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各种基础油和各类添加剂等毒物,噪声和局部高温。

由于储罐、物料输送管道、输送泵、阀门、法兰、管道接头等设备不密闭,设备年久失修老化以及被腐蚀,管线上的排气口对外排气,管线上的自动切断阀失灵,槽车卸料过程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检修维护操作不当或清除设备管道内阻塞物操作人员违规操作等原因,均可造成各种基础油和添加剂泄漏。

物料输送泵以及电机等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局部高温主要产生在带加热盘管的储罐周围。由于储罐或蒸汽输送管道外层保温层破损,或蒸汽输送管道排汽口对外排汽。

2)生产车间单元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的调配、暂存、灌装等工艺都在生产车间内完成。主要设备有调和罐、暂存罐和成品润滑油灌装线等。

正常生产情况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因素主要有各种基础油、各种添加剂、润滑油半成品和成品等生产性毒物,物理因素有噪声和局部高温。

用量较大的原料通过管道输送至调和罐,用量较小的原料由加料泵通过软管直接抽至调和罐,在经计量、搅拌、加热、调和以及最后制得成品等生产工艺过程中, 物料输送管道、输送泵、阀门、法兰、管道接头等设备不密闭,设备年久失修老化以及被腐蚀,管线上的排气口对外排气,直接加料操作不当、检修维护操作不当或清除设备管道内阻塞物操作人员违规操作等原因,均可造成各种基础油、各种添加剂、润滑油中间品以及产品泄漏。调和罐区主要的生产性毒物是各种基础油、各种添加剂,暂存罐区主要的生产性毒物是部分润滑油的中间品、各种添加剂和润滑油,成品灌装包装区主要的生产性毒物是润滑油、润滑剂和切削液等。

.................

.................

物料输送泵以及电机等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局部高温主要产生在带加热盘管的调和罐周围。由于调和罐或蒸汽输送管道外层保温层破损,或蒸汽输送管道排汽口对外排汽。

3)成品仓库单元

正常生产情况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润滑油、润滑剂和切削液等毒物散发的油雾。由于成品包装材料不符合要求被腐蚀破损,或瓶盖锈蚀等原因,润滑油、润滑剂和切削液泄漏,成品仓库通风不良,空气中油雾的浓度会较高。

4)公用设施单元

空压站和冷冻站: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空压机、冷冻机、水泵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一般情况下空压机产生的噪声较高。

废水处理站:各种基础油、各种添加剂、各种润滑油等的含油污水经管网收集后排入废水处理站处理,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各种基础油、各种添加剂、各种润滑油、硫化氢等。污水泵运行时产生噪声。

.................

.................

3.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危害,见表3-2。

表3-2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损害一览表 序号 基础油 1 2 3 4 5 6 7 8 Emkarate 8500 Emkarate RL68H Emkarox HV45 (聚亚氧烷基乙二醇) Exxsol D 60 Fluid 100N 150BS 150N 500N 无色液体 稻草色液体 淡黄色液体 无色液体 淡黄色液体 暗棕色液体 琥珀色液体 淡琥珀色液体 职业病危 害因素名称 理化性质 存在 闪点(℃) 状态 - 270 240 - >190 282-293 >210 - 250 >100 >100 200 >200 >200 >100 200 沸点(℃) 主要健康危害 侵入 毒性 途径 低毒类; 轻微刺激作用; 低毒类 低毒类 低毒类 低毒类 低毒类 同100N 同上 同上 刺激性 低毒类 低毒类 低毒类; 麻醉作用 低毒类 刺激性 刺激性 低毒类 吸入、皮肤 吸入、皮肤、眼睛 - 吸入、皮肤、眼睛 皮肤、眼睛 吸入、皮肤、眼睛 同100N 同上 同上 皮肤、眼睛 吸入、皮肤、眼睛 眼睛 吸入、皮肤、 吸入、皮肤、眼睛 吸入、皮肤、眼睛 皮肤 - 健康损害及可能引起的职业病 >250 - - - - 371 - - - 200 - >250 171 >200 >200 - - 高浓度雾气轻微刺上呼吸道;皮肤反复接触产生轻微刺激; 刺激呼吸道、皮肤、眼睛; 除非加热,否则吸入不太有害; 刺激呼吸道、皮肤、眼睛; 对皮肤、眼睛产生轻微刺激作用,反复接触此起皮炎 刺激皮肤、眼睛和呼吸道,高浓度吸入导致肺炎 同100N 同上 同上 对眼睛有严重损坏的危险,急性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 刺激呼吸道、皮肤、眼睛,急性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 对眼睛有刺激作用; 呼吸道刺激症状,通过皮肤吸收 刺激作用; 刺激作用 刺激作用 - 500SN 9 乳化剂 10 Emulsogen MPA 730 11 12 13 14 15 16 17 Alkamuls A (聚乙二醇单油酸盐) Aicamide N Butyl Iinol (2-丁氧基乙醇) Distilled Tall oil Sylvatal 25-30S Emulsogen M (脂肪酸聚乙二醇醚) Genapol 2909 (烷氧基化脂肪醇) 琥珀色液体 褐色液体 琥珀色液体 棕色液体 无色液体 黄色液体 黄色液体 淡黄色液体 淡黄色液体 .................

.................

续前表 18 Genapol X080 (脂肪醇聚乙二醇醚) Hostacor L 淡黄色液体 浅褐色液体 白色固体 琥珀色液体 190 >100 180 >150 - - 260 >150 低毒类 低毒类 低毒类 刺激性 眼睛 皮肤、眼睛 皮肤、眼睛 吸入、皮肤、眼睛 有严重伤害眼睛的危险,急性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 刺激皮肤,有严重伤害眼睛的危险,急性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 同上 刺激呼吸道、皮肤、眼睛 19 (烷基二羧酸酐) Prifrac 2990 20 (芥酸) Vicamid 825 21 (油乙醇胺) 抗磨损添加剂 Emkarox VG 142 22 (聚亚氧烷基乙二醇) Hitec 317 23 (齿轮油添加剂) Hitec 521 24 (液压添加剂) Lubrizol 810 25 (耐磨液压油添加剂) Priolube 1428 26 (丙二醇二油酸酯) Priolube 1429 27 (丙二醇二油酸酯) 杀菌剂 Biozid ST-1 28 (N,N亚甲基二吗啉) Contram 101 29 碱性增洁剂 30 31 32 一乙胺(MEA) 乙醇胺(DEA) 三乙胺(TEA) 淡黄色液体 琥珀色液体 深褐色液体 琥珀色液体 黄色液体 黄色液体 230 - - 121 >200 270 - - - - 250 >200 低毒类 刺激性 刺激性 刺激性 刺激 刺激 皮肤、眼睛 吸入、皮肤、眼睛 吸入、皮肤、眼睛 吸入、皮肤、眼睛 眼睛 眼睛 除非加热,否则吸入不太可能有害,刺激皮肤和眼睛 刺激呼吸道、皮肤、眼睛,通过皮肤吸收 刺激呼吸道、皮肤、眼睛,通过皮肤吸收 刺激呼吸道、皮肤、眼睛 对眼睛有刺激, 对眼睛有刺激 黄色液体 淡黄色液体 >120 131 - 100 刺激性 刺激性 中等毒类;腐蚀性;刺激性 低毒类 刺激性;腐蚀性 吸入、皮肤、眼睛 眼睛 对呼吸道、皮肤、眼睛有刺激 对眼睛产生中等刺激 尚未发现乙胺类引起中毒的报道; 急性职业性化学性眼睛灼伤; 刺激作用,急性职业性化学性眼睛灼伤; 刺激腐蚀作用,导致永久性视力损伤, 急性职业性化学性眼睛灼伤 无色液体 无色结晶或 液体 无色液体,强烈氨味 - - -6.67 16.6 269 .7 吸入、皮肤、粘膜 吸入、皮肤、眼睛 吸入、皮肤、眼睛 .................

.................

续前表 33 氢氧化钾 无色晶体 - 1390 低毒类;强腐蚀性 皮肤、眼睛 腐蚀作用,导致眼睛和皮肤化学性灼伤, 急性职业性化学性眼睛灼伤; 急性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 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长期反复接触旨起皮炎 润滑油添加剂 34 35 36 防锈剂 37 润滑油 38 润滑油 油状液体 - - 低微毒类 吸入、皮肤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过敏性皮炎; 全身性,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化谢系统、生殖系统及胚胎发育; 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记忆力减退,心电图ST段缺血型改变,免疫功能低下,胃肠道功能紊乱,永久性听阈位移; 局部引起烫伤; 慢性热致疾病:胃肠功能障碍、慢性热疲劳; 皮疹即热痱子; LZ5340 MW Cereclor E 40 C (氯化石蜡) Dural 125L 淡琥珀色液体 浅色液体 无色液体 120 - 250 - >200 241- 255 >232 低毒类 低毒类 低毒类 吸入、皮肤 吸入、皮肤、眼睛 反复暴露于高浓度下会对肝肾产生损害,眼睛轻微刺激 吸入、眼睛、皮肤 吸入高浓度产生神经功能紊乱,对眼睛产生轻微刺激 ALOX 165 棕色液体 >121 刺激性; 吸入、皮肤、眼睛 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皮炎; 39 噪声 - - - - - 40 高温 - - - - - .................

.................

3.3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分析

见附件一。

3.4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见附件二。

3.5职业卫生类比调查结果

***石油有限公司是***年***国***建立的企业,以生产工业润滑油、液压润滑油等润滑油产品为主,目前日产润滑油500吨,其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生产设备均与本项目类似,故选择****石油有限公司作为本次预评价的类比企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月**日对***有限公司已投入运行的润滑油生产装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监测,选用此次测定结果作为类比测定资料。

类比企业与本项目评价参数比较见表3-5-1。

表3-5-1 两项目评价参数的比较 类比因子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厂址 原料 生产工艺 生产规模 劳动制度 拟建项目 ***油品有限公司9万吨/年工业润滑油调配项目一期工程 新建 ** 基础油、添加剂 基础油+添加剂→调和→灌装→入库 一期产品年产量为4.5万吨。 一班制 类比项目 ***石油有限公司工业润滑油项目 已建 *** 基础油、添加剂 基础油+添加剂→调和→灌装→入库 日产润滑油500吨 三班二运行 3.5.1类比企业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1)防毒措施

①基础油、添加剂生产装置露天布置,自然通风良好。 ②物料运行在密闭的设备中。 2)防噪声措施

设备选型为低噪声设备,在部分高噪声设备加消音器。 3.5.2类比企业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配备防护手套、防护目镜、工作服,强噪声的作业岗位佩戴防噪

.................

.................

声耳塞。

3.5.3类比企业应急救援措施

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灌装车间和调和车间设置喷淋装置和洗眼器。 3.5.4类比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①有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2人,定期督促检查各生产车间的职业安全和职业卫生工作。

②生产装置区设有职业病危害因素警示标识。

③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安全教育。在厂区醒目位置通过画廊形式宣传职业卫生与安全知识。

④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类比企业润滑油生产运行工人进行了职业性健康体检,主要检查项目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神经内科、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生化、胸透、心电图、B超、电测听等。实际体检人数35人,本次职业性体检发现:血生化指标异常者7人,其中维修技术员4人,占体检人员的20%,行政管理人员、灌装技术员、专业运输人员各1人,分别占体检人员的2.8%。4名维修技术员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 三项指标都增高的1人,ALT、AST两项指标都增高者1人,仅ALT指标增高的2人,工令都为9年;1名行政管理人员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 三项指标都增高,工令9年;灌装技术员GGT增高,工令8年;专业运输人员ALT、GGT增高,工令8年。7 人中查出脂肪肝者3人,乙肝大三阳者1人。

有胆结石等胆道梗阻性疾病、长期酗酒导致酒精肝或饮食不合理导致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药物等因素都会导致AST、ALT、GGT升高。上述体检资料还不能反映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相关联的因果

.................

.................

关系。

⑤自1997年以来,生产运行过程中未发生泄漏事故,也无急性职业中毒病例。

3.5.5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测试结果分析与评价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类比企业润滑油生产装置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监测。

1)毒物 ①检测结果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对润滑油调和车间调和岗位、灌装车间18L车用润滑油灌装线灌装岗位作业场所空气中非甲烷总烃采用短时间采样方法进行定点监测,于作业工人呼吸带高度,采集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样品,每个点获样品3份,检测结果均小于最低检出限,结果见表3-5-5-1。

表3-5-5-1 类比项目毒物测试结果 (mg/m3) 测试地点 调和车间调和岗位调和罐 灌装车间灌装岗位 18L车用润滑油灌装点 毒物 种类 非甲烷 总烃 样品 数 3 3 范围 <0.3 <0.3 测试结果 TWA <0.3 <0.3 STEL <0.3 <0.3 卫生标准值* PC-TWA PC-STEL 100 100 180 180 合格 合格 合格 结论 * 参照GBZ2-2002中正己烷的职业接触限值

②评价

在正常情况下,调和车间调和岗位和灌装车间18L车用润滑油灌装岗位所测毒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均低于GBZ2-2002中参照毒物的PC-TWA和PC-STEL。

2)噪声 ①测试结果

按照《作业场所生产性噪声测试规范》WS/T69-1996方法进行测试。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各生产设备产生的噪声基本为连续稳态性质,根据其特性,于噪声测试点作业工人人耳高度测试噪声声级,测试结

.................

.................

果见表3-5-5-2。

表3-5-5-2 类比项目噪声测试结果 岗位及测试地点 测试结果 Leq[dB(A)] 74.0-74.2 76.6-77.9 75.4-79.4 84.6-85.4 采集数据(份) 3 3 3 3 接触时间 (小时/日) 1 1 8 1 卫生限值 结论 [dB(A)] 94 94 85 94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调和车间 Additive Tank 1301罐加料泵 1404罐加料泵 灌装车间 18L车用润滑油灌装线灌装加料 空压机房 空压机TAG K-6201A ②评价

测试润滑油生产装置加料泵、空压机等各噪声点噪声强度,按接触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增加3dB(A)的原则,各噪声测试点噪声强度均符合GBZ1-2002的要求。

.................

.................

4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与评价

4.1选址

本项目选址在***区内,厂址周边一定范围内以化工厂为主,无医院、学校、居民区以及其他人口密集的被保护区域,厂址属非自然疫源地。

建设项目的选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要求。 4.2总体布局

该项目厂区范围内自西向东主要呈三大块布局,即罐区、生产车间和仓库区、办公楼区,公用工程和其他辅助设施区布置在厂区边缘地带。

总平面布置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办公楼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罐区和生产车间布置在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侧风向,公用工程和其他辅助设施区布置在厂区边缘地带。

总平面布置基本符合GBZ1-2002的有关规定。 4.3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 4.3.1生产工艺

1)分析

①该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来源于****集团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专用配方技术和自动批量调配(ABB) 工艺,由***集团工业润滑油部门设立在全球的多个实验室及研究所自行研发的工艺,部分产品的生产工艺还在研发阶段。

②生产过程采用先进的PLC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生产工艺参数进行集中采集、显示、控制、报警,达到生产的安全和稳定。基础油输送、添加剂计量和输送、搅拌调和系统以及灌装线的全生产过程采用全自动控制系统。

③所用原料的毒性部分属中等毒类,绝大多数属低毒类。

.................

.................

④部分原料的加料,产品以及副产品的取样由人工操作完成。 ⑤所有带物料的设备和管道,按其危险等级和操作工况,设置事故应急设施,包括液位、温度、压力控制、报警系统及紧急降温、泄压排气连锁系统及防静电措施。

不足之处:部分原料的加料、产品以及副产品的取样由人工操作完成,操作人员可直接接触毒物。

2)评价

该项目生产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密闭化和自动化。基本符合GBZ1-2002的有关规定。

生产工艺评价,见检查表4-3。

表4-3 生产工艺检查表 序号 1 2 3 4 5 检查内容* 对具有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生产过程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实现遥控或隔离操作。 采用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自动(机械)称量、密闭设备加工,防止毒物外逸,避免工人直接操作。 对具有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生产过程应设计可靠的监测仪器、仪表。 生产原辅材料的毒性属中低等。 生产设备和管道必须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防止物料跑冒滴漏,杜绝无组织排放。 符合 √ √ √ √ 检查结果 基本 不符合 符合 √ *引自《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

4.3.2设备布局

调和罐、暂存罐分别集中布置在车间靠南一侧,成品灌装线布置在车间靠北一侧。各种泵就近布置在车间底层。

各种生产设备相对集中布置,灌装线可能逸散毒物的设备布置在自然通风的下风侧,产生噪声的设备布置在厂房的底层。符合GBZ1-2002的有关规定。

4.4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4.4.1防毒措施

.................

.................

1)分析

①基础油储罐和添加剂储罐均露天布置。储罐周围地面设置了围堰。

②尽量降低存储温度,以减少油品的油气挥发。 ③选用密封性能好的机、泵、设备和阀门。 ④试验室设置通风柜。

⑤生产车间及仓库内选用14台屋顶风机,通风换气次数按4次/小时。在新建泵棚、调和设施厂房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利于油气的挥发。在调和设施上安装吸风罩,将废气收集后集中排放。

⑥固体粉状添加剂加料口安装了除尘器,并设置了局部机械通风设施。

不足之处:灌装线灌装口等作业场所未设置局部机械通排风装置。 2)评价

罐区采取自然通风的方式扩散稀释各种毒物,生产车间采用机械通风方式降低毒物浓度。基本符合GBZ1-2002的要求。 4.4.2 降噪声措施

1)分析

①压缩机、风机、泵、轴流风机等主要设备,设计选型上选用低噪声设备,使噪声小于dB(A)。

②采用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综合降噪措施来降低工作环境的噪声,如空压机采用隔音墙来降低噪声。

③车间控制室门用隔声门。 2)评价

采用的降噪措施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的要求。

具体评价见检查表4-4-2。

.................

.................

表4-4-2 防噪声措施检查表 序号 1 2 3 4 5 6 检查结果 检查内容* 尽可能采用噪声小的设备,对于噪声较大的设备,应有减振消音措施,使噪声符合国家规定标准要求。 进入高噪声区域人员必须佩戴性能良好的防噪声护耳器。 高噪声车间应远离其它低噪声车间,行政区和生活区。 尽量将噪声源与操作人员隔开,工艺允许远距离控制的,可设隔声工作(控制)室。 噪声与振动大的设备应设于单层厂房或多层厂的底层。 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采取降噪和减振措施。 注:*引自《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符合 基本 符合 √ √ √ √ √ √ 不符合 4.4.3 防暑降温措施

1)分析

①在设计中对外壁温度超过50℃的热力设备和管道均进行保温,使保温层外表温度不超过50℃。

②优化工艺流程,使热源尽量远离工作操作岗位,加强隔热和通风降温措施,设置的有空调的操作室和控制室。

2)评价

操作人员远离高温作业环境,经常逗留的工作场所设置空调系统,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的要求。 4.5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操作人员操作时,佩戴防毒口罩、防噪声耳塞、防护目镜、橡胶手套等职业病防护用品。

不足之处:工作服和防护手套防毒物渗透情况不详。 4.6拟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

①制订突发性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确保应急事故时各项措施的落实和实施。

②实验室配有喷淋装置和2个洗眼器。

不足之处:储罐区、生产车间、成品灌装区等作业场所未设置事

.................

.................

故喷淋、洗眼器和不断水供水设备。

基本符合GBZ1-2002的有关规定。 4.7辅助卫生用室

职工餐厅、更衣室、门诊室、职业浴室都设置在办公楼的一层。成品油仓库也设计了浴室。

不足之处:生产车间未设置车间浴室、也未设置工作服专用洗衣房。

4.8建筑卫生学措施

①采光与照明:

生产车间和罐区的采光设计首先考虑节约能源,以自然采光为主,结合工艺布置状况,在自然采光不能解决的区域,辅助以人工照明。

②采暖与通风

控制室:选用3台空调机,以满足室内恒温恒湿的要求。选用3台换气机,满足室内新风量的要求。

试验室:空调机5台,以满足室内温度的要求。选用4台换气机,满足室内新风量的要求。通风柜按2台考虑,每个通风柜的风量按2500m3/h计算,选用离心风机4台(2用2备)用于通风柜的排风,风机布置在室外。

办公楼:选用VRV空调室外机2台,选用18台天花板嵌入式室内机,以满足室内温度的要求。新风换气机4台,满足室内新风量的要求。

车间及仓库:车间及仓库内通风换气次数按4次/小时考虑,选用14台屋顶风机,以满足车间内通风换气的需要。

③防腐蚀措施

车间及仓库地面铺设环氧树脂砂浆,防腐耐磨。 上述措施符合GBZ1-2002的相关规定。

.................

.................

4.9职业卫生管理

①制定严格的安全检修制度和程序。进入性空间,要求必须办理安全作业许可证,并按规定要求做好惰性气体的置换、氧含量分析、挂牌警示及监护等工作。维修人员要求熟练使用氧气呼吸器等防护器材,监护人员要求具备急性化学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②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

③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并强化执行中的督察管理。

④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原辅材料建立完善的中文MSDS档案。

⑤加强对作业人员上岗前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增强职工自我保护意识。

⑥制定定期监测计划,定期监测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发现浓度或强度超标的设备和岗位,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保证其浓度或强度低于相关卫生标准。

⑦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岗位,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⑧加强就业前职业性体检及定期职业性体检,患有职业禁忌证的人员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 4.10职业卫生专项投资概算

预防措施经费(防火、防爆、防噪、防尘、防高温、防腐蚀)等120万元,其他安全卫生经费18万元。

不足之处:专用经费投资概算中未明确局部机械通风设施、洗眼器、淋浴器等的费用,难以确保项目建成后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落实到位。

.................

.................

5 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

5.1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本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毒物、噪声和高温。毒物有各种基础油、各种添加剂、润滑油、润滑液、切削液等。 5.2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类比分析

1)基础油

年使用量在2377L-8202980L之间,属于大用量;各种基础油物质的安全资料数据(MSDS)表明,该类物质都为液体,绝大多数沸点在200℃以上,属于低挥发性物质。类比监测资料显示润滑油调和岗位作业场所空气中非甲烷总烃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说明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基础油挥发性较低,调和罐等设备密闭性能良好。

2)润滑油

类比资料只检测到润滑油灌装线灌装18L车用润滑油时,作业场所空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浓度,结果显示远低于职业接触限值。本项目润滑油产品种类较多,在灌装作业点局部机械通风和生产车间屋顶风机运行正常的前提下,作业场所空气中润滑油浓度应处于较低水平。如果采用类比企业润滑油灌装方式,机器灌装后人工封盖,可因操作不慎,操作人员可直接接触润滑油,操作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防护目镜、防护手套、防毒口罩等),防止化学性灼伤和急性吸入性中毒。

3)噪声危害程度分析

根据类比企业噪声测试点噪声测试结果,结合岗位人员接触噪声的时间,岗位操作人员接触的噪声强度不超标。本项目在落实拟采取的防噪声措施的前提下,噪声强度应符合国家标准。 5.3缺少类比资料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

1)添加剂 ①乳化剂

.................

.................

年使用量在188L-130KL之间,属于中等用量至大用量;乳化剂的MSDS表明,除芥酸(Prifrac 2990)为固体外,其它物质都为液体,沸点在171-200℃之间,属低度挥发性物质。这部分毒物缺少类比监测资料,由于乳化剂储罐露天布置,自然通风良好,物料输送为密闭管道,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乳化剂储罐区散发的毒物经自然风扩散稀释后,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应较低。本项目用量较少的乳化剂拟采用人工加投料方式,即通过塑料软管由物料泵抽吸至调和罐或人工直接将物料倒入调和罐内,生产车间调和罐区调和罐设置了局部机械通风设施,固体乳化剂加料口设置了除尘器,这些作业场所在局部机械通排风装置运行正常的前提下,逸散至作业场所的毒物的浓度应能控制在较低水平。

②抗磨损添加剂、杀菌剂

抗磨损添加剂类年使用量在39L-290KL之间,杀菌剂类年使用量在1317L-300KL之间,均属于中等用量至大用量;抗磨损添加剂的MSDS表明,此物质都为液体,沸点在130-200℃之间,杀菌剂的MSDS表明,此类物质的沸点在100-266℃,均属中低度挥发性物质。虽然缺少类比监测资料,但由于这两类物质的储罐均为露天布置,自然通风良好,物料输送均为密闭管道,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这两类物质储罐区勉散的毒物经自然风扩散稀释后,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都应很低。用量较少的物料加投料方式为人工操作,即人工开启加料桶盖后,通过塑料软管由物料泵抽吸至调和罐或人工直接将物料倒入调和罐内,调和罐、暂存罐在确保负压加投料和密闭调和,这些作业场所在局部机械通排风装置运行正常的前提下,这两类物质逸散至作业场所的毒物的浓度应能控制在较低水平。

③碱性增洁剂

这类物质的毒性为中低毒类,年使用量在259L-750KL之间,均属

.................

.................

于中等用量至大用量;一乙胺属高挥发性物质,三乙胺属中等挥发性物质。这类毒物缺少类比监测资料,由于储罐区自然通风良好,逸散的毒物易被扩散稀释,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都应很低。用量较少的物料采用人工加投料方式,即人工开启物料桶盖后,通过塑料软管由物料泵抽吸至调和罐或人工直接将物料倒入调和罐内,调和罐区和暂存罐区在局部机械通排风装置运行正常的前提下,逸散至作业场所的毒物的浓度应能控制在较低水平。

④润滑油添加剂、防锈剂、抗氧化剂、防腐蚀剂

润滑油添加剂类年使用量在52-474320L,防锈剂类年使用量为6-140796L,抗氧剂类年用量在19-128L,防腐蚀剂类年用量458L-20041L,润滑油添加剂类和防锈剂类MSDS表明这类物质绝大多数为液体状态,沸点在>200℃,属低毒类,对皮肤和眼睛有程度不等的刺激症状。这部分毒物缺少类比监测资料,根据年使用量,用量较小的润滑油添加剂类和防锈剂类可能由人工直接投料,由于这些物质沸点低,挥发性小,正常生产加料时,毒物逸散至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也应较低,操作人员在正常加投料操作时,应作好个人防护,防止物料意外溅出引起急性职业性化学性皮肤或眼灼伤。本项目缺少抗氧剂类和防腐蚀剂类物质的MSDS,应高度重视此两类物质的毒性,操作人员应作好个人防护防止加投料时被灼伤和急性吸入性中毒。

2)高温危害程度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高温以局部高温为主,主要产生在罐区带加热盘管的储罐和生产车间换热器等设备周围。罐区储罐露天布置,自然通风良好,有利于降温。生产车间的局部高温主要产生在换热器和调和罐周围,夏季高温炎热季节,在车间自然通风较差的情况下,换热器和调和罐作业场所局部环境温度可达到33℃。

.................

.................

5.4维检修时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

基础油的MSDS表明多数基础油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乳化剂中Emulsogen MPA 730、脂肪醇聚乙二醇醚(Genapol X 080)、烷基二羧酸酐(Hostacor L)、芥酸(Prifrac 2990)的MSDS表明除对皮肤有刺激性外,还对眼睛产生严重损坏危险,2-丁氧基乙醇(Butyl Icinol )可通过皮肤吸收,油乙醇胺(Vicamid 825)反复过度暴露可能损坏肾和肝;抗磨损添加剂类齿轮油添加剂(Hitec 317)、液压油添加剂(Hitec 521)的MSDS表明除对皮肤眼睛有刺激性外,还可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碱性增洁剂类物质对皮肤眼睛有刺激性,氢氧化钾具有强腐蚀性,一乙胺和乙醇胺还可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上述物质的MSDS提示操作人员在巡检或检修维护设备或清除管道内阻塞物料或清洗各种原辅材料储罐时,应防止物料溅到皮肤和眼睛引起化学性灼伤,长时间进入各种原辅材料储罐从事清洗工作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性中毒,尤其是夏季炎热季节,工人衣着单薄,长时间从事维检修作业,毒物可通过吸入和皮肤双重接触,引起急性职业中毒,因此,维检修设备应避开高温季节。

类比企业职业性健康体检结果:血生化指标异常者维检修人员占到20%,提示本项目长期从事维检修作业的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尤其是皮肤防护。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润滑油中的毒物可直接接触皮肤并通过皮肤吸收,造成或加重身体伤害。根据类比体检资料,本项目应重点加强维检修人员的个人防护,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不随意延长防护用品的使用年限,发现有职业禁忌证的人员应立即调离原工作岗位。 5.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002年3月28日卫生部令第22号发布)要求,该建设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

.................

.................

在进行可行性论证阶段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卫生审核后,还应进行竣工验收时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卫生验收。

.................

.................

6 建 议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在项目初步设计时,对具体防护设施等考虑不全面或有遗漏,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HG20571-95、《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SH3047-93等标准、规范的要求,补充措施如下: 6.1生产工艺

原料加料和产品取样尽可能实现机械化操作或在线产品分析,避免工人直接接触各种毒物。 6.2职业病危害防护补充措施

1)防毒措施

①生产装置设置的排气口、排液口、采样口的方向不应对着人行通道。基础油储罐、添加剂储罐尽可能设置废气排放处理或回收装置。

②各种物料泵、压缩机、阀门、接头等设备的安装应选择密封性能良好和抗老化性能好的垫圈以及安全防护罩,防止跑冒滴漏。

③灌装线灌装口等作业场所应设置局部机械通排风装置。 ④输送碱性增洁剂禁止使用玻璃管道、管件、阀门、流量计、压力计等仪表。

⑤生产区和贮罐区醒目位置设置风向标。指示当日风向,一旦出现大量有毒物质泄漏,以利于工人向上风向紧急疏散。

2)防暑降温措施

①在炎热季节,对高温作业工人应供应食盐清凉饮料(含盐量为0.1%-0.2%),饮料水温不宜高于15℃。

②依据《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的规定,操作人员持续接触热时间不应超过附件二表5中的相关规定。

③在夏季炎热的高温季节,生产车间换热器与调和罐等产生局部

.................

.................

高温的作业场所,应采取必要的机械通风措施(如安装工业电扇),降温车间环境的温度。

6.3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应根据工人实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按照《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2002和《劳动保护用品选用规则》 GB11651-的有关规定,配备合格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工人在正常生产和卸料操作中正确佩戴防护作品,该项目接触的毒物较多,部分毒物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应根据物质的MSDS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手套,不应随意延长手套的使用期限,以免降低手套的防护功能,造成皮肤污染。 6.4 应急救援措施

①制订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应急救援预案,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应急救援预案适时进行修订,并定期组织演练。

②在主控制室或值班室配备的供抢修、抢救时用的供气式防毒面具,应放在醒目地点,便于取放,放置地点应清洁卫生,防毒面具要经常检查是否完好有效及清洁。

③储罐区(基础油、添加剂等)、生产车间(调和罐区、暂存罐区)、成品灌装线等作业场所应配置喷淋装置和洗眼器,其服务半径小于15m,以及不断水供水设备。 6.5辅助卫生用室

①本项目使用的部分添加剂可经受污染的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引起肝肾损害,因此,生产车间的卫生特征分级属2级,应设置车间浴室,车间浴室应避开有害物质、高温、噪声等有害因素影响,建筑物内部构造应易于清洁卫生,设备便于使用。

②生产车间还应设置工作服专用洗衣房,洗衣房还应配备清洗、

.................

.................

凉晒防护手套的设施,洗衣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卫生要求的应设置机械通风设施。建工作服专用洗衣房确有困难的,应定期将职工工作服送至专业清洗公司清洗,确保工人定期更换的工作服清洁干净无污染。

③生产车间设置的更衣室,要求便服与工作服分开存放,防止工作服污染便服。 6.6建筑卫生学要求

1)采光与照明

①装置以自然采光为主,以人工照明为辅。采光计算应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的相关规定。

②人工照明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的相关规定。照明应设置正常照明和事故照明两个系统。在装置区主要出入口、通道、楼梯间及远离装置区的重要建筑物等处,应设事故照明灯,具体包括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

2)新风量和微小气候

控制室采用空气调节,应保证供给的新风量不低于30m3/h·人的标准。机械通风装置的进风口位置,应设于室外空气比较洁净的地方。

3)建构筑物地面、设备基础应进行防腐处理。 6.7职业卫生管理

①应将本项目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列入企业制订的职业病防治年度计划和方案中。

②健全职工职业病健康档案。应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002年3月28日卫生部令第23号)的有关规定以及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对接触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发现有职业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工人,应及时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

.................

③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按《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应当将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非甲烷总烃、一乙胺、三乙胺、乙醇胺、氢氧化钾、2-丁氧基乙醇等毒物,噪声、高温等纳入日常性检测计划,并在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事故防范救援措施,同时将结果存入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④开展职工职业卫生安全教育。根据教育计划,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育方案和大纲,应定期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进行上岗前和在岗中的职业卫生培训安全教育,告知劳动者生产过程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掌握正确使用现场自救、互救的抢救方法,增加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⑤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和停止使用。

⑥设立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在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尤其是装置设置的采样口、排气口、排液口等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易泄漏毒物,产生噪声、高温的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噪声有害”、“注意高温”等警告标识和“戴防毒口罩”、“戴护耳器”指令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另外,基础油和添加剂槽车卸料时,工作区和设备周围一定范围内也应设置警示标识,提醒过往人员绕行或注意安全。

⑦女职工的劳动保护按《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7月21日发布)执行。

⑧贮罐区应严格执行物料计量和注入操作规程,以避免溢料,或在贮罐上设置溢料自动控制装置和信号系统;应制定贮罐放空、清洗

.................

.................

和进入密闭空间操作的安全规程。

⑨需进入有限空间(设备或贮罐)内进行检修时,必须事先制订维护、检修方案,督促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应先检测设备或贮罐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氧含量,符合要求时方可进入。进入有限空间操作时,应佩戴好供氧式防毒面具,同时检修现场应设有专人监护,配备急救设备、器材和药品,并设置警示标识。

⑩物料阻塞物料管道、阀门、泵等设备时,操作人员在清除阻塞物料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以防止毒物和热物料泄漏,引起急性中毒、烫伤和化学性灼伤。

本项目部分产品的生产还在研发阶段,所用原辅材料缺少MSDS资料的应及时补充,便于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职业危害;另外,所使用的原料应当有中文警示说明。

根据本项目生产工艺,每天工作8h,完成润滑油生产全过程有一定难度,从减少劳动者劳动负荷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的角度出发,建议本项目实行三班两运转的劳动生产制度。 6.8职业卫生防护投资

下列各项费用应列入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投资概算:

①主要生产环节职业安全卫生专项防范设施概算:车间卫生用室;防毒设施;便携式氧含量报警仪、事故淋浴及洗眼器等。

②检测装备和设施费用:毒物、噪声等的监测仪器。 ③事故应急措施费用:急救设施。

.................

.................

7 预评价结论

本次预评价通过****油品有限公司9万吨/年工业润滑油调配项目一期工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可以认为,本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遵循了国家有关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的法律、法规、标准,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较为可行,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如采取本报告书提出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从职业病防治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本项目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毒物(基础油、添加剂、润滑油、润滑剂、切削液等)、噪声、高温;在设备维检修过程中,产生基础油、添加剂、润滑油等毒物。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002年3月28日卫生部令第22号发布)要求,该建设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论证阶段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卫生审核后,还应进行竣工验收时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卫生验收。

本项目装置露天布置,自然通风良好,各种毒物易于扩散,在确保本项目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况,根据类比调查检测资料,正常生产情况下,作业场所毒物浓度应处于较低水平。根据本项目毒物的毒性特点,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各岗位操作人员应穿戴合格有效的防护口罩、手套、防渗透工作服等防护用品,重视设备维检修操作时的个人防护,重点加强职工职业性健康监护。

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拟采取的安全生产和卫生防护措施基本合理,符合GBZ1-2002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不足部分已在本预评价报告书中提出补充建议,希望能在施工设计阶段予以补充和进一步完善,并建立经常性卫生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生产操作规程和设备的维修管理等规定。

.................

.................

为了落实评价报告所提出的各种防护措施,建议在本工程项目建设和设备安装上严格把关,竣工后严格验收,投产后加强防护设施的检查和维修保养,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落实各项防护措施,使工作场所空气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和健康监护工作。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

.................

附件一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分析 1生产性毒物 基础油

据《职业卫生与安全百科全书》(第四版)记录:润滑油基础油是浅色至中等色泽,低挥发度,中高黏度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油混合物,沸程371-538℃,润滑油基础油中加入破乳剂、抗氧剂和黏度改进剂等添加剂,以提供马达油、透平油和液压油、工业油脂、润滑剂、齿轮油和切消油所需性能。 1.1 100N 1.1.1 理化性质

淡黄色液体。闪点>190℃,不溶于水。 1.1.2毒性及健康影响

对皮肤、眼睛产生轻微刺激,常温下本品不易挥发,吸入中毒的可能较小。

反复或长期接触本品可引起皮炎。 1.1.3应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处理。

食入:不要催吐,就医。

皮肤: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严重者立即就医。 眼睛: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 1.1.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毒口罩、防护目镜,穿防渗透工作服,戴防护手套。

1.1.5泄漏处理及储存注意事项

.................

.................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1.2 150 BS 碳氢化合物 1.2.1 理化性质

暗棕色液体。闪点282-293℃,沸点371℃,不溶于水。 1.2.2毒性及健康影响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5g/kg,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主要出现胃肠刺激、恶心、呕吐和腹泻。兔皮肤接触LD50≥3g/kg,出现轻微刺激。

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接触高浓度的油雾可导致肺炎。

接触热物料可能引起烫伤。

反复或长时间接触出现脱脂、痤疮、发红、痒、发炎、皲裂等症状。

1.2.3应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处理。

食入:不要催吐,就医。

皮肤: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和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严重者立即就医。

眼睛: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1.2.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毒口罩、防护目镜,穿防渗透工作服,戴防护手套。

1.2.5泄漏处理及储存注意事项

.................

.................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1.3 150N 1.3.1 理化性质

琥珀色液体。闪点>210℃,不溶于水。 1.3.2毒性及健康影响

同100N。 1.3.3应急处理

同100N。 1.3.4 防护措施

同100N。

1.3.5泄漏处理及储存注意事项 同100N。 1.4 500N 1.4.1 理化性质

淡琥珀色液体,不溶于冷水。 1.4.2毒性及健康影响

同100N。 1.4.3应急处理

同100N。 1.4.4 防护措施

同100N。

1.4.5泄漏处理及储存注意事项

同100N。 1.5 500SN 1.5.1 理化性质

.................

.................

琥珀色液体。闪点250℃。 1.5.2毒性及健康影响

同100N。 1.5.3应急处理

同100N。 1.5.4 防护措施

同100N。

1.5.5泄漏处理及储存注意事项

同100N。

1.6 EMKARATE 8500(酯类) 1.6.1 理化性质

无色液体。pH值为5.6-5.8,沸点>250℃,自燃点390℃,不溶于水。

1.6.2毒性及健康影响

老鼠经口致死剂量>2000mg/kg。

吸入:高浓度雾气可能轻微刺激上呼吸道。热分解将释放刺激蒸汽。反复或长时间与皮肤接触可能产生轻微刺激。 1.6.3应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处理。

食入:不要催吐,用水清洗口腔并喝200-300ml水,就医。 皮肤: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严重者立即就医。 眼睛: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 1.6.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毒口罩、防护目镜,穿防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

.................

.................

油手套。

1.6.5泄漏处理及储存注意事项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禁止与氧化剂存放在一起。

1.7 EMKARATE RL 68H(多羰基酯) 1.7.1 理化性质

稻草色液体。闪点270℃(开杯),不溶于水。 1.7.2毒性及健康影响

急性吸入中毒可能性低,老鼠LC50(4h) >5mg/L。

吸入可能对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皮肤和眼睛接触可能产生刺激作用

1.7.3应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处理。

食入:不要催吐,用水清洗口腔并喝200-300ml水,就医。 皮肤: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和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严重者立即就医。

眼睛: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 1.7.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毒口罩、防护目镜,穿防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1.7.5泄漏处理及储存注意事项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

.................

禁止与氧化剂存放在一起。

1.8 EMKAROX HV45 (聚亚氧烷基乙二醇) 1.8.1 理化性质

淡黄色粘稠状液体。pH值10,闪点240℃(开杯),可溶于水、醇、酮、乙二醇。 1.8.2毒性及健康影响

老鼠经口致死剂量>10000mg/kg。

吸入:除非加热,否则吸入不太有害。热分解产生的蒸气具有刺激性。

对皮肤和眼睛几乎无刺激作用。 1.8.3应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处理。

食入:不要催吐,用水清洗口腔并喝200-300ml水,就医。 皮肤: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和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严重者立即就医。

眼睛: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 1.8.4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毒口罩、防护目镜,穿防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1.8.5泄漏处理及储存注意事项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禁止与碱金属、氧化剂存放在一起。

.................

.................

1.9 EXXSOL D 60 FLUID 1.9.1 理化性质

清彻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可燃液体。 1.9.2毒性及健康影响

低毒类。

吸入本品蒸汽对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并且可能产生头痛、晕眩、麻木、嗜睡、不适感和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包括死亡。

对皮肤和眼睛产生轻微刺激作用。 频繁或长时间接触可能刺激并产生皮炎。 1.9.3应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处理。

食入:不要催吐,用水清洗口腔并喝200-300ml水,就医。 皮肤: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和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严重者立即就医。

眼睛: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 1.9.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毒口罩、防护目镜,穿防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1.9.5泄漏处理及储存注意事项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禁止与碱金属、氧化剂存放在一起。

.................

.................

乳化剂

1.10 EMULSOGEN MPA 730(脂肪酸链烷醇酰胺) 1.10.1理化性质

暗褐色粘稠状液体。闪点>100℃,沸点200℃,pH值9。 本品脂肪酸链烷醇酰胺含量<10%,石油磺酸盐<10%,蜡族矿物油<10-30%,乙氧化醇<10%,二乙醇胺<5%,三乙醇胺<5%,其它无害成份>60%。

1.10.2毒性及健康影响

刺激皮肤,有对眼睛产生严重损坏的危险,避免吸入本品蒸汽。 1.10.3应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处理。

食入:不要催吐。

皮肤: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和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严重者立即就医。

眼睛: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 1.10.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毒口罩、防护目镜,穿防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1.10.5泄漏处理及储存注意事项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禁止与碱金属、氧化剂存放在一起。 1.11 ALKAMULS A(聚乙二醇单油酸盐) 1.11.1理化性质

.................

.................

琥珀色液体。pH值6-8,闪点>100℃,溶于普通有机溶剂和芳烃。 1.11.2毒性及健康影响

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作用。 1.11.3应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处理。

皮肤: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和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严重者立即就医。

眼睛: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 1.11.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作业场所配置喷淋装置和洗眼器。

③操作时佩戴防毒口罩、防护目镜,穿防渗透工作服,戴氯丁橡胶防护手套。

1.11.5泄漏处理及储存注意事项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禁止与强氧化剂存放在一起。

1.12 Aicamide N(脂肪酸链烷醇酰胺) CAS No 111-42-2 1.12.1理化性质

棕色液体。pH值6-8,沸点>250℃,闪点200℃,溶于水。 1.12.2毒性及健康影响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为3.793-3.941mg/kg。 对眼睛有刺激作用。 1.12.3应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对

.................

.................

症处理。

皮肤: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严重者立即就医。 1.12.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作业场所配置喷淋装置和洗眼器。

③操作时佩戴防毒口罩、防护目镜,穿防渗透工作服,戴防护手套。

1.12.5泄漏处理及储存注意事项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禁止与强氧化剂存放在一起。

1.13 Butyl lcinol (2-丁氧基乙醇、又名乙二醇单丁基醚、丁基溶纤剂) CAS No 111-76-2 溶剂。属脂族醚。 1.13.1理化性质

无色有机液体。略带腐臭气味,沸点171℃,闪点℃,可溶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无腐蚀性。 1.13.2毒性及健康损害

本品属低毒类。大鼠口服LD50 5660 mg/kg,兔皮肤LD50 2700 mg/kg,本品20mg引起兔眼部严重刺激症状。

经呼吸道、皮肤和胃肠道侵入体内。动物实验可见肺出血、肝脏改变、严重肾充血和血红蛋白尿,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麻醉作用,对皮肤和眼有刺激作用,人误食本品中毒者有头痛、严重者昏迷、低血钾和血红蛋白尿。

长期反复接触本品,其液体或蒸汽可通过皮肤吸收出现中毒作用。

.................

.................

1.13.3应急处理

吸入者脱离中毒现场,吸氧;误服者立即洗胃,或立即就医;皮肤被污染后立即用大量流水清洗;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局部。 1.13.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毒口罩、防护目镜,穿防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或PVC手套。

1.13.5泄漏处理及储存注意事项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禁止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存放在一起。

1.14 Distilled Tall Oil(蒸馏妥尔油) CAS No 8002-26-4 1.14.1理化性质

黄色液体。沸点>200℃,闪点>200℃,不溶于水。 1.14.2毒性及健康损害

本品属低毒类。吸入蒸汽可能产生刺激。反复长期接触对皮肤产生局部刺激,对眼睛产生刺激。 1.14.3应急处理

吸入者脱离中毒现场;误服者立即洗胃,或立即就医;皮肤被污染后立即用大量流水清洗;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1.14.4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毒口罩、防护目镜,穿防渗透工作服,戴防护手套。

1.14.5泄漏处理及储存注意事项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

.................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禁止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存放在一起。

1.15 SYLVATAL 25/30S(蒸馏妥尔油) CAS No 8002-26-4 1.15.1理化性质

黄色液体,沸点>200℃,闪点>200℃。不溶于水。 1.15.2毒性及健康损害

吸入蒸汽可能对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对眼睛有轻度刺激。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能对皮肤产生局部刺激作用。 1.15.3应急处理

立即将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处;皮肤被污染后,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清洗至少15分钟以上,刺激症状加重者立即就医;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误食者不要催吐。 1.15.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和戴耐化学品的防护手套。 ③重新使用前应清洗污染的衣物。 1.15.5泄漏处理

用惰性吸收剂收集溢漏物并放置到有合适标签的容器中供处理。 1.16 EMULSOGEN M (脂肪醇聚乙二醇醚)

CAS No620-66-1 矿物油乳化剂。 1.16.1理化性质

微黄色液体。有脂肪气味,易结冰,低温时会变浑浊,沸点>360℃,闪点>100℃,可溶于水 1.16.2毒性及健康损害

.................

.................

低毒类。刺激皮肤。 1.16.3应急处理

吸入者脱离中毒现场,吸氧;误服者立即洗胃,或立即就医;皮肤被污染后立即用大量流水清洗;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局部。 1.16.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毒口罩、防护目镜,穿防渗透工作服,长时间接触佩戴丁基合成橡胶手套,手套厚度>0.7mm,手套最短渗透时间>480min,短时间接触佩戴腈橡胶手套,手套厚度>0.4mm,手套最短渗透时间>30min, 1.16.5泄漏处理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1.17 GENAPOL 2909 (烷氧基化脂肪醇) CAS No120313-48-6 清洁剂原材料和去垢剂原材料。 1.17.1理化性质

无色或浅黄色液体。闪点约200℃,可溶于水,pH值约7。 1.17.2毒性及健康损害

老鼠经口LD50 >2000mg/kg。 1.17.3应急处理

吸入者脱离中毒现场;皮肤被污染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清洗;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1.17.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毒口罩、防护目镜,穿防渗透工作服,长时间接触佩戴丁基合成橡胶手套,手套厚度>0.7mm,手套最短渗透时

.................

.................

间>480min,短时间接触佩戴腈橡胶手套,手套厚度>0.4mm,手套最短渗透时间>30min, 1.17.5泄漏处理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1.18 GENAPOL X 080(脂肪醇聚乙二醇醚) 1.18.1理化性质

无色或浅黄色液体。沸点约190℃,可溶于水。 1.18.2毒性及健康损害

老鼠经口急性LD50 500-2000mg/kg。 吞食有害,有严重伤害眼睛的危险。 1.18.3应急处理

皮肤被污染后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清洗;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1.18.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毒口罩、防护目镜,穿防渗透工作服,长时间接触佩戴丁基合成橡胶手套,手套厚度>0.7mm,手套最短渗透时间>480min,短时间接触佩戴腈橡胶手套,手套厚度>0.4mm,手套最短渗透时间>30min, 1.18.5泄漏处理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1.19 HOSTACOR L(烷基二羧酸酐) CAS No26544-38-7 1.19.1理化性质

浅褐色液体,略带辛辣味。沸点>100℃,不溶于水,溶于碱水。

.................

.................

1.19.2毒性及健康损害

老鼠急性经口LD50 500-2000mg/kg。

吞食有害,刺激皮肤,有严重伤害眼睛的危险。 1.19.3应急处理

皮肤被污染后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清洗;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1.19.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防渗透工作服,长时间接触佩戴丁基合成橡胶手套,手套厚度>0.7mm,手套最短渗透时间>480min,短时间接触佩戴腈橡胶手套,手套厚度>0.4mm,手套最短渗透时间>30min, 1.19.5泄漏处理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1.20 PRIFRAC 2990 (芥酸) 1.20.1理化性质

白色固体。略带辛辣味。沸点260℃,闪点180℃,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1.20.2毒性及健康损害

老鼠经口LD50 >2000mg/kg。吸入本品蒸汽可能产生刺激,吞食有害,刺激皮肤,有严重伤害眼睛的危险。 1.20.3应急处理

中毒者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清新处;皮肤被污染后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清洗;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1.20.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

.................

②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工作服和防护手套。 1.21 VICAMID 825(油乙醇胺、脂肪乙醇胺)

用于切割、钻孔和打磨液体表面活性剂。 1.21.1理化性质

清澈、粘性琥珀色液体。沸点>150℃,闪点> 150℃。可燃性气体。本品油乙醇胺>60%,乙醇胺<10%,甘油<10%。 1.21.2毒性及健康损害

吸入加热材料的蒸汽或雾会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吞食产生腹泻、恶心、呕吐、刺激胃肠道。

刺激眼睛和皮肤。

慢性影响:反复过度暴露可能损坏肾和肝。皮肤长期暴露可能引起干燥或轻微刺激。 1.21.3应急处理

立即将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处;皮肤被污染立即用大量流水清洗;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 1.21.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和戴PVC或氯丁橡胶手套。 1.21.5泄漏处理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小量溢漏可以用大量水冲洗。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抗磨损添加剂

1.22 HITEC 317 (齿轮油添加剂) 1.22.1理化性质

琥珀色液体,有刺激性,可燃。冷水中不溶。主要成份矿物油占

.................

.................

10-19.9%,长链烷基胺5-9.9%,膦酸烷基酯1-4.9%,磷酸烷基酯1-4.9%,长链烷基胺1-4.9%。 1.22.2毒性及健康损害

刺激呼吸道和眼睛,可能产生皮肤过敏反应。

本品可通过皮肤吸收,对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1.22.3应急处理

立即将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处;皮肤被污染后立即用大量流水清洗;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 1.22.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和戴耐化学腐蚀和不透水手套。 1.22.5泄漏处理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小量溢漏可以用大量水冲洗。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1.23 HITEC 521 (液压添加剂) 1.23.1理化性质

深褐色油状液体,矿物油味。主要成份二烃二硫代磷酸锌占30-60%,烷基酚矿物油10-19.9%,长链链烯琥珀酰胺10-19.9%,烷芳磺酸芳基钙5-9.9%,磷化氢0.1-0.5%。 1.23.2毒性及健康损害

在升高的温度下吸入油雾或蒸汽可能刺激呼吸道。刺激皮肤和眼睛。本品可通过皮肤吸收,对血液系统产生损害。 1.23.3应急处理

立即将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处;皮肤被污染后立即用大量流水清洗;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

.................

.................

1.23.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和戴耐化学腐蚀和不透水手套。 1.23.5泄漏处理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小量溢漏可以用大量水冲洗。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1.24 LUBRIZOL 810(耐磨液压油添加剂) 1.24.1理化性质

暗琥珀色液体,刺激性气味。闪点121℃。烯烃咪唑啉1-4.9%,烷醇0.5-1.5%。 1.24.2毒性及健康损害

兔吸入LD50>2000mg/kg。口服高浓度可能产生头痛、晕眩、恶心、行为改变、嗜睡和昏迷。

吸入有害,可能刺激呼吸道,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 1.24.3应急处理

立即将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处;皮肤被污染后立即用大量流水清洗;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 1.24.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和戴化学品防护手套。 1.24.5泄漏处理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小量溢漏可以用大量水冲洗。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

.................

1.25 PRIOLUBE 1428(丙二醇二油酸酯) CAS No 105-62-4 1.25.1理化性质

黄色液体。闪点250℃,沸点>200℃,不溶于,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1.25.2毒性及健康损害

老鼠经口LD50>2g/kg。室温下不产生吸入中毒,但吸入本品蒸汽可能产生刺激作用,对眼睛有刺激,对皮肤不太可能产生刺激。 1.25.3应急处理

立即将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处;皮肤被污染后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清洗;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 1.25.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和戴化学品防护手套。 1.25.5泄漏处理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小量溢漏可以用大量水冲洗。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1.26 PRIOLUBE 1429(丙二醇二油酸酯) CAS No 105-62-4 1.26.1理化性质

黄色液体。闪点270℃,沸点>200℃,不溶于,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1.26.2毒性及健康损害

同PRIOLUBE 1428。 1.26.3应急处理

同PRIOLUBE 1428。 1.26.4 防护措施

同PRIOLUBE 1428。 1.26.5泄漏处理

.................

.................

同PRIOLUBE 1428。

1.27 EMKAROX VG 142(聚亚氧烷基乙二醇) 1.27.1理化性质

淡黄色液体。闪点230℃(开杯),不溶于。正常条件下稳定。 1.27.2毒性及健康损害

属低毒类。除非加热,否则吸入不太可能有害。对皮肤和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 1.27.3应急处理

立即将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处;皮肤被污染后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清洗;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 1.27.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和戴化学品防护手套。 ③工作场所配置洗眼器和喷淋装置。 1.27.5泄漏处理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小量溢漏可以用大量水冲洗。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杀菌剂

1.28 Biozid ST-1 (N,N亚甲基二吗啉) CAS No 5625-90-1

金属制品液体添加剂。 1.28.1理化性质

黄色液体,强烈气味。闪点>120℃,PH值10.5,沸点266℃。 1.28.2毒性及健康损害

老鼠经口LD50500-5000mg/kg。吸入本品蒸汽可能产生呼吸道刺激作用,对眼睛和皮肤有腐蚀刺激作用。吞食可能有害。

.................

.................

1.28.3应急处理

立即将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处;皮肤被污染后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清洗;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 1.28.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和戴腈和氯丁橡胶防护手套。 1.28.5泄漏处理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小量溢漏可以用大量水冲洗。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1.29 Contram 101 金属制品液体添加剂。 1.29.1理化性质

淡黄色液体,强烈气味。闪点131℃,PH值10.8,沸点100℃,可溶于水。

1.29.2毒性及健康损害

老鼠经口LD50500-2000mg/kg。对眼睛产生中等刺激作用,吞食有害。

1.29.3应急处理

立即将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处;皮肤被污染后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清洗;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误食者不要催吐。 1.29.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和戴腈橡胶防护手套。 1.29.5泄漏处理

.................

.................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小量溢漏可以用大量水冲洗。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碱性增洁剂

1.30 MEA(一乙胺) CAS No 141-43-5 1.30.1理化性质

沸点16.6℃,熔点-81.2℃,相对密度0.6(液体) 1.56(气体),极易的挥发的无色液体。有氨的气味。能与水、乙醇和乙醚混溶。显碱性,与无机酸作用生成易溶于水的盐类。 1.30.2毒性及健康损害

一乙胺属中等毒类。对皮肤、粘膜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

大鼠经口LD50400-800mg/kg。小鼠吸入2小时LC50为1900mg、m3。

尚未发现乙胺类引起严重中毒的报道。液体溅入眼内可致严重灼伤、角膜水肿;污染到皮肤可致水疱、坏死。吸入对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

长时间接触可伤及肺,反复皮肤接触可能产生持久性皮炎。 1.30.3应急处理

立即将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处;皮肤被污染后,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立即用大量流水清洗至少15分钟以上;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误食者不要催吐。 1.30.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作业场所应配置喷淋装置和洗眼设施。

③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和戴腈橡胶防护手套。

.................

.................

1.30.5泄漏处理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小量溢漏可以用大量水冲洗。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1.31 乙醇胺(二乙醇胺 Diethanoiamine DEA) 1.31.1理化性质

相对密度1.092(液体) 3.65(气体) ,熔点28℃,沸点269℃,自燃点622℃。无色结晶或液体。极易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乙醚和苯。 1.31.2毒性及健康损害

本品属低毒类。对人体皮肤、眼睛有刺激作用。可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大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1820mg/kg,对兔的经皮LD50为11.mL/kg,10%溶液涂于兔皮,引起皮肤发红;溶液浓度增高,损害加重。本品原液和40%使兔眼严重灼伤,15%溶液引起轻度损害。

人对本品的嗅觉阈为5.0-7.5mg/m3,低于此浓度不至引起中毒。本品浓度高于15%时,对人体皮肤有刺激作用。蒸气吸入中毒的危害性很少。 1.31.3应急处理

立即将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处;皮肤被污染后,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立即用大量流水清洗至少15分钟以上;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误食者不要催吐。 1.31.4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作业场所应配置喷淋装置和洗眼设施。

③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和戴耐化学品的防护手套。 1.31.5泄漏处理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小量溢漏可以用

.................

.................

大量水冲洗。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1.32 三乙胺(三乙基胺) (C2H5)3N CAS No121-44-8 TEA 1.32.1理化性质

相对密度0.7293(液体) 3.48(气体),熔点-115.3℃,沸点.7℃,闪点-6.67℃。无色液体。有强烈氨味,溶于水和乙醇。与酸发生剧烈放热反应生成胺盐。 1.32.2毒性及健康损害

小鼠经口LD50为546mg/kg,大鼠为460mg/kg。兔经皮LD50为0.57mL/kg。人在50ppm浓度下可引起呼吸道严重的刺激症状。

吸入:对呼吸道有腐蚀性刺激性。症状包括喷嚏、咳嗽、呼吸困难和肺水肿。

皮肤接触:腐蚀。接触可能产生发红、疼痛及皮肤灼伤。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

眼睛:蒸汽有刺激性,导致发红、疼痛、视力模糊、流泪、角膜水肿,角膜受伤可能很严重,如果产立即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损伤。

慢性影响:长期暴露可能对皮肤造成二次伤害,动物研究表明受影响的目标器官为心脏、肝和肾。此物质可加重原有皮肤、眼睛、肾脏、呼吸道以及心血管的病情。 1.32.3应急处理

立即将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处;皮肤被污染后,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立即用大量流水清洗至少15分钟以上;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误食者不要催吐。 1.32.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

.................

②作业场所应配置喷淋装置和洗眼设施。

③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和戴耐化学品的防护手套。 1.32.5泄漏处理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小量溢漏可以用碳酸氢钠喷撒溢漏处进行中和。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1.33 氢氧化钾(Sodium hydroxide 烧碱、苛性钠) 1.33.1理化性质

相对密度2.13,熔点318℃,沸点1390℃。纯品为无色透明的晶体。易溶于水,同时强烈放热,溶于乙醇和甘油,露放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水溶液显强碱性,对皮肤、织物、纸张有强腐蚀性。

1.33.2毒性及健康损害

属低毒类。腐蚀性。

皮肤:接触高浓度的氢氧化钾引起严重的灼伤,在前臂和手部患有深浅不一的“鸟眼状”溃疡,即使和稀的氢氧化钾溶液接触也能使指甲变薄、变脆,甚至毁损。

眼睛;即使少量进入眼中也很危险,会破坏角膜、结膜、甚至虹膜,造成灼伤,往往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1.33.3应急处理

皮肤被污染后,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立即用大量流水清洗至皂样物质消失为止,再按烧伤处理。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如硼酸水大量冲洗,应特别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及时就医。 1.33.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

②作业场所应配置喷淋装置和洗眼设施。

.................

.................

③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和戴耐化学品的防护手套。 润滑油添加剂

1.34 Lubrizol 5340 mw

主要成份为石蜡硫化物。 1.34.1理化性质

淡琥珀色液体,闪点120℃,不溶于水。 1.34.2毒性及健康损害

大鼠经口LD50>5000mg/kg,兔皮肤染毒LD50>2000mg/kg。 吸入本品的蒸汽或雾可引起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引起皮炎。 1.34.3应急处理

立即将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处;皮肤被污染后,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清洗至少15分钟以上,皮肤感到刺激应就医;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误食者不要催吐。 1.34.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和佩戴腈手套(NBR)或橡胶防护手套。

③工作时不得吃喝或吸烟,休息前和工作后洗手。 1.34.5泄漏处理

小量泄漏:用砂土、泥碳、土吸收。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1.35 Cereclor E40C(石蜡) CAS No085535-85-9 1.35.1理化性质

浅色液体,沸点>200℃,不溶于水。 1.35.2毒性及健康损害

.................

.................

低毒类。反复接触可引起皮肤干燥和皲裂,对眼睛产生轻微刺激,反复暴露于高浓度下,会对肝和肾产生损害。 1.35.3应急处理

立即将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处;皮肤被污染后,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清洗至少15分钟以上,皮肤感到刺激应就医;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误食者不要催吐。 1.35.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和佩戴腈手套(NBR)或橡胶防护手套。

③工作时不得吃喝或吸烟,休息前和工作后洗手。 1.35.5泄漏处理

小量泄漏:用砂土、泥碳、土吸收。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1.36 Durad 125L 1.36.1理化性质

无色液体,沸点241-255℃,闪点250℃,不溶于水。 1.36.2毒性及健康损害

低毒类。吸入高浓度或误食大剂量本品可产生神经功能紊乱。对眼睛有轻微刺激作用,对皮肤无刺激作用。

长时间接触本品可引起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发展为共济失调和震颤。

用>0.1%浓度的本品连续喂食雌雄老鼠一段时间后,可引起雌雄老鼠生育能力下降,试验老鼠肾上腺出现病理性改变。用62.5mg/kg喂食后雄鼠出现精子活动能力下降。 1.36.3应急处理

.................

.................

立即将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处;皮肤被污染后,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立即用大量流水清洗至少15分钟以上;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 1.36.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和佩戴腈手套(NBR)或橡胶防护手套。

③工作时不得吃喝或吸烟,休息前和工作后洗手。 1.36.5泄漏处理

小量泄漏:用砂土、泥碳、土吸收。

大量泄漏:围堤或挖坑收容。用专用收集容器收集泄漏物。 防锈剂

1.37 ALOX 165

混合物。 1.37.1理化性质

棕色液体,石油产品。闪点>121℃,沸点>232℃。不溶于水。 1.37.2毒性及健康损害

急性:大鼠经口LD50>5000mg/kg,兔经皮肤LD50>2000mg/kg。 浓度在1-20%可对眼睛产生中等度至强烈的刺激作用。如果暴露高浓度蒸汽或汽雾中可对呼吸道粘膜产生刺激作用。

长期或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主要出现发红、水肿、干燥、皲裂等症状。 1.37.3应急处理

立即将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处;皮肤被污染后,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清洗至少15分钟以上,刺激症状加重者立即就医;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误食者不要

.................

.................

催吐。 1.37.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和戴耐化学品的防护手套。 ③重新使用前应清洗污染的衣物。 1.37.5泄漏处理

用惰性吸收剂收集溢漏物并放置到有合适标签的容器中供处理。 润滑油

据《职业卫生与安全百科全书》(第四版)记录:尽管润滑油本身为非刺激性物质,并且低毒性,但危害性可能来自添加剂。润滑油的基本危害性为皮炎,通常可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并配合良好卫生习惯加以避免。 1.38.1理化性质

油状液体的润滑油,用于机械的摩擦部分,起润滑、冷却和密封作用,根据来源有矿物性润滑油、植物性润滑油和动物性润滑油,此外还有合成润滑油,如硅油。以石油的重质馏分经减压蒸馏而得的矿物性润滑油为最重要。常用的有机械油、车用润滑油、汽缸油、航空润滑油等。主要质量指标是密度、粘度、闪点、凝固点等。

矿物性润滑油以含脂环烃为主。脂环烃含量增多,沸点和粘稠度亦增加。

1.38.2毒性及健康损害

本品毒性低微。老鼠用车床冷却润滑油一次性经口12g/kg,观察2周,无中毒和死亡。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含有添加剂的润滑油刺激作用大。某些防锈剂可引起接触性过敏性皮炎。

急性吸入: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

.................

.................

慢性接触者一般无明显症状,有时有胸闷、胸痛、咳嗽、痰中有油滴。X线检查肺下叶可见网状阴影或小结节。皮肤病变常见于暴露部位,呈油性痤疮和毛囊炎。 1.38.3应急处理

立即将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处;皮肤被污染后,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清洗,刺激症状加重者立即就医;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误食者不要催吐。 1.38.4 防护措施

①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②操作时佩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和戴耐化学品的防护手套。 ③重新使用前应清洗污染的衣物。 1.38.5泄漏处理

收集溢漏物并放置到有合适标签的容器中供处理。 2物理性有害因素 2.1噪声 2.1.1噪声的危害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以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也可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

①听觉系统 长期接触较强烈的噪声引起听觉器官损伤的变化,一般是从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根据损伤的程度,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分为听力损失或听力损伤以及噪声性耳聋。噪声性耳聋是我国法定职业病。

② 噪声对神经系统影响 听觉器官感受噪声后,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反应。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衰综合症。还有的表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如易激动等)。视力清晰度及稳定性下降等。自主神经中枢调节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皮肤划痕

.................

.................

试验反应迟钝。

③ 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在噪声的作用下,心率可表现为加快或减慢,心电图ST段或T波出现缺血型改变。早期可表现为血压不稳定,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血压升高。

④ 噪声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在中等强度噪声(70-80dB)作用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而大强度(100dB)噪声作用下,功能减弱。同时接触噪声工人的免疫功能降低,并且接触噪声时间愈长,变化愈显著。

⑤ 噪声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 在噪声影响下,可以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紧张度降低、胃蠕动减慢等变化。

⑥ 噪声对生殖功能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实验动物在噪声影响下,初期卵巢功能亢进,后期功能下降,性周期紊乱,生仔率下降。噪声对胎儿发育也有一定影响,可使胎儿心率加快等。

⑦ 噪声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噪声对谈话、听广播、打电话、阅读、上课都会带来影响。当噪声达到65dB以上,就干扰了普通谈话。在噪声干扰下,人们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降低工作质量。在车间及矿井等许多作业场所,由于噪声的影响,掩盖了异常信号或声音,容易发生各种工伤事故。 2.1.2健康影响

噪声性聋的基本症状是耳鸣,听力下降,头痛及头晕等。 ①听力下降 噪声对人体听力损伤多表现双侧对称性、进行性的听力下降。早期表现是高频听力损伤,主观上不易感觉出来。 ② 耳鸣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除了引起听力下降外,还要引起另一重要的症状耳鸣。一般以为耳鸣是噪声性聋的早期症状之一,耳鸣多为双侧性、高音调、间歇性。

.................

.................

③ 噪音对人体的其他影响,除上述症状外,还可以有头痛、头晕、烦燥、失眠、多梦、易疲倦、注意力减退、抑郁、血压升高、心动过缓或过速,呼吸加快,有时还有幻听、痛听、听声耳痒,闻声呕吐等症状。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后还可能出现显著的平衡失调,噪声还可引起眩晕。 2.2高温 2.2.1高温的危害

局部作用可引起烫伤。

人在热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可因热的远期慢性作用而使健康受损,热对人长期慢性作用所引起的疾病可称为慢性热致疾病。慢性热致疾患的主要临床表现:胃肠功能障碍;慢性热疲劳;维生素B不足;在高温、高湿(闷热)环境下劳动,易发生皮疹即热痱子。

.................

.................

附件二 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1. 生产性毒物职业接触限值

本项目原料种类较多,大多数缺少职业接触限值,生产性毒物职业接触限值见表1,无职业接触限值的毒物未列入表中。

表1 生产性毒物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接触限值(mg/m3)* 危害因素 MAC PC-TWA PC-STEL Exxsol D 60 Fluid - 1200① - 乙醇胺 - 8 15 乙胺 - 9 18 三乙胺 - 1ppm③ 3ppm 氢氧化钾 2 - - 2-丁氧基乙醇 - 20ppm③ - 注:*引自《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①根据总烃量,物质的MSDS提供;②物质的MSDS提供;③美国标准。

2. 噪声接触限值

噪声工作地点及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的要求,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h,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对于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h的场合,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接触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增加3 dB(A)的原则确定其噪声声级限值,见表2。

表2 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日接触噪声时间(h) 卫生限值dB(A) 8 85 4 88 2 91 1 94 1/2 97 1/4 100 1/8 103 最高不得超过115 dB(A) 生产性噪声传播至非噪声作业地点的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见表3。

.................

.................

表3 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地点名称 噪声车间办公室 非噪声车间办公室 会议室 计算机室、精密加工室 卫生限值dB(A) 75 60 60 70 工效限值dB(A) 不得超过55 3. 高温作业卫生标准

按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分为<30℃和>30℃两类地区,每类按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提出本卫生评价标准,作业场所综合温度(℃)应不超过表4规定的限值。

表4 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上限值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15 ~20 ~25 ≥25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分区* <30℃地区 >30℃地区 31 32 30 31 29 30 28 29 注:*所示温度为干球温度。上海市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采用32℃。

4.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1)在不同工作地点温度、不同劳动强度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不得超过表5所列数值。

表5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工作地点温度(℃) 30~32 >32~34 >34~36 >36~38 >38~40 >40~42 >42~44 轻劳动 80 70 60 50 40 30 20 中等劳动 70 60 50 40 30 20 10 重劳动 60 50 40 30 20 15 10 2)持续接触热后必要休息时间不得少于15min。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

3)凡高温作业工作地点空气湿度大于75%时,空气湿度每增加10%,允许持续接触时间相应降低一个档次,即采用高于工作地点温度2℃的时间限值。

.................

.................

5. 工业建筑一般照明标准值

表6 工业建筑一般照明标准值

工作地点 一般检验室 计量室,测量室 一般控制室 主控制室 厂区内经常操作的区域如泵、压缩机、阀门、电操作柱等 装置区现场控制和检测点,如指示仪表、液位计等 人行通道、平台、设备顶部 参考平面 及其高度 0.75m水平面 0.75m水平面 0.75m水平面 操作位高度 测控点高度 地面或台面 照度标准值 (lx) 300 500 300 500 100 75 30 附件三

(1)厂址区域位置图 (2)一期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3)项目批复文件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