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四) 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选择题
世界上最“贵重”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预计在2021年发射,望远镜定位于地球背向太阳一面的日地连线上(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按天体运动特征,该望远镜类似于(  ) A.卫星  C.恒星
B.行星 D.星云
2.有关望远镜运行位置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天空呈现蔚蓝色 C.常发生极光现象
B.磁暴现象常威胁航天器安全 D.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太阳常数
1.B 2.D [第1题,由“望远镜定位于地球背向太阳一面的日地连线上”且距地球150万千米,可知其运行是围绕太阳运动,类似于行星。第2题,望远镜距离地球150万千米,且位于地球背向太阳一面的日地连线上,该处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因此看到周围的天空为黑色,A错误;磁暴是由于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引起的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极光是由于太阳风轰击极地地区的高层大气,而望远镜所在位置既没有大气,也没有电离层,不会发生磁暴现象,也不会发生极光现象,所以B、C错误;由于望远镜比地球距离太阳远,且位于地球背向太阳的一面,因此该位置的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太阳常数,D正确。]
据媒体报道:在距离地球约4.2光年的某恒星(比邻星)的宜居带内运行的一颗行星(比邻星b)可能拥有广阔的海洋,这增加了其支持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下表为地球与比邻星b相关信息比较表。据此完成3~4题。
地球 比邻星b  3.下列关于比邻星b支持生命存在的条件的推测,最全面的是(  ) A.适当的质量,离中心恒星适中的距离 B.适中的公转周期,中心恒星适当的表面温度 C.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液态水
质量 1 1.3 与中心恒 星距离 1.5亿千米 700万千米 温度、 光照 适宜 适宜 空气、水 可观 可观 公转 周期 365天 11.2天 中心恒星 表面温度 6 000K左右 小于3 000K
D.适当的质量,适中的公转周期 4.关于比邻星的描述,合理的是(  ) A.比邻星正在不断地进行核聚变反应 B.比邻星的最主要成分是氦 C.比邻星是一颗较大的行星 D.比邻星的主体辐射波长比太阳短
3.C 4.A [第3题,行星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四个:一是安全的宇宙环境,二是行星表面适宜的温度,三是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四是液态水,故选C。A、B、D项所述内容均属于行星上具有适宜的温度、大气所应具备的条件,故排除。第4题,稳定的恒星最主要的成分为氢,氢核聚变是恒星的主要能量来源,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信息已经表明比邻星为恒星,C项错误;物体的主体辐射波长与物体的温度呈负相关,由材料信息可知比邻星的表面温度比太阳的表面温度低,所以主体辐射波长应比太阳长,D项错误。]
2014年5月24日,日本在种子岛宇宙航天基地发射了先进陆地观测卫星—2号卫星,运行周期是14天。读图,回答5~6题。
5.该卫星无法完成的任务是(  ) A.观测洪涝受灾范围
B.对陆地表面进行研究,进而调查环境灾害诱因 C.监测太阳活动,预测太阳风暴的发生 D.可以收集地壳变形的数据
6.据图分析,下列不属于日本选择种子岛建设宇宙航天基地原因的是(  ) A.地处热带,多晴朗天气 C.远离大城市,人烟稀少
B.纬度较低,节省燃料,提高载重 D.海洋运输便利
5.C 6.A [第5题,由材料中“发射了先进陆地观测卫星—2号卫星”,可知该卫星不能监测太阳活动,因此选C项。第6题,种子岛位于30°N附近,在亚热带地区,故选A项。]
(2019·湖南长沙二模)金星凌日是一种天文现象,这种现象发生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读图,完成7~8题。
7.如图,金星凌日现象发生时,金星在太阳表面形成的小黑点的移动方向是(  ) A.从a到b C.从c到d
B.从b到a D.从d到c
8.与金星凌日现象成因类似的天文现象是(  ) A.日食 C.流星
B.月食 D.黑子爆发
7.C 8.A [第7题,太阳系行星都绕太阳逆时针运动,则移动方向为从c到d。第8题,金星凌日的本质是金星、地球、太阳运行到近似一条直线位置,且金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金星阻挡住了部分太阳光的现象;与日食现象成因一致。]
(2020·山东泰安一诊)太阳辐射强度受地形地势、气象气候、纬度高低、大气透明度、太阳活动强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该地可能位于(  ) A.长白山区 C.太行山区
10.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  ) A.2月1日、晴天 C.4月1日、多云
B.7月1日、阴天 D.12月1日、多云 B.天山山区 D.巫山
11.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与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C.地形
B.气候 D.海拔
9.B 10.C 11.C [第9题,从图中看出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理论值在北京时间14时最大,当地为正午12时,该地与120°E地方时相差2小时,据此可知该地在90°E附近。
故选B。第10题,从图中看出该地大约北京时间8时左右日出,14时左右正午,接近昼夜平分,故该日在二分日前后;该日实测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曲线波动很大,说明该日为多云天气,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选择C。第11题,从图中可知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大于日出,且实际日落时刻(北京时间19时左右)早于理论日落时刻(理论日落时刻应为北京时间20时左右)。这可能是该地西侧有高大的地形阻挡致使日落提前,日落时太阳高度还较高,所以太阳辐射强度值较大;东侧无高大地形阻挡,因而正常日出,因日出时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强度较小,选择C。]
下图所示地区正在打造“太阳山”——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主要与日照强度、日照时间等因素有关。据此完成12~13题。
华北平原西部某小区域等高线图
12.在①②③④四个荒山草坡安置太阳能板,②地发电效率最高的原因是(  ) A.降水最少 C.纬度最低
B.海拔最高 D.地处阳坡
13.与青藏高原相比,该地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比较优势是(  ) A.太阳辐射强 C.用地成本低
B.离电力消费市场近 D.年日照时数长
12.D 13.B [第12题,读图可知,①③④三地位于河谷地带,且为谷地的阴坡上,而②地位于山脊阳坡,光照充足,②地发电效率高,故选D。第13题,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强,A错;青藏高原土地辽阔,人口密度小,土地价格低,C错;青藏高原地区晴天多,日照时数长,D错;该地位于华北平原西部,距离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华北平原近,离电力消费市场近,故选B。]
(2019·河北衡水中学二调)下图为某摄影师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据此完成下题。
14.若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 A.温度高于周围区域 C.出现在太阳色球中
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 D.平均周期为11年
D [太阳中以黑点出现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该处温度低于周边;黑子平均周期为11年,太阳活动可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020·湖北孝感质检)美国国家科学院曾预言:在2023年的某一天,美国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熄灭,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完成15~16题。
15.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太阳耀斑爆发 C.太阳辐射增强
B.太阳爆炸 D.太阳辐射减弱
16.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指南针失灵
B.信鸽迷失方向 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15.A 16.D [第15题,根据材料中发生的现象判断该“喷嚏”应当是一次强烈太阳活动,耀斑和黑子是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第16题,太阳耀斑爆发会产生强烈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这些高能带电粒子流闯入地球,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磁场,产生磁暴,使信鸽迷失方向,指南针失灵;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与太阳活动无关。]
二、综合题
17.(2019·湖北省联考)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昆明、重庆两地区年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简述岛年太阳辐射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简要分析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优缺点。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昆明、重庆年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原因主要从地形地势角度分析。昆明年太阳辐射量为140 J/cm2,重庆为90 J/cm2,所以昆明年太阳辐射量多于重庆。从地形来看,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内部,雨雾天气多,云量大,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而昆明位于云贵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所以昆明年太阳辐射量大于重庆。第(2)题,岛年太阳辐射分布特征主要从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总结,原因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读图可知,岛年太阳辐射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东侧少于西侧。从大气环流来看,我国盛行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东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所以东侧年太阳辐射量少于西侧。第(3)题,太阳能资源属于清洁能源,无污染且可再生,而太阳能资源分布密度小,且受天气、季节影响大是其缺点。
答案 (1)差异:昆明年太阳辐射量丰富,重庆年太阳辐射量贫乏。 原因:重庆属盆地地形,雨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且日照时间短,故年太阳辐射弱;昆明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日照时间长,故年太阳辐射强。
(2)分布特征:岛东侧的年太阳辐射量比西侧小。 原因:岛东侧是迎风坡,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从西侧角度答也可)
(3)优点:能量巨大;分布广泛;清洁无污染。  缺点:能量密度低(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不稳定(受纬度、天气、季节、昼夜等因素影响较大)。
如何学好高中地理? 一、字头记忆法
【释义】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 二、综合法
【释义】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三、用地图学地理法
【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教师指图讲课时,学生一定要注意看图,不要自己看书,或是做别的事情。教师指图讲课,事先是经过充分备课的。他会把图中的知识直接指给学生,避免学生费时间走弯路地自己去查找。
四、谐音记忆法
【释义】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 五、识图记忆法
【释义】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功。 六、简化地图法
【释义】简化地图法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通过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和反映动态、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
七、归类记忆法
【释义】纷乱的无条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记忆的。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如山脉、河流、岛屿、湖泊等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 八、比较法
【释义】它用于对同类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问,进行异同比较。比较总是根据一定目的,按确定标准作比较,常用形式是列表。
比较法对理清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学了七大洲的地形特点之后,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立项作比较。 比较法一般要同其他方法相结合,才能揭示事物的特征、规律和联系。例如要认识我国东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变化规律,用比较法易理解。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
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最后我想在说一个问题,有的同学们觉得地理特别抽象和生活没太大关系,我想说,生活之中处处有地理,时时有地理,例如阴晴冷暖,昼夜更替,日长日短,抽洗脸池子按钮的旋转,冬夏季节影子长短等等,都有地理的影子,因此地理就在我们生活中,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好地理其实真的不难,大家一起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