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讨选编“2017年黑龙江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堂教学实践研讨会”茛专题8促进我省教研员队伍专业化发编者按:为了建立黑龙江省初中语文教研员专业化学习共同体,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语文教育研培部于2017年12月初,展及落实国家关于统编教材的决策部署,在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召开了“黑龙江省初中语文教研员有效教学指导策略”与“黑龙江省初中语研讨会。文统编教材课堂教学实践”初中语文教研室主任刘颖异、会上,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语文教育研培部主任张学枚、初中语文“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王本华老师教研员张春晖、勾阿莹都做了精彩的专题讲座。同时,也以《重塑阅读,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阅读教学体系》为题,为与会教师带来了一场精神盛宴,引起了在场150名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共鸣。在课堂观摩活动中,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的代军辉等6位老师,为与会的教师们带来了《秋等6节精彩的语文课。课后,省、市教研员做出了中肯的评价。天的怀念》绥芬河市第一中学张成宇、在接下来的论坛交流活动中,双鸭山市语文教研员朱梅娟、牡丹江《阅读——市语文教研员迟文秀分别做了题为《自读课教学例谈》—语文教学之魂》《如何使用统编教的讲座。这些宝贵经验来自于一线,应用于一线,受到了一线语文教师的欢迎。材上好写作课》与广大教师们共享经验,本期,我们选编了会议的部分内容,通过梳理与研究,不断提高。ZHUANTI【课堂观摩】锁定精彩”“聚焦瞬间,群文阅读教学实录、反思与评析执教者:鹤岗市第二中学刘爱香评析者:鹤岗市教师进修学院高玉芬●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以多文本的比较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把一个瞬间写得丰满、有感染力的方法;体会各种手法的妙用。培养学生细读静思、2.在共读共议共发现的过程中,比较分析的阅读习惯。学习运用“丰满瞬间”3.联系阅读经验和写作实际,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以多文本的比较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体会各种手法把一个瞬间写得丰满、有感染力的方法;的妙用。学习运用“丰满2.难点:联系阅读经验和写作实际,瞬间”的方法。三、设计说明部分学生的作文只能写出三四百字的“骨骼框架”,没有“血肉”,缺少感染力。本课目的就是把写作中遇到再回归于的问题放到阅读中解决,在阅读中提炼方法,写作。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并运用使文章丰满起来的方法。四、教学过程1.阅读中比较,探寻绿野仙踪主题是“聚焦瞬师:这节课我们来做一次群文阅读,间,锁定精彩”,这节课大家要完成近3500字的阅读请大家快量,有点挑战哦!我们先来读一篇短小的文章。速浏览《最美的风景》一文,简要评价一下这篇文章。最美的风景我和妈妈一起去公秋天来了,落叶纷纷,景色迷人,我们不禁想用相机记录下园散步,看着这美丽的风景,这一刻。一会儿站妈妈充当摄影师,她认真地调整着角度,起来,一会儿蹲下去。我摆着各种Pose,听从着妈妈的指挥,随着快门一声声响起,我幸福的笑脸被妈妈定格下来。落叶唯美,笑脸我和妈妈一起翻看手机里的照片:看着,我灿烂,妈妈敏锐地捕捉着我最美的姿态。看着,发现好像缺少点什么?是妈妈。母亲的手机里,记录一直以来,都是母亲为我拍照,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却从未有过一张她自己的照片。想到这里,我拿起手机与母亲一起,记录下这一刻的回忆。随着“咔嚓”一声,我与母亲的笑脸被定格在照片中。8那才是这个秋天最美的画面,最绚丽的风景。生:这篇文章选材能关注生活,写了一个生活中的小镜头,感情真挚。生:我认为这篇文章字数太少了,没有把具体的拍照细节描写出来。生:文章结构挺清晰的,就是太单薄了。…………师:这是我的学生的一篇习作,小作者善于观察,抓住了一个动人的瞬间,但文章只有骨骼框架,太过骨感。大家再来读一篇修改后的《最美的风景》(文章略),比较阅读,谈谈你的发现。(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看看如何才能使“骨感”的作文瞬间变得“丰满”起来。谈谈你的发现。)生:修改后的文章在开头加入了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祥和的氛围。生:第二篇文章对母亲拍照的动作进行了细致地描写,抓住了母亲拍照时的细节。生:文中还插入了母亲为我拍照的其他片段。生:这是运用了联想的方法,由眼前母亲为我拍照,想到了以前母亲为我拍照。师:在叙述顺序上看这段联想是—生:插叙。生:文中还有一处这样的联想和插叙,“那个曾因我生病在病房中守候一夜的母亲,那个曾在寒冬雪天路口等我归来的母亲,那个曾在倾盆大雨中为我撑伞的母亲”,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生:还有就是文章在结尾处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师:抒情和议论的句子在文中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随机板书:环境描写、细节刻画、插叙联想、抒情议论。)师:环境描写、细节刻画、插叙联想、抒情议论,这些方法能帮助我们把文章写得丰满、有感染力。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不胜枚举。大家请看:细节刻画是托尔斯泰那如刀般犀利的眼神;是悬崖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细腻的心理历程;是朱自清笔下父亲翻过月台,蹒跚而行买橘子的背影……环境渲染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饶有趣味的泥墙根一带;是《最后一课》中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是《散步》里初春的田野、咕咕地起着水泡的冬水……联想拓展是郭沫若由街灯到明星,由明星到街灯;是巴金的由扑向灯火的飞蛾到追赶日影的夸父;是谢道韫由飘落的雪花到“未若柳絮因风起”……议论抒情是《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感慨;是《猫》里“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是《阿长与山海经》)中“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专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的赞叹……师:使“骨感”的作文瞬间变得“丰满”起来,方法并ZHUANTI题不难。写细节,刻画人物;描环境,渲染气氛;插联想,丰富内容;讲议论,画龙点睛。2.阅读中品析,发现别有洞天师:一个平凡简单的瞬间因为有了这些内容,这个瞬间便有了光彩。老师也写了这样一个瞬间。(教师深情朗诵《随笔一则》。)再次朗读,父亲送我出门的一幕依然清晰,我依然沉浸在暖暖的幸福之中。心绪难平,不能自已。孩子们,不知道老师的这篇随笔是否打动了你?(生点头示意。)师:请大家来说说打动你的地方,与大家分享你的理解和感受。9生:我觉得写父亲到车站接我的那一段最打动我,他就揪一下我的小辫,拍拍我的肩,一手接过书包,一手递给我直被他捂在怀里的热乎乎的烤地瓜。雪地上,路灯下,我们父女的影子也是这样被拉得好长。”生:“揪”“拍”“接”“递”这几个动词写得很有感染力,写出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师:大家感受到了细节描写处蕴含的浓浓亲情。生:看到父亲伫立的身影,联想到父亲一直以来为伫立守候的插叙部分让我很感动。师:这些爱我们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父母”。生:“什么时候,时光的痕迹爬上了他硬朗的脸庞?什么时候岁月的风霜染白了他浓密的鬓发?而我却未曾察觉。”这几句特别打动我。我听出了老师在朗读时想要表达的愧疚之情。师:感谢你帮老师说出了心声,你读出了这几句议论背后的那种忽略了父亲的愧疚之情。生:开头的环境描写,渲染了环境,为整篇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也很动人。师: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渲染的作用不容小觑。生:文中对父亲的语言描写很少,但符合父亲的特点;还有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也不多,但寥寥几笔缺却让人感觉很亲切。我觉得老师很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师:善于观察、用心体会、抓住细节,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师:忙碌的生活往往让我们忽略了很多拨动我们心弦的一个个平凡的瞬间。到了不惑之年,我才蓦然醒悟:原来人生很简单,正是这些点滴的瞬间积累成了生命的美好。孩子们,让我们从现在起就用心地去感受生活中那些简单平凡的瞬间,为生命沉淀出更多温暖精彩的回忆。师:把大家的品评、理解、感受整理下来,就是非常精彩的批注。老师围绕着本节课的学习主题给这篇文章写了几处批注。师:同学们也来试着写一写批注。“我一下车,“我”9原文批注静谧的环境渲染了温馨的氛围专题把一片粉红色的光辉静静地夕阳垂落在天边,涨着羞红的脸,总会有一种幸福感在心中悄然绽放。洒落在每个角落。这样的傍晚,10ZHUANTI眼睛微微眯起,眼角的皱纹显父亲站在小区门口,他逆光而立,得愈发深了。车已启动,我探出车窗向父亲招手。他轻轻点点头、摆摆手,一直望着我们走远。夕阳下,父亲的身影被拉得好长好长。那注视的眼神、伫立的身影,这么多年来一直陪伴在我身边。运用特写镜头描摹人物,用笔细腻,使人物立体形象。抓住小细节,写出真感情。伫立在公交车站的路灯勾起无限遐思。冬天放学,父亲总是穿着一件军大衣,一个眼神、一处身影,拍拍我的肩,一手接浓郁的情感在作者笔下静静流淌。下接我回家。我一下车,他就揪一下我的小辫,一手递给我一直被他捂在怀里的热乎乎的烤地瓜。雪地上,过书包,路灯下,我们父女的影子也是这样被拉得好长。眼睛里满是笑意。他我出嫁那天,他就那样一直默默地望着我,把我的手交给另一个爱我的男人手中时,我却隐约看到他眼底泛起的泪光……守望,那是怎样的幸福啊!能有一个人愿意永远默默地为你伫立、画龙点睛。几笔议论,本期班级文学博客的主题是:“聚焦瞬间,锁定精。编辑部要刊发一文及随文的批彩”《枯萎的蒲公英》一个场面丰满起注,帮助同学们理解运用“让一瞬间、来”的方法。写请围绕本期博客主题,选一段特点鲜明的语句,一处简洁精彩的批注,推荐给编辑部。温馨提示:我选可以用这个句式表达:,批注是。也可以用喜欢的方式在班级汇报。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生:我选的是“冬日的午后,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批注是:凄凉的氛围,为下文写蒲公英及母亲做铺垫。“斑驳的枯黄”把作生:我也选了这句,“沁骨的凉”“凉”的是冬日的寒风,更者内心的凄苦之情烘托出来。是作者的心。…………神情专注生:“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用那曾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细致的描写、生动的刻画使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你能有感情地师:这段描写细致传神,很有表现力,再读一遍吗?生:“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用那细小的绣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再用一双脚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一双脚踏出一家人粮。”母亲的一双脚,勾起无限怀想,的生活之路。3.阅读中写作,磨砺稚笔钝锋师:在阅读中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了如何把平凡的瞬间写得丰满的方法。下面我们来小试身手。联想插叙、议论抒情中选请从细节刻画、环境渲染、择一个角度写几句话,修改作文片段,使“骨感”的瞬间变得“丰满”。今天中午,天气很冷,可是我们却热血沸腾,(描写环境,渲染氛围)因为我们进行了激动人心的拔河比赛。老师哨子一吹,同学们就进入了紧张的状态。(具体描绘的拔河的场面,细致刻画人物。)全班同学团结一致取得了又一个胜利,(看到这样的胜利你联想到什么?)这使我们每个人都很骄傲。(来点议论,画龙点睛。)…………“丰师:整合大家写的小片段,我们一起来创作一篇满”的作文。师:今天中午,天气很冷。生:北风吹过脸颊,吹得生疼。调皮的风吹到树上,树叶哗哗作响,人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师:可是我们却热血沸腾,因为我们进行了激动人心的拔河比赛。老师哨子一吹,同学们就进入了紧张的状态。10生:每个人都紧紧靠着大绳,保持重心下移,目光炯炯。同学们弓起背弯下腰,使出全身的力气,有的同学青筋暴出,有的同学脸涨得通红。生:只见大绳上的小红布,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双方难分高下。师:全班同学团结一致取得了又一个胜利,我不禁想起———生:我们班在辩论上上,大家积极准备,也是如此的斗志昂扬,也是如此的团结一致。赛前同学们连夜查找资料,比赛中大家一鼓作气,拿下了最后的胜利。生: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一场拔河比赛让我们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相信吧,我们只要团结在一起,就一定可以打破困难的坚冰,沐浴成功的骄阳!师:感谢同学们精彩的连句成文。4.总结提升师:面对群文阅读,我们可以来用这样的方式,大家一起来读一读:阅读中比较,探寻绿野仙踪;阅读中品析,发现别有洞天;阅读中写作,磨砺稚笔钝锋。师:让我们一起在阅读中不断成长。最后送给同学两句话,师生共勉:用阅读丰富人生,用读书点亮未来!●教学反思“群文阅读”是在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内,呈现多篇文章,并围绕同一个议题展开的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分类对比的阅读方式。它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中“量”的叠加,更是“质”的飞跃。文章的选择和学生的阅读感悟是衡量群文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效地实施群文阅读,对教师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底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鉴别、选择各种不同风格、不同水平的文章,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他们能体会和理解的文字。这节课在群文的材料选择上突出贴近学生生活,突出主题探究的特点。选择的三篇文章有学生的习作、教师的随笔、名家作品,涵盖面较广,三篇文章都通过一个简单的瞬间来表现亲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生活,三篇文章都运用了各种技法,把瞬间写生动、写丰富,主题明确集中。这节课中的群文阅读材料有情、有料、有生活。“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需要在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上有“质”的突破。我试着依凭“多文本”优势,在教师的有机整合下,充分发挥实用阅读策略:比如“速读”“略读”“精读”“跳读”“比较阅读”等,为多方位,全面地学习阅读技巧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写,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学会学习、学会写作。●教学评析统编教材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1+X的教学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为此我们尝试在实际教学专中逐步注入“群文阅读”模式,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可以对阅读方法进行专项训练,针对性更强。我们的“群文阅读”是从课内阅读教学中的“一篇带ZHUANTI题多篇”开始的,逐步深入进行了单元内阅读训练的整合,不同单元内阅读训练的整合,甚至为了解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或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而进行主题式群文阅读。刘爱香老师执教的此课就是上面的最后一种情况,基于学生在作文上出现的普遍问题而回归阅读,进行的主题式群文阅读训练。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目标明确,环节明晰此课主题非常鲜明———聚焦精彩,锁定瞬间,目标非常明确———学习运用“丰满瞬间的方法”,环节设计安排层次鲜明:对比阅读———发现方法;品析阅读———学11习方法;阅读写作———运用方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总目标的统领下每一个层次目标分明,设之有意,设之有度。二、“用件”鲜活,情境真实三个阅读“用件”有两个出自于学生身边的人之手:一个是学生自己写的习作;一个是自己敬爱的老师对父亲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可以说这两篇文章都来自学生的生活。这样的“用件”是鲜活、有生命的,是融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这样的“用件”具有很强的带入功能,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带着需求去发现、思考与生成运用。这种学习是学生内驱力十足的现实呈现,这种状态下的学习在我们常常关注知识、注重结果的课堂上显得弥足珍贵。三、读写共促,合作共赢这节课的出发点是要通过群文阅读教学来训练学生将文章写得鲜活的方法,来解决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那么,在具体的阅读方法训练中,教师又是通过学生写批注的方法,补写文章的方法对已总结出来的阅读方法进行内化,这时候可以说,写作又在促进阅读理解。因此,这节课读中渗写,写中促读,螺旋共进,相辅相融。纵观这节课,总结亮点之余,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足。其中最大的不足是“预设”的不够。没有根据学生的变化与教材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致使实际课堂上出现了“意外”。如,教师运用旁批来品析用件环节进行得就有些滞缓。不过相信刘老师会对这节课进行及时的反思,今后会关注预设灵活性,相信她的语文课堂会越来越精彩!“豆芽菜”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