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

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6卷第2期 vo1.16 No.2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2006年5月 Feb.2o06 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 吴广宇 (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总体状况及其特点 并对当前我国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 了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C912,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94(2006)02-0068-03 大学阶段是人际交往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学生交往较广,交往中的花费使他承受不了,而且想不出解 决的办法,常常处于经济状况窘迫的状态中。大学生的经济 不和高消费欲望会造成尖锐的矛盾冲突,成为大学生人 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近年来 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倍受关注,国内学者对这 些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熊玉坤提出“大学生能否妥善处理 好人际交往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l 温海芳认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必 要条件,也是其获得知识,开创事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可靠 保证。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水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之一。’’I ’郝唯茂也指出:“人际交往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 人的社会化需要人际交往;人的健康心理需要人际交 ;人 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的心理问题。⑤完全厌烦学校的人际关系。 此类学生不同程度上都有人际交往中的自卑、不善言谈、交 往不主动等障碍,他们一般离家较近。回家是他们逃避学校 人际困扰的途径。但是,随年龄增长和自主意识的增强,他 们对家庭的陌生感增强,处于在学校想回家,回到家又想尽 快回学校的矛盾状态中。 目前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而言,师生关系总体上比较自然、 的事业成功需要人际交往。” 0由此可见,大学生通过良好的 人际关系交往互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其生涯发展具 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协调。但大学生普遍把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相比,认为大 学师生关系一般比较淡漠。师生关系出现障碍的学生有两 类:①学生干部或曾经是学生f部,尤其是后者。主要表现 足,对老师处理问题的不理解和不满而又无法渲泄的情绪以 l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总体状况与交往障碍 大学生人际关系总体上是比较和谐的,但是人际关系问 题在所有困扰大学生的问题中处于十分突出的位置,是大学 生校园生活的第一大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 A..:日 15 存在年级差 异。年级的高低与人际交往能力的高低成正比:火学生人际 交往能力受经济状况的影响极其显著,贫困学生的人际交往 能力远远低于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 及为老师对待自己意见的态度而苦恼。②班级不太活跃的学 生,本来与老师接触不多,但往往对老师的言行观察较多,从 而在心里对师生关系形成一定的心理预设。在与老师发生接 触时,往往因一些小事而对师生关系作出错误的推断。这类 学生一般性格内向而情感丰富。在受到伤害后,一般与老师 和同学均拉升距离,更加不合群。 存在性别差异,但女生异性交往能力远优于男生:大学生同 学之间的关系问题较师生关系问题更突出,而同寝室同学关 系又是最突出的。 2 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火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活的环境是校园。因此交 往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同学。交往以同龄人为主,尤其是以 同室、同班、同乡的居多;交往的内容多围绕学习、娱乐、 思想交流与感情沟通进行;交往的动机以情感为主,较少考 虑功利因素;交往的层次差异大,有一般的交往,也有亲密的 交往;多数同学能正常交往,但少数同学有不同程度的社交 恐惧症;大学生渴望真诚与友谊,但多数人感到缺少知心朋 友;l异性交往愿望强烈,但实际交往不尽如人意。 大学生对同学关系感到困扰的有5种类型:①完全不能 解决交往中产生的问题,视人际关系为畏途。“不善于与人交 往”是这类学生的主要交往障碍,这类学生内心非常渴望与 同学交往,因而感到特别孤独。②对人际交往中没有处理好 的情况感到苦恼,追求人际关系的完美,期望自己能左右逢 源,这类学生土观上要求自己处理好所有的人际交往,这种 高期望容易造成失望的心理。因而一旦出现不顺,对其影响 从交往心理看,主动追求开放式交往。中学阶段,学生 是长期的。⑨自己友善的行为被同学误解或者没有得到预期 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上,没有时问和精力进行很多的人际 交往。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学习的重压,他们迫切需要走出 家门,走进公共场合,结交更多的朋友,交流更多的信息, 接受更多的新思想。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大学生的人际交 的回报,因而对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信心大大下降。这类学生 受传统的“礼尚往来”影响较大,对别人的期望值较高。④ 对同学交往的需要与自己经济能力的矛盾感到苦 。这样的 收稿日期:2005・12 16 作者简介,昊广宇(198l一).男,华中师范大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硕士 -6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吴广宇 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式交往趋势。一是交往的范围扩大。 二是交往频率提高。三是交往手段更多。大学生人际交往虽 然比较广泛,但由于现在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保护意 识比较强,在人际交往中通常多小心翼翼,多是“广泛交友, 谨慎交心”。这种交往只有广度而没有深度,多是些“点头 之交”。 从交往方式看,以寝室为中心,社会工作和网络社交占 主导 大学生虽然主动追求开放式的人际交往,但由于时间、 精力、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的,交往的主要场所 仍然在校园内,中心是学生的寝室。尽管BBS和QQ等新兴 社交方式正逐渐被大学生接受并渗入到他们的生活中,但新 兴社_变方式所发挥的作用并不被学生们看好。不少学生表示: “网上交流再怎么也没有面对面交流那样让人感觉亲切和真 实。” 从变往目的看,情感型交往与功利型交往并重。随着社 会的发展变化,人学生在社交目的上也趋予“理性化”,选 择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并不纯粹是I1{于情感和志同道合,交 往的动机己变得很复杂。人学生的人际交往在注重情感交流 的同时,越来越注重与自身社会利益相关的务实性。呈现出 情感型交往与功利型交往并重的趋势。如有的学生在社交中 结_叟一些“大款”,以自己能把朋友的车开到校园里来为荣, 还拿自己“有身份”的朋友在同学面前炫耀,甚至出现了个 别女生“傍火款”的现象。 从交往效果看,大学生对自己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环境 评价不高。现在的大学生虽然从心理上积极主动地去与他人 叟_祉,并且很注意学习社交知识。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与 自己的预期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大学生对同学关系感到 扰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女生比 男生_巫多地感到人际关系的不适。②地域差别明显存在,但 情况也比较复杂,一般来讲,农村学生比城市来的学生更多 地受到人际关系的困扰,自卑感在农村来的学生身上表现较 突出。但是这种差别在性别上又表现相反,在有交往障碍的 男生中来自城市的多于来自农村的;在有交往障碍的女生中 来自农村的多于来自城l 的。③适应人际关系的现状所需的 时『自J很长,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中依然觉得不能适应的相当 多。④为了表现自己的成熟,很多学牛向家人和同学隐瞒自 己在这一问题上的麻烦,不能适时地得到帮助,形成轻重不 同的心理障碍。 3 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分析 人学生整体人际交往能力不容乐观。少数同学存在较严 重的变往障碍,除了一些客舰社会原因外,造成这种状况可 能迩与以下原因有关: (1) _人学生晌心理发展还不很完善,心理素质所具有的 恒常性较差。而同学之问在生活习惯、个性等方面又存在着 一定的差异。加之交往频率过高、空间距离过小(如有些同 学同住一个寝室)。因此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 样的矛盾冲突。而大学生对友谊的渴求十分强烈,对人际交 往的期望比较高,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又容易对人际交往 产生消极的态度。在选择交往对象上表现出明显的易变性, 今天跟此人好,明天跟彼人好,甚至是好友之间朝亲夕仇的 情况也时有发生。 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 (2)女学生有脱离友情的倾向。女学生一有了恋人,与 同性之间的来往就会急剧减少,有些尚没有恋爱对象的女学 生还主动地与有恋爱对象的女学生疏远,以便让别人能认识 到他们没有恋爱对象。 (3)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离散化。学分 制的实行打破了他们习惯了的班级概念,学习自由度的增加 使班级成员在时空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离散化,造成班集体的 观念淡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班内学生的人际关系。 (4)男女性别上的差异导致了在异性交往的感受上,男 生比女生更紧张,更困难,因此女大学生能够比较大方的对 待异性朋友之问的关系,而男大学生对于异性交往则比较敏 感、害羞,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适当地与异性交往。异性交 往中,与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恋爱的目的性更为明显, 对恋爱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因而在与异性交往中不自然甚至 不得体,从而影响了自己与异性交往的范围。 (5)城乡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一则可能是城市大学生 见多识广,各种知识较为丰富,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反应快, 理解力也强;而农村大学生的知识面较窄,视野不够开阔,对 一些文体活动显得好奇但又生疏。由于这些差异,使得更多 的人愿意与城市学生交往,以便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 和社交技能,以弥补自己的 足。二则可能是由于农村大学 生中存在的自卑倾向。他们总是自惭形秽,缺乏信心,怯于 人际交往。即使与人交往,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该说的不 敢说,该做的不敢做,很难与人亲密相处。三则也可能是由 于一些农村大学生存在嫉妒心理。他们对城市学生政治上的 进步、学习上的冒尖、某一方面的特长、生活的优裕、社交 的活跃、外貌仪表出众都会感到心里不舒服。于是,轻者冷 嘲热讽、恶语中伤,重者搬弄是非,挑拨离间,造成人际关系 紧张。 由于高等教育的特点,大学教师与大学生的接触不像中 小学那样频繁,课外时间师生交往不多。随着获取社会信息 渠道的多元化和时问上的无差异化,高校大规模扩招学生人 数日益增加,使得高等学校中师生关系交往时间、机会越来 越小,交往渠道和范围相对窄小,师生关系出现疏远化倾向。 从交往的内容看,往往仅仅限于传授知识,交往的内容比较 狭窄;从交往的过程看,对流性比较少,往往是教师讲的多, 学生听的多。尤其是师生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这就不利于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4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消极趋向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经济全球化进一 步深入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全面铺开及信息化的浪潮汹 涌而至,促使大学生人际关系在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嘲络 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了以下消极倾向。 4.1 同学关系矛盾集中化倾向 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一 天中所处时问最长的地方,来自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人生 活在一起,免不了要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特别是在后勤 社会化的新形势下,家庭收入差距的矛盾就集中体现在 宿舍人际关系上,使得宿舍成为同学关系矛盾集中的爆发点。 4.2 同学关系世俗化倾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大学生人际关 ・6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6卷第2期 vo1.16 No.2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2006年5月 F曲.2006 系趋向世俗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在 与同学的交往中,经济交往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次,这 [1】熊玉坤.关于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指导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 院学报,2003,(1):34~35, 2002,(3):51~52. 。 种世俗化倾向表现在同学交往中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中,形成 了以富裕学生和贫穷学生为中心的两大特殊学生群体;最后, 同学中称呼世俗化,几乎每个寝室都按年龄大小进行了排行, 在学生干部之间,通常不叫名字,而是用“、、主 任”相互称呼,为了让大家多参与、多配合,组织者常用“兄 弟们多帮忙”之类的话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4.3师生关系疏远化倾向 【2】温海芳.浅谈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J】.金融教学与研究, [3】郝唯茂.人际交往与现代人才素质的关系叨.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5(2):97~99. 参考文献: [1】唐为民_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及转换的印象知觉对其影响的研 究【J】.心理科学。200l,(1). [2J李全彩.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对策叨.中国学校卫生,2002, (1). 随着获取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和时间上的无差异化, 高校大规模扩招学生人数日益增加,使得高等学校中师生关 系交往时间、机会越来越小,交往渠道和范围相对窄小,师 生关系出现疏远化倾向。 4.4大学生人际关系虚拟化倾向 [3】刘兴民,胡兴祥.大学生人际关系分析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0,(10). 【4】李燕冰,骆风.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生活素质的影响—广东六所高 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研究川.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7). 由互联网所构成的虚拟社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 进行网络人际交往。大学生人际关系虚拟化己成为网络时代 一【5】陈秀芹.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调查及对策【J】.湛江师范学 院学报,2O04。(1). 个客观、普遍现象。 [6】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叨.北京理工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4。(4). 5结语 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从总体上看比较协调、自然,但是 也存在青年期人际关系菇同的问题和特殊问题,尤其是存在 消极倾向,这应该也必须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积极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高校教育工 作者当前和今后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注释; 【7】庄兴忠,陈乃车.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新倾向及调适【J】.求索, 20o3。(5). 【8】常淑敏.浅析师范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意义与途径m.山东教 育学院学报,2004,(4). 【9】张爱菊.大学生人际交往探析叨.邢台学院学报,2004,(9). 【lo]马新建.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J】.中国青年研究,2002,(5). 【ll】田安政.论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交往原则及对策叨.工 程学院学报,2001,(5). On University Student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U Guangyu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actional Institute ofHua 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ci,430079) Abstract:The thesis discusses he toverall phenomen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nd anaalyses its present situation nd apoints out its developing tendency. Key words:Universiy tStudents;Comrnunucation;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责任编辑:王昌平 ・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