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工程调试和试运行方案

工程调试和试运行方案

来源:九壹网
工程调试和试运行方案

本工程方案采用“调节池+接触氧化池+斜管沉淀池+消毒池”处理工艺。以下是具体调试方案:

1.调试步骤注意事项

污水处理站的调试和试运行是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这是检验污水处理站前期设计、施工、安装等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使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的技术保证。工程施工验收合格后,即进入调试阶段,调试分为调试前的准备、清水试车和污水调试。

1.1 调试程序 1.1.1 调试前的准备

1.1.1.1 设备安装完工后,按单体调试、局部调试和系统联合试运转三个步骤进行。清水和污水联调的主要工作是按图纸检查各构筑物的施工质量;各机械设备、仪表、阀件是否满足设计或污水处理站生产工艺要求;各处理单元及连接管段流量的匹配情况;自动控制系统是否灵敏可靠;检查设备有无异常震动和噪音。

1.1.1.2 电气系统:检查控制柜配电是否正确,接线是否牢固;供电电源是否符合安装条件要求;检查地线是否接妥。

1.1.1.3 设备部分:检查各设备管路是否连接好,检查上各个设备和所有连接紧固螺钉是否松动,各元气件连接是否良好。

1.1.1.4 通电前,检查面板上所有的按钮都处于关闭〔OFF〕状态。

1.1.1.5 开机前,检查各手动阀在正确状态,才能开机。 1.1.1.6 检查各设备的构筑物及设备的放空阀门,使之全部关闭,各构筑物及设备的主管线的进水阀门、出水阀门全部打开,所有机泵的进、出水管的阀门全部打开。

1.1.1.7 用清水将设备及管道的油污、泥土、焊渣等污物清洗干净。

1.1.2 清水试车

1.1.2.1 在清水试车前,必须对各设备进行检查和清洗,确保设备无故障,无杂物,无泄漏,各管道连接紧密。

1.1.2.2 开始清水试车前,应先检查清水池水位,如果水位过低,应先加水至正常水位。

1.1.2.3 开始清水试车,先将清水泵开启,然后逐个启动其他设备,观察设备运行情况,检查各设备的转向、转速、电流、电压等是否正常,检查各阀门、泵、仪表的工作状态。

1.1.2.4 清水试车时间为24小时,期间应不断检查各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各管道、阀门、泵、仪表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1.3 污水调试

1.1.3.1 在清水试车结束后,可开始进行污水调试。污水调试前,应先将调节池、接触氧化池、斜管沉淀池依次加满水,然后将一定量的原水放入调节池,开始进水。

1.1.3.2 污水调试期间,应不断检查各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各管道、阀门、泵、仪表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使用操作与运行管理

在污水处理站正式投入运行后,应加强运行管理,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处理故障,保证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行。

3.故障分析与排除

在污水处理站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需要进行分析和排除。对于一些常见的故障,应及时记录并总结,以便今后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调试工作是确保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步骤,需要了解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排除方法。在清水试车操作之前,需要备好取样瓶、溶氧仪、PH计、电流表等仪器、仪表,并将所有阀门及动力设备挂上硬纸牌,标明其名称及功能。清水试车分为

手动单体试车和联动试车,而污水调试则需要进行池内灌污水至中液位以上以及好氧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在接触氧化池中,生物膜的培养与驯化过程也是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需要进行污泥培养驯化来使微生物增殖并达到一定的污泥浓度。具体方法包括将接种污泥混合液投接触氧化池,并加入生活污水进行闷曝,然后投加新鲜种泥和少量污水,加入清水至正常水位,重新曝气(闷曝),再换一半池子的污水,补进本系统的污水。当出水水质达到要求,污泥性状正常,即说明污泥培养成熟。

观察活性污泥的同时,每天观察填料的挂膜情况。为了观测填料情况,可以在接触氧化池不同位置设置指示填料。需要观测时,将调料从池中提出,观测完毕后再放回池中。

活性污泥培养驯化成熟后,就可以开始试运行。试运行的目的是确定最佳的运行条件。通过改变曝气时间和排水时间,对污水进行不同的反应测试(测试时间一般为两天左右),确定最佳的运行模式,达到最佳的出水水质和最经济的运行方式。

当进水量提高到设计浓度,确定了最佳的运行模式,悬浮于水中的活性污泥形状良好,日处理量、出水水质均达到设计

要求时,系统即进入稳定运行阶段。在稳定运行阶段,应继续考察系统污染物的去除情况以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系统调试过程中,主要调节参数有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空气量、SV30(污泥沉降比,是指反应池静止沉降30分钟后污泥所占的体积)等。MLSS值最好每天都测量。空气量应满足供氧要求。污泥沉降比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在15%至20%之间。若大于此值应排泥。活性污泥指标还包括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浓度、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浓度、污泥指数(SVI)等。

影响活性污泥的因素有负荷、水温、溶解氧、pH、营养、有毒物质等。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例如,污泥膨胀是指污泥不易沉淀,SVI值较高,污泥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稀少,颜色也有异变。污泥膨胀主要是丝状菌大量繁殖所引起的,可能是由于碳水化合物较多、缺乏氮、磷、铁等养料、溶解氧不足、水温高或PH值较低等原因引起。超负荷、污泥龄过长或有机物浓度剃度过小等也会引起污泥膨胀。排泥不畅则易引起结合水性污泥膨胀。

为了避免污泥膨胀,我们需要加强操作管理,经常监测污水水质、曝气池溶解氧、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以及进行显微镜观察等。如果发现不正常现象,就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一般来说,可以调整、加大曝气量,及时排泥,或者采取分段进水,以减轻二沉池的负荷。如果发生污泥膨胀,解决的办法是根据引起污泥膨胀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当缺氧或水温高等情况下,可以加大曝气量或降低进水量以减轻污泥负荷,或适当降低污泥浓度,使需氧降低等。如果污泥负荷过高,可以适当提高污泥浓度,以调整负荷。必要时还要停止进水,进行闷曝一段时间。如果缺氮、磷、铁等养料,要投加硝化污泥或氮、磷、铁等。如果PH过低,可以投加石灰等调整PH。如果污泥流失量大,可以投加氯化铁,帮助凝聚,刺激菌胶团生长。也可以投加漂白粉或液氯,抑制丝状菌生长,特别能控制结合水性污泥膨胀。此外,还可以投加石棉粉末、硅藻土、粘土等惰性物质,降低污泥指数。

污泥解体是指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现象。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有运行中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质。如果运行不当,例如曝气过量,会使污泥生物营养的平衡遭破坏,使微生物量减少而失去活性,

吸附能力下降,絮凝体缩小质密度,一部分则成为不易沉淀的羽毛状污泥,处理水质浑浊,SVI指数降低等。当污水中存在有毒物质时,微生物受到抑制或伤害,净化功能下降或完全停止,从而使污泥失去活性。一般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并判别产生的原因。如果是运行的原因,应当对污水量、回流污泥量、空气量和排泥状况以及SVI、污泥浓度、DO、污泥负荷等多项指标进行监测,加以调整。如果污水中混有有毒物质,应考虑这是新的工业废水,需要查明来源进行处理。

污泥腐化是指在二沉池中,由于污泥长期停滞而产生厌氧发酵生产气体,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的现象。这与污泥脱氮上浮不同,污泥变黑,产生恶臭。此时,不是全部上浮,大部分污泥也是通过正常的排出或回流。只有沉积在死角长期停滞的污泥才腐化上浮。防止的措施是安设不使污泥外溢的浮渣清除设备,消除沉淀池的死角,加大池底坡度或改善刮泥设施,不使污泥停滞于池底。

污泥上浮是指污泥在二沉池呈块状上浮现象,并不是由于所造成的。它是由于在曝气池内污泥泥龄过长,硝化进程较高,在沉淀池内产生了反硝化,氮呈气体脱出附着的污泥,

从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此时,应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剩余污泥排放量。

泡沫问题主要是由于污水中存在大量洗涤剂或其他起泡物质所致。泡沫会影响生产运行,如影响操作环境、带走大量污泥,甚至影响机械曝气的冲氧能力。消除泡沫的方法包括分段注水以提高混合液浓度,进行喷水或投加消泡剂。

污泥沉降比测定的方法是取反应池流出的混合液在1000ml的量筒内静沉30min,计算沉淀污泥体积与混合液总体积的比值,通常在20-30%之间较为合适。日常操作项目包括巡回检查系统运行状况、报警装置是否异常、加药装置的药液量是否充足等。定期取样检测水质,每天一次,排泥周期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而定。

故障分析与排除包括不按照流程正常产水、风机不曝气、溢流报警红灯亮、泵及风机报警红灯闪亮、总电源灯不亮、报警指示红灯亮但蜂鸣器不响、系统渗漏等问题。针对不同的故障原因,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复位热继电器、检查断水原因、更换交流接触器等。系统渗漏可能是由于设备工作过

程中的震动、易损件更换或密封圈老化等原因导致,需要及时检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