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路径研究
翟晓燕;崔云雪
【摘 要】我国城乡面积十分广阔,地理空间差异也很大,各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程度有所不同,因此,不能\"一刀切\"进行旅游一体化发展,而应针对性、有目的地选择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应以核心区建设为中心,多核并行,集成发展,人才保障,形成点轴一体的格局. 【期刊名称】《黑河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09)008 【总页数】2页(P46-47)
【关键词】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路径研究 【作 者】翟晓燕;崔云雪
【作者单位】枣庄学院,山东 枣庄 277000;枣庄学院,山东 枣庄 277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590
城市与乡村旅游发展互相影响,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形势下,城乡旅游一体化已经是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城乡一体化作为我国与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点。因此,本文浅谈了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希望能够为促进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带来一定借鉴作用。 一、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几种模式
1.城乡旅游单核极化型发展模式
城乡旅游单核极化型发展模式是指在特定城乡旅游地域发展中,单节点空间结构是发展的核心。在城乡旅游单核极化型一体化发展模式中,核心通常指区域中心城市或重要旅游景区,边缘包括村落和乡镇等。这一模式出现原因在于:在城乡旅游发展中,各地区旅游经济并没有同步发展,只有那些交通便利、经济实力强的地区得到了发展。但由于城乡旅游地覆盖范围小,缺少稳固的城乡产业链。这一模式开发有利于提升旅游中心吸引力,并对城乡产业大力建设,进而提高积累资本整体能力,从而加强极化中心节点作用,逐步向更高一层的城乡旅游一体化模式发展[1]。这一模式适合刚刚发展的城乡旅游经济,也是发展城乡旅游地主要模式,我国各地区旅游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避免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从而阻碍了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 2.城乡旅游互动型一体化发展模式
在很多城乡旅游中,旅游发展的核心是由两个节点组成,但这两个节点都是实力相符、规模相当的,这一发展状况被称之为“城乡双核互动型一体化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是在有机互动下共同辐射拉动边缘区,进而实现优化和整合城乡旅游资源。在城乡旅游资源中,由于两个极核距离很近,其轴线加速了二者信息交流互动,实现了在城乡旅游经济中叠加“单核效应”的目的,进而产生比单核漠视更为一体化效应。但结合实际情况来讲,“双核模式”既具有城乡旅游发展中的临近性特征,也具备节点的规模性效应。从多方面而言,城乡旅游互动型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开发,就是要提高核心节点经济实力,加大力度建设双核间的交通设施,加强双核要素流动。
3.城乡旅游轴线促进型一体化发展模式
在城乡旅游地内配置了很多轴线设备,进而大大提高城乡资源流动率,这样就在城乡交通线中产生很多种节点,构成了“推进城乡轴线一体化发展模式”,在核心节
点联系附近点中,就必须要连接通道,实现相互传输商品、技术、信息等要素。在通道建设后,既能对核心与次级节点积极发展,也可很大程度上改善通道边缘条件与环境。资金要素、资源要素等向轴线逐渐聚集,并逐渐从边缘地区扩展到社会中,最后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空间结构。从多层面来讲,这一发展模式具备如下特征:一是旅游要素体现双向发展;二是明显提高路径通达度;三是大大强化了节点综合扩散能力。可见,合理选择轴线上的节点是这一模式开发的重点。 二、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路径的选择分析 1.多核多级互促机制,提高核心区发展实力
首先,空间发展是一种对创新体系持续累积的过程,而对发展能力高的城市系统,通常都具备较大的创新优势。创新一般从核心城市向外围地区进行扩散,进而实现有效运作核心边缘系统。在空间系统结构中,核心处于支配地位。其次,加强核革新核心区实力及内部源动力的塑造。在城乡旅游系统结构中,核心区就需要对旅游产品进行升级,在强化发展能力前提下,做好“非均衡”形势演变成“均衡”结构。再次,发挥核心城市组织协调作用,以旅游经济效益共享为主,在整个区域旅游结构系统完善中,核心区发挥了主要作用[2]。旅游核心区在扩散品牌、融入交通、汇源客源等方面发挥了拉动辐射的积极作用,并加强了集散信息功能。最后,构建多核多级型的“核心区”,并形成了一定聚合力。我国有关学者指出,在城乡一体化具体实践过程中,应在相互联动各区域间下,尤其是要发挥核心区纵横合力,推动“边缘”与“核心”的互相转化,构建“多核多级”空间结构体系,大力发挥扩散能力和极化能力,加快城乡旅游一体化进程建设和发展。 2.集成发展要素与配置机制,打造城乡旅游人才体系
首先,构建完善科学技术、城乡旅游人才体系,建立专门的旅游人力资源市场,在城市服务业中转移剩余劳动力,实现有效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构建多元形式的现代科学技术旅游服务体系,以信息技术为主,对新型城乡智慧型服务管理系统进行研
制,加大力度对城乡发展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实现城乡旅游产业中优化和整合资源配置。其次,错位开发城乡旅游产品。结合我国各地区城乡资源实际差异,组合各种类型旅游产品,实现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共同发展,提高城乡旅游整体竞争实力。最后,完善城乡一体化行业制度,促进城乡旅游经济取得进一步发展。另外,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是一种绿色的城镇化,应根据绿色发展要求,重视各方面协调统一,如经济高效、经济与资源及城镇人口等。并严格控制好城市占地规模,以生态环境保护原则为主,确保我国城乡旅游经济一体化统一发展。城乡旅游一体化是一种以科学布局为主的战略,城镇化建设中应以小城镇及各大中小城市为主,协调规划好小城镇以及大中城市,优化局部生产力,引导更多产业从一线城市转移到二三线城市中,想要促进我国城乡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就需融合各方面要素,以创新和发展的理念来进行各项工作。
3.发展点轴生成与塑造机制,加大建设交通信息网络力度
在核心边缘空间结构中,实现互换边缘区与核心区各大要素,就需要以点与轴为主。所以,对增长极 (点)与交通轴(线)生长机制进行探索,这是发展城乡旅游经济的基础。为达到大力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目的,首先,大力建设交通网络。根据区域发展情况,构建连接城乡两地专业化的高速铁路、河海航线、高速公路等交通轴线,在缩短旅游时间比基础上,以大力发展交通建设旅游经济带,促进延伸和拓展旅游产业链,优化和整合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每个地区城乡都应该在联合一系列渠道下,相对应实施产业布局,构建横向与纵向型旅游经济产业链,实现创新和发展产业集群,发挥轴线带集群效应。其次,打造面向城乡旅游经济发展网。完善城乡旅游环境制度,构成以点促线的旅游结构形式。最后,建设大型旅游中心地。结合城乡旅游地行政区划实际情况,培育出不同规模和不同等级的旅游核心城市,并准确定位,加强上级与下级核心关系,大力整合会展商务、民俗风情及自然生态等旅游资源,积极发挥各级核心作用,促进一系列要素从核心区域逐渐扩展到各边缘地区
中,实现均衡化发展城乡空间。同时,促进我国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应注重城镇化发展之路,确保发挥好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作用。在环境保护产业中融入更多的社会资本,逐步降低我国产业发展对物质资源依赖程度,重视缓解资源利用中的问题,走出一条与我国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相符的道路,促进我国城乡旅游一体化稳定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稳定有序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将来我国城乡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应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着力培育规模不同、等级不同的核心增长地,通过轴线带动、信息驱动实现协同发展城市与乡村旅游经济。唯有真正实现我国城乡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实力,才能进一步发挥我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另外,在我国城乡旅游发展一体化模式与路径选择过程中,应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做法,这里所谓的借鉴和学习,并不是盲目的、一味的借鉴,而是结合我国城乡旅游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针对性、有目的借鉴,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城乡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促使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银元,李晓琴.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与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2013(11). [2]张勇,梁留科,胡春丽.区域城乡旅游互动研究[J].经济地理,2011(3).